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只是想当皇帝,何罪之有,曹操为何要讨伐他?

在整个三国时期,自立为帝王的人不多。这是因为,第一个自立为帝的袁术给他们做出了榜样。袁术作为一个割据的势力,拥有比较强的实力。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袁术掌管整个联军的粮草,也是出了大力的。可是,当他一旦自立称帝,马上成为以曹操为首的联军的攻击,最后势力被消灭殆尽。袁术也在颠沛流离中病死。那么,袁术称帝,他的地盘与曹操又不接壤,为何曹操要如此积极的去攻打他呢?

袁术称帝,曹操的心里肯定不会高兴。本来曹操正在向四周蚕食,拼命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他只得放下自己手头的目标,和他要吞并的对象一起去讨伐袁术。而这个时候北方的袁绍正在高歌猛进,统一四州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一旦袁绍统一了四州,下一个目标就是曹操。曹操在此时心里,不知道骂了袁术多少声搅屎棍子。

袁术想要称帝无可厚非。此人出身四世三公,目中无人惯了。连他北方的兄弟袁绍,他都不放在眼里。再加上他盘踞的地区,是当时有名出精兵的地方,兵精粮足的袁术更是野心膨胀。其实,早在刘秀时期,就有很多人要代汉称帝。那个有名的预言“代汉者当涂高也”已经深入人心。刘秀给公孙述写信的时候,就说你没有代汉的资格,因为你不符合涂高的预言。

等到东汉末年,这个预言又被提了出来。在当时,每个有野心的人都拿这个似是而非的预言往自己身上套。袁术认为自己字公路,符合这个预言。同时他又得到了孙策抵押给他的传国玉玺,更是认为自己已经是天命所归,因此他就赶快称帝了。

其实,在当时,有点势力的人,都怀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比如袁绍在统一四州后,就用手下的劝进信试探群臣,想要代汉。刘备从小就说自己长大后是贵人,当乘坐羽葆盖车。孙权则是和鲁肃讨论,得出汉室不可复兴的结论,准备割据江南称帝。至于曹操,更是早就有人向他宣扬天命,在称公的时候死死咬住一个魏字。就是因为这个魏字可以用魏阙的含义解释涂高两字。

可是,其他人想要代汉称帝,都懂得一个审时度势,不敢贸然行事。袁绍在群臣异议的时候,就杀了劝进的人灭口,以示自己对汉室没有二心。曹操一生也没有称帝,孙权劝他称帝的时候,曹操一边看信,一边笑着说,孙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刘备和孙权是一直等到汉献帝退位,曹丕建立曹魏后才称帝。没有人像袁术那样,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称帝的。这样,袁术就把自己树立成了众矢之的。

不管其他势力的态度,曹操是必须要讨伐袁术的。这是因为曹操奉迎汉献帝,在许都重建了汉室朝廷。曹操以汉献帝为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了大义的名分。而袁术公然称帝,就是对曹操的挑战。如果曹操不对此进行讨伐,甚至是不消灭袁术,曹操和汉献帝都会威风扫地,成为天下的笑柄。所以说,曹操是否能够消灭袁术,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问题。

当然,袁术称帝,虽然打乱了曹操的战略计划,也同时给曹操带来了相应的好处。在当时,各个势力之间都是尔虞我诈,互相兼并。袁术称帝,就为他周围对他觊觎的势力制造了借口。曹操利用这些矛盾,成功的联合了他们,以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讨伐了袁术。

这种局面是袁术万万没有想到的。在联军中,有的和袁术关系不错的势力,比如说吕布都加入了进来。在群雄的围攻下,袁术的势力很快被打得土崩瓦解,自己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曹操,则利用对袁术的战争,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在消灭袁术的势力后,很多有志于匡扶汉室的势力归顺了曹操。很多独立的割据势力,也看到了曹操的实力,向曹操投靠。而在对袁术的战争中,曹操也巧妙的通过外交手段,在这些势力中做好了工作。

在下一步的行动中,曹操借着讨伐袁术的余威,顺利的削平了周边的势力,为下一步迎战袁绍做好了准备。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专心抵抗袁绍,不必顾虑后方的安危,这也与讨伐袁术的影响有关。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最大的政治底牌的曹操,公然称帝就是对曹操最大的挑战。这是曹操的最大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用曹操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假如没有自己,天下不知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在后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时候,曹操闻知后勃然大怒,他虽然身染重病,但也要亲自率兵讨伐刘备。那就是曹操不允许藐视他的权威的原因。

所以说,曹操讨伐称帝的袁术是必然的。否则曹操的汉献帝朝廷将会威风扫地,成为天下人的笑话。曹操的最大的政治底牌也将被废除,接下来很可能会成为那些有野心的人物联合攻击的目标。

同样的,曹操联合群雄讨伐袁术,也会得到相应的利益。大家得到了袁术的地盘和财富,曹操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曹操何乐不为呢。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袁术只是想当皇帝,何罪之有,曹操为何要讨伐他?

