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处处以大汉皇族后裔自居,为何不学刘邦定都汉中呢?
刘邦当年当汉王的时候,最早是定都在汉中的南郑。但是,这并非是他的本意。当年,刘邦领楚怀王的命令,怀着“先入关中者为王”的雄心,率领军队攻打秦军。他机动灵活,穿插在秦国的纵深,终于第一个打进关中。
到达关中,迫降了秦王子婴后,刘邦就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他在关中广施仁义,与秦人废苛法,约法三章,得到了秦人的拥护。刘邦自以为自己能够担任关中的王,可是这一切随着项羽的到来,都发生了改变。
项羽先是听信谗言,想要攻击消灭刘邦。随后由于项伯、张良的斡旋,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但是,项羽虽然没有建都关中,可也因为疑忌刘邦,不愿意让刘邦独占关中。
于是,项羽在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就找了一个理由,说巴、蜀之地也是关中的地方,就把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封在了巴、蜀、汉中地区,都城设在南郑。为了防止刘邦觊觎关中,又把关中分别封给秦军的三个降将,来堵住刘邦进入关中的道路。
当时刘邦得知把自己封在巴蜀汉中,气得暴跳如雷。他竟然要起兵去和项羽拼命,幸亏张良劝住了他。这是因为,当时的巴蜀并不是后来人所说的天府之国,而是秦国流放罪犯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但让刘邦身处险恶之地,在精神上还遭受了侮辱。
在当时刘邦就准备起兵反抗项羽。在这个时候,萧何等人都劝谏他去就国,说现在和项羽实力相差悬殊,要是打起来肯定百战百败。所以,汉中虽然地方不好,可是总比死要强得多。先隐忍一时,然后积蓄力量,伺机而起。刘邦听从了萧何等人的劝谏,这才去汉中上任,做了汉王。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刘邦担任汉王,在汉中建都并不是他主观的意愿,而是被逼迫的。
因此,刘邦只在汉中呆了很短的时间,他在得到韩信这个军事天才后,马上就利用项羽在关东忙于平叛的机会,出兵占领了关中,随后把政权中心搬到了关中。
而到了刘备的时期,已经离刘邦的时候过去了几百年了。刘邦虽然号称汉朝的始祖,但是中间有王莽的新朝,已经不是他开创的西汉了。当时由刘秀开创的东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刘备的榜样并不是刘邦,他的榜样是刘秀。他处处以刘秀作为榜样,来争夺天下。在他的识人、用人等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在他和诸葛亮见面,制订《隆中对》的战略计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的在荆州布置一支主力,想要从荆州发兵,走绿林军当年讨伐王莽的老路。
而从蜀中出发北伐则是走当年刘邦的老路。这两位开国祖先的业绩,是为刘备指引方向的老师。所以,刘备才和诸葛亮设计出了这个方案。两路人马,两个打法,万一能够成功一路,那么就汉室可兴了。
于是,在刘备夺取西川的时候,就准备把根据地放在蜀中。他把大批的军政人员以及军队都调入西川。然后为了西川的战略安全,倾全力夺取了汉中。这个时候,刘备定都成都,明确了把大本营放在蜀中的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荆州的重要性就大幅度降低了。刘备又把孟达调走夺取上庸,进一步削弱了荆州的力量。荆州实际上只剩下关羽一支主力留守,已经如同榨干了的柠檬一样。在这个时候关羽开始了他的北伐襄樊的行动,这中间的事情耐人寻味。
那么,既然刘备选择了把大本营放在蜀中,他为什么不像刘邦一样定都南郑,然后北伐关中呢?这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与刘邦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刘邦的时候,巴蜀汉中是秦国流放罪犯的地方。这里虽然物产丰富,但是还没有进行彻底的开发。在这片当时还是蛮荒的土地上,南郑算是最繁华的地方了,所以,项羽给刘邦定都在南郑。
到了刘备的时候,成都平原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开发。在这块土地上,经受的战乱比较小,所以也比较繁荣。刘备在夺下汉中后,汉中的百姓大部分被曹操迁走,已经是赤地千里。这完全不能和蜀中相比。所以,刘备选定了成都平原的中心成都作为都城。
