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看不起马超,瞧不上黄忠,为什么对赵云没有意见?
在五虎上将中,关羽对其他人的态度耐人寻味。除了与张飞是结拜兄弟,感情深厚外,他对马超表现得有争竞之心,对黄忠表现得十分轻视,却唯独对赵云没有意见。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关羽对马超、黄忠、赵云不同的态度。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显赫,是大家公认的首席武将。按理说他应该团结其他将领,一起随刘备共同创业。可是,他却对阵营中的很多将领态度不佳,连地位最高的五虎上将也不能幸免。在五虎上将中,他除了张飞外,对其他三人的态度各有不同。
马超是勇猛不减吕布的名将,他在潼关之战中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但是在后来的战争中,马超屡遭挫折。最终马超在关陇一带无法立足,只得转入汉中。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率军救援刘璋的马超归降了刘备,成为刘备手下的大将。
关羽对马超的态度是十分好奇,他向诸葛亮写信,问马超的情况。诸葛亮只得关羽好面子,于是回信说马超虽然很出色,但是只不过是和张飞一起并驾齐驱的人物,远远比不上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看了书信十分高兴,他还把书信让宾客传看。
这件事乍一看是件小事,可是想一下则会感到十分蹊跷。诸葛亮只关心关羽的感受,他对马超的感受却毫不顾忌。他在书信中对马超的评价,实际上是对马超的一种贬低。关羽将这种评价公开,也是在表明对诸葛亮态度的认同。实际上,关羽对马超还是比较看不起的。
关羽对黄忠的态度则更加恶劣。当刘备晋位汉中王的时候,对手下大将进行封赏。关羽因为功绩、能力突出,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可是关羽并不对此感到满足,而是对同为五虎上将的黄忠大加指责,说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
关羽和黄忠是在长沙之战中认识的,两人还交手了三天,大致打成平手。可就算是这样,关羽还是对黄忠的年纪耿耿于怀。他认为和黄忠这样的老兵一起成为五虎上将,是对自己的贬低。所以他才会发出那种对黄忠的指责。
五虎上将中,除了张飞外,我们唯独没有看到关羽对赵云的指责。连张飞在长坂坡之战中,还怀疑赵云叛逃要和他决一死战,可是关羽却始终信任赵云,没有对赵云有过任何不当的言辞。
二、关羽的态度源自于他的性格。关羽对三位五虎上将的态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性格。在华容道上,程昱对关羽的评价是,“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在对待这三位五虎上将时,关羽的这些性格就表露无遗。
马超虽然武艺高强,勇猛无敌,但是这些对于关羽来说都不算什么。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早就成就了自己的威名。他对马超更重视的方面,是马超的出身。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出身显赫。在加入刘备集团的时候,他身为都亭侯。
原本在刘备集团中,只有刘备和关羽是侯爵,这也造就了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如今马超的加入,使得刘备集团有了第三位侯爵拥有者。而且我们从推举刘备的表章中看到,马超的排名远远在关羽、诸葛亮等人之上。
作为关羽来说,他对此当然十分在意。他给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的情况,就是看看诸葛亮的反应,是否马超会成为自己有力的对手。在得到诸葛亮的回答后,他知道了诸葛亮的态度,自然表现得十分高兴了。他把诸葛亮的信件内容传播出去,实际上是在刘备阵营内部为自己做宣传,彻底断绝了马超对自己的威胁。
至于关羽对黄忠的态度,也是出于相同的原因,那就是对自己身份的珍视。刘备封赏黄忠的时候,就被诸葛亮劝告过,他说黄忠的功绩很大,身边的人们都不会有多大的意见。但是关羽并没有亲眼看到黄忠作战的情况,在得知黄忠的封赏时会有意见。
实际情况证明诸葛亮说的是正确的。关羽对黄忠大加指责,并且称之为老兵。其实这并不是关羽对黄忠的歧视,而是他很珍视刘备对自己的封赏。他认为让黄忠这样的老将与自己并列,是对自己和官爵的贬低,这也是他自傲性格的外向表现。
关羽对赵云没有什么不满的言辞,是因为他对赵云的欣赏。赵云在加入刘备阵营后,表现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做好刘备亲卫的本职工作。在刘备多次遇险的时候,是赵云奋勇当先,救刘备于水火之中。原本赵云有一身好武艺,有胆有谋,可是为了保护刘备,他放弃了在战场立功的机会。
这也使得赵云在封赏的时候,吃了大亏。但是赵云对此依然是大丈夫本色,根本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关羽和赵云相处日久,对赵云的品质十分清楚。由于关羽对赵云的欣赏,使得两人肝胆相照,关羽当然不会对赵云有什么指责的言辞。
结语:关羽作为刘备阵营的首席武将,位居五虎上将之首。他对其他五虎上将的态度,源自于他的性格。关羽自身是大丈夫的作风,光明磊落,自然与同样作风的赵云意气相投,不会对他有所指责。
但是对马超,关羽对他的武艺、官爵有所顾忌。他向诸葛亮写信了解马超情况,也是试探诸葛亮的态度,看看马超的本质。在得到诸葛亮的回信后,他知道马超不如自己,自然就不再对他在意了。而对黄忠,是因为关羽看重自己的封赏,认为黄忠的年纪太大,使得封赏遭到了贬低,这才会大发牢骚。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看不起马超,瞧不上黄忠,为什么对赵云没有意见?
