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惜才吗?
曹操对待关羽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曹操款待关羽,即便是关羽离开的时候,也不允许手下去追击他。裴松之为此还大加赞赏,认为这是曹操拥有王霸君主气度的表现。那么,曹操优待关羽的原因真的是惜才吗?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一、曹操优待关羽并不仅仅是因为惜才。曹操在与刘备一起攻打吕布的时候,曾经与关羽并肩作战。在这段时间里,关羽的威武雄壮给曹军将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联军的统帅,曹操自然也概莫能外。因此,在攻打徐州的时候,曹操就想把关羽收入麾下。但是,仅仅因为关羽的才能出众,曹操就对他多方优待,未免有失偏颇。
这是因为在曹操的一生中,杀死了无数的人才。在这些人中有天下第一勇将吕布,在白门楼上,吕布为了乞求活命,对曹操百般讨饶,甚至说出要为曹操效力的话。但是只要刘备说一句想想丁原、董卓的下场,曹操就毫不犹豫地杀死了吕布。
在这些人中也有他的对手袁绍最得力的谋士沮授。沮授是袁绍的谋主,在他的谋划指挥下,袁绍的军队战无不胜,一举平定了北方四州。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成为曹操的俘虏。曹操没有为难沮授,还想把他收入麾下。但是当沮授逃跑的时候,曹操立刻杀死了他。
在这些人中,还有曹操的亲家荀彧。荀彧在曹操阵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他的功劳,使得他成为曹操最为倚重的部下。可是就算如此,当荀彧在公开场合反对曹操晋位王公加九锡的时候,曹操马上软禁了他,并逼迫他自杀。
除了以上这些当时最有名的人物,像孔融、周不疑这些人才,曹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这些人的武艺、能力不比关羽低,曹操都杀之不疑,他又何必专门对关羽的才能爱惜,而不杀他呢?让我们从曹操对关羽的态度说起。
二、曹操对待关羽的态度与众不同。我们看曹操对待人才的手段,就会知道,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为我所用者留,不为我所用者死。这与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出一辙。他对于吕布,因为吕布两面三刀,不可驾驭,因此他杀了吕布。对于沮授、荀彧、孔融等人,他们反对自己的作为,因此也不能留在世上。
这个标准到关羽的身上,似乎就发生了改变。当年曹操为了试探关羽的心意,派张辽去询问关羽。关羽毫不避讳地对张辽挑明了心迹。他说自己和刘备誓同生死,不能背叛。但是曹操对自己恩深义重,自己一定要立下功劳回报曹操,然后再去寻找刘备。
张辽知道曹操的所作所为,他害怕如果如实对曹操汇报会让曹操杀了关羽。张辽苦思冥想了一夜,最终下定了决心。他说关羽和自己的关系是兄弟关系,自己与曹操的关系是君父的关系,不能因为兄弟关系违背了君父关系。因此,他如实向曹操汇报了关羽的想法。
谁知道曹操在得知关羽的想法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关羽的义气感到敬佩,夸奖他事君不忘其本,是天下的义士。在关羽斩了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要离去,就对关羽大加封赏。关羽把赏赐的金帛封存留下来,终究还是离去了。曹操知道后,还阻止了部下的追击。
从曹操对关羽的态度,就会发现他完全违背了自己对人才态度的标准。关羽明确的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会留在曹营,并且最后还离开了曹营。一贯心狠手辣的曹操对他不但没有为难,还对他赞不绝口,不让追击。这一切是不能仅仅从曹操对关羽惜才来解释,一定另有原因。
三、曹操对关羽态度的转变。曹操对关羽的态度是有着一个转变的过程的。在刚开始的时候,曹操并没有想拉拢关羽,甚至还欺骗过关羽。在攻打下邳的时候,关羽向曹操讨要秦宜禄的妻子为妻,曹操也答应了。可是关羽怕曹操忘记了此事,多次向曹操提醒,引起了曹操的疑心。
曹操怀疑秦宜禄的妻子有出众的容貌,于是在城破之后,抢先把秦宜禄的妻子带到了自己的面前。当发现秦宜禄的妻子长得确实容貌出众,曹操就毁弃了与关羽的约定,把秦宜禄的妻子收入了自己后宫。这件事自然让关羽感到了不满。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曹操并没有拉拢关羽的心理。
但是到徐州之战的时候,曹操对关羽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他为了让关羽信服,对关羽百般优待。甚至在知道关羽并不想留在自己阵营,曹操也不生气,还对他赞不绝口。那么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让曹操的态度发生了如此之大的改变呢?