“袁术只是想当皇帝,何罪之有。”这是现代西方世界的观念。如果放到中国古代,题主早已招致满门抄斩和九族被诛的大祸了。

皇帝乃上天安排,天之子,“君权神授”,别人岂得觊觎?!觊觎皇权者,便是谋反或造反,大逆不道,必诛!曹操怎会不讨伐他?

请看曹操的神操作:“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协天子对诸侯发布曹某人的命令。谁敢不遵从,就可出兵讨伐,或差使别的诸侯去征讨。目的就是要“荡平天下”。

就算袁术不想当皇帝,只要他拥兵自重,不听曹操的话,曹操就会找个借口讨伐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给你帽子戴,给你小鞋穿。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监守自盗,贼喊捉贼……

这是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后辈当戒之。

曹操征战一生,虽刘备和孙权未荡平,但中原大地已入囊中。也算实力最大了。

袁术只是想当皇帝,何罪之有,曹操为何要讨伐他?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阶级下,皇帝是至高无上且受到天使所授的,不是说你势力强大就能称帝,也不是说你是权臣就能称帝的,比如赵高,手握秦朝最高权力,但他就能称帝了吗?不能,因为赵高没有称帝的法理。再比如王莽,即便通过权力强行称帝,所建立的新朝也不过仅仅维持了十几年就天下大乱了。

称帝需要方方面面的实力,既要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也要有合理合法的政治理论和流程,那么袁术有什么,居然敢在东汉末年第一个称帝?

袁术

1、袁术有玉玺。

玉玺是孙坚攻入洛阳所得到的,后来流入到袁术手中,相传这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作的,相当于皇帝身份证的物品,没有玉玺就无法称帝,当年王莽为了称帝,还逼迫皇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玺,因为没有玉玺就无法称帝,袁术手中握有玉玺就表示天命所在,就有称帝的资本,这是证明身份的最好证据,所以袁术称帝了。

2、袁术解释了两汉流传的谶文(chèn wén):代汉者,当涂高也。

谶文是两汉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预言,当时的人都相信这个,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谶文:代汉者,当涂高也。意思是说,代替汉朝的,就是涂高,至于涂高是什么?没人知道,但是,可以解释,袁术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因为袁术的字是公路,路就是途,途同涂,公路就是涂高,所以袁术认为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谶文可以翻译为:代汉者,公路也

袁术得到玉玺

虽然袁术解释得有些牵强,不过为了当皇帝,牵强占又算得了什么,如果在谶文上解释了称帝的理由,就能获得当时天下大部分人的支持,毕竟谶文在当时实在是很多人相信的。

3、公元195年到197年之间,袁术的势力是天下最强的。

袁术提出称帝想法的,是在公元195年,真正称帝的是在公元197年,这一段时间中,袁术势力称得上是整个天下最强的势力,应该是没有之一,当时北方的袁绍还只有一州多之地,还在跟公孙瓒抢地盘,曹操同样是一州之地,只有个兖州,还差一点被陈宫和吕布夺走,刘表、刘璋这些势力都是一州之地,只有袁术在当时的地盘横跨了荆州、扬州、豫州三州之地。

袁术的力量在当时算得上天下势力最大的了,这也袁绍敢称帝的实力资本,既然是天下最大的势力,为什么不博一把,称了帝之后再打天下,这就是袁术的如意算盘,可袁术没有想到的是,称帝后仅仅一两年就众叛亲离。

袁术势力范围

4、袁术的出身根正苗红。

袁家是东汉著名的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在地方上袁家是世家大族,在朝廷袁家四代人中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高官,名声、故吏遍天下,既然汉室的天下已经将要倾覆,天下迟早不是刘家,为何不能是四世三公袁家的?