而当时的汉中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刘备拥有汉中,才能保护蜀中的安全。汉中作为蜀中的门户,是不适合做都城的。在自然环境上,汉中盆地远远比不上成都平原广阔富饶。在军事上,汉中紧邻曹魏控制的关中,没有战略回旋的余地。一旦魏军越过秦岭,汉中就直接暴露在魏军的威胁之下。
在钟会伐蜀的时候,钟会利用姜维的防御方针上的错误,轻易越过了秦岭。如果蜀汉定都在汉中,立时就面临亡国之祸了。就不会有后来姜维守剑阁,邓艾偷渡阴平的一幕了。所以说,从这些方面来说,刘备不会把都城设在汉中的。
但是,汉中对于蜀汉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是守卫蜀汉北部的门户,还是诸葛亮北伐的基地。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是从汉中出发的。为了加强对北伐的指挥,诸葛亮甚至将自己的办公地点安置在了汉中。
在当时,蜀汉的政务都要送到汉中,经过诸葛亮处理后再送回成都。从这一方面来说,汉中的战略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结语:
刘备以刘邦和刘秀的成功范例作为版本,制订了北伐的计划。在蜀中的这一路,刘备采取了刘邦的战略,兵出关中,直指长安。
但是,刘备并没有像当年的刘邦那样,建都汉中的南郑。这是因为,蜀中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开发,时过境迁了。当时的成都是最大的城市,加上四周有山险环抱,地理条件优越。所以刘备建都在成都。但是,汉中由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在诸葛亮的时代,汉中不但是蜀汉的屏障,还成为蜀汉北伐的军事基地,在北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备处处以大汉皇族后裔自居,为何不学刘邦定都汉中呢?
回答问题:刘备虽然在成都称了帝立了国,但和刘邦所建立的大汉王朝不在一条抛物线上,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陈胜都感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备自陈兵之日起,就提出"匡扶汉室”的响亮口号,像刘邦一样打出一片天地来,称帝汉中,号令天下,可实力不允许呀,这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
一一先说天时:刘邦(前256年一前195年),字季,沛君丰邑人(今江苏丰县),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毛泽东非常欣赏他的才干称赞说:"高明政治家"。他的主要成就是亡秦灭楚。大家知道,秦是一个暴政王朝,刑法严苛,小罪重罚,人若寒蝉,不敢往;焚书坑儒,禁百家之言;赋税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到胡亥〈秦二世)时更变本加历,残酷压榨剥削人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农民纷纷揭杆而起进行反抗,刘邦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脱颖而出,楚汉相争四年,最终完成霸业。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一一刘备(161年一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他生于东汉末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豪强内斗,宦官外戚纷争,爆发了黄巾农民起义,豪强地主武装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也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崩溃,引起了各地军阀大混战的局面,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是军阀之间,豪强地主之间为自己利益抢夺地盘,无休止的杀阀劫虏。刘备以宗室名义提出"匡扶汉室“的口号参与其中,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可以看出,刘备在天时方面不如刘邦。