其实,这与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并不违背。在下邳的时候,关羽是刘备的部下,丝毫没有加入曹操阵营的可能,曹操根本就不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拉拢他。等到了徐州之战的时候,一切发生了改变,曹操认为关羽有加入自己阵营的可能,因此态度也随之改变。
在《三国演义》中有土山约三事的故事,有的人认为这是为关羽脸上贴金,为他投降曹操找借口。不过我们如果客观来看,关羽有条件投降曹操的事是完全有可能的。当时刘备的家眷托付给了关羽,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向曹操提出要求投降是可以站住脚的。
而曹操对关羽的武艺十分欣赏,想要把他收入麾下,自然答应了关羽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曹操优待刘备的家眷,在关羽保护刘备家眷离开时不追击能够看出端倪。曹操之所以答应关羽的要求,是抱有一种幻想,幻想要用恩义感化关羽。
四、曹操不杀关羽的最根本原因。不过在与关羽的相处中,曹操逐渐打消了幻想。他明白了关羽的心意,并且对关羽的忠义感到敬佩。他在从张辽口中知道关羽的心意后,就称赞关羽事君不忘其本,是天下义士。这正是曹操所看重的品质。
世上的事情总是出人意料,那就是越是缺乏某种东西的人,越是看重这种东西。而曹操位极人臣,对汉献帝阳奉阴违,最看重的却恰恰是忠义之心。当关羽的忠义展现在曹操面前时,不由得让曹操感到五体投地。他优待关羽,也是为了给自己的部下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同样对自己效忠。因此,曹操才会在各个场合夸赞关羽的忠义。
曹操之所以要那么重视部下的忠义品质的培养,主要因为当时曹操与袁绍正要进行官渡之战,这场战役决定着曹操集团的生死存亡。面对拥有四世三公家世的袁绍,曹操远远不是对手。再加上袁绍有着良好的名声,更是助长了他的气焰。
相比起袁绍,曹操的名声并不好。在袁绍的手下陈琳写的檄文中,把曹操骂得声名狼藉。在由于袁绍掌握了话语权,让曹操在道义上处于不利的位置。为了挽回颓势,曹操急需用事实来洗清自己。他接受张绣的投降,反而去感谢劝说张绣投降的贾诩,就是这个原因。
曹操优待关羽也是同样的原因。曹操是被关羽的忠义所感动,而他利用关羽达到自己的目的,是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优待关羽,他不但得到了关羽斩颜良的回报,还得到了部下对自己的忠心,更得到了天下人的赞誉,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这才是他优待关羽的最根本的原因。
结语:曹操不杀关羽,对他百般优待,赞不绝口,并且按照帮助他达成自己的心愿,其原因不仅仅是惜才而已。曹操想要把关羽收入麾下,在知道关羽的忠义之心后,他也随之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需要利用关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向世人演出了一场精彩的生活剧。
曹操在知晓关羽的忠义之心后,放弃了收服关羽的幻想。但是他转而利用关羽的忠义形象,为部下树立了榜样。这样,他得到了关羽的回报,又得到了部下的忠心,还得到了世人的赞誉,博得了良好的名声。曹操在优待关羽的行为中受益匪浅,这才是他优待关羽的根本原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惜才吗?
曹操不杀关羽,惜才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并非主要原因。
曹操不杀关羽这事发生在公元200年,刘备乘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占据徐州,曹操亲率大军讨伐,刘备败逃,关羽被生擒,不得已投降曹操。
曹操觉得关羽是个人才,想要留住关羽,便派张辽去试探关羽的去留,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离,终究不会留下,待我为曹公立下战功后便会离去。
关羽的这段话表现出关羽两个品质:
1、忠于旧主,不背叛。
2、有恩报恩,不贪图。
两汉四百余年江山,自汉武帝尊儒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家讲君为臣纲,讲忠君思想,讲知恩图报,这两点在关羽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关羽就是儒家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公元200年的曹操,地盘不过兖州、徐州,正与雄据北方四州实力强大的袁绍争夺黄河流域的控制权,谁赢了,谁就拥有北方的控制权。
要想争夺天下,人才必不可少,如果能有一个好名声,吸引四方英雄来投,无疑是争夺天下的首要资本,而不杀关羽这事,就给了曹操一个为人宽容,有胸怀能容人的好名声。
另外,关羽身上所表现出的忠君忠心思想,不以君主的落魄或卑贱而改变,这对统治阶层来说,是非常乐于看见并大肆宣扬的,而立志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曹操来说,也需要借关羽的忠心来宣扬,让自己的手下如关羽一般忠心,这才是曹操真想干的事。
综述,曹操不杀关羽的原因如下:
1、关羽忠心,曹操需要弘扬忠君思想,以关羽为一个忠君活榜样,号召手下学习,以便自己的势力更稳定。
2、曹操想给天下人一个能容人的好名声,以便吸纳人才加入。
3、曹操爱惜人才,不舍得,觉得将来还有机会收降关羽,比如杀了刘备之后。
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惜才吗?