再比较一下当时的天下诸侯,先说袁绍,袁术本人是袁家嫡出的儿子,袁术看不起袁绍,因为袁绍不是嫡出,而是庶出,袁绍的庶出身份就比袁术嫡出身份差了一丢丢,所以从出身上讲,袁绍不如袁术。

再说曹操,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东汉有名的大宦官,就是太监,曹操的出身就是阉宦之后,这在当时是被士大夫看不起的身份,所以曹操的身份也不能称帝。其他的比如吕布,三姓家奴,出身又低,更不可能,刘表出身皇族,但胸无大志,刘璋出身皇族,但暗弱昏庸。

袁绍与袁术

袁术把天下英雄点评了一番,发现只有自己的出身和能力是最好的,自己不当皇帝,实在是可惜了,所以袁术就称帝了。

其实称帝是袁术一生最大的失败,很快孙策宣布脱离袁术独立,其实不管袁术是不是称帝,孙策都会脱离袁术,称帝不过是加快了这事,孙策离开后,还拉走了他父亲孙坚之前的其他旧部,和孙家亲戚的势力,比如吴景和孙贲,这些原本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后来都离开了,袁术势力一下子萎缩了。

接着,吕布与袁术发生战争,当时吕布夺了刘备的徐州,正好就与袁术的地盘交界,原本吕布准备与袁术结为儿女亲家,但在陈登父子的劝说下作罢,还杀了袁术的使者,于是袁术与吕布交恶,袁术就派兵攻打吕布,吕布趁机策反了韩暹、杨奉,结果袁术被吕布打得大败,势力进一步削弱。

三国局势

之后,曹操打着讨伐逆臣的旗号攻打袁术,因为曹操手中有着正统的皇帝汉献帝在手,怎么可能允许袁术称帝,如果袁术称帝成功,那么曹操手中的皇帝不就没有用了吗?曹操攻打袁术,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因为汉献帝才是汉朝合法的皇帝,袁术是逾越称帝,是不合法,曹操只有打败袁术,才能消灭这种不合法的皇帝,才能稳定自己手中的皇帝,才利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曹操这一次讨伐袁术,又将袁术打得大败,就连手下大将桥蕤、李丰、梁纲等人都被曹操斩杀,袁术的势力进一步打击之下,一蹶不振,从此再无翻身机会。

当时天下还有那么大诸侯,为何不联合起来一起讨伐袁术的谋逆呢?

袁术称帝

很简单,袁术称帝的时候不是董卓乱政的时期了,时代不同了,董卓乱政那会,关东诸侯联合起来推荐袁绍为盟主,是为了赚取政治名声,他们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对董卓的打击,然后这些所谓的讨伐董卓联盟开始了内斗和抢地盘,谁也顾不上打董卓,毕竟扩大自己的实力才最重要。

到袁术称帝时期,天下的局势已经开始明朗化,中原的曹操,河北的袁绍,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等势力,他们已经经过几年的彼此混战,大多数都是敌人,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都有自己更为重要的事情,就是继续抢地盘,发展势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可能越过敌方的势力,去打袁术,就算打下了袁术,他也得不到地盘,因为远交近攻嘛,所以尽管袁术称帝大逆不道,除了曹操之外,已经没有人去讨伐袁术了,曹操能成功讨伐,也是因为曹操的地盘与袁术接近,打下袁术的地盘,就可以直接归属自己。

袁术只是想当皇帝,何罪之有,曹操为何要讨伐他?

对这个问题,孟德只想说:你说他有什么罪?皇帝还在我手里攥着呢,我都还没称帝,哪里又轮得到你袁术来称帝了?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对于曹操来说,袁术称帝的举动,根本就不自量力,而且是在给他心口添堵,袁术于曹操,倒不像老虎,而像苍蝇。

袁术是举孝廉出身,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就是袁绍,董卓入京之后曾成为后将军,但因为董卓想要废了汉少帝而改立陈留王刘协而拉拢袁术,袁术害怕惹祸上身所以出逃,之后又联合袁绍和曹操等关东诸侯组建了讨董联盟。由于袁术想要立刘虞为新君被袁绍所拒绝,兄弟逐渐反目,为消灭袁绍的盟友曹操,袁术联合金尚等人攻打兖州,结果大败,退守淮南。

东汉建安元年,自以为稳坐淮南之地的袁术,在得到了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之后,开始准备僭越称帝。袁术一直认为袁氏出自陈,陈是舜的后裔,以五行相克来说,“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称帝的野心越来越明显。建安二年,河内人张鲏给他算卦,说他有皇帝的命,于是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广置公卿朝臣。

很显然,袁术的举动就是“叛汉”,引起了当时天下诸侯的共同讨伐,首当其冲就是曹操。而曹操容不得袁术称帝,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汉献帝还在,汉朝还在,轮不到袁术来称帝

古代讲究个名正言顺,尤其是在魏晋以前,虽然汉朝在灵帝在位时期经过了黄巾之乱,早已虚弱不堪,汉朝皇帝也开始如同当年的周天子一般逐渐变成了花瓶,但是汉朝终究还在,正统依旧还在,汉献帝刘协仍旧是汉朝的皇帝,天下臣民之主

