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分荆州后,刘备为何不加强对荆州的防务?
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围绕着荆州进行了一场博弈。到最后,发生了戏剧性的结果。那就是在荆州的分配上,双方的所得极为悬殊。荆州落入孙刘联盟手中六个郡,孙权只占有了江夏郡,而剩下来的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这五个郡都落入了刘备手中。
这些郡中,南郡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这个郡是孙权为了他的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必然要保有的。那么,为什么孙权要将南郡借给刘备呢?这是刘备的要求、鲁肃的斡旋和孙权的考虑一起作用的结果。
刘备为了他的《隆中对》计划的实施,需要一块能够入川和北伐的基地。这就必须要占有南郡才能实现。为了借南郡,刘备不惜亲身犯险,到东吴去和孙权商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瑜趁机上书孙权,请求扣押刘备,吞并刘备的势力。虽然孙权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可事后得知情况的刘备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而鲁肃则是从联刘抗曹的战略出发的。当时东吴虽然已经全据长江,可是形势十分不利。当时南郡的江陵孤悬长江以北,而长江以南的地区被刘备占领。等于是东吴的力量在前面抵抗着曹操的压力,而刘备则躲在东吴的后方发展实力,这对东吴是不公平的。
如果将南郡借给刘备,那么东吴就将长江上游的防务转交给了刘备。东吴则可以将主力集中在淮南发动攻势。这样,就能够在对曹作战中占据主动。事实也是如此,在将南郡借给刘备后,刘备派大将关羽镇守江陵,抗击了曹军的多次进犯。而东吴则集中兵力在淮南进攻,给了曹军以很大的打击。在这一段时间里,曹操的势力被压制在淮河一线,不能南下。
最后是孙权的打算。孙权的打算跟鲁肃是不同的。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是为了赶刘备离开荆州。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等于是给刘备打开了一扇门,不管刘备入川也好,北伐也好,只要刘备得到了新的落脚点,孙权就会要求刘备将整个荆州归还东吴。
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孙权才将荆州借给刘备,宁可自己在荆州的划分上暂时吃亏。刘备也是在口头上应允了这种说法,给了孙权以取得整个荆州的希望。但是,刘备的允诺是含糊其辞的,他为了《隆中对》的实施,是根本不可能归还南郡的。所以他就采取了以借为名义,而实际上拖着不还的策略。
但是,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孙权自己占一个郡,让刘备占五个郡,孙权忍了。孙权要去夺取西川,刘备不同意,孙权取消了行动,也忍了。但是,等到刘备夺取了西川,这个时候孙权忍不了了。
刘备占领了西川,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本就该将借的荆州归还孙权了。可是,刘备到了这个时候,依然装傻充愣根本就不提这个茬,这让孙权没办法,只能主动去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的回答也很干脆,那就是自己正在准备去打凉州,如果拿下了凉州,就把整个荆州全部归还孙权。
孙权得到这个消息,简直气炸了肺。其实,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就有着对荆州的绝对要求。作为北伐的基地,荆州是不会还给孙权的。而且,《隆中对》里的战略规划是两路分兵北伐,在向秦川出兵的时候,也就是荆州一起出兵的时候。哪有可能先打下凉州,再归还荆州的可能?这一看就知道是刘备的敷衍之词,根本就没有什么诚意。
孙权的看法也是这样的。他对刘备回答的判断就是,“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这样一来,忍无可忍的孙权就发动了湘水之争,出兵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率领益州的军队来争夺,双方进入对峙状态,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进攻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怕益州有失,所以和孙权讲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
从此,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和桂阳三郡归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归刘备。双方重结盟好,各自退兵。
看似一场风波就此风平浪静,双方平分荆州也比较公平。从总体来看,刘备分得的三个郡里,武陵和零陵其实价值很低,这两个郡当时开发程度低,很多地区还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际上,刘备只是分得了南郡这个北伐的基地。而人口、经济比较好的那三个郡给了孙权,也算是对孙权的补偿。
但是,这对于孙权来说是不能满意的。他的本意是占领整个荆州,让刘备的势力退出去。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没有这个实力,才采取了逐步夺回的手段。平分荆州,使得他拥有了下一步进攻荆州的出发地,使得荆州的核心地域江陵和公安暴露在一江之隔的东吴兵锋之下。因此,孙权已经定下了武力夺回荆州的决心。
在鲁肃死后,接替鲁肃的吕蒙早就想夺回荆州。他和孙权一拍即合,一起定下了夺取荆州的方案。那么,针对东吴的野心,刘备方面有什么对策吗?
