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曹操和关羽的纠葛,在三国的历史中已经成为了传奇。在正史中,当年曹操讨伐徐州的刘备,在打败刘备之后,将关羽俘虏回了许都。由于曹操喜爱关羽的才能,便一心想将关羽收为己用。
一、对关羽仁至义尽的曹操。在历史上记载,曹操对关羽大肆封赏,除了封他为偏将军,还多次宴请关羽,想要以恩义收拢关羽之心。但是,当曹操派张辽去试探关羽的心意的时候,关羽开诚布公的对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张辽得到关羽的回答,为了关羽的安危,竟然踌躇再三,不敢报告曹操。到最后,张辽拿定主意,报告了曹操。出乎张辽意料之外,曹操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对关羽的忠义感叹有加,对他更加厚待。
到了关羽解白马之围,阵斩颜良,曹操马上上奏朝廷,拜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封号,关羽用了一辈子。曹操还对关羽大加赏赐,可是关羽终究封赐留书,出走去投奔刘备。曹操的左右要去追赶,被曹操阻止了。
我们可以从这里可以看到,曹操对关羽可谓仁至义尽了。当时关羽投降的时候,张辽说刘备对关羽只是恩义深重,如果曹操对关羽也一样施以恩义,那么不难笼络关羽的心。可从这段经历来说,曹操对关羽的用心是失败的。那为什么关羽非要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去追随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呢?
二、关羽不选择曹操的原因。这是因为刘备和曹操对关羽的笼络手段的不同,刘备对关羽用的是情义,曹操对关羽用的是权术。在历史上记载,刘备在起兵之后,就和关羽张飞情同手足,恩同兄弟。他们一起艰苦创业,一起备尝艰辛。刘备和他们寝则同床,形影不离。在战斗中,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共死。这是情投意合的表现,刘备和关羽、张飞既是君臣,又如兄弟。
这种感情不是一两天既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有志同道合为前提,一起同甘共苦为其后,才能有这种感情。刘备和关羽就是这样一对兄弟。刘备和关羽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虽然几经挫折,可也依然不忘初心。一个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干自己想要干的事业。试想一下,关羽这样的英雄,既然已经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岂能半途而废?
相比之下,曹操笼络手下,完全依靠的就是权术。他对手下,靠的就是一套手段。首先是财和色,如果不爱财色,那么就用爵禄。如果不爱爵禄,那么就推心置腹、折节抗礼。由于有这一套权术,曹操得以笼络了一大批人才。张辽、徐晃、张郃、庞德等等,都是被曹操给用这一套权术给笼络住的。
可是,这一套到了关羽这里却行不通了。这是因为,曹操机心处虑,想要代汉而立,和关羽的理想背道而驰。再加上以权术伪装的恩义,和刘备的真诚相待高下立判。关羽自然选择了刘备,放弃了曹操。
在此之前,还发生过一件事,让关羽彻底看清了曹操的嘴脸。那是刘备和曹操合军攻打吕布的时候,双方一起把吕布包围在下邳。关羽向曹操要求,城破之后,想娶吕布的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曹操虽然口中答应,可是城破之后,先去看看这个女子,他发现这个女子长得很漂亮,就违背了对关羽的承诺,自己留下给娶了。
这件事,就从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曹操并不是真正的器重关羽,而是纯粹的想利用关羽罢了。曹操身边美女如云,对于关羽的请求本已答应,可是在美色当前,却毁却自己的承诺,娶走关羽心仪的女子。这样为人处事,怎么能够让关羽信服。
拿刘备相比较,刘备当年的家眷被张飞丢弃在徐州,张飞悔恨自杀。刘备亲自劝阻,还说出了那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如果曹操能够做到刘备的一半,怎么可能做出夺人所爱的事情。在曹操的眼中,对关羽的承诺还不如一个女人的美色,这怎么能够和刘备相比?