这个问题的解释,应该是由关羽争强好胜的性格决定的。蜀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关羽居首位,第二位张飞是结拜哥们三弟,这样的排位关羽应该没的说。有点说道的是后三位。黄忠与马超都是降将,论武功都与关羽有一拼。《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黄忠),是写关羽与黄忠大战一百回和不分胜负,关羽使出拖刀计,欲杀黄忠。不料黄忠马失前蹄摔落马下,关羽仗义没有杀黄忠,放他回城,明日再战。黄忠感谢关羽义字当先,不杀之恩,献了城池,投降了刘备。受到刘备格外敬重,关羽当然心里不舒服,当黄忠与他同封五虎将时,关羽更加篾视黄忠到了极点竟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小卒为伍。”连五虎将都不愿当了。
那马超虽然武艺高强,与张飞相斗不分高下,曾经杀得曹操望风而逃。可谓西凉第一悍将,但最终还是降了刘备,得知马超投降,关羽写信绐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就是说马超的本事能比过谁呢?封五虎将第四位关羽根本就不服气。
再说赵云与黄忠,马超不同。赵云武义高強,五虎将中排第三位,是桃园结义兄弟的嫡系。再说赵云是个闷头工作,不计名利的人,与关羽没有任何历害冲突。虽然与刘备不是拜把子兄弟,也是最早来投靠刘备的铁哥们儿。对关羽来说也算自家人,况且还有过长坂坡舍命救幼主的功劳,关羽也只有感激佩服的份,哪能有意见呢?
关羽看不起马超,瞧不上黄忠,为什么对赵云没有意见?
赵云忠勇不在关羽之下,不骄不燥品格赢得了全军乃至敌对国尊重,树立优秀品质形象,所以关羽对赵云很敬佩。
关羽看不起马超,瞧不上黄忠,为什么对赵云没有意见?
不知你说的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首先说三国志吧,在三国志当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的四大将军中只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根本没有赵云,又何来什么意见,赵云在刘备手下最高做到了翊军将军,这还是刘备首创的,以前根本没有这个将军称号,连杂牌将军都算不上。
再说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当中,赵云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被刘备称为四弟,与其说是刘关张,不如说是刘关张赵,赵云从刘备落魄时就跟随刘备,只比关张晚几年,所以四人是共过患难的,感情非常好。
如果五虎将中没有赵云,我想关张是一定要会闹的,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太好了,这种在战场上生死拼杀出来的战友情是谁也割不断的,赵云可以说是他们的嫡系,铁哥们一样。
不止如此,在三国演义当中,赵云确实有本领,能力不次于关张,曾在百万军中杀七进七出,浴血救阿斗,拦江救刘禅,也确实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就算没有这些私人感情,赵云五虎将也当之无愧,关羽自然也没有话说。
关羽看不起马超,瞧不上黄忠,为什么对赵云没有意见?
关羽是大帅哥美男子,还武艺高强。马超和黄忠打不过关羽,赵云打得过关羽。关羽以强者为师,看不起弱者。何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关张帮刘邦打天下最早,也最得力,也最有能力。马超,黄忠是降将,虽然武功高强,忠于刘备,但必定是降将,没有资格和关羽并驾齐驱,相提并论的。但刘备为了拢络人心,壮大蜀军实力,战斗力,光靠关羽,张飞打天下不行,忙不过来,疲于奔命,应付不了,就只好让马超,黄忠加入五虎上将之中,以壮大战将庞大队伍,以威震天下,吓破敌胆,吓阻敌人进攻。关羽看不起马超,黄忠,是不对的,是错的。个人能力再大,也大不过团队的精神和力量。关羽要忍辱负重,顾全大局,要看重并团结马超,黄忠,才能大有作为,也才有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关羽看不起马超,瞧不上黄忠,为什么对赵云没有意见?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有过两次不满意,一次对马超,一次对黄忠,而刘备和诸葛亮都设法加以化解。这个桥段认真分析起来,非常有意思,体现了刘备超群的头脑和出色的政治手腕。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即是君臣,又是结义兄弟。其他人都好说,但关羽特殊的性格始终是刘备管理上的一个难题。
无论资历、功劳、战绩、能力还是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关羽都是除刘备之外的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但关羽这个人优点非常明显,缺点也非常明显,他在性格上有缺陷:骄傲自矜,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眼高于顶,虚荣心特别强。
