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

关羽出兵是否是刘备同意的,还是关羽擅自主动出击的。

谢谢邀请。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没有请示过刘备,因为他就是奉刘备的命令发动的襄樊之战。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先胜后败,使得刘备集团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关羽攻打襄樊,一直受到大家的质疑。很多人认为关羽是擅自出兵,也有人认为是刘备下令出兵。由于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出兵的时间,使得这个问题成了一桩悬案。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从历史的蛛丝马迹来一探究竟。

一、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

在史书上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只是笼统地说是建安二十四年。在《关羽传》中,先述说了刘备进位汉中王,进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然后述说了关羽出兵襄樊。这就给我们造成了关羽出兵襄樊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的印象。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在益州的历史轨迹。建安十九年夏五月,刘备夺取成都。建安二十年,刘备与孙权发生湘水之争,同年曹操攻取汉中,张鲁投降。建安二十二年年底,刘备开始发动对汉中的试探性攻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发起汉中之战。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三月,曹操率军救援汉中,双方转入对峙。夏五月,曹操撤军,刘备夺取汉中。在此前后,刘备命令孟达夺取房陵,随后派刘封增援,一起夺取上庸。秋,刘备进位汉中王。

我们看刘备的历史轨迹,就会对关羽的出兵时间有个疑问,那就是如果关羽的出兵时间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那么就应该到建安二十四年秋天之后了。可是我们知道,关羽出兵襄樊,仅兵力就出动了三万多人,包括了水步军诸多兵种。这样大的兵力,从动员到出发,然后在战场展开,与襄樊敌军交战,回击于禁、庞德的援军,需要漫长的时间。

这样一来,关羽在秋天出兵攻打襄樊,还要趁着襄樊地区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自然条件水淹七军,全歼于禁、庞德的援军,时间就非常仓促了。那么,关羽出兵襄樊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前。这一点,从孟达的军事行动就可以看出来。

孟达是刘备入川时留在荆州的一支军队,他担任宜都太守,从属于关羽手下。在汉中之战时,刘备派孟达去攻打房陵,主要的意图是为了牵制曹军兵力,并趁虚夺取地盘。这是因为曹操在增援汉中的时候,将大部分曹军主力都带走了,使得中、东线的兵力极度空虚。

孟达在夺取房陵后,又接到刘备的命令去攻打上庸,刘备为此还派出刘封前去增援。这个时间应该是在刘备夺取汉中后,因为刘封作为刘备的得力干将,如果曹操不撤军,刘备是不会让他离开主要战场的。我们可以看到,刘封、孟达夺取上庸十分顺利,敌军几乎立刻就投降了。

这不是说上庸的曹军不忠诚于曹操,一心要投降刘备。在日后的战争中,正是由于这些上庸的土著再次归降曹军,刘封才败走成都。这是因为上庸的曹军处于强敌压境,没有援军的境地,根本就无法抵抗。那些土著善于观看风向,才毫不抵抗地投降了刘封、孟达。

当时唯一能够向上庸派出援军的只有襄樊地区的曹军,他们之所以无法救援上庸,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被关羽的攻势打得焦头烂额,根本自顾不暇,更不要说去救援上庸了。从此我们可以看到,关羽出兵襄樊的时间应该是与孟达出兵房陵同步的,两者是互相配合的关系。这样,关羽出兵襄樊的时间,应该是在曹操与刘备对峙的时期,在建安二十四年四、五月间。

二、孟达攻打房陵与关羽攻打襄樊的联系。

孟达出兵攻打房陵、上庸和关羽出兵襄樊不是互为孤立的事件,它们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发挥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联合作战,才使得曹军的中部战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能够同时指挥他们发动攻势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备。

我们知道,孟达名义上是帮助关羽驻守荆州,而他的指挥权则掌握在刘备的手中。在出兵房陵后,孟达就连名义上从属关羽的关系都不复存在了。他脱离了关羽的建制,成为刘封的副手,夺取上庸。在关羽要求他们增援的时候,他们明目张胆地拒绝了关羽。

刘备同时命令两人率领部下出兵,完全是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那就是趁曹操率领主力争夺汉中,与刘备转入对峙之机,对兵力薄弱的曹军中部方向施加压力,在夺取更多的地盘同时,逼迫曹操从汉中撤军。

