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治理好夺取的荆州四郡,而是非要借南郡?

刘备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臣妾做不到啊。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制订的《隆中对》里,他们就把先占有荆州和益州作为他们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可是,这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

这是因为曹操提前南下,发起了对荆州的进攻。恰逢刘表在这个时候病死,继位的刘琮在部下的要求下,投降了曹操。在樊城抵御曹操的刘备,得知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只好带领部下和十几万百姓渡江撤退。刘备在这个时候的目标是长江上游的南郡江陵。但是他的企图被曹操识破,曹操率领五千精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迫使他放弃企图逃往江夏。

赤壁之战后,实力不济的刘备虽然眼馋江陵,可是孙刘联军的统帅周瑜却不给他机会。周瑜其他目标都不理会,率领军队主力直取江陵。就这样,周瑜经过一年的拉锯战,从曹仁的手中夺取了江陵。

刘备没有办法,只得用张飞和一千人马和周瑜调换了两千东吴的精兵,转而夺取了荆州在长江以南的长沙、桂阳、零陵和武陵四郡,借以安身。所以说,刘备不是没有夺取南郡的心思,而是真的没有能力夺取,只得退而求其次,先占四郡,发展实力再说。

刘备在荆州南部,派诸葛亮和赵云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治理地方,调用地方的资源,为刘备发展实力提供了基础。刘表的过去的手下中,那些不愿意在曹操手下任职的人员也纷纷前来投奔刘备。这样,刘备很快就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军政队伍。

这样,刘备向孙权提出,因为自己管辖的地盘出产有限,不足以供养自己的势力,想向孙权借南郡安身。这个要求,其实是有两个企图。

一是确实江南四郡的财力物力不足以供养刘备的势力。这是因为荆州当时开发比较充分的地区都在江北,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开发。很多地方都是蛮荒之地,被少数民族聚居。而刘备在占据江南四郡后,不顾四郡的经济条件,拼命扩充势力。

这就造成了刘备的地盘不足以供养他的势力的矛盾。这样,刘备就将目光投向比较富庶的江北地区,也就是南郡。

二是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要求。《隆中对》里,对刘备集团的发展方向是先占有荆州和益州,然后两路北伐。其中的一路是从荆州出发,进攻宛洛。从这一方面来说,不管是实现第一步的占领益州,还是第二步的两路北伐,都需要南郡作为出发基地。

所以,刘备才非要拥有南郡不可。果然,在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得南郡后,就从这里出发,夺取了益州。不过,刘备在借得南郡后,就根本没有打算还。他为了实现《隆中对》的两路北伐的意图,就采取了耍赖的办法,推三阻四不还南郡。最终,忍无可忍的孙权和刘备发生冲突,爆发了湘水之争。

湘水之争中,由于曹操拿下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与孙权达成了妥协。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可是这样一来,孙权的南郡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刘备的属地。这让孙权十分失望,因为孙权的战略意图也是全据长江,占据江南。

既然和平谈判得不到,孙权决定采取武力夺取的办法。于是,在后来的荆州之战中,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夺取了昔日孙刘联军占有的所有荆州地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备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治理好夺取的荆州四郡,而是非要借南郡?

刘、关、张自桃园结义之后,由于兵少无根据地,一直游走各势力集团之间,在夹缝中生存。此时如曹操、孙策等割据势力都在攻城掠地之际,而刘备只能寄居小沛,英雄无用武之地。

曹操灭袁绍,刘备败走,迫不得已投靠刘表,被刘表派驻新野,替其守护着北大门。自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刘备实力大增,曹操大军来犯,孙刘二家实力弱,被迫联盟,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刘备顺势取得荆州部分之地。

周瑜率军攻打曹仁,关羽率军绝北道,阻截了各路支援南郡的援军。刘备又在此期间攻占了江南四郡。除了襄阳、樊城等尚在曹操手中以外,荆州的大部分领土都被刘备所攻取,而东吴所攻占的南郡,是一块战略要地,但因东吴无力独自抗拒曹操,因此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想让刘备直接抵挡北方曹操。而刘备也有意要南郡,拥有南郡便可北击曹操,南拒东吴。孙、刘两家各自打着自已的小算盘。

刘备取得蜀川,孙权向刘备要荆州,刘备说要等打下凉州后才能将荆州给东吴,孙权大怒,派吕蒙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为荆州,亲自率军来争,恰逢曹操平定汉中,刘备不得已与孙权湘水划界,平分荆州。

孙刘两家因“借荆州”之事几次兵戎相见,致使关羽、张飞被杀,刘备为此发动夷陵之战。由此可见南郡的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刘备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治理好夺取的荆州四郡,而是非要借南郡?