刘备方面当然也有对策,首先是对荆州的留守人员做了精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是刘备手下军事能力最强的将领,让他镇守荆州,能够抗击曹军的进犯,震慑东吴的野心。
同时,刘备还在荆州留下了一批他信任选拔的人员。比如文有潘濬,武有糜芳、傅士仁等。这些人要不是能力强,要不是刘备的亲戚,要不是刘备的老部下。有他们辅佐关羽,能够保证荆州的安全。
其次,刘备让关羽死守荆州,不得轻举妄动。在刘备争夺西川、汉中期间,关羽一直在荆州按兵不动。即便是出现了有利的形势,比如说曹仁的辖区发生大规模的起义也不出兵。只要关羽不动,死守荆州,曹军和东吴都对他无可奈何,这就保证了荆州的安全。
三是刘备在荆州留下了一支主力,使得关羽可以坚守荆州。在湘水之争时,关羽率领的军队不过号称三万。等到关羽出动军队北伐襄樊的时候,除掉留守的部队,他直接率领的军队就达到了三万多人。我们可以看到,自湘水之争后,关羽的军事实力增长之快。这和刘备与关羽的努力分不开的。
有了这些准备,荆州本来可以万无一失的。可是,镇守荆州的关羽却犯下了各种错误。他对内搞不好团结,使得潘濬、糜芳、傅士仁等人在关键时刻都投降了东吴。这些人中的潘濬后来还成为了东吴的名臣,为东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外,关羽不重视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对东吴横眉立目,出言不逊。甚至对孙权都破口大骂,不留情面。
在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封赏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本是嘉奖他的贡献。可是关羽却凭借着封赏给他的先斩后奏、独断专行的权力,发动了讨伐襄樊的战役。虽然在战役中关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但最终败在了曹操和孙权的夹攻之下。
由于关羽的失误,使得荆州丢失,蜀汉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如果关羽能够切实执行《隆中对》的方案,不轻举妄动,荆州是不会那么容易丢失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吴蜀分荆州后,刘备为何不加强对荆州的防务?
吴蜀由于联合作战,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双方只是盟友的关系,蜀国也坚持这一原则,因为这样都附合双方的战略意义。
加上政治联烟,刘备与孙权是郎舅,蜀国守将关羽又是忠义之人,根本沒做防备,但是由于人性的本质,在利益的面前,亲情显得仓白无力,使得孙吴偷袭成功。
吴蜀分荆州后,刘备为何不加强对荆州的防务?
这个问题是刘备失败的关键问题。荆州本当与东吳有争议,刘备非但不加强荆州防御,并且还命令关羽北代曹操襄樊,北伐未得,荆州先失,南北侠攻,关羽尽责,南失荆州,北失上庸,汉中,东征报仇,兵败夷陵,火烧连营,刘备送命。
吴蜀分荆州后,刘备为何不加强对荆州的防务?
吴蜀湘水划界,刘备把长沙,桂阳和江夏给了孙权,荆州等湘水西边的三个郡让关羽留守。要知道,这六个郡以前一直都是关羽在控制管辖的。
关羽傲视群雄
按照关羽的实力,六个郡防守起来确实吃力。之所以吴蜀分荆州就是孙权派吕蒙和鲁肃武力抢占了长沙,桂阳和零陵之后,刘备立刻从益州带重兵回援,是打算和孙权开战,再武力夺回来。当时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要不是曹操灭了张鲁,夺了汉中,威胁到了益州的安危,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其实,当时曹操没有再南下去打益州,估计是想有让刘备和孙权火并,他从中取利的想法。没想到,刘备和孙权竟然议和了。双方把荆州分而治之。
三个郡对于关羽来说,防守起来还是绰绰有余的。关羽在荆州,招兵买马,扩充军力,训练兵卒,手下有一支水、陆实力都很强悍的力量。不然的话,也不会有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四方群起响应的大好局面。当时吓得曹操都想迁都,你说厉害不厉害。关羽这个人吧,对士大夫之类的看不起,但是对士卒特别好。所以,他同意于禁投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于禁带的几万士卒也愿意投降。关羽是为了这几万降卒的吃喝问题,才就近抢了孙权的粮草。你说孙权火不火?这是后话。
刘备从湘水回兵,第一目的是因为要防备曹操从汉中打益州。第二,也是在解决了与孙权这个后顾之忧之后,准备秣兵历马,夺取汉中。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兵马来支援荆州的关羽。其实,不用刘备再派兵马,关羽自保也一点问题没有。
孙刘联合抗曹的大方针没变。那时候鲁肃还是东吴的大都督,基本的方针还是孙刘联合抗曹。大家虽有冲突,但是这个大的方针都没有违背。
孙刘联盟的这种平衡被打破是在鲁肃病故,刘备取了汉中,上庸之后。首先,以鲁肃为代表的求和派被以吕蒙,陆逊等的主战派所取代。力主武装夺回荆州。
其次,刘备夺取了汉中,上庸等地,让孙权感觉压力山大。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地盘扩张的太厉害了。除了荆州是孙刘分而治之,刘备还夺取了益州,汉中,上庸等地。连西凉的马超也投降了刘备。这让孙权感觉特别眼红,进而嫉妒,最后是愤怒!