曹操不杀关羽,是因为他对关羽那是真爱。
曹操在收服关羽以后,就将他任命为偏将军。而此时曹营外姓大将后来最出名的五子良将里乐进最早跟随曹操,屡建战功,此时是讨寇校尉。于禁在被关羽击败以前,一直是五子良将之首,外姓大将第一人,此时不过是个裨将军。徐晃和于禁平级,也是裨将军。张辽是在吕布兵败以后率本部人马归顺曹操,不过是被封为中郎将,后来“数有战功”,升迁为裨将军。
也就是说关羽刚一投降,才到曹营他的职务就超过了辛苦多年的乐进、于禁等人,可见曹操有多喜欢关羽。
曹操喜欢关羽,可能是因为关羽能力出色,让曹操想收为己用。关羽有万人敌的美名,从后来他斩颜良、败曹仁、水淹七军,逼得曹操差点迁都的战绩看,关羽的武艺出色,统帅能力也很强,确实会让曹操动心。
不过曹操这么对待关羽还是没能留住他的心,曹操发现关羽“无久留之意”,还特地命张辽前去试探。关羽也很坦荡,告诉张辽自己手刘备厚恩,不会背叛,自己在报答了曹操的恩情以后会离开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曹操的惜才只是爱惜归顺自己的人才,官渡之战他活捉了沮授,沮授不肯投降,还试图逃跑,曹操就毫不客气的杀了沮授。但是关羽这个表态曹操却“义之”,对此表示了嘉许,并最终在关羽离开时不让人去追他,这个差别待遇可谓让人大跌眼镜。
也许是因为东汉军阀混战,大家尔虞我诈,在这个时代像关羽如此坦荡的人已经不多见了。所以曹操才会对他如此偏爱,才会如此特意厚待和宽容,这也是真爱了吧。
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惜才吗?
谢邀:
谁说曹操不杀关羽,难道关羽不是他修书一封给东吴偷袭荆州关羽会被杀吗?仅是俘虏关羽时没有杀而已,真正杀关羽之人还是曹操,否则孙权怎么会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呢?
三国时代无论是刘备,孙权谁敢与曹操望其项背,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可不是空穴来风,浪得虚名的曹孟德呢!
言归主题,为什么说曹操雄才大略,他不光是不想不杀关羽,连同刘备一行,曹操都想网罗过来,否则演义里的煮酒论英雄从何而来,他已看出刘备的心思,要么是不是曹操吃饱饭没事儿做来吹捧一下刘备,那时曹操一直帮着刘备一行,也看出刘,关,张非一般常人,得了猛将,又少了对手,曹操灭掉东吴,统一国家里指日可待。
刘备的事这儿不说,自关羽被曹收降,又俘虏了刘备的两位老婆,曹操既没杀关羽,又没对刘备的老婆动粗,那时还是希望刘备回头一齐共创大业是留足了后路的。
谁知刘备心黑并没有因此放弃争天下的念头,而是投靠比曹操势力大得多的袁绍,此时正是官度之战阶段,曹操何许人也,他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在关羽身上捕捉到唯一的破袁绍的战机…宝贝关羽。
曹操在这儿实施了一石三鸟之计,只要关羽参战,刘备在袁绍那儿就呆不住,更何况杀了袁绍的爱将,刘备若不是属兔的跑得快,哪里还有命在,若曹操杀了关羽刘备肯定是死帮着袁绍血战到底,官度之战曹操还有胜算吗?