刘备在很小的时候,与同村的小孩子玩耍时,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将来一定要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要知道羽葆盖车可是皇帝的车驾,刘备从小的愿望就是当皇帝,事实上在他成年之后,他也是按个最高理想来做的,尽管刘备的势力一直很弱小,但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过理想。

尽管一路失败,颠沛流离,屡战屡败,但是刘备仍然一路走了过来,刘备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就是投靠南下荆州投靠刘表的7年时间,这7年中他有了亲生儿子,时不时喝喝小酒,由于7年缺少战争,刘备的大腿上已经长满了髀肉,刘备还因此感叹一事无所,这一年刘备已经四十多岁了。

刘备

在一个平均年龄30岁的东汉末年乱世之中,能活过平均年龄并且还超过10多岁的人,也不算多,但是,刘备想的是却是40多岁的年龄仍然没有建立功业,说明刘备至始至终没有放弃自己曾经的理想,古今英雄,又有几人有刘备这样的英雄气慨。

之所以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通刘备个人的事,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刘备是事业心极其强烈的一方英雄,别说四十多岁,就算是五十多岁,六十多岁,刘备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仍然会在自己的创业之路上越走越远,为此,刘备还给自己的养长子刘封取名为“封”,给自己的亲长子刘禅取名为“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建社会中,唯一有能力封禅的就是皇帝,你可以感受一下刘备的功名之心是多么强烈。

刘备关羽张飞

赤壁之战后,南郡之战正在进行,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趁周瑜攻打南郡的时间,渡过长江,南下荆州,攻打荆州最南部的四个郡,分别是: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这四个郡是荆州唯一的无主之地了,刘备此时不取,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自从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后,荆州开始被曹操、孙权、刘备三家瓜分,曹操占据了南阳郡,以及南郡的襄阳和樊城,孙权在南郡之战后占据了荆州最重要的南郡,而刘备占据了荆南四郡以及半个江夏郡,这半个江夏郡是当年刘琦所镇守的地方,再加上周瑜在南郡之战结束后,将南郡长江以南的部分划给了刘备,所以从整体地图上来看,刘备所占据荆州的地盘与孙权的地盘犬牙交错。

刘备在这个时候面临下一步继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拿出地图,看一看刘备的地盘就会知道,刘备如果不有所突破,以刘备占据的地盘,这辈子都不可能问鼎中原,饮马黄河,统一天下,实现他做皇帝的理想,因为荆南四郡以及刘备所占据的江夏郡实在是太偏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说,刘备的地盘没有发展前途。

刘备、诸葛亮、周瑜

荆州四郡的地盘差不多就是今天长江以南的湖北省所有县市+湖南省全省+贵州省东部一小块+广东和广西最北部一小块,以及湖北省武汉市一小块地盘(江夏郡),看看刘备的四周,往哪里发展呢?

往北边的话,是周瑜占据的南郡,刘备总不能攻打周瑜吧,那孙权和刘备不就打起来了,这在鲁肃还活着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的,毕竟两家要面对共同的、强大的敌人曹操,不可能互相残杀,所以北部没有发展机会了。

往东边的话,还是孙权的传统势力范围江东六郡,刘备同样不能与孙权开战,往东边发展的机会也被堵死了。

往西边的话,是崇山峻岭,更是没有发展的机会。

荆州地图:最下面四个为荆南四郡

往南边的话,是更为偏僻的交州,交州就是今天的两广地区以及越南的北部,当然交州是一个可以发展的机会,但交州远离华夏,远离中原,人口稀少,想要统一天下的枭雄都不屑于到交州发展,那不是华夏核心区,如同鸡肋一般,属于可要可不要的情况。