这个作战方案是十分出色的,应该是出自哪位谋略天才法正之手。孟达、关羽两路并肩北伐,互相配合作战,保护对方的侧翼。这样,关羽能够在襄樊地区压制曹军,而孟达则轻易夺取房陵,进取上庸。而且两者由于曹军主力被刘备牵制在汉中,在战场上都能够对敌人形成压倒性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孟达当面之敌兵力薄弱,没有增援根本就没有抵抗的余地,自不待说。关羽出兵襄樊地区,由于他拥有一支绝对优势的水军,能够依托汉中作战,割断襄阳和樊城的联系,对敌人各个击破。虽然曹军派来于禁、庞德的援军,也根本无法挽回局势。

由于樊城的城防远不如襄阳强固,号称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关羽对位于汉水南岸的襄阳围而不打,首先去夺取樊城。如果樊城失守,襄阳便唾手可得。退一步来说,如果争夺樊城不利,关羽还可以用水军封锁汉水,集中兵力夺取襄阳。

在夺取襄阳后,关羽与北岸的樊城转入长期争夺。曹军虽然兵力众多,可是无法与关羽的水军相抗衡。最终,曹军的下场很可能就如同当年在江陵的下场一样,放弃樊城撤往北方。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同时派出孟达、关羽两路人马北伐,在战术上完全是一招绝妙的好棋。

三、关羽北伐是受刘备的命令发起的。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是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转入对峙期间。发动襄樊之战的目的是配合汉中作战,尽力对荆州的曹军给予打击,逼迫曹操撤军。如果曹操不撤军,就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去取得更大的战果。

这个作战方案应该出自法正之手,以刘备和关羽的能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能够同时指挥关羽和孟达的人,只能是刘备。所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奉了刘备的命令。但是,在史书上对孟达奉刘备的命令夺取房陵、上庸都记载得明明白白,为何对关羽的行动却记载得语焉不详呢?

其实这是中国古人写历史的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为长者讳的方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汉的旧臣,他对于本国的君主自然尊重有加。因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受刘备的命令行事,那么刘备对荆州的失败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陈寿当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进行记录了。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吸引曹操的主力撤军。在曹操撤军之后,关羽的襄樊战场就成为了刘备和曹操争锋的主战场。可是就在曹操集中一切力量,联合了孙权来对付关羽的时候,刘备却在忙着进位汉中王,对荆州的形势不管不问。

刘备还动员益州的民力,大肆修建驿站馆舍,建设亭障,数量多达四百多处。连曹操得知这个消息都说,刘备把益州的民力用尽了。可是与此同时,在襄樊前线奋战的关羽,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得到一个兵卒,一粒粮草的支援。到最后,关羽竟然陷入了抢劫东吴米仓的境地。

这说明刘备对荆州的局势盲目乐观,根本就没有任何应变的想法。如果刘备正视当时的局势,把一部分主力调入荆州,减轻关羽的部分压力,荆州也不会那么轻易丢失。因此,荆州的失败固然与关羽的大意轻敌有关,而更重要的责任人则应该是刘备。作为史书的陈寿为了避讳这一点,才对关羽的襄樊之战采取了回避的写法。

结语: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没有向刘备请示,也不是擅自出战。这是因为他的出战是受到了刘备的命令,与孟达一起发起的攻势。这场战役发生在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对峙期间,是趁虚对曹魏中部防线的强攻。如果曹操不撤军,关羽就会以压倒性优势击破曹军防线。

这个作战计划是很精妙的,也是很成功的。孟达夺取了房陵和上庸,关羽也差点夺取了襄樊。但是《三国志》的作者对关羽的作战语焉不详,是因为刘备对荆州的失败应该负主要责任。为了避讳这一点,陈寿便没有明确把这一切记录下来,让后人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歧义。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

一,《三国志》中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这句话是说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在当年,关羽统兵攻打曹操…但并沒有说关羽出兵有沒有请示。

二,《三国演义》第73回: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玄德进位汉中王,立刘禅为王世子。…表到许都,曹操大怒欲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一决雌雄!

一番商讨后,最终采用司马懿之计→暗中联合东吴攻夺荊州。

汉中王刘备令魏延守御东川,又积草屯粮,准备进取中原!不想就在此时,有细作报说:曹操结连东吴欲夺取荊州!刘备得知后忙问计于孔明。诸葛亮说,可差使命送官诰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于是,刘备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而来……费诗出王旨,令云长领兵取樊城。……云长随即调兵遣将准备征伐事宜。……

三,由此可知,关羽出兵攻打樊城,并不是主动向刘备请示后出兵的,而是在接到使者费诗传达要他出兵攻打樊城的王命后才出兵的!!《三国演义》虽是小说,但73回所说关羽出兵之原委符合事实。→在古代,戍边将佐,在没有接到出兵命令时,是不能擅自发兵的!

