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战略、战术都纷纷登场,德国凭借着先进的军事理论,训练有素的新型军队,在战争开始阶段所向披靡。掌握了制空权也是德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各个战场,德国的空军大显神威。它们不但掩护地面和海上德军的行动,还担负着对敌人纵深战略目标轰炸,空降奇袭的任务,担负着战略任务。通过轰炸,德国就迫降了贺兰,通过空降,德军占领了埃本·艾马尔要塞,占领了克里特岛。

但是,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空军逐步丧失了制空权。在东线的广阔战场上,这种情况尚不很严重。可是,在西线战场上,这个情况成了左右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每当德国地面部队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就会招来大批盟军战机,把战场炸成一片火海,德军只能撤退。

由于丧失了制空权,德国在各个城市和战略目标遭到了盟军的大肆轰炸。工矿企业、交通运输、战略城市等目标被盟军轰炸破坏,严重影响了战争的结局。

那么,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呢?除了德国的战争的战略错误,比如多线作战,动员过晚,实力悬殊等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现在德国空军本身。那就是,德国空军中没有战略空军的编制。

在德国空军建设中,虽然有出色的战斗机队,俯冲轰炸机队,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直接投入战场的部队。德国当时也有人提出建设大空军,制造战略轰炸机,建立战略空军。可是这个建议被希特勒给否决了。当时德国的资源有限,他的眼光更多的放在能够直接应用于战场的方面,没有想到战略轰炸这个方面。

这个恶果在不列颠空战中就显露出来。由于没有战略空军和相应的轰炸机装备,德国不得不把大批的直接用于战场掩护的俯冲轰炸机投入空战。结果不但没有产生显著的战果,反而损失了大批的飞机和飞行员。

在此之后,德国将主力转向苏联战场。在西线,德国反而成了英国战略空军轰炸的目标。虽然德国空军想尽了办法,德国还是遭受了越来越大的损失。等到美军参战后,这种局面更加严重。

财大气粗的美军组建了第8航空队,他们负责白昼轰炸德国目标。而英国战略空军则负责夜间轰炸。在开始的阶段,战果不大,而且损失不小。在当时,第8航空队是伤亡最大的盟军单位。但是,随着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开动,德国越来越不是盟军空军的对手。

在开始的时候,盟军战斗机的航程有限,不能为轰炸机队全程护航。为此,美军制造了著名的P-51“野马”战斗机。这种战斗机以长航程为轰炸机队进行全程护航。这样,德国的战斗机一面要对付对付轰炸机上的自卫武器,另一方面还要和对方的护航战斗机作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德国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越来越少,德国空军已经落了下风。

到了1944年,为了即将开始的“霸王”行动,空中会战进入了高潮。从2月20日到25日,美军组织了针对德国空军和德国飞机制造工业的大会战。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美国第8航空队和第15航空队的3300架轰炸机参加了对德国的空袭,一共投下10000吨炸弹。德国的飞机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次会战的胜利,使得德国的战斗机无法补充,飞行员也损失过大,德国的战斗机队几乎崩溃。这使得德国空军彻底丧失了制空权,德国空军一蹶不振。虽然德国空军还在继续垂死挣扎,可是在越来越强大的战略轰炸面前,德国空军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

到最后,德国的战争机器,在盟军的战略轰炸下崩溃了。当德国的燃料工业被破坏后,所有的飞机、战车都无法运转,战争彻底无法进行下去了。

后来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对地面部队发出讲话,“如果你们看到天上有战斗机,那么这些战斗机肯定是我们的。”确实如他所言,诺曼底登陆当天,在空中只出现过两架德国战斗机。和盟军的上万架战机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

而负责德国军工生产的施佩尔回忆到,“我已经看到了战争结束的征兆,因为每当我一躺在那张并不怎么舒服的床上时,就可以看到美国第15航空队在轰炸机从意大利的基地起飞,越过阿尔卑斯山来轰炸德国的工业目标,而此时天空中没有一架德国的战斗机。”

正是因为德国空军忽视战略轰炸,没有自己的战略空军。不但不能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削弱消灭对方的军事潜力,反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最终,在强大的美国军事机器面前,失去了制空权。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