张辽有一句话揭穿了谜底,与关羽的关系兄弟也,与曹操的关系君父也。曹操对待他的手下如同父子,而刘备对的手下如同兄弟。情势不同,恩义不同。曹操无论怎么做,也不可能做到刘备的地步。
因此,就拿利益来说,曹操也不可能给予关羽如同刘备给予的一样。曹操用人,任人唯亲。他手下的方面将领也就是寥寥几人,如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都是他曹家和夏侯家的人。其他如五子良将之流,就算是能力再强,也只是在这些人的手下。关羽就算是加入曹军,最多也就是和五子良将并列而已。
而在刘备手下,和刘备情同兄弟的关羽,则成为方面大员。在《隆中对》中,他是刘备成功的关键,是率领荆州大军出击宛洛的将领当然人选。他镇守荆州,独当一面,在刘备阵营中,他处于武将之首,享受假节钺的殊荣和实权。这些,都是曹操无法给予的。
结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使尽了他的一切手段,可是关羽丝毫不为所动。这首先是因为双方志不同,道不合,不能一起共事。一个是匡扶汉室为己任,一个是想取而代之为目的。
其次是曹操笼络关羽用的是权术,而刘备笼络关羽用的是情义。曹操的一切都是想利用关羽的才能,以君父自居,而刘备则是和关羽情同手足,恩同兄弟。
最后是曹操并不能忍痛割爱,给予关羽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他只是用那些关羽并不看重的东西来拉拢关羽。而刘备则给予关羽所有的信任,让关羽尽情发挥他的才能。我们可以想见,关羽到了曹操手下,无非是一个统帅兵不满万的将领而已,根本不可能取得水淹七军的成就。
由于上面的这些原因,关羽才最终选择了刘备,放弃了曹操。曹操在放走关羽的时候,也肯定会为自己过去的过失追悔莫及吧。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要了解历史的真相,必须回到历史中去。
如果沉湎于三国演义而津津乐道,永远不会知晓历史的真相,有些问题将永远找不到答案。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忠义”二字,就以此来说一下吧。
01
关羽跟随刘备一起闯荡江湖的时候,确立了共同的志向,结下了很深的兄弟情义,这是曹操无法相比的。
据《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从传记中看出,当初刘备在乡里集合一部分徒众,关羽与张飞一起替刘备看家护院,抵御外侮。
刘备是贫寒之家,以织席贩履为业。估计也没有多少家产需要看护,恐怕是黄巾军起义爆发,当地民众组织起来,避免一些流寇、盗贼打家劫舍。
在这个阶段,关羽是否有匡扶汉室的志向,在社会混乱之际,是否想等待机会建功立业,并不好说。但起码是因为意气相投,为了一个安身之处留在这里。
等到天下大乱,朝廷招兵买马的时候,在刘备的带领下,参加了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行动。刘备因此立下战功,踏上了仕途,关羽、张飞跟随左右,开始闯荡江湖。
由于志向相同,情义深厚,彼此不离不弃。
从刘备受封安喜县尉,到鞭打督邮,投奔公孙瓒、归随徐州牧陶谦,入主徐州这个过程来看,在刘备的宣导下,确立了匡扶汉室的共同志向。
要实现这个志向,前提是必须活着。人没了,还用啥去匡扶汉室呢?
这就是关羽投降曹操的原因,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02
道不同,不相为谋。
曹操对待关羽那叫一个好,就关羽自己也感觉过意不去了。关羽也要做人,不能留下忘恩负义的恶名。
于是,关羽想到了报恩之后再离开。
不离开不可以吗?关羽认为不可以。
在关羽没有投降曹操之前,刘备一直在宣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投降曹操以后,看到曹操专权擅政,献帝刘协就是个摆设,这让关羽无法接受。根本而言,关羽要匡扶汉室,曹操要图王称霸,在大道上,二人志向不同。
作为最初的带头大哥刘备,在关羽心中是坚定地匡扶汉室的人,他必须要追随。
有了这个认识,无论曹操对待关羽如何,都不能真正打动他。
不管汉室是否已经名存实亡,是否已经没有匡扶的希望,但关羽不忘初心。
这才是关羽备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所在,也是关羽离开的真正原因。
03
关羽离开曹操的理由
关羽自然不能说我要匡扶汉室,你老曹要自立为王,我不能跟你混,为虎作伥。
于是,关羽就以刘备大哥还在,不能违背刘备的恩德为理由,所以一定要离开。
这个理由很充足,是忠心的体现,曹操自然不好强求。
史书记载:关羽亡归刘备。绝没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这个桥段很精彩,但具体分析起来就是画蛇添足。与本题无关,就不多说了。
以感恩刘备的恩德离开,只是个借口,与曹操志向不同是离开的根本原因。
曹操对于关羽离开的真实意图,未必清楚。但曹操趁此机会,也做了一次秀,褒奖关羽忠于主公的品行,让他手下的将士、群僚学习学习。曹操明确了一个原则,只要对主公忠心耿耿的人,曹操绝不会亏待他。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曹操做足了功课,很值得品味。
