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如果周瑜不死,东吴的历史会改写吗?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却又心胸狭隘之人。他指挥东吴军队在赤壁打败曹军,却因为嫉妒屡屡要陷害诸葛亮。他一面靠诸葛亮借来的东风火烧赤壁,一面派人去南屏山对诸葛亮格杀勿论。直到被诸葛亮气死,还感叹说“既生瑜何生亮”。那么,在现实中的周瑜真是这个样子吗?他的所作所为到底对那段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一、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的形象是羽扇纶巾。但是在历史上,真正在赤壁之战中指挥作战的周瑜,才是羽扇纶巾的形象。在苏东坡的词句中就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词句中写不尽周瑜的一时风流。在历史上,周瑜不但军事能力出众,他还精通乐理。每当音乐出现错误的时候,他都会发现,留下了“曲有误,周郎顾”的谚语。

周瑜和东吴孙家关系密切,当年孙策起兵收取江东的时候,周瑜便跟随了他。孙策对周瑜十分信任,还到他家登堂拜母,两人不但是君臣,还是挚友。在得到乔氏姐妹后,孙策和周瑜分别娶了大、小乔。从此两人有了姻亲关系,感情更加深了一层。孙策去世的时候,对继位的孙权嘱托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在曹操夺取荆州,挥师东下的时候,周瑜成为了东吴的中流砥柱。面对曹操的军事压力和来信恐吓,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大势已去,要求孙权迎降曹操。在周瑜、鲁肃和诸葛亮的劝说下,孙权才下定决心,与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共抗曹军。

当时周瑜向孙权保证,只要有五万精兵就保证破曹。但是孙权只是给了他三万兵力,其他的兵力由刘备承担。刘备在经过大败之余,他的军队战斗力可疑。不过周瑜就是凭借着三万吴军,用火攻击破曹操的大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战后,曹操将主力撤回北方休整,留下部分兵力守卫江陵和合肥,转入战略防御。

周瑜为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率领吴军主力直取江陵。他将荆州在江南的地区交给刘备去攻取,自己集中力量和曹仁在江陵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争夺,终于夺取了江陵。随后,他又将南郡在长江南部的地区也交给了刘备,自己独立抵抗曹军的进攻。

周瑜在长江上游站住脚后,将目光盯在了益州身上。他向孙权建议,自己与孙瑜一起攻打西川。在夺取益州后,再北夺汉中。在夺取蜀中后,派孙瑜守卫并且和马超结好。周瑜则率军回到荆州,夺取襄阳,和孙权一起发动北伐,这样就可以夺取北方了。在得到孙权的同意后,周瑜收拾行装,开始西征,但是走到巴丘因病去世了。

周瑜去世的时候,才年仅三十六岁。他在临去世前,向孙权上书,除了推荐自己的接任人鲁肃,还表示了自己壮志未酬的不甘。从历史上周瑜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种小肚鸡肠的人。

二、周瑜早死,便无三国。

周瑜在那段历史上的最大影响,就是他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这场战役被大家公认为那段历史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经过这场战役,曹操的势力被限制在北方,一时无法再对南方造成威胁。而孙权和刘备瓜分了曹操撤退后的荆州,各自形成了强大的势力。

在曹操夺取荆州后,他的战略形势一片大好。益州的刘璋看到曹操的胜利,都赶快送兵送粮,表示臣服。刘备兵败之余,只得派诸葛亮随鲁肃去东吴求救,企图结为同盟,共抗曹操。刘备还决定,如果孙刘联盟不能缔结的话,自己就率领部下继续南逃。

曹操在这种形势下,企图一举解决东南问题。他在率领强大的水陆军东下的同时,还派人给孙权送信,企图迫降孙权。在当时,孙权的处境十分困难。以张昭为首的大批臣子,对胜利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们要求孙权迎降曹操,好保住自己生计。

孙权的内心并不想投降,因此在鲁肃的劝说下,他还是决定抵抗曹操。但是,真正让他有勇气抵抗曹操的人,正是周瑜。这是因为,鲁肃劝说孙权抵抗,是从他投降后的待遇劝说的。孙权胸怀争夺天下的大志,自然不愿意不战而降。而诸葛亮劝说孙权抵抗,则是从军事上指出曹操用兵的错误,并提供自己的军事实力,来联合抗曹。