关羽的虚荣心强,就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咱们列举一下关羽的几次发怒:1.大家记得,关羽曾经与纪灵有过一次交锋,双方打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稍歇”,关羽就让纪灵回去,自己立马等着再战,结果纪灵没出来,他的副将荀正出来迎战了,关羽认为荀正不是自己的对手,让他换纪灵出来,苟正却说:“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
听了这句话,“关公大怒,直取荀正”,下了死手,一个回合就将荀正斩于于马下。2.关羽千里走单骑,路过黄河渡口,被守将秦琪阻住,关羽报号“汉寿亭侯关某也”,秦琪却完全不尿他这一套。看到报爵位压不住对方,关羽又以武力相威胁,说你不知道我关某一路上过关斩将的事吗?秦琪却说:“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
这下子严重激怒了关羽,“汝比颜良、文丑若何?”挥刀直进,斩了秦琪。3.樊城之战,徐晃与关羽对阵,开始是吹捧关羽,感激“壮年相从,多蒙教诲”,又吹捧关羽“英名震于华夏”,突然口气一变,当众宣布“生擒关羽者赏千金”。关羽勃然大怒,和徐晃杀到一处。
我们发现,关羽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在战场也希望敌人能给他面子。刘备入川,先有黄忠、魏延、刘封随军出征,后来庞统落凤坡殒命后,诸葛亮、张飞、赵云也奉调入川。这些战将们驰骋疆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各自都为收取益州立下了巨大的功劳。而关羽呢,只能做个看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而马超归附刘备之后,率兵直进成都,逼降了刘璋,立下了灭国之功,功高居首。
关羽很不满意。他写信给刘备,表示要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下,而诸葛亮回信说:
“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关羽拿到书信,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他就这种小心眼,还把书信给众人看,让大家知道,还是我关羽文武全才,远超三弟张飞和马超。刘备趁着曹魏在汉中兵力不足的机会,继续扩张,夺取了汉中。张飞、魏延、马超、赵云都立下大功,连刘封都有开疆之功,夺取了上庸。黄忠阵斩曹军主将夏侯渊,更是一举定江山,立下首功。而关羽仍然是个看客,寸功未立。
进位汉中王之后,大封功臣战将,关羽以无功之身而获封高位。但当他得知黄忠也在五虎将之列的时候,他很不满意,又发牢骚了:“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是与黄忠有过节?也不是,长沙城一战证明黄忠的武艺也并不怵他,无论武艺还是功绩,黄忠完全当得起五虎上将。而且,无论是攻取益州还是收夺汉中,关羽可是寸功未立,他有什么权力评价人家黄忠呢?实际上关羽并非对黄忠不满,而是他的虚荣心在做祟。别的将领都是以战功获封,只有关羽是无功受封。关羽敏感的神经已经似乎感受到众人的窃窃私语,指指戳戳,悄悄向他瞥来质疑的目光,认为他靠的是与刘备的关系才身居高位的。
关羽这个人最在乎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他疑神疑鬼,坐立不安。而刘备又是怎样处理的呢?他让费诗做使节向关羽解释:
“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咱们再来看看刘备对立功大将的安排:
关羽:前将军(有衔),汉寿亭侯(有爵),襄阳太守(虚职),假节钺(实权);
马超:左将军(有衔),都亭侯(有爵),督临沮(虚职),假节(虚权);
张飞:右将军(有衔),新亭侯(有爵),巴西太守(实职),假节(实权);
赵云:翊军将军(有衔),无爵,掌握中军护卫(实职),无调兵权;
黄忠:后将军(有衔),关内侯(有爵),无职,假节(虚权);
魏军:镇东将军(有衔),无爵,汉中太守(实职),无调兵权。
关羽的矛头不能针对张飞,那是结义三弟;关羽的矛头也不能指向马超,上次已经表达过不满了,再纠缠就没意思了;也不能指向赵云,人家可没有爵位,也没有假节调兵权;不能针对魏延,人家是大哥刘备亲自提拔的,而且即无爵,也无调兵权。与关羽并列,有军衔有爵位有假节的,只有黄忠最适合关羽指责。所以关羽立即将矛头指向了黄忠。理由很牵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关羽忘了,自己以前还是个流落江湖的逃犯呢。
刘备这个安排也挺用心的,认真看,其他人可以给名给钱,但实际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心腹大将手中。但毕竟,张飞的巴西太守,魏延的汉中太守都是实职,而关羽的襄阳太守可是个虚的,关羽想去襄阳看看自己的地盘,得先到曹仁那里去办护照。“假节钺”是刘备给关羽的腹语:你想立大功消除别人的质疑,想获得“襄阳太守”的实职,那我就给你调兵征伐之权,去干吧!
于是就有了关羽北征,水淹七军和走麦城之失,也有了刘备火烧彝陵之败。蜀汉的命运终究是由刘备和关羽而造成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