至于江夏郡,那可是刘备的一块飞地,处于四面包围之中,与曹魏及孙权都有交界,又是飞地,根本不可能有所发展,因此下一步,刘备面临如何发展的问题。

刘备可是有极强的事业心和帝王心的英雄,拿下荆州四郡只是刘备事业的起步阶段,他可不像刘璋或者刘表一样,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安稳日子,刘备不是这样的,刘备一生就是想折腾,想创业,想成功,想称帝,他得有所突破,如何突破刘备目前的战略困局,是刘备整个集团最优先要考虑的问题。

天下局势地图

经过一番考虑,你会发现,刘备集团唯一有发展机会的地方只有南郡,刘备不可能与孙权争地盘,也不可能与崇山峻岭抢地盘,更不想南辕北辙地去抢那个如鸡肋一般的交州,这只会让理想离刘备越来越远,因此刘备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南郡。

只要刘备集团拥有了南郡,刘备的战略困局就会迎刃而解,南郡对于刘备来说,有三大作用:

1、打通北伐中原的通道。

当南郡被周瑜占领时,刘备是不可能越过周瑜攻打曹魏的,既然如此,刘备终生都不可能北伐中原,因为没有通道,不能北伐中原如何实现理想?所以刘备要不顾一切地向孙权借南郡。

2、攻取益州的战略取决于是否拥有南郡。

赤壁之战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战略的《隆中对》中就明确说明了刘备要攻取荆州和益州,现在刘备只占领了荆南四郡,离隆中对战略规划还离得很远,如果攻取荆州和益州是刘备集团的战略突破,没有南郡,刘备连进入益州的通道都没有,只有占据南郡,刘备才能沿着长江逆江西进攻取益州,这是从荆州进入益州唯一的通道,所以刘备要不顾一切地向孙权借南郡。

3、统一天下、融贯东西的战略要地就是南郡。

刘备将来是要统一天下的,没有南郡这个战略要地,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即使刘备现在拥有了益州和荆南四郡,仍然是没有办法统一天下,因为刘备的地盘要靠南郡才能连成一片,否则就是飞地,如果南郡是他人控制,等于随时控制着刘备的命门,因为只要一切断南郡境内的长江,刘备的地盘就四分五裂了,不能合成一个完整的,没有南郡,更没有统一天下的实力,所以刘备要借南郡。

刘备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治理好夺取的荆州四郡,而是非要借南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拥有了一块真正属于自已的地盘,即荆州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四个郡。

按照常理,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拥有荊州四郡,此时刘备应该满足了。然而,在建安十四年,刘备却前往京口向孙权借南郡,即南郡在长江以北的地区。

刘备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治理好夺取的荆州四郡,而非要去借东吴南郡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刘备无力实际占有荆州四郡,而南郡的归属又关系到荆南四郡安危,加上占有南郡对刘备未来发展有利

1.无力掌控荆州四郡

刘备虽然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荊州四郡,但是,实际上刘备却无力真正掌控荆州南部四郡。

当时的刘备军事实力太弱,手上并没有多少兵力,仅有的兵力也被关羽带去防守曹操。所以刘备虽然拿下了荆州南部四郡,但是并没有多少兵力可以守卫。

另外,当时荆州南部四郡的官员还是原来官员留任,完全不是刘备亲自挑选的人,对刘备的忠诚度不够,随时可能反叛。

2.南郡战略地位突出

南郡战略地位突出,是连接荆北和荆南的枢纽,因此谁控制了南郡,谁就可以真正控制荊南四郡。

而且,刘备占有的荆州南部四郡在历史上就曾多次变节。当年刘表占据南郡时,荆南就投向刘表;而当曹操大军南下荆州时就立马归附曹操。

后来周瑜攻下南郡,刘备自然担心荊南四郡与东吴暗通款曲,准备着“归附”孙权。所以,刘备如果想真正拥有荆州南部四郡,当务之急就必须要拥有南郡。

3.拥有南郡才能发展

从未来发展角度看,刘备只有借来南郡,才有可能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构想,以及实现“匡扶汉室”目标。

如果刘备只是局限于荆南四郡,将无法发展。荆南向北向东是盟友东吴,无法拓展;向南实际上是渺无人烟之地,得到并无益处;向西被群山阻隔,无法轻易入蜀。

相反,南郡则是荆州西入益州的通道,从南郡的江陵沿江而上就是稊归,从稊归过去则是奉节,可见南郡是进军益州的重要通道。

另外南郡北面就是曹魏的桥头堡襄阳,刘备想逐鹿中原,必须拥有南郡,这样才有机会与曹魏一较高下,才能实现“隆中对”战略规划。

总之,刘备考虑到自身安全,以及未来的发展,向东吴借南郡是必然之举。因此,刘备以“地少不足于安排部属”为由向孙权借来南郡,即历史上所谓的刘备借荆州。

刘备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治理好夺取的荆州四郡,而是非要借南郡?

