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里,为何说韩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到来直接决定了项羽的胜负吗?
谢谢邀请。韩信被称作汉初三杰是源自刘邦的一句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韩信在刘邦的眼里,就是战神的存在。
在韩信加入刘邦军队初期,由于他受过“胯下之辱”,有了胆怯的名声。因为他名声不好,所以没有人看得起他。最后萧何月下追韩信,才让刘邦关注了他。萧何是这样对刘邦介绍韩信的,“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刘邦接受了萧何的建议,登坛拜韩信为大将,这说明刘邦认可了韩信的能力。从此,韩信在刘邦的麾下,开始了自己的作战生涯。
刘邦有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在秦末战争时,他第一个打进关中,攻占咸阳。但是,那是在秦军主力在巨鹿和项羽交战的情况下取得的战果。因此,项羽入关,刘邦不能阻止,还差点被项羽消灭。只是经过鸿门宴才幸免于难。
这是因为,刘邦手下虽然有张良、萧何这样的文臣谋士,可是没有出类拔萃的战将。他和他的将领的军事能力根本就不能和项羽和他的部下相比。如果和项羽交战,不但众寡不敌,军事能力也不及,那么只有败亡。这也是刘邦被迫向项羽服软低头,乖乖受封到蜀地的主要原因。
韩信的到来,正好补足了刘邦阵营的短板。刘邦接受他的建议,出兵关中,东向争夺天下。刘邦的大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了关中的大多数地方。然后,刘邦留下韩信围攻章邯于废丘,自己带领五十六万大军出关攻打项羽。
公平的说,刘邦也是具有一定军事才能的统帅。他和项羽的手下交战都不落下风。在他的军事生涯里,打败过英布、曹咎、钟离昧等,只是打不过项羽。可是战争是要在战场上见高低的,打不败项羽,就无法彻底解决战争。
这一次,刘邦趁项羽主力攻打齐国,顺利的打下了项羽的国都彭城。但是,项羽得知消息后,率领三万骑兵奇袭刘邦,一举击破刘邦,消灭刘邦几十万人马,还差点活捉了刘邦。
只是因为韩信赶来,击败了项羽的追兵,才稳定了战局。在消灭了背叛刘邦的魏王豹后,韩信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刘邦在正面战场牵制项羽的主力,自己率领一部分兵力向北发展,迂回项羽的战略侧翼。刘邦同意了韩信的主张,给了他三万人马去实施他的战略。
韩信出兵破代,在井陉背水一战消灭了赵国主力,占领赵国,传檄收服燕国。然后出兵伐齐,在潍水之战中消灭了齐楚联军二十万人马,击杀了楚国的大将龙且。
在这段时间里,刘邦在正面战场险象环生。他多次被项羽打得落入绝境。只是因为萧何的援助,以及夺取韩信的军队才转危为安。可以说,没有韩信的努力,刘邦的防线早就崩溃了。
在打下齐国后,韩信已经成为左右战局的举足轻重的力量。他帮助刘邦则汉胜,帮助项羽则楚胜,他也可以自立为王。不过,韩信心念旧恩,没有受项羽和手下的蛊惑,还是选择了忠于刘邦。
在刘邦和项羽的最后决战中,韩信没有赶到战场。刘邦凭借着自己在兵力和兵器、后勤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再次向项羽发起挑战。他趁项羽撤军之机,对项羽发起追击。谁知道,事实证明,在项羽的军事天才面前,刘邦的这一切优势都被化成乌有。
固陵一战,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这个时候,刘邦只有用张良的计策,请韩信带兵来会,攻打项羽。在垓下决战中,韩信亲自指挥,终于打败了从没有打过败仗的项羽。项羽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被迫在乌江自刎。至此,楚地被平定,汉朝得以建立。
我们从楚汉战争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到,韩信对刘邦集团最后胜利的重要性。
首先,是韩信对刘邦分析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优缺点,指出了项羽的缺点,坚定了刘邦的信心。
韩信从勇悍仁强四个方面说明刘邦的不足,同时又从这四个方面指出项羽优势后面的缺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失人心、强易弱,说明了项羽必败的道理。
第二,是韩信提出了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并引导他取得了成功。
在正面战场失败后,韩信提出正面牵制,侧翼进攻的方略,并主动以少量的兵力去担负重大的战略重任。
第三,是张良用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取得了巨大的战略胜利,改善了刘邦的军事战略形势,奠定了刘邦集团的胜利基础。
张良北定关中,稳定彭城之战后的战局,破魏平赵服燕收齐,为刘邦打下了整个中国北方。这样,汉军就形成了对楚国的大包围态势。
尤其是在潍水之战中,韩信消灭了项羽手下大将龙且的二十万大军,使得项羽完全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同时,刘邦在正面战场失败无法支撑的情况下,多次强行夺取韩信的军队,转用于正面战场,而让韩信招募新军打仗。可以说,没有韩信的军队支援,刘邦的正面战场是难以支撑的。
第四,在最后与项羽的决战中,韩信发挥了他的军事战场指挥才能,打败了项羽。
在垓下之战前,刘邦虽然占尽优势,可是照样被项羽轻松击败。到了韩信亲自指挥的时候,他针对项羽惯用的中央突破的战术,采取厚集中央,两翼包抄的战术。在中央作战不利的情况下,缓慢后撤,顶住项羽的攻击。然后两翼包抄,采取侧翼攻击的战术打败了项羽。
这一战役,充分显示了韩信的指挥才能。可以说,没有韩信的指挥,汉军是无法打败项羽的。
从上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刘邦用尽了手段,但是,战争只能在战场上来解决。只有战争才能消灭战争。
如果没有可以和项羽匹敌的军事将领,刘邦是无法解决战争的。韩信是当时唯一能够在战场上战胜项羽的将领。这也是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由于韩信的超卓的军事才能,才使得他成为刘邦心中的隐患,最后鸟尽弓藏,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汉初三杰里,为何说韩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到来直接决定了项羽的胜负吗?