04
刘备的确是一代枭雄,忽悠了关羽一生
刘备一直在号称匡扶汉室,关羽的确也信了,可见刘备的非凡之处。
但在刘备自立汉中王之后,彻底暴露了其野心,那就是图谋霸业。
至此,关羽才看清了刘备真正的嘴脸,原来跟曹操一样。
于是,关羽跟刘备彻底决裂,冒然发动襄樊之战,独自去完成匡扶汉室的夙愿,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关羽在投降曹操后,认识到曹操与刘备一样,都是在图谋自己的霸业,关羽的选择绝不是如此。是否跟随曹操很难说,绝不会再去投奔刘备。
关羽与刘备有很深的情义,曹操对关羽也有很深的恩德,都是关羽所不忍背弃的。
但在匡扶汉室这个大道面前,都不足以动摇关羽的信仰。
只是曹操的野心已经暴露,但刘备却依然隐藏的很深。表面现象给关羽产生了错觉,决定了关羽的去留。
背弃曹操亡归刘备,本身也是一个错误,但这就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改变。
如果曹操换作是刘备的话,关羽看到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也会离开,绝不会继续替刘备出力。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关羽为何放弃曹操的高官厚䘵,终身追随一无所有、屡战屡败、失魂落魄的刘备,一直是一个疑问,在1800多年前,关羽的这种行为历来为人所不理解,虽然在三国演义刘备、关羽、张飞是结拜兄弟,可那毕竟是小说,在真实的历史上,为了功名利䘵、荣华富贵亲兄弟都反目成仇,更别说结拜兄弟了。
一、关羽是怎么跟随刘备的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是司隶州河东郡解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人,因为战乱逃亡到了刘备的家乡幽州涿郡涿县,也就是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两地相差1600多里以上,一个出身底层的关羽差不多就是流浪一样,遇到了刘备,正好遇到刘备在当地拉起一支军队准备打黄巾军。
刘备在自己的家乡,也不算什么,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只能以织席贩履为业,幸亏凭借家族仅有的出身,和刘备自身善于结交英雄豪杰,礼贤下士,不谓出身的性格,得到了商人的资助而起兵,刘备把关羽和张飞看到自己的左膀右臂,张飞是刘备的同乡,而关羽是什么人?说得不好听的,就是一个流浪汉,同样一无所有、亡命天涯。
刘备这个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气的皇室之后,把一个亡命天涯的关羽当成自己的兄弟,同吃同住同睡一张床,刘关张三人形影不离,人前称上下级,人后称兄弟,任何一个铁打的汉子都会对刘备感恩戴德,对关羽来说,在自己落魄之时,有这么一个人颇有雄心壮志且出身皇室后裔的刘备看重,此生无憾了。
二、刘备有什么
刘备显然一无所有,物质、金钱、高官厚䘵、刘备统统没有,刘备只有感情,笼络人心的感情,这是刘备与曹操最大的区别,简单的说,刘备只有软实力,没有硬实力,刘备能给的,曹操不一定能给,比如刘备能与关羽一张桌子吃饭,一张床睡觉,同甘苦、共患难,曹操显然给不了。
刘备建立整个政权的过程,就是一个笼络人心的过程,刘备到了任何地方,首先做的就是笼络人心,做得多了,也自然就是真心,别总说刘备假仁假义,一辈子假仁假义,那就是真心,这是刘备能够立足、不断吸引人才加入,并建立政权的最基本条件,是其他人模仿不来的。
三、曹操能给关羽什么
曹操征徐州,刘备败逃了,关羽也被曹操俘虏了,在关羽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曹操直接封了关羽为偏将军,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偏将军,当时张辽还是个中郎将,于禁还是平虏将军,曹仁是议郎督军,夏侯渊还是个夏侯校尉,统统没有关羽职位高,而且曹操当时代表了大汉朝廷,又手握兵权,立功升职晋爵机会多,关羽跟着曹操可是一片光明。
当时的刘备呢?被曹操击败后,投奔了袁绍,还是个寄人篱下、屡败屡战的小军阀,更为重要的是,刘备这个时候还远远看不到出头之日,当时整个中原势力最大的是北方的袁绍和中原的曹操,另外还有荆州的刘表,扬州的孙策孙权,益州的刘焉刘璋等等,至于刘备,这个时候谁敢说他将来有出头之日,没有人。
打一个现代的比喻,有两条路摆在关羽面前:一条路是有政府背景的国营企业老板曹操的大力挽留,不仅有钱,有机会升职,前途看上去也是一片光明。另一条路是之前一起创业失败的穷哥们,虽然失败了,但穷哥们刘备很看重自己,对自己非常好,但除了感情之好,没别的了,前途渺茫,机会不知在哪里,现在穷哥们刘备还挂靠另一个大一点的私营部门打工。
这个比喻之中的两条路放在任何一个现代身上,都知道怎么选 ,而且一点犹豫都没有,但我们不是关羽。
四、关羽为什么放弃曹操选择跟随刘备
很简单,因为感情和受人尊重。
不是每个人都把官职、爵位、金钱看得很重,至少关羽不是这样,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心态去揣测1800年前关羽的心态,只能从关羽的行为来判定他的想法,当曹操觉得关羽可能不会留下来,就派张辽去打探情况,关羽对张辽说:
我知道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绝不会背叛他!我最终不会留在这里,但在离开前,我一定要立下大功报答曹公对我的恩情之后再离开。
关羽的话表明了自己追随刘备的原因是与刘备的感情,别以为男人之间就没有深厚的感情,关羽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报答曹操,关羽在白马之战,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在千军万马中冒着生命危险斩杀了敌方的主将颜良,还割下颜良的首级献给曹操,一战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这是关羽报答曹操的方式。
之后,关羽便再次回到刘备身边,放弃偏将军之职和汉寿亭侯之爵位,以及将来可能的前途,再次跟随刘备回到解放前,继续到处投靠,再回到以前那种四处漂泊的日了,关羽知道刘备将来就能建立政权吗?他不知道,他知道的是,刘备对他好,所以他就跟着刘备,刘备对关羽重视,所以关羽就对刘备重视。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可以传递的,刘备对关羽相当尊重,让自尊心强的关羽非常感动,这种尊重不因地位、贫贱、身份、环境而发生改变,关羽很享乐这份尊重和感情,他选择的是刘备,历史尊重关羽的选择,正因为关羽这种反世俗的选择,才让关羽一度成为道德标榜。
关羽被杀后,首级被送到曹操处,这个时候已经是曹操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曹操看着关羽的首级一定是百感交集,此时心中一定想着:当年要是跟着我曹操,今日怎会有这种遭遇,云长啊,你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啊,才会遭到如此不幸。曹操命令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安葬在洛阳,这便是关羽的衣冠墓,也就是后来的“关林”。
千百年来,关羽重感情的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为了纪念关羽,从唐朝开始,关羽进了武庙,从宋朝开始,关羽不断被神化,同时不断地为关羽修建庙宇,看看今天遍布全球各地的关帝庙,那是对关羽最好的纪念之情,答案就是因为关羽重感情,他是道德标榜。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人生三件大事:感情、工作、理想,全都决定了关羽不会接受曹操的好。
从感情来讲,曹操是没能成功上位的小三“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古今中外,江湖名号最响亮的把兄弟,非刘关张莫属。《三国演义》头一篇就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三位好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起誓同生死、共进退,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人对人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算最深,无非是一个人愿意为一个人去死吧?刘关张之间正是这样一种深厚的感情,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证实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三人的结局倒推一下。关羽夜走麦城不幸亡故后,张飞疯了般饮酒,鞭打士兵,要求三军一夜之间披麻戴孝,被又怕又怒的下属所杀。然后刘备为了替两个弟弟报仇,又不顾一切举全蜀之力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赶回老家。直接导致了蜀国的衰落,孙刘联盟破裂,三国鼎立之势被废。
大哥和三弟如此,关羽对他们的感情也可想而知。所以曹操对关羽不管如何示好,上马赠金、下马赠银,拜大官,送名马,都俘获不了他的心。这就像一个已经心有所属的烈性女子,不会对小三的诱惑动心一样。
何况,曹操对关羽的好,并不是无条件的。他试探过关羽的人品,故意让关羽和刘备的两位夫人共处一室,害得关羽只能举着火烛在门外站岗。他考验过关羽的武艺,要不然就不会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像关羽这么骄傲的人,对这些伎俩,一定是很反感的。
从工作来看,刘备雪中送炭曹操锦上添花关羽喜欢的工作模式是什么?是相逢意气为君饮,是士为知己者死。说白了,是合伙做生意,给自家做事。虽然尊刘备一句主公,心里只当那是他大哥。
这要从三人合伙创业的经历说起。刘关张三人相识的时候,身份一个比一个卑微。张飞关羽是被人瞧不起的“织席贩履,屠猪卖酒之辈”,刘备呢,折腾了半辈子一事无成,今天在曹操家青梅煮酒,明天又去袁绍家蹭饭卖乖,所以,当初三人的地位都差不多,对改变现状的愿望也一样强烈。