一一再说地利:刘邦被义帝封为汉王,纵横驰骋,旌旗北上,《史记》记载:"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只有他和项羽拼力北战,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西进,破秦二军,入关秋亳无犯,并约法三章,军灞上,等待项羽到来,这在军事上已占先机,而后又被封为汉王,他的封地就是汉中一带的地方,虽说僻远路险,却是藏兵屯粮的好去处,进可攻退可守,史书记载他一到汉中就把通向外界的唯一栈道破坏了,安心养精蓄锐,以伺东山再起,这在地利条件上占了先权,为其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而刘备呢?几乎无立身之地,常寄别人檐下,为了一块荊州之地,险些毁了大业(项羽之死),虽说后来取了西川,有了自已的地盘,毕竟是一块小地方,离荆州老基业又远,他建国时,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部云南广西部分。大部都是少数民族地方,贫脊落后,就这些还是费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所以在地利上远不如刘邦,一一最后是人和:常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点刘邦是发挥到了极致,他善于延揽人才,为人和善,司马迁赞曰:"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手下战将无数,如樊哙,夏候婴曹参都是铁杆粉丝不惜头颅;身边谋土云集,如张良,陈平萧和等人,心怀绝计,力挽狂澜。他知人善任,雍容大度,为韩信拜将封台,被传为佳话,可以说刘邦人脉极广,像张良那样的高土愿为他出谋画策,屡屡险中得胜。刘备就差远了,首先自己无法和刘邦相题并论,手下大将除关张二人,五虎上将外,再也找不出能打硬拼的人来,谋臣除诸葛亮,公孙攒外也寥寥无几。将土各自为阵如项羽之死。糜芳弃城投降,这都严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项羽张飞战死,给刘备心里造成极大伤痛,一味复仇,终至劳疾卧床,抱悔而去,使"匡扶汉室”成为渺茫构想,别说称王图天下了。
一一小结:毛泽东主席在评点二十四史时给刘邦写了这样的评语:“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通过对二人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比较,二者都怀有济世之才,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远大抱负,刘邦能一统天下,而刘备只能偶安一地,这是历史条件和不同的时代背景造成的。不可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一一图片来自网络,有问题可删除
刘备处处以大汉皇族后裔自居,为何不学刘邦定都汉中呢?
因为当时汉中的人民已经被曹操全部迁走,已经没有了人民自然无法作为都城,毕竟要吃要喝总不是全部靠益州运粮吧。
第二刘备也不是没有学刘邦,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他自立是叫汉中王。而当自立汉中王的时候其办事政府左将军府也是在成都而不是在汉中,原因也是当时益州还没有全部安定下来。其最大的统治力量依然是益州旧部人马。在曹丕称帝以后他也依靠着益州地区以自己的汉中王府或者说是左将军府为基础建立起蜀汉政权。从现实需要还是未来发展来说。建都暂时就只能选择在成都,一来巩固大本营二来安全。
汉中太守在蜀汉政权里面是很重要的位置,先后都是魏延、吴壹和王平等重要将领担任,说明当时汉中的重要性。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等人一直都在营建汉中成为军事基地,粮草兵马都在那里,便于北伐,其定位就不可能是都城。在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大打出手之前,张陵和张鲁为首的道教五斗米派已经在汉中地区经营数十年,是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可以说统治根据非常牢固,就是曹操不迁走人民刘备想治理这个地方还是很麻烦的,不管怎么说作都城都不安全。
从攻守的角度来说,汉中进攻益州比其反过来要难得多,如果益州造反的话,那么蜀汉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同理,汉中也很容易被曹魏政权大举进攻,诸葛亮的主动北伐也是保汉中的一个办法,而且保汉中就可以保益州。
所以说,定都成都是当时蜀汉唯一的选择,不然也可以在那时候定都荆州地区,也不会是汉中。
刘备处处以大汉皇族后裔自居,为何不学刘邦定都汉中呢?