二战德国曾经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术空军,通过和德军装甲部队的配合,德国军队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从1939年到1942年德军在绝大部分的作战中总能占据明显的空中优势,除了在不列颠空战中遭遇挫折。1943年德国的制空权开始受到盟军各个方向上的挑战,尤其是在美国陆军航空队开始在英国集结,和英国空军一起向德国发起了战略轰炸。德国空军的损失速度已经超过了其补充速度,德国空军的实力是在不断的下降中,到1944年则是空中对决最激烈的一年,德国空军在这一年被盟军彻底歼灭,曾经强大的德国空军不复存在,制空权也随之丧失。

从宏观上来看,德国最终丧失制空权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在和美国、苏联和英国这三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作战,而且这三个国家都组建了强大的空军,德国空军可以和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相抗衡,却无法同时抗衡这三大强国的空军。德国在整个二战期间不过生产了12万架飞机,而单单美国就生产了30万架,苏联是16万架,英国是13万架,除了美国的一部分飞机用于对付亚洲的日本在,苏联和英国的飞机几乎全部都在和德国作战,德国空军完全是被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盟国空军所压垮的,这种绝对的劣势是难以靠德国空军的素质优势抵消的。

在决定性的1944年中,德国空军只剩下1100架战斗机可用,这些战斗机一半部署在西线,剩下的分散在东线、地中海和挪威。而在西线盟军就部署了2400架轰炸机和1200架战斗机,其中大部分轰炸机都是难以被击落的重型轰炸机,并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中,美国新组建的轰炸机部队仍旧在不停的向西线集结,在西线盟军在飞机数量上占据着4:1的绝对优势。并且由于美国陆军航空队是实施昼间轰炸,而英国空军则是进行夜间轰炸,也就是说盟军对德国实施的是24小时不间断的轰炸,这极大的增加了德国空军的防御负荷,也削弱了德国空军的防御能力。一般来说,对于一支空军部队来说,战损率超过5%则会难以长期承受,否则战斗力便会慢慢下降,西线的盟国空军战损率基本都保持在5%以下,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并没有下降,损失的飞机和机组人员能很快得到补充。而德国空军在1944年的战损率则一直在20%以上,最高的一个月超过30%,其中战斗机的损失率一直在40%以上。整个1944年德国空军的损失率是250%,即德国空军被整个歼灭了2.5次,这种高昂的损失是任何空军都难以承受的。

德国在1944年也曾试图扭转空中的不利态势,集中全力生产战斗机,并且战斗机的生产优先级放在了坦克之前,尽管一直在遭受盟军不断加剧的战略轰炸,相比于1943年德国战斗机的产量还是翻了一番,这一年德国生产了16000多架战斗机,完全可以满足前线的需求,但是已经太迟了,此时的德国空军已经没有足够的飞行员和燃料了。在最有利的1940-1942年这三年中德国空军没能抓紧有利时机大批量的训练飞行员,飞行员的训练速度大体和损失速度相持平,在1943-1944年的空前高强度作战中,德国空军的飞行员迅速损失殆尽,并难以得到补充。至于燃料问题则更加难以解决,在罗马尼亚的油田丢失后,德国的液体燃料就已经入不敷出了,加上盟军对德国航空汽油工厂的持续轰炸,德国空军每个月得到的燃料已经达到最低点,连基本的作战需求也无法满足了,至于新飞行员的训练和飞机转场用油就更没有了,直到战争结束时,德国空军仍旧有数以千计的战斗机,但是却没有飞行员和燃料来使用这些飞机,德国空军最终被盟军完全歼灭,制空权也随之永远丧失!

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

实际上二战德国空军为什么会败的如此窝囊看看他的统帅“大肚子”戈林就行。戈林让德国空军做了两件比较大的事,但都让他颜面扫地,一次就是用空军解决撤退到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另一次就是让德国空军元气大伤的不列颠之战,这两次都在希特勒面前把牛逼吹下了,但是都惨遭打脸,并且第二次还把门牙都崩了。

一战时的王牌飞行员,德国空战英雄戈林曾经击落过22架飞机,后来成为希特勒极为亲密的战友,浑水摸鱼坐上了第三帝国空军元帅的宝座。

早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与英国进行了媾和,不过遭到了丘吉尔的断然拒绝,后来德军开始决定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登陆本土。但是进攻英国需要穿越英吉利海峡,英国沿岸的雷达和皇家海军都是德国必须除掉的目标,它们的存在会让德国海空军惶恐不安。而进攻英国必须要摧毁英国的雷达和空军基地指挥部,于是开始了长达3个月的不列颠空战。