所谓“真金还需火来炼”无论刘邦的先天优势多么出众,他终究还需要一个缺口将这优势发挥出来,而韩信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换句话说,与其说是刘邦成全了“汉初三杰”的盖世功勋,倒不如说是韩信成就了萧何与张良的千古芳名。
一:独具优势却也先天不足的刘邦集团
自陈胜吴广起义以来,虽说最终完成破关亡秦的是刘邦,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整个亡秦之战中在正面战场上与秦军的虎狼之师硬刚的基本都是项羽的部队。刘邦军团却根本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作战。换言之,刘邦之所以能够叩关亡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坐收了渔翁之利”。而如果我们将刘、项两只起义军进行对比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两支部队分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项羽集团:
继承自项梁之手的项羽军团,自会稽起兵伊始就存在着“武强文弱”的政治格局,在遇见范增之前,身为楚军统帅的项梁本人就是统帅和谋士兼而有之的角色。而在“力能扛鼎,勇猛无双”的项羽接手楚军后,这种“武力至上”的风格被进一步强化提升,文人(谋士)集团在楚军中的地位也就越发卑弱。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功成名就之后的刘邦在与群臣讨论成败得失时要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的原因。
当然,项氏军团这种“重武轻文”的格局与其出身将门,世代行军作战,却鲜少参与朝廷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纵观楚军阵营,诸如:钟离昧、龙且、蒲江军、英布等,真可谓是将星璀璨,名将如云,更不用说“千古无二”的楚霸王本人了。
刘邦集团:
与项羽军团不同的是,起自底层的刘邦集团则是一副貌似“文武并重”,实则“文重武轻”的局面。虽说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也都是当时的一流战将,但在面对项羽集团的英布、龙且等人时却还是不值一提。刘氏集团这种“先天营养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天然劣势在完成“破关亡秦”的政治目标后,被项羽叩关问罪时就被暴露的淋漓尽致。而也正是对这种优劣态势的清醒认知,才使得刘邦不得不委曲求全让出关中,并在巴、蜀、汉中也曾一度一蹶不振、心灰意冷。
换言之,当时被局促在封地的刘邦之所以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原因,正是因为在他帐下并没有能够与项羽军团一较长短的军事将领。即便此刻的他已经拥有最好的“后勤部长——萧何”以及“总参谋长——张良”。但不论多牛逼的奶妈,在没有强悍的武力输出时,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二:上天对刘邦的恩赐,补桶者——韩信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当刘邦正在为坐拥萧何、张良却不能发挥二者之所长而苦恼不已的时候,上天将韩信,这一长期混迹于项羽军团,不仅对项羽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而且自己又是天生的兵法大家的韩信送到了刘邦的身边。而在刘邦与韩信进行一番长谈之后,已然槁木死灰、心灰意冷的刘邦于是又变得兴致昂昂、野心勃勃。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话说,刘邦之所以如此高兴,究其原因正在于他找到了足以与项羽帐下任意猛将抗衡的无敌“战将”。换言之,韩信的到来,使刘邦有了与项羽叫板的实力。
当然,后来事态的发展也一如刘邦所料,奇谋盖世的韩信在“后勤部长——萧何”“总参谋长——张良”的配合下。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仅将局促在巴蜀、汉中之地,被“三秦”监管的死死的的汉军安然无恙的全数带出,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灭三秦,尽有三秦之地,帮助刘氏集团确立了革命根据地,为刘邦与项羽的逐鹿之战打下结实的基础;尔后在刘邦与项羽“对峙荥阳”之际,又果断开辟北方战场,覆灭燕、魏、赵、齐四国,一举统一北方中原地带,极大的拉伸了楚汉的对峙战线,大大的消耗了项羽的机动部队;最后,他又以各个击破的方式将项羽的左膀右臂一一剪除,逼得“勇悍霸道”楚霸王项羽局促难安,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来寻求和平的机会 。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韩信的加入,以刘邦当时的实力而言,他充其量也就只能安安稳稳的做个汉王,四海之大终究还是楚霸王项羽的天下。同样的,后来勋名盖世的萧何与张良亦将逊色不少,甚至于会被后人所遗忘。
三:刘邦的隐忧,双刃剑——韩信
“世殊事异,事异则备变”要说刘邦对项羽有多恐惧,那他对韩信就有多恐惧。所以,在“垓下之战”刚刚结束,硝烟尚未散去的时候,心有惴惴的刘邦就马不停蹄的驰入韩信军营,剥夺了他统帅诸军的印信和虎符。并将其迁离地势雄奇、人民殷富的三齐之地,置之于土地平旷、人口稀少、无险可守的楚地。
再之后,有人“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而刘邦因为帐下诸将都不是韩信的对手的缘故,于是装模作样的伪游云梦泽,趁着韩信前来朝拜的机会而将其一举成擒。话说,倘若韩信此时真有谋反的心思,那他有何必堂而皇之,没有任何装备的前来迎接呢?只此一点,韩信的被抓就多少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了。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而从刘邦在拿获韩信后,马上“大赦天下”,群臣为贺的场面看来,韩信的存在在当时几乎已经成了中央朝廷日夜悬挂、念念不安的政治隐患。所以,就此而言,后来的韩信之死也就显得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了。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汉初三杰里,为何说韩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到来直接决定了项羽的胜负吗?