谢谢邀请。刘备不定都汉中,是因为汉中人口被曹操迁走了,不适宜作为首都。
作为汉皇室的后裔,又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刘备确实某些方面是在cos自己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最典型的例子,219年他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后,就直接自称为汉中王。因为当年刘邦就是被项羽封为汉中王,之后以汉中王身份起兵,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的,即所谓“汉中开汉业”。
那么,为何刘备在称帝以后,不定都汉中呢?这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原因之一,刘邦称帝也没有定都汉中。
前面说过,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那时候这个王国的都城当然就是汉中的南郑城。之后刘邦用了四五年就打败项羽,称帝之后,刘邦定都是长安。
所以,刘备既然是cos刘邦,他称王时候在汉中就够了,没必要称帝也在汉中——最好的策略是在长安,但当时关中还在曹魏手中。
原因之二,汉中当时人口被曹操迁走了,不太适宜作为都城。
公元219年初,刘备斩杀夏侯渊之后,曹操大军入汉中。双方展开拉锯战。最后刘备坚壁清野,逼得曹操耗不下去,撤出汉中。但是曹操走之前,把汉中的人口很多都给搬迁走了。所以在刘备称帝后,汉中是人烟稀少的状态。这个刘邦时代完全不同。刘邦当汉中王的时候,汉中很少受到秦末战争的波及,正是人烟繁密,物资丰富,很适宜定都。
作为一国都城,当然不能选在人口太少的地方。当时刘备地域下最繁华的就是成都,因此称帝时定都成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原因之三,刘备称帝后下一步计划是夺回荆州,汉中不利于此行为,而成都则是位于中心地带。
221年刘备称帝时,蜀汉的地盘大致是三块:北有汉中,南有南中,东有巴郡,成都一带在西。而刘备在称帝之后的战略方向,是进攻东吴,企图夺回荆州。定都必须考虑到这个战略需求。如果定都汉中,那么从汉中到荆州,还必须再经过蜀地,多了转折。相反,从成都直接出发到荆州,比汉中更为快捷。
本来从汉中到荆州也可以顺流而下走汉水,这比成都更方便。但是,汉中到荆州中间的上庸当时是曹魏控制(孟达反水)。如果刘备要走这条路,就得先和曹魏开战。而当时刘备的意图是先打东吴,尽量不去招惹曹魏。这就使得汉中确实不利于指挥伐吴的战斗。
综上,刘备也就定都成都了。
刘备处处以大汉皇族后裔自居,为何不学刘邦定都汉中呢?
刘邦在秦朝灭亡后,被西楚霸王项羽分封为汉王,治地是汉中的南郑。刘邦在汉中也就窝居了几个月,便卷土重回关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三秦之地。因此,汉中其实不过是起一个过渡作用罢了。说刘邦定都汉中,这个说法是不严格的。
如果说刘备要效法刘邦的话,那么应该是定都在关中,而不是汉中,首都应该是长安。但是刘备到死,也未能夺取长安,又怎么定都呢?不要说刘备,后来的诸葛亮、姜维等,频频发动北伐,连长安的城墙都没沾边,谈何定都关中呢?
刘备虽然在西南建立政权,其实只有两个郡,一个是益州郡,一个是汉中郡。那么他为什么选择在益州的成都,而不是选择汉中呢?
首先,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发展,成都已经是西南最大、最好的城邑了。这里有成都平原,用诸葛亮的说法:“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民殷国富”,非但自然条件好,而且战略地缘上亦十分优越,向东与荆州相连,南部与西部是实力很弱的蛮夷,没有后顾之忧。
其中,汉中是防御魏军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把首都置于汉中,则魏军朝夕可置,那么蜀国就永无宁日了。
刘备处处以大汉皇族后裔自居,为何不学刘邦定都汉中呢?
这个基本上有3点原因:
刘邦
第一:基础不同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是项羽封的,而且当时汉中被秦国在秦惠公时期占据了,一直到刘邦封为汉中王到这里,一直没有大的战争,又被秦国经营了300年,有着良好的基础;
刘备的汉中王是攻下汉中后,自己封的,这样汉中就有战争的损坏,而后曹操又将自己当时控制的地区的百姓全部迁走,所以刘备占据的汉中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焦土,基础太差。
第二:外部因素刘邦那个时候经过项羽的分封关中地区一分为三,而且中原大地上也是分封各国,这样力量就分散了,还有就是项羽定都彭城,距离汉中太远,所以定都汉中不会有人攻击,可以放心向关中进军;
刘备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占据整个关中、北方和中原,力量就集中在一起了,曹操定都许昌,又一直在建设洛阳,想定都洛阳,距离汉中近,所以定都汉中容易遭到曹操的攻击。
第三:民心向背刘邦攻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安抚关中地区,而项羽入关前就有杀降的恶名,入关后有杀秦王子婴,关中百姓非常憎恨他,关中三王又是他立的,而且是降将,不得人心,所以刘邦在关中地区有百姓支持;
刘备从来没有占据过关中,而曹操消除了关中的战乱,又安抚百姓,深得百姓之心,所以刘备在关中地区没有百姓支持。
刘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