我来回答一下。

第一,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荆州南部四郡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周瑜/刘备趁机展开反扑,周瑜经略长江沿线军事重镇江陵(南郡之治所),而刘备则扫荡荆州南部诸郡。当时荆州已投降曹操,但是曹军主力集中于江陵,故而南部诸郡兵力不多,主要是投降曹操的地方武装部队。在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进攻下,南部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四郡全部投降。这样,刘备便据有荆州南部四郡之地。

第二,刘备为什么要向孙权借地呢?

周瑜攻克江陵后,刘备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兼徐州牧,孙权表荐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地盘也进行分割,长江以南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为刘备地盘,长江以北的南郡(治地为江陵)、江夏(治地为沙羡)则归孙权。

可是刘备并不满足,他跑去向孙权借地。

刘备为什么要借地呢?

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当时刘琮投降曹操、刘琦又去世,原荆州将领纷纷投奔到刘备麾下。接纳的部众一多,土地便吃紧了。刘备感觉地盘不够用,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其二,刘备既然自称为荆州牧,想当然地认为应该继承原荆州牧刘表的地盘。与孙权相比,刘备投靠刘表很多年,特别是刘表去世前,还把儿子托付给他。靠着这层关系,刘备显然认为自己应该拥有荆州所有地盘。

其三,南郡地战略地位,远非南部四郡所能比。当时荆州除了刘备四个郡/孙权两个郡之外,北部由曹操所占。南郡控制着长江水道,向东是东吴,向西是川蜀,向北是曹军控制的襄樊,进可攻,退可守,其军事价值,远在南部四郡之上。如果不能得到南郡,刘备就无法扩张其势力。

第三,借地风波,刘备险些被暗算

刘备亲自跑去找孙权借地,当时诸葛亮是反对的,他劝道:就算孙权肯把地给你,他手下那帮虎狼之臣又岂肯答应呢?

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孙权的部将周瑜/吕范等人纷纷上书孙权,认为刘备乃是一代枭雄,又有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之将为羽翼,肯定不会长久屈居他人之下。不如借此时机,把刘备扣押,以除心腹之患。

也算刘备走运,孙权毕竟是政治家,没有听从周瑜/吕范等人的建议,虽然没有答应刘备的请求,但也没有扣押他。后来刘备得知周瑜、吕范等人的阴谋,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

直到周瑜去世后,孙权听从鲁肃之建议,才把南郡借给刘备。事实证明,鲁肃目光没有周瑜那么远,后来围绕借地风波,双方最终反目成仇。

刘备为什么不踏踏实实治理好夺取的荆州四郡,而是非要借南郡?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着周瑜与曹仁对峙之时,迅速南下,夺取荆州南部四郡。别看这南部四郡不起眼,大概能占荆州的一半地盘了,而且其中一半可用于耕种。

刘备刚从赤壁死里逃生,还捡了这么一大块地,按理说该知足了。那他为何不守着这沃野千里,踏踏实实过日子,非要跟孙权借南郡呢?

刘备甘心偏安一隅吗?

自从刘备到了荆州后,除了帮刘表看守荆州北门之外,事业上一直没有任何起色。而当时刘备已经年过半百,难道这一生就这么过去了吗?

刘备很不甘心,于是徐庶就向他推荐了好朋友诸葛亮。诸葛亮加盟刘备集团后,便献上了隆中对,使得刘备终于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据荆州,取益州,然后择时北伐,图谋恢复汉室。

不久,刘表病逝,继承荆州的是年轻的刘琮。曹操、鲁肃、诸葛亮闻讯,不约而同地将眼光集中在了襄阳。其中,曹操立刻集合15万大军杀向襄阳;诸葛亮则建议刘备即刻取而代之,刘备不从;鲁肃最后抵达,遇上了落荒而逃的刘备他们。

不过,刘备和诸葛亮并未因此而放弃隆中对计划,而是积极与孙权联盟,共同对付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如此艰难的时刻,刘备尚没有放弃心中梦想。等到占领荆州南部四郡后,还有什么理由在里面安心养老呢?