但是,诸葛亮所说的刘备军事实力是有水分的。按照后来鲁肃的说法,那就是刘备经过长坂坡之战的惨败,剩下的步军实力还不够千人。至于说诸葛亮说的关羽水军,区区几千水军拥有的船只竟然达到数百艘,可想而知,这样小的船只怎么可能是曹操水军的对手。刘琦的军队更没有指望,荆州已经投降曹操,刘琦的军队军心动摇,战斗力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就算是要抵抗曹操,如果没有军事上的依靠,那就是一句空话。孙权本人的军事能力有限,他的哥哥孙策对此也有过评价。正在此时,周瑜的出现解除了孙权的后顾之忧。周瑜为孙权分析了曹操貌似强大,实际上急于求成,有被打败的可能。并且向孙权保证,自己只要有五万精兵就能够保证打败曹操。

这让孙权大喜过望,决心联刘抗曹,但是他只给了周瑜三万精兵。当时刘备的兵力单薄,根本就指靠不上。但是周瑜就是依靠这三万人马,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可以说,如果没有周瑜出众的军事能力,孙权就算是和刘备联合抗曹,也难逃失败的下场。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周瑜早死,当时没有周瑜的指挥,那么曹操必然会统一江东了。

三、周瑜不死,便无三国。

周瑜虽然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是他并不是三分天下的支持者。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天下的认可,也遭到了曹操和刘备的忌惮。曹操向孙权写信,诋毁周瑜的能力。说赤壁之战是自己因为军队有了疫病,自己烧了船只撤退的,周瑜是浪得虚名。而刘备则在和孙权单独相处时说,周瑜这个人能力强,器量也大,恐怕不会一直做他人的臣子。

曹操和刘备向孙权说周瑜的坏话,共同的原因就是周瑜对他们的威胁太大。周瑜在赤壁打败曹操,终止了曹操南下的脚步。然后周瑜又夺取江陵,把曹操的势力逼退至襄樊一带。由于周瑜在长江上游牵制了大批曹军主力,使得孙权在长江下游也频频向曹军发动攻势。一时间,曹操在与东吴的交锋中处于下风,疲于奔命。

至于说刘备,更是对周瑜如同芒刺在背,坐立不安。周瑜和孙权不同,他对刘备的军事实力并不看重。孙权当时还很年轻,对刘备这样一位有着相当名声的枭雄,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他有着借重刘备的心理,有意与刘备结好,为此他还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但是周瑜久经沙场,对刘备和他的部下的实际情况看得十分清楚。周瑜在与曹操抗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对刘备和他的部下抱有什么幻想。周瑜在赤壁之战前和刘备见面的时候,对刘备并没有什么好脸色,这让刘备感到十分惭愧。周瑜机会是凭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在战后,周瑜占据着长江上游战略要地江陵。他独自依靠着南郡在江北的部分,和曹操直接对峙。刘备占有着荆州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发展势力,但是对于周瑜在江北的阻隔也是无可奈何。于是,刘备想要向孙权借来南郡,好继续自己下一步的战略行动。

周瑜在刘备去东吴面见孙权的时候,给孙权写信,建议孙权扣押刘备,自己则趁机吞并刘备的部下,让关羽、张飞听从自己的指挥,一起征战疆场。孙权经过多方考虑,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刘备后来听说此事,还自责说自己不该亲身前往东吴,对此还感到后怕。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周瑜对刘备的态度。他一直对刘备虎视眈眈,把刘备视为自己的下属,随时准备吞并他。刘备是无力对周瑜进行对抗的,因此他才会向孙权进谗言,企图离间孙权和周瑜的君臣关系,不过没有奏效。

周瑜在临终前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就是夺取益州。我们可以看到,周瑜向孙权提出的夺取益州、汉中的建议,和刘备诸葛亮后来采取的行动如出一辙。刘备和诸葛亮就是按照周瑜的策略,夺取了益州、汉中。但是他们没有按照周瑜的策略,回师荆州,结果造成了荆州之战的失败。

在周瑜出兵益州的时候,孙权遭到了刘备的强烈抗议。刘备以刘璋和自己都是汉室宗亲的理由,不同意东吴出兵。刘备还说如果东吴出兵,自己就披发入山,不再过问世事。但是,周瑜根本就不理会刘备的态度,径自出兵夺取益州。可惜他因病在途中去世,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我们可以从周瑜的所作所为看出,由于他出众的军事能力,他根本就不惧怕曹操和刘备。周瑜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先夺取益州和汉中。这样,刘备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只能处于东吴的包围之中。如果出现这种形势,刘备势力最终将被东吴吞并,那样就不会再有三国了。