有四个人非常非常重要,一个是韩信、一个是陈平、一个是郦食其、一个是张良。刘邦集团没有这四个人,不仅战胜不了项羽,甚至都不可能有争霸天下的机会。
韩信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而且在这四个人里面,韩信是重要的一个。
1.刘邦集团的先天不足刘邦起家的班底是沛丰集团,就是萧何、曹参、樊哙这伙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刘邦的大舅哥吕泽。吕泽,应该是一个可以封王的人物。原因就是萧何、曹参这伙人是打工的,而吕泽是合伙人。刘邦集团,得有小一半的股份是老吕家的。所以,吕后在刘邦死后,专断朝堂,是因为吕家贡献大,而不是一个老板娘的头衔。
刘邦集团的优势,是忠诚和能打。
忠诚是因为这伙人要么是亲戚、要么是乡党,在一致对外的问题上,刘邦集团从不含糊。能打是因为在乱世战火的淬炼中,刘邦集团培养出了自己的强将悍卒。跟刘邦起义造反的,绝不止萧何、曹参、樊哙这些人,至少得有成百上千的沛丰乡党。但战火淬炼后,就剩下了这些人。这些沛丰强将,是战火洗礼出来的。
但是,刘邦集团有自身的短板,也就是刘邦这个团队有先天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个是规划战略的能力;一个是诡诈奇计的能力;一个是捭阖诸侯的能力;一个是组织战争的能力。
所以,在战争较量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吸收沛丰集团以外的精英。而刘邦的幸运,就在于他把这四个方面的人才全找到了,而且用其所长。
张良的加入,刘邦获得了规划战略的能力;陈平的加入,刘邦获得了诡诈奇计的能力;郦食其的加入,刘邦获得了捭阖诸侯的能力;韩信的加入,刘邦则获得了组织战争的能力。
为什么刘邦集团会缺少这四方面的人才?
因为出身。沛丰集团的家底就是沛丰小地方的一群平民精英。这些平民精英很团结、很能打,但没有格局天下的大智慧。而争霸乱世是复杂的大事情,光靠忠诚和能打是不行的。
2.韩信的作用极大没有郦食其,刘邦甚至连关中的进不了;没有陈平,刘邦可能早被项羽捉了杀掉;没有张良,刘邦就不能战略制胜。
但是,一打纲领抵不过一步行动。所以,郦食其的游说再厉害、陈平的奇计再迭出、张良的设计再精妙,都不如韩信的战争实践。
乱世争霸,最稀缺的能力是组织战争的能力。因为这是整个集团得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整个集团取得成功的基础。
所以,韩信的作用至关重要。
沛丰集团的能打,实际上也是一种组织战争的能力。但是,还不够。
争霸的大战争,得需要独当一面的将领。而在独当一面来说,刘邦能做到,成皋荥阳之战,已经证明了。而其他沛丰将领,谁都做不到。但凡有一个人能做到,刘邦也不会任命韩信这个外人做大将军,也不会单独给韩信一支军队、让韩信去扫荡北方。
刘邦能够战胜项羽,胜不再战术战场,战术战场,刘邦打不过项羽,而是胜在了战略捭阖。
捭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彭越挠楚、一个是英布叛楚。但刘邦要取天下,还得自己能干,光靠盟友打天下,是靠不住的。所以,关键就是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是张良提出的,却是韩信完成的。
刘邦一路在成皋荥阳这个中原形胜、死战不退,跟项羽拼消耗;韩信一路打遍黄河以北、对项羽的