因此,占领荆州四郡只是隆中对中的一小步棋,那里可以为刘备后面执行更大的军事行动提供粮饷以及士兵。而这一切源自于刘备的梦想,王业不偏安。

南郡独特的地理位置

既然刘备不甘心偏安一隅,那就得继续执行隆中对的下一步战略计划,取益州。

虽然通往益州的道路不止一条,刘备也可以从零陵郡出发,然后从云贵那里进入益州南部。但是,就当时而言,没人会舍弃便捷的水路,而去翻越几千里长且几千米高的山脉。因此,贯穿南郡的长江才是刘备最好的选择。那么,进军益州之前就必须占据南郡。

其实,赤壁之战后,周瑜就将眼光锁定在南郡,与曹仁斗了一年后,终于将其收入东吴的囊中。周瑜很有抱负,其战略眼光与诸葛亮几乎相同。攻取南郡只是第一步,他接下来的目标同样是取益州,占汉中,与马超结盟,再从南郡图谋北伐曹操。

因此,只要周瑜活着,刘备想借到南郡几乎是不可能的。你看,曹仁撤退后,周瑜立刻驻军江陵。刘备虽是名义上的荆州牧,又是孙权的妹夫,周瑜并没有因此多分一些地盘给他,而是将长江南岸的犄角旮旯处公安分给了他。

此前,张松已经向刘备抛来了橄榄枝,希望刘备务必赶在曹操之前西取益州。然而,公安这地很尴尬,往上游走被江陵的周瑜拉着,往下走又被沙羡的程普截住。也就是说,刘备被困在东吴的牢笼之中了。

刘备为了摆脱困境,便不顾诸葛亮的劝阻,亲自去了趟京口,请求孙权能将南郡交给自己打理。这时,孙权想起周瑜伐蜀的计划,就故意试探刘备,刘备却以刘璋为宗亲为由拒绝出兵。

周瑜见刘备去了京口,怀疑刘备在打南郡的主意,也清楚他借南郡的真正意图是为了图谋益州。益州,此刻像极了两年前的荆州,谁先行动谁就可能占据上风。不能再犹豫了,周瑜立刻向孙权写了一封加急信,希望孙权直接在京口扣留刘备。然而,孙权却举棋不定,他想扣留刘备,却又忌惮曹操,此时的东吴需要刘备这样的盟友,刘备因此安全回到公安。

周瑜见刘备返回,明白孙权对自己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于是,他赶紧也去了京口,亲自面见孙权,请求立刻攻打西川。孙权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周瑜的方案。不过,也许是天助刘备,就在周瑜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在返回江陵途中(巴丘)突然病逝了,东吴攻打西川的计划就此搁浅。

不久,刘备又迎来了第二个好消息,老朋友鲁肃接替了周瑜。鲁肃与周瑜最大的不同是,周瑜认为东吴可以单干,而鲁肃却更认同联盟。虽然周瑜更具有抱负,但鲁肃却更为清醒。虽说东吴占领了南郡,但是刘表原来的荆州班子大都投奔了刘备。况且仅凭东吴当时的实力,都不足以应付来自濡须口和襄阳的压力,再图谋易守难攻的益州,那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在鲁肃的劝说下,刘备终于得以成功入驻南郡。不久后,在张松的操作下,刘备便接到了西入益州的邀请函。于是,刘备便开始执行隆中对的第二步棋——西取益州。

结语

赤壁之战后,如果说荆州南部四郡能为刘备提供兵力和粮草,那么南郡便是那条助他进入益州的通道。如果仅有张松的配合,周瑜不死,刘备也无法入西川。

而鲁肃将南郡借给刘备,除了让刘备替东吴分担来自曹魏襄阳的军事压力,实则是故意借道。刘备成功取益州则归还南郡;不成功,那群龙无首的荆州兵将来只能投奔盟友孙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