结语:

这样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将领,他羽扇纶巾,文采风流,武略出众。正是在他的指挥下,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在当时的孙刘联盟中,只有周瑜能够指挥若定,取得这样的胜利。可以说,正是当年有了周瑜,才让三国有了存在的可能。

但是,让人们遗憾的是,周瑜在年仅三十六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他是病死在进军益州的征程上的。周瑜的内心,并不以三分天下为目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实力,一直凌驾在刘备之上。如果周瑜取得益州、汉中,那么没有出路,四面被东吴包围的刘备,终究会被东吴吞并,那么就不会有日后的三国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瑜的生死,决定着三国历史的发展走向。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演义》中,如果周瑜不死,东吴的历史会改写吗?

历史没有如果,如果有如果,任何人都可以改写历史。如果周瑜不死,必然取孙权而代之,与诸葛孔明联手战胜曹魏……👺

《三国演义》中,如果周瑜不死,东吴的历史会改写吗?

可以改写,但不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此人器量狭小,只能,赢得起,输不起。胜败兵家常事,知已知彼,针锋相对。司马懿就做得很好。

《三国演义》中,如果周瑜不死,东吴的历史会改写吗?

不会。诸葛亮说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周瑜只能水战,陆战不怎么样。赤壁之战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夺下南郡半个郡。还受了箭伤,把命搭上了。

《三国演义》中,如果周瑜不死,东吴的历史会改写吗?

如果根据《演义》里周瑜的计谋、能力表现,即使周瑜不死,也无关大局,东吴还是相同的结局。为什么这样讲呢?

无论是周瑜还是鲁肃,蜀汉都是相当重视

只要有周瑜的存在,刘备必然都不敢把诸葛亮撤出荆州,因为在没有占领成都之前,荆州是刘备的大后方,周瑜、鲁肃、吕蒙一样,都是主张夺回荆州,三人当中,只是鲁肃从战略上更有高度一点,显得温和一些而已。

在东吴与蜀汉、曹魏的对峙中,周瑜、鲁肃、吕蒙影响力最大,后面是陆逊。

周瑜 175年-210年

鲁肃 172年-217年

吕蒙 178年-220年 年龄相关无已。

吕蒙夺取荆州在219~220年之间,如果周瑜此时不死,也不过是45岁,同样可以采用吕蒙相同的计策,让陆逊代替他的职务来麻痹关羽。

唯一有变数的是,因为周瑜的存在,刘备必然留一个重要的谋士协助关羽守荆州,整个蜀汉的人才库中,能与关羽共事的谋士恐怕只有诸葛亮了,庞统已经战死,法正与关羽不好相处,也不太愿意离开成都,来荆州任职。

因此,周瑜的死活,唯一的变数在于有没有可能夺取荆州,而东吴夺取荆州,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荆州的地形,给自己带来战术或战备上好处。

刘备的战备是跨荆益二州,对曹魏实行夹攻,达到行灭魏,最后灭东吴,统一中国。东吴不可能通过荆州与合肥对曹魏进行夹攻,事实上在合肥发动的攻势就很少赢过曹魏。从孙刘联盟的角度而言,荆州在刘备的手里发挥的威力更大一些。在东吴手里只是限制了刘备对自己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果周瑜在世,即使荆州在刘备手里,关羽想进攻东吴也不是那么容易得手的。因此,蜀、吴的关系还是与刘备死后,诸葛亮执行的联吴政策是一样的。最多就差一个荆州而已,而变数最大的地方则是在曹魏和刘备。

荆州不丢,关羽不会死那么早,张飞也不会死那么早,刘备也不会发动对东吴一战,不会一下子失去举国战斗力。

而东吴始终只是一个看客的身份,这一点始终改变不了。

《三国演义》中,如果周瑜不死,东吴的历史会改写吗?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仔细一想,其实一样的,赤壁结束之后,版图基本定了,唯一的变数是西蜀,但是我觉得即使周瑜在,西蜀还是刘备的,或者说是周瑜送给刘备的,周瑜是个战略家,如果不给刘备,就要给曹操,因为他东吴支撑不了那么长的战线。送给刘备,要点荆州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整个东吴阵营,只有一次机会北上,那就是孙策还在的时候,讨论周瑜的生死不如讨论孙策的生死更有意义,如果当年孙策没死,后面的故事就很有趣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