不列颠之战让德国空军损失了1700多架作战飞机和6000名飞行员,英国则损失了900多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可以说德军完败。

这第一次的巨大失败和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戈林保持一战空战的观念,轻视雷达和远程奔袭的问题,第二方面想单独利用空军就彻底击垮英国,轻视和轻敌让德国空军蒙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不列颠空战的最终成绩是炸毁了英国大约100多万栋房屋和86000名平民的伤亡。

英国本土士兵展示被击落的德军战机残骸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空军和陆军一样横扫了苏联土地上的一切,它们攻击苏联空军基地,摧毁了大量的苏军战机。但是从1941年9月起,德军的步伐开始慢了下来,苏军的抵抗开始变得顽强,寒冷的冬季来的格外早,让整个德军的后方开始凌乱起来。在前线的战斗机和飞行员都是德国空军的精锐,但是后方的行政部门由于“官僚主义”执行力太差,让前线部队很难发挥战斗力。

德空军地勤人员正在给HS-129攻击机装填30毫米机炮炮弹,这款战机在苏德前线被大量使用。

到1941年12月,空军迎来了第一次苏军的反击,损失惨重,他们不再像初期那样如入无人之境,后来做起了为陆军空投补给的任务,不过总体在整个东线德国空军的成绩还是比较好的。在1942年2月,西线开始出事了,德雷斯顿遭率先到英军大规模空袭,1943年科隆、汉堡等城市相继遭到毁灭性轰炸。英军装备了美国B-17“空中堡垒”等新型轰炸机,经常出现“千机大轰炸”的场面,这让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对其束手无策,非但没有阻止轰炸,反而德军飞行人员和战斗机开始告急。致此戈林的名誉扫地,备受平民指责,希特勒也开始剥夺其权利。

更为致命的是德国战略资源已经开始趋于枯竭,盟军掉一架飞机的同时可能国内已经制造出了一百架新战机。

德国空军在最后犹如德国所有的一切一样,V型导弹、虎王坦克、喷气式战斗机,虽然这都是逆天的存在,但是在浩瀚的盟国大军面前杯水车薪,没有一款武器解救得了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

德国后期的科技出现了让人惊讶的发展,ME-262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次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

我是军武奇兵,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

主要就是在人员、油料、技术水平等这些方面的问题,至于装备生产,这并不是关键因素。

德国空军从一开始就是在速战速决的思想下作战的,根本就没有预料到会陷入持久战消耗战。在飞行员培养体系上,德国可以说是极为失败的,纵使德国拥有大量王牌飞行员,但是这些飞行员大多数都一直在战场上作战甚至战斗至死,没有及时作为加强训练体系的措施。新飞行员匆忙之间就要上阵,更多的是成了敌军的活靶子。

而德国空军一直是缺飞行员而不缺飞机的,即使是1944年德国也生产了3万架飞机,但是缺乏足够多的合格飞行员。然后就是燃料了,德国从罗马尼亚等得到的石油锐减,而且本土的液化石油工厂遭到打击,即使有足够的飞行员这些飞机也无法出动。

然后就是技术问题。德国空军的战机性能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落后,使用的Bf109G、K以及FW190D等本质上还是对现有战机有限的改进,面对盟军的P51D、P47M、拉7等已经极为吃力,可是德国的新式战机迟迟无法搞出来,只能以Me262、Me163等这样的不成熟技术来作为应对之策。

最终在西线东线漫长的作战中,德国空军最终无法坚持下去,天空已经不再属于德国人了。

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

对于空军来说,最重要的战斗力是飞行员,由熟练飞行员驾驶的高性能战斗机才是强大的空军战斗力。

德国空军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威风八面,所向无敌。一个是德国拥有一流的飞机同时还有一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队伍,虽说在不列颠空战中损失惨重,尤其是损失的6000多机组人员可以说是使德国空军伤了元气,不过,在对苏作战开始的时候,德国空军还是拼凑了3300架作战飞机进攻苏联,而当时的苏联在西部部署了将一万架飞机,不过苏联的飞机大部分是老式的伊15伊16这种应该淘汰的机型。

开战第一天,苏军有约1800架飞机被击毁在机场,而且由于苏军的机场很多处于德军第一波冲击的距离内,所以损失了大量的飞机。不过苏军的飞行员损失不大,虽说这些飞行员和德军相比都是菜鸟,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苏军的菜鸟飞行员逐步开始能够和德军空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对抗,德军飞行员损失也逐步增大,在巴巴罗萨开始后的半年有2200的飞行人员伤亡,德军开始感到飞行员的紧缺了。不过这时的德军还是能够勉强补充飞行员的损失。