对关羽来说,刘备当初提供的工作机会是雪中送炭,而曹操摆出的条件,无非是升职加薪送美女,属于锦上添花,可要可不要。反正三国乱世,忠义之名在外的人,是不愁没有工作机会的。
而且,曹操对关羽的喜爱,是君王对臣子的欣赏、褒奖,是我给你脸,你最好不要不识抬举这种,没有平等性和朋友间的友谊。
从理想而言,关羽和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国演义》尊蜀抑曹是很明显的,刘关张代表了罗贯中的历史价值观,那也是关羽的价值观,都是要“匡扶汉室”。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论辈分是汉献帝的皇叔,所以他们觉得拥戴刘备做事业,争天下,是名正言顺。
而曹操呢,是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坏蛋丞相,他的险恶用心天下皆知,就是时刻准备着等时机成熟时对汉天子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政权。
不管曹操拥有多少兵马,多大的权势,在关羽心目中,他就是汉贼,是想偷别人东西的人。关羽没当他是个英雄豪杰,所以他送的那么多名贵礼物,关羽只收下了能带着他去找刘备的赤兔马,其余都原物奉还。
当然,虽然价值观不同所以不能走一条路。关羽对曹操的好也是感念在心的。所以后来曹操兵败华容道,生死一线间,关羽对他网开一面,等于救他一命,也算投桃报李。
此外不得不提,作为《三国演义》里忠义二字的化身,关羽的命运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就注定了,正所谓“一臣不能事二主”,这是封建时代对英雄审美的需要,也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架构情节的需要。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有多种可能,我个人觉得。
一,曹与关不是同。一路人。
二,曹与关无这个主仆缘。
三,关聪明着呢,知曹心机重,跟了他,下。场很惨。
四,曹假惺惺,不是真心,没掩饰功夫还不行,关看出来了。不是真心对我好,又要我卖命追随,他日得了天下,兔死狐悲,肯定没好果子吃。
五,关怕功高震主。
六,曹是奸雄不错,写诗不错,龟虽寿,短歌行,人生几何。可驭人还不行。有待学习和提高。
七,关答应了刘,三结义。有誓言在。对不起,曹你晚了。
所以说,跟对的人,很重要。
选择很重要。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为什么关羽就是不跟随?
无论是正史还是传闻,曹操对于关羽的喜爱都是有目共睹的一桩美谈。曹操对关羽可以说是极尽各种办法的讨好,并且厚爱有加。但是关羽却为何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肯跟随曹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关羽为何会选择刘邦。
刘邦对待关羽和张飞亲似兄弟。
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清楚和明白的了解到刘备对于关羽和张飞这三人有着非常铁的兄弟情谊。在他们一起征战沙场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刘备对待关羽和张飞好到寝则同床,形影不离的地步。在外人面前这三人是君臣关系,但关起门来关系却像亲似自家兄。
由此可以看出,关羽和刘备和关羽的兄弟关系是多年以来长久陪伴和相互扶持而来,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根深蒂固并日久生情。这种情感的积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曹操对于关羽的赏识仅仅出于利益的驱使。
以曹操个人的行为处事看来,曹操仅仅只是看中关羽的才能。并不可能对于关羽进行情感输出,而刘备确实真情实意的对待关羽像亲如兄弟一般。两相比较之间,关羽当然会选择刘备。而且人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先入为主。关羽早期就先与刘备相遇,两人关系比较要好也是正常之事。选择不跟随曹操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关羽是忠肝义胆之人。
曹操曾派谋士劝说关羽留在曹营,到关羽却开诚布公的表明自己执意要回到刘备身边。关羽感恩于刘备对自己的恩情。关羽也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当然不会作人皆可君的墙头草。关羽作为一代英雄人物,当然懂得仁义道德。如果不是关羽的忠肝义胆,关羽也不会被刘备和曹操如此看重。
结语:
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关羽对于刘备的忠肝义胆才成为了曹操为之赏识的要点,如果关羽跟随曹操,他日曹操若是觉得关羽没有用无之地时,反而会觉得关羽背叛刘备实属可疑。
本篇由小编执笔所书,
原文盗搬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