由此可知,那种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说云长未得君命而擅自出兵致败的说法,未可信也!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

关羽如果没有得到刘备的准许,不可能发动襄樊之战的。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

我能够掌握的有关资料没有明确的文字显示、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请示”过刘备。但是,汉末三国之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体现在蜀吴对于荊州地盘的明争暗夺上,部分三国迷认为,蜀吴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魏,孙、刘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在关系到本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却是脸青面黑的算计对方,尤其是东吴主帅吕蒙,使用下三滥功夫使荆州后方着火,致使稳操胜券的关羽败走麦城以身殉职,蜀吴由此交恶,并导致蜀汉政权的衰败。所以《东坡志林》于此慨叹:“聚坐听古话(话木、评书》,至说三国事,闻刘备(关羽)败,频蹙眉、有出涕者……”。而《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深为关羽婉惜,却没有明确记载这场关键战役中关羽与刘备的函件往来。我只能在历史的天空下,寻找残砖断瓦,尽量清晰陈寿笑脸后面的真实情况。

‬襄阳隆中茅屋的战略设计

诸葛亮隐形于襄阳隆中达十二年之久的重要原因,就是利用这里相对安定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向社会名流如司马徽、庞德公探讨东汉末年的文化现象。

建安六年(201),被曹操撵得躲到襄阳的刘备经司马徽等人的推荐而三顾诸葛亮的茅屋。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应该从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他早就胸有成竹地为刘备今后以武力开创蜀汉基业,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军事设计,这也是“隆中对策”的核心内容:

“若‬跨‬有‬荊‬、‬益‬,‬天‬下‬有‬变‬,‬则‬令‬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就是对于北方的曹魏势力採取两路出击的态势,一路由刘备亲率由汉中直取八百里秦川,另一路令一上将从荊州取襄阳夺宛洛。

这个战略布署是刘备认可后的既定方针,作为刘备的左右手,关张都心知肚明。

‬麋芳从南郡太守调到江陵主持后方大局的思考

益州和荊州是蜀汉政权的两大支柱,当刘备进取汉中的时候,他晓得任用诸葛亮镇守后方成都,这是正确的。

既然如此,关羽进攻襄樊时,刘备境界狭隘的一面显露出来,按说他留守荆州后方的大员,也应该派出重量级的人物去为关羽镇守后方,派哪个合适呢?

近二千年后的三国迷可能异口同声地回答:“常山赵子龙!”回答非常正确,而且赵云此时并没有重要的工作,也有时间和能力。非常遗憾的是刘备没有如此安排,而是出人意料的安排了一个无德无能的三流角色,从南郡太守调‬到‬江‬陵‬主持荊州大后方的工作。

从上面的叙述来看,刘备是知道“襄樊之战”的,却非常任性地派出自己的小舅子麋芳担任诸葛亮那样的“后方镇守使”,当病怏怏的吕蒙刚刚兵临江陵城下,糜芳就举手投降,造成整个战局的逆转。

为什么刘备要这么做?刚任军政首辅大臣的诸䓪亮为什么不发一言,当年隆中茅屋的慷慨激昂己不复存在!看来九里三分的锦官城也有难以言表的东西。

‬米仓道上的信使

大哥在汉中称王,任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假节、黄钺的特权总领各路兵马。

这个前将军的职位排列在第五的位置,全国最高军职是大将军,只有刘备当上皇帝后才有资格册封。

关羽晓得大哥不会亏待自己,却为一件事气得枣色之面变得血红,他对于黄忠与自己同为五虎上将拍案而起,大声吆喝:“气煞老夫也!”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告诫:“关羽方面需要安抚哦!”刘备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马上派了益州前部司马费诗通过“米仓道”,经涪县转三台、巴中前往公安,一方面是授予关羽前将军的印授、节符等,另一方面也是代表刘备说明白蜀汉政权对于黄忠的使用问题。

费诗不愧是以后蜀汉政权的外交家,他如何说服关羽的过程,与本文无关,略去不表,不过,费诗极有可能带来了刘备对荆州当时战略态势的意见,因为紧接着的雨季来临后,关羽立即发动了大规模的襄樊战役。

