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假途灭虢那么典型,周瑜凭什么自信自己知道而诸葛亮不知呢?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的这首《赤壁怀古》,让我们对当年周瑜的英姿,有着无限的想往。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一直将“羽扇纶巾”的形象赋予了诸葛亮。其实,在历史上,周瑜的形象正是“羽扇纶巾”。在赤壁之战中,在周瑜的指挥下,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树立诸葛亮的形象,作者将周瑜树立为诸葛亮的对立面。他和诸葛亮多次斗智,都落于下风。在《三国演义》中的“三气周瑜”中,有一个情节,那就是周瑜想要用“假道伐虢”之计,夺取荆州。结果反被诸葛亮识破,将计就计气死了周瑜。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三国演义》中周瑜的计谋。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一直对荆州念念不忘。他屡次催讨荆州,都被刘备和诸葛亮用各种理由推脱。最后,刘备和鲁肃约定,等到自己夺取西川之后,就归还荆州。周瑜被曹操任命为南郡太守后,急于讨回荆州,于是上报孙权,孙权又派鲁肃前往催促。

谁知道鲁肃来到荆州,和刘备、诸葛亮商议,催刘备赶快夺取西川,好归还荆州。谁知道被刘备和诸葛亮以与刘璋都是汉室宗亲,难以下手为由,把鲁肃给堵了回来。鲁肃无法,只得回去向孙权复命,再推迟一段时日。

周瑜从鲁肃那里得知情况后,对鲁肃指出这是刘备、诸葛亮的缓兵之计。为了让鲁肃免受孙权的责罚,周瑜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派鲁肃去向刘备说,东吴愿意出兵替刘备夺取西川,用西川和刘备交换荆州,不过刘备要提供钱粮。这样一来,当刘备前来劳军的时候,夺取荆州。这也就是古人的“假道伐虢”之计。

谁知道,这个计谋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将计就计,明着答应周瑜的要求,暗地里又做了准备。结果当周瑜来到荆州城下时,反而遭到了刘备军队的伏击。周瑜多次和诸葛亮斗智,至此被诸葛亮气得箭疮发作,一命呜呼。在最终前,他被诸葛亮气死之时,无奈的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二、历史中真实的情况。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作为一对敌手,互相斗智,精彩纷呈。在现实中,周瑜却是另外一种状况。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立下大功,成为孙权最为倚重的将领,掌管东吴的军权。而诸葛亮作为刘备最倚重的文臣,主要负责领地的治理,双方并没有那么多交集。所以说,三气周瑜的故事,出自于作者的杜撰。

不过,《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里面的很多内容还是借鉴历史史实。作者对这些历史史实进行了艺术加工,形成了这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段三气周瑜故事里面的情节,也是来自现实,不过,现实中的情况却是完全两样。

在现实中,周瑜确实是要夺取西川,而且还根本没有跟刘备商量。当时周瑜占据着荆州的要地江陵,而刘备则占据着荆州在江南的四郡。周瑜亲自去见孙权,他向孙权建议,说西川的刘璋遭到张鲁的侵略,自己愿意和孙瑜一起去夺取西川。在夺取西川后,再吞并张鲁。这样,让孙瑜留守夺取的土地,结好马超。自己则返回荆州,与孙权一起去讨伐曹操。这样,就可以图取北方了。孙权同意了周瑜的建议,周瑜回到江陵做好准备,但是在进军的路上,在巴丘生病而亡了。

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就知道周瑜的夺取西川的举动,和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发生了重大的冲突。因为跨有荆益是刘备、诸葛亮早就既定的目标。刘备是绝对不会甘心西川落入周瑜之手的。因此,周瑜此举遭到了刘备强烈的反对。

刘备首先对孙权进行了抗议。他对孙权说什么刘璋是自己的宗族,自己绝对不能看到刘璋被他人消灭。他还信誓旦旦的对孙权说,如果刘璋被东吴消灭,自己就要披发入山,再也不过问世事。刘备的这种表现,得到了刘璋的信任,也暂时迷惑了孙权。等到刘备夺取西川后,孙权为此十分恼怒,不禁破口大骂,说刘备“猾虏,挟诈如此”。