在这种情况之下,袁术的行为毫无疑问就是在叛汉,作为臣子却公然僭越乃至谋反,这是决不能够允许的事情。而曹操等人也是汉献帝的臣子,即便这种关系只是名份上的,但只要曹操他们不愿打破这种关系,那么他就有责任与义务,帮汉朝清除袁术

第二,汉献帝还在曹操手里,依旧非常有用,不能让袁术破坏

从刘协登基的那一天开始,他这个皇帝就是个空架子有名无实,但是名义上他仍旧是汉朝的皇帝,是天下的主宰,掌握了他,就能够名正言顺向任何人发号施令

当年袁绍的谋臣沮授就曾建议袁绍迎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结果袁绍目光短浅,觉得汉献帝是毫无用处的废物,就算接过来也没用处,还要养着他,所以拒绝了,但是曹操却知道汉献帝的用处,献帝东迁之后,曹操时常向汉献帝的宫中供应食物器具等所需物资,最终奉汉献帝入许昌,从汉献帝那里,曹操得到了高于其他所有朝臣的地位。

也正因曹操手中有汉献帝,所以他能够正当地诛除朝中不服于自己的势力,不断聚合各方之权,最终成为实际上的“天子”。

对曹操来说,汉献帝还是非常有用的,而袁术称帝毫无疑问是在拆自己的台,对曹操手中的汉献帝这颗棋子产生了一定的妨碍压制,曹操自然不能允许

第三,曹操本来就想开拓地盘,袁术给了个合适借口

袁术所占据的江淮之地,一直都是物产丰饶的地区,虽然在其糟践之下变得凋敝千里,但底子毕竟还在,若是能够得到,并好好经营,依旧是沃野千里。再者,江淮处于当时曹操的大本营许昌一带与东吴之间的要冲,谁得了这里,自然能掌握更多的主动

所谓枪打出头鸟,当时天下诸侯,对于汉室有不臣之心的岂止一家,但终究受制于天下大势,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给旁人借口,推自己入坑。

对于袁术称帝不满的诸侯,当时可不只有曹操一家,东吴也是磨刀霍霍,曹操本身就已想要对袁术出手,也一直没找到十足的理由,而袁术一称帝,不仅给了曹操出兵的理由,曹操还可以用汉献帝的名义,令天下诸侯都一起去挞伐袁术,实在是个好机会

袁术只是想当皇帝,何罪之有,曹操为何要讨伐他?

袁术当皇帝是罪大恶极。因为当时是汉朝天下。汉献帝是各路诸侯和百姓敬仰的天子。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天命归于刘氏。任何人胆敢场地。都是大逆不道。建岳皇位。应该天下群起而攻只。

袁术称帝。既是对汉献帝的冒犯。也是对曹操的藐视。曹操从维护正统的角度。也要讨伐元素。伸张正义。如果听之任之。会有许多人撑地。天下就大乱了。

袁术只是想当皇帝,何罪之有,曹操为何要讨伐他?

这事也什么好奇怪的,原因非常简单呀!因为当时汉室尚未垮台,东汉王朝在曹操的挟制下,还在维持名义上的统治地位呢?

在这种形势下,袁术竟敢妄自称帝建国,这可不是在打汉献帝的脸,而是在打曹操的脸!

本来嘛,大家的地位都差不多,尽管可以拥兵自重当军阀,更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但至少在名义上还是汉朝臣子呀!

可这大胆的袁术,竟敢公然在淮南割据自立,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了皇帝!这岂不是令曹操很难堪吗?即便是为了表明自己仍是汉朝臣子,曹操也得出兵揍袁术!

况且强敌袁绍在河北,而今袁术又在淮南自立,万一二袁抛弃成见联合反曹,必将陷曹操于南北夹击的危险中。所以,即便是为了消除隐患,曹操也得趁袁术孤立的机会,先吞掉他的淮南地盘,以免养虎遗患!

此外,由于袁术的称帝自立行为,已经把自己树为天下人的标靶,置其于众叛亲离之绝境。各路诸侯没有人敢出兵帮助“袁皇帝”!

更没人肯为帮助袁术这个假皇帝,而得罪曹操控制下的朝廷,连袁绍也肯做这赔本的生意,更不愿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因此袁绍也不会帮助袁术,而如此一来袁术便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成了很容易被击败的目标!

更何况,袁术的淮南地盘兵精粮足,令人为之垂涎三尺呢?如来一来,消灭袁术既能上符天心,又能下合民意,而且还能吞并掉袁术的地盘,更可以除去日后的威胁,这真是功在朝廷,名利归于自己的好事儿!

试问:既然有如此好事,曹操又怎么能不动心呢?因此曹操会出兵揍袁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