因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是周瑜要领兵西进,要夺取益州的,刘备不光不配合,还武力阻拦,甚至还借口刘璋跟他一样是汉室宗亲,劝说孙权不能打之类的谎言。
结果呢,害的周瑜绕道去打益州,半路病死在了岳阳。周瑜一死,曹操又在东边合肥一代跟他干仗,要报赤壁之仇,孙权也就没有精力和兵马再去取益州。没想到的是,刘备借着刘璋请他去益州北抗张鲁之际,居然把益州给得了。这才有的后来孙权武力夺三郡,与刘备对峙湘水之事。
随着刘备取了汉中和上庸,孙权肯定想要整个荆州,但是碍于孙刘还在联盟,荆州关羽防备森严,曹操又虎视眈眈,也只能“望荆而叹”的份了。
关羽水淹七军 威震华夏
关羽北伐,给了孙权可乘之机。孙刘联盟秒变孙曹联盟。关羽腹背受敌,失荆州,走麦城,被俘而亡。刘备取了汉中和上庸后,也没有多余的兵马支援关羽。随着关羽北伐的节节胜利,结果是孙权和曹操都看着眼红,就暗通款曲,以前的孙刘联盟土崩瓦解,变成了孙曹联盟。关键是孙曹联盟还做的天衣无缝,关羽竟然没有察觉。
而且,吕蒙和陆逊为了蒙蔽关羽,在给关羽的信中,极尽谦卑赞美之词,让关羽继续北伐,他们从合肥等地配合之类的话。关羽看信之后,哈哈大笑,又从荆州调集了很多兵马支援北伐前线,留了一个防守空虚的大后方。吕蒙和陆逊一看时机成熟,白衣过江,逼降了荆州的糜芳,傅士仁和潘俊,兵不血刃的夺了关羽的根据地。关羽随即惨败,被俘身亡。
也许是关羽有光复汉室的想法,也许是有阴谋论,也许还有关羽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但是结果没法改变。如果关羽不北伐,而是精心治理荆州,也许就没有大意失荆州,历史也许会有所改变。
吴蜀分荆州后,刘备为何不加强对荆州的防务?
吴蜀分荆州后,因他们共同面对的强大敌人魏国,长期以来不得不报团取暖,赤壁之战大败曹兵,奠定三足鼎立之势。
但荆州其实是蜀国从吴国借来的,吴国多次讨要未果,自然心生怨恨。无力独自抗击强大的对手魏国,不得不搁置和蜀国关于荆州的矛盾,但荆州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吴国人的心里。
关羽武艺高强,刘备的结拜兄弟,对刘备忠肝义胆,驻守荆州本以为万无一失,不能说刘备不重视荆州的防守。
但过五关斩六将,常年征战沙场无对手,让老年的关羽居功自傲,被吴军偷袭,关羽大意丢了性命,蜀国失了荆州!
刘备为关羽报仇发兵攻打东吴,大败而归,蜀吴元气大伤,吴蜀联盟解体,三足鼎立不复存在。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诸葛亮病逝后,刘备的儿子刘禅投降,魏国又平定吴国,做到了天下的统一。
吴蜀分荆州后,刘备为何不加强对荆州的防务?
太相信关羽就大意失荆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