与此同时,刘备在军事上也预做了准备。他听取了手下的建议,准备在周瑜的军队越过自己的防区,去攻打西川的过程中做手脚。这是因为西川和东吴控制的荆州中间搁着刘备的防区,所有的后勤物资都需要通过刘备的地盘。如果刘备对这些后勤部队做手脚,就会给东吴军队带来极大的困难。这也是东吴对刘备态度比较重视的原因。

不过,我们也从历史记载看出,周瑜根本就没有把刘备的反对态度放在心上。他向孙权建议后,得到孙权的许可,就率领军队走上了征途。而且周瑜是病逝在进军途中的,他逝世的地点巴丘就是长江边的巴陵。可见,刘备的所有措施,对周瑜根本就没有效果。

从这些迹象可以看出,刘备根本就不能制约周瑜的行动。在周瑜的进军途中,既没有刘备军队的阻截,也不见刘备的入山表演。如果不是周瑜在进军途中病逝,三国的历史就必然上演周瑜夺取西川的战争,那往后的历史就不知道走向何方了。

三、周瑜为何要夺取西川。

周瑜夺取西川的目的,在他向孙权的建议中已经说明了。那就是夺取益州和汉中,然后回师与孙权一起发动北伐。在这个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周瑜的决策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如出一辙。但是,如果仅仅从夺取地盘来看,周瑜的这个行动的意义是有疑问的。

这是因为,整个东吴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当时,东吴的力量横铺在整个长江之上。从江陵至江东,都是东吴的防区。虽然东吴实现了“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可是由于力量有限,只能采取防御的态势。

而刘备则占据了荆州在江南的四郡,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在当时,等于是东吴的军队处于与曹军作战的第一线,承担着曹军全部的压力。而刘备的军队则躲在东吴的身后,坐享赤壁之战的战果。在这种情况下,周瑜不是想着改善自己的防御态势,反而要远征西川、汉中。而且在进军的途中,还要通过刘备的防区。这种做法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周瑜的这种做法,有着几种原因。首先,是周瑜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周瑜在经过赤壁之战后,已经成为当时万众瞩目的名将。曹操、刘备都对周瑜十分忌惮,不约而同的向孙权说周瑜的坏话。不过孙权并没有上他们的当,而是更加信任周瑜。

周瑜也以自己的将才,支撑着东吴的半壁江山。周瑜是东吴最具有开拓能力的将领,活跃在各个战场上。周瑜对于自己行动中的困难十分清楚,他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因此,周瑜才不顾刘备的强烈反对,开始了自己的远征。

其次,周瑜的这次行动,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周瑜的这次远征,成功的难度很大。可是一直作风保守的孙权,却轻易的答应了周瑜的建议,这说明在两者之间,还达成了不为人知的协议。那就是,东吴凭借这一次远征,去对刘备的势力施加压力。

刘备是不甘居人下的君主,他一直有着争夺天下的野心。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南部四郡,休养生息,发展自己的势力。在短短的时间里,刘备就发展出一个强大的势力。这让孙权如同芒刺在背,十分不安。孙权为此专门将妹妹嫁给刘备,来改善双方的关系。

周瑜对于刘备势力的态度则十分直接,那就是吞并瓦解。在刘备见孙权借荆州的时候,周瑜就向孙权建议,将刘备扣押起来,用声色来迷惑刘备。而周瑜自己则带领关羽、张飞征战沙场。这实际上是直接吞并刘备的军队,孙权经过考虑后,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我们从这件事,就能够看出,周瑜对于如何吞并瓦解刘备的势力,是有成竹在胸的。

那么,周瑜采取不合理的远征西川、汉中的军事行动,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以远征西川为借口,对刘备的势力进行分割包围,为下一步吞并刘备势力做准备。如果周瑜顺利的夺取了西川、汉中,实力大增的东吴,就对刘备的势力没有了依赖性。对于没有发展的余地,四面被东吴包围的刘备势力,被东吴吞并是迟早的事。

结语: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用“假道伐虢”的计谋,想要夺取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反而遭受损失,气急发病身亡。但是在现实中,周瑜是在发兵夺取西川的行动中,病逝在进军途中的。在周瑜采取行动的时候,刘备对此强烈反对,发表了很多过激的言论。但是,在周瑜根本就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对此刘备也只能无可奈何。

周瑜采取夺取西川、汉中的行动,一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二是为了下一步的战略行动。他在夺取西川、汉中后,就彻底切断了刘备发展的道路。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刘备的未来十分暗淡。这样,周瑜就可以采取行动,彻底解决刘备这个问题。如果这样,三国的历史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甚至不会出现三国也未可知了。因此说,没有周瑜,就无三国,周瑜不死,也无三国。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既然假途灭虢那么典型,周瑜凭什么自信自己知道而诸葛亮不知呢?