结语

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八月,费诗一走,负责指挥全国军队的前将军关羽,没有向刘备请示汇报,立即从江陵催动主力北上进击曹魏据守的襄樊城,因为这是既定战略方针,将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手执假节、黄钺的前将军关羽完全有这个权力。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不少人在讨论,好像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从现有史料来看,没有发现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请示过刘备的记录。因此,有人认为是关羽自己决定发动襄樊之战;也有人认为关羽请示过刘备,史料书籍中没有记载;还有一种观念是曹操让驻守荆州地域襄阳、樊城的曹仁进攻荆州地域南郡的关羽,关羽占据荆州的南郡、武陵、零陵,孙权占据荆州的桂阳、长沙、江夏,曹仁占据荆州南阳郡。关羽是在曹仁想进攻情况下被动地发动襄樊之战。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否把战况传递给刘备,关羽失利时候为什么刘备不派军队接应关羽或者派人与江东孙权交涉,关羽在临沮被俘杀离益州仅一二十里距离,刘备为关羽报仇发动夷陵之战,刘禅封关羽壮缪侯,是贬还是褒。这一系列事情让人有些迷茫。有人认为关羽也是一股独立势力,和刘备是合作关系。有人认为刘备、诸葛亮见死不救,故意造成关羽失败死亡。主流观点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刘备刚打完汉中之战,没力量救援关羽,再者关羽由胜转变很突然,刘备没有来得急救援关羽。诸葛亮和刘备“隆中对”战略提出占据荆州,天下有变,派一员上将出荆州,刘备率军出秦川,还于旧都,兴复汉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似乎很复杂,这一带东汉末年属于荆州,那时候划分十四个州,南方有交州、扬州、荆州、益州四个州。荆州位置重要,是曹、刘、孙三方都想争夺的对象,在这里出现很多争执。像以后元朝灭南宋也是以进攻襄阳为突破口。刘备打汉中之战是在公元217年至公元219年5月,219年7月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7月到12月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主流观念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应该符合刘备战略布置,刘备派孟达、刘封攻占上庸,这也是荆州地域,刘备让关羽负责荆州事务。汉中之战曹操失利,这期间曹操集团内部拥汉派想推翻曹操,而曹仁在南阳郡征收过重导致当地势力联系关羽反叛,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机还可以,收效很大。如果没有吕蒙偷袭,关羽三万人的偏师即使被曹仁、徐晃打败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关键是孙权、吕蒙、陆逊等想占领荆州从而导致关羽彻底丢掉荆州败亡。关羽对孙权方想占领荆州认识不足,或者认识了防守没有处理好。关羽善待士卒,轻士大夫,尤其没处理好同糜芳、傅士仁关系,导致此两人投顺东吴。一般认知是弱弱联合,刘备、关羽也认为孙权不会进攻关羽,但是关羽威震华夏,司马懿等认为孙权不会让关羽做大,会进攻关羽。江东鲁肃主张联刘抗曹,鲁肃死后,吕蒙接替鲁肃主张偷袭关羽,占据长江,认为平原作战曹操的骁骑不好对付。关羽占据地盘对东吴有威胁,孙权开始没有听从吕蒙建议,而集中力量开展合肥之战,被张辽打的大败,孙权曾想和关羽联姻,被关羽辱骂拒绝,从而支持吕蒙偷袭关羽计划。吕蒙和陆逊偷袭成功,占领了刘备、关羽在荆州三郡的地盘,关羽被东吴潘璋、马忠俘杀。孙刘十余年的联盟破裂。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涉及面这么广,影响力大,持续5个月时间,而荆州又是刘备、诸葛亮非常重视的地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刘备应该知道或者默让。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之前,有没有请示过刘备?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从上述记载中非常明显,关羽没有请示过刘备。因为没必要!刘备称王后,就给关羽假节的权利。关羽可以任意行事,都可以算做刘备的授意。

但是,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於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略)就是劝进汉中王表。

就在建安24年秋季的时候,关羽还是荡寇将军,没有被授予前将军。那么!问题来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先主传》只是记载着“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看不出来襄樊之战的具体时间。

《三国志·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

《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这么来看,在建安23年10月的时候,关羽已经与叛贼侯音等人勾连了,准备里应外合的攻打曹仁。

又‬《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三国志·曹植传》: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史书在介绍章陵太守吕常时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围困吕常于襄阳,但不能攻克。最终,关羽兵败被杀丢荆州,传首至洛阳。

《后汉书》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流,害民人。

在不排除闰月的情况下,襄樊之战开战的时间大概最晚就在建安24年7月。在于禁、庞德的部队到达樊城的时候,关羽已经开始进攻襄阳、樊城了。“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其时庞德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

说明于禁和庞德的大军来到樊城的时候,不是在8月,最晚也应该是在7月。那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具体时间就有极大的可能是在建安24年7月之前,或者更早!!!早到没有时间来到秋天。

这就是说,刘备在授予关羽前将军、假节钺的时候襄樊之战已经打响了……襄樊之战开打在前,关羽的假节钺是候补的!哈哈😄哈哈😄……

所以,无论如何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是没有刘备的授意的,没有请示过刘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