关羽在这儿可不是1+1=2的事,可是牵动整个战役的导火索,关羽不光是参战而且帮他除去劲敌,曹孟德笑了,他的目的达到了。
有人说没有关羽除不了颜良,斩颜良没人敢出阵,且看看文丑,河北四庭柱之一,曹操一声令下,张辽,徐晃抢着出阵,三下五除二把文丑给斩了,(文丑可不是关羽杀的)各位看官应该知道为什么留下关羽不杀的原因了吧。
话说回来若关羽肯投降曹操终生效劳这也是求之不得的事,关羽的武艺是不用怀疑的,若关羽真心降曹刘备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这也是曹操同意降汉不降曹,给封寿亭候,关羽辞行而放行,曹操不能失信于张辽等若干部下。
虽然说关羽又回到刘备身边且带回两位夫人,但从刘备,张飞等众将的心里不会不留下阴影,将军宁可马革裹尸,投降总是不光彩的一面。这里应该看出曹操是否爱才不爱才的真正原因了吧!
闲聊,欢迎留评!
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惜才吗?
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不是惜才!说曹操是因为惜才才没有杀关羽的人,是因为他本身对曹操缺乏基本的了解。
首先,曹操是一个疑心很重,只要他对某个人起了疑心或者觉得他不能为自己所用,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愿意放过一个人的角儿。其中,吕伯奢一家和名医华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相信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早年的时候,曹操因为行刺董卓的行动失败,逃亡的过程中在牟县被捕,县令陈宫觉得曹操是当世人杰,就私自放了曹操,和他一起逃亡到了成皋吕伯奢家中,当时,为了好好款待曹操一行人准备宰杀自己家唯一的一只猪。
然而,在吕伯奢磨刀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听到磨刀声的曹操认为他是要磨刀杀自己,疑心重的曹操在还没有把事情搞清楚的时候,就将吕伯奢一家给杀了,而且在后来知道了事实的真相之后,曹操不仅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还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由此可见曹操疑心之重!
其次,曹操之所以没有杀关羽,除了张辽等人的保举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曹操对关羽能够为自己所用仍然心存幻想。其实,当时曹操正在与袁绍作战,相比于袁本初曹操属于弱势的一方,由于刘备已经投靠到了袁本初的手下,如果关羽能够为自己所用,那是最好不过,即使不能够,也可以借关羽离间刘备与袁本初的关系,到那时就算关羽回到了刘备那里,也不会为袁本初所用,甚至袁本初还有可能会亲手杀了关羽。
这样的话,曹操不仅抢占了与袁本初作战的先手,还借袁本初之手杀掉了不能为自己所用的关羽,而且不用自己背杀害忠义之士的骂名,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之事,曹操又何乐而不为呢?
从中可以看到曹操用心之阴险与歹毒!
总之,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不是惜才!而是曹操想要关羽能够为自己所用的幻想没有破灭,同时,想要在关羽不能为自己所用的情况下,借关羽离间刘备与袁本初的关系,最终达到借袁本初之手杀掉关羽,而自己不用背杀害忠义之士的骂名的目的。
曹操不杀关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惜才吗?
曹操东征徐州,打败刘备,逼降关羽。关羽与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曹”,并且留下了“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经典桥段。笔者认为,曹操之所以不杀关羽,既有对于关羽个人的欣赏,也有背后的政治考量。
一、关羽出身草根,曹操偏爱寒门
关羽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出身,背后没有世家大族的身份背景,这一点格外受到曹操青睐。曹操对于士族的防范之心是非常明显的,特别偏爱提拔寒门背景的人才。文臣暂且不说,武将方面能够独领一军的,要么是族内宗亲,要么是出身寒门,关羽这样的熊虎之将,恰恰符合这个标准,难怪曹操对他另眼相看。
二、关羽身为外将,促进曹营内部竞争
关羽名义上是降汉,不能算是曹操手下的将领,可以算是雇佣兵性质。曹操对于关羽宴席和赏赐不断,这格外的恩宠本来就让麾下的嫡系将领心中不服。偏偏关羽武艺超绝,官渡之战“斩颜良诛文丑”,实实在在的功劳让曹营将领面上无光。所以曹操留着关羽,可以一定程度上刺激曹营将领,促进内部竞争,知耻而后勇发挥更大的潜力。
三、曹操确实惜才,杀之败坏名声
关羽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而曹操素来以识才爱才著称,对于关羽是真的欣赏,始终想收为己用。而且这时候曹操还有北方的大敌袁绍,正在广纳贤才增加自己的实力。如果这个时候把关羽杀了,就会彻底败坏求贤的名声,让众多有识之士望而却步。从大局来说,无疑是得不偿失。
因此,曹操喜爱关羽的忠义和才能,从始至终以礼相待。而没有杀害关羽,也彰显了曹操为君者的气量和胸襟,让曹操获得了更多人才的投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