不过由于东线的地区广大,德军无法完全掌握制空权,苏军经常钻空子。

苏军在战前就通过组织民间的飞行俱乐部来训练飞行员,针对青少年还组织了滑翔机运动,这就为战时补充飞行员做了一定的人才储备,这种事德国人也干,世界第一王牌哈特曼原来就曾经学习过滑翔机。

不过经过战争的消耗,德国的飞行员补充越来越无法满足东线的需要,经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并且在库班空战以后,德军开始慢慢在东线无法完全控制整个东线的制空权。苏军的钻空子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苏军采取的手段是通过空战来消灭德军的飞机,而在空战中击落的飞机,飞行员很多时候来不及跳伞,和飞机一起损失掉了,而苏军由于是本土作战,跳伞的飞行员方便逃回本方的战线,所以飞行员的损失苏军小于德军,而在库尔斯克中,苏联空军第一次和德军分庭抗礼,虽说库尔斯克是以坦克会战而闻名天下,但是同时也是苏德双方的空中优势的转折点,而随着德国抽调空军回西线,德军只能是想当年的苏联空军一样,利用东线的广阔空间钻空子。

而在西线,德国的飞机和英国相比,并没有什么技术优势,英国的喷火可以有效的对抗Me109,而在得到英国的支援之后,美国研制出来P51野马这种一代名机。德国的空军司令在被问到什么时候认识到德国已经战败,戈林回答是P51出现在柏林上空的时候。

相对苏联战斗机,西方国家的战斗机可就是要高过一个档次了,苏联的木板战斗机经常结构超重,所以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不大,对于地面部队的掩护十分困难,为了跟上地面部队的攻势需要经常转移机场,在转移机场的时候,就是德国空军的机会。而美英的飞机航程远,不用经常转移,可以在相对条件好一点的机场起飞,这样德国空军的机会就少多了。

德军在库尔斯克失利以后,空军部队尤其是战斗机部队大批被调回德国本土参加德国本土防空作战,可以这样说,在东线德国人的坦克被苏联人消耗掉了,而德国人的战斗机被美英消耗掉了。美英对于德国的战略轰炸破坏了德国的战争补充能力,最后德国只好向苏联学习,工厂搬家到美英空军作战半径以外的西里西亚,但是这里又是苏联坦克的冲击范围。

两条战线的巨大消耗,加上补充不到位,德国空军在空中露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到了1944年,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德国空军都无法和正面的同盟国空军对抗了。

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

在东线,即便面临苏联空军还一样多的战斗机,德国空军也没落下风,更好的装备、更好的训练、更好的战术,德国空军的王牌们,其战绩大多来自于东线,但在西线,德国空军遇到了另一种困境。

相比东线的低空空战,西线以拦截美英轰炸机为主的高空空战对德军十分不利,德军飞行员在西线轻易就能打下多架苏联战斗机,但面对坚固的美军B-17和B-24,这要困难的多,虽然采取了多种战术和新装备,但德国空军从未找到对付美军轰炸机编队的有效方法,更不要说后期P-38/47/51战斗机可以提供的全程护航了。

实际上,在感到缺乏燃料之前,德国空军就已经失去了西线的制空权,连续不断的截击美国轰炸机群,德国空军飞行员损失惨重,看记录,大量的王牌都是在西线陨落的,实际上,在战争进入持久作战后,德国空军的训练体制就已经决定了其失败,德国空军无法训练出大量的飞行员以供消耗,熟练的王牌飞行员只能在前线战斗到死或者战争结束,这跟美国人不一样,美军飞行员在达到一定战绩后,会被留在后方,将宝贵的空战经验传授给菜鸟们,而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空军的新飞行员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面对训练更好的美英飞行员,注定其悲剧下场。

面对难以攻击的轰炸机和性能已经超越德国空军的美国战斗机,德国空军很早就意识到战斗没有希望。至于所谓的缺乏铝材,这个是不对的,实际上,德国各大军工厂面对盟军轰炸,早就自觉保存了大量原材料,德国军工生产甚至在饱受轰炸的1944年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战争后期,大量的战斗机被生产出来,但由于缺乏油料以及运输系统瘫痪,只能停在机场上挨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