刘备穷极聊倒,派诸葛亮为特使,出使东吴,游说孙权,周瑜同曹操开战,防止孙吴威惧曹操而投降曹魏。刘备就立即完蛋。所以诸葛亮向孙权呈说:战有十利,降有十害。孙权怕字当头,但是,周瑜肚里明白,诸葛亮当说客旨在让孙曹开战,为其主解难。诸葛亮意识到,出使东吴是借刀杀人之计,被周瑜猜透,诸葛亮马上抛出,事先准备好的震慑周瑜的刹手锏,隨即,背诵曹操的《铜雀台赋》,背诵到‘’铜雀深处藏二乔‘’時,特地放慢语速。让周瑜听了暴跳如雷,鲁肃向诸葛亮耳语:大乔是孙策夫人;小乔是周都督夫人你怎能故意冒犯,诸葛亮一听,故意作惊,忙说:不知而误言,并向周瑜赔礼道歉,而使周瑜决意抗曹,以解心头蛰辱之恨。

既然假途灭虢那么典型,周瑜凭什么自信自己知道而诸葛亮不知呢?

很简单,谋士,最重要的除了能够分析天下大局以外,还必须得知道什么叫做利益!

利益是什么?是每个人必须要关心,必须要索取的东西!这个东西关乎到每个人的生活,学习,事业,所以利益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当你能看清一个人到底要所求什么样的利益的时候,你基本上就已经看清了这个人的为人,秉性等等!

这是实行阴谋阳谋必须要学会的一个东西。我们言归正传,说回到《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这一段的描写!在这里面,周瑜为什么会笃定当他派兵去攻打益州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会出城?

原因很简单,就是鲁肃带回来的那一纸合约!刘备告诉鲁肃,我拿下益州以后,我在荆州,这一句话几乎变相的告诉了周瑜,(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未来刘备集团经略的重心会在哪里。曹操敢去惹嘛,不敢,谁都不敢去招惹曹操!刘备集团此时还比较弱小,更不可能做一个出头鸟,替孙权去招惹曹操,所以他肯定要找一个发展方向。刘备只要一撅屁股,那当然周瑜就明白这个人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这个时候周瑜以益州作为条件逼刘备出来!不仅如此,由于这个时候在刘备的嘴中,益州和荆州是绑定在一起的!那么这个时候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现在的立身之地,还是为了未来自己想要谋求之地,都必须得去求周瑜。求周瑜把吞到嘴里里面的东西给它吐出来!

我想《三国演义》里面在描述这段历史的时候,罗贯中应该是想着此时周瑜还幻想着刘备会跟着自己一起去攻打益州,因此分一杯羹!

当然这个时候周瑜还握有一个优势在自己手上,那就是孙刘联盟,孙权强,刘备入!此时周瑜,去宣召刘备,只要不是威胁到刘备的性命,刘备还不得不去!就好像在这之前,周瑜在赤壁之战里面对治曹操,刘备还跑到军中来,要不是关羽在背后护着刘备,刘备早死了,而在这之后,要求刘备过来结婚,刘备也得乖乖的过来!

既然假途灭虢那么典型,周瑜凭什么自信自己知道而诸葛亮不知呢?

就跟下象棋一样借将军之名吃你车马炮,你知道了又如何,你能怎么办?你不答应就说你背叛联盟,不想还荆州,你答应了就顺道灭了你

既然假途灭虢那么典型,周瑜凭什么自信自己知道而诸葛亮不知呢?

这时的周郎他只顾自已想干啥,不愿看诸葛亮想干什么。有时候想对手不太注意时下手比较容易。反正谁也看不见谁,瞄不准我动心思,他诸葛先生还睡觉呢。

既然假途灭虢那么典型,周瑜凭什么自信自己知道而诸葛亮不知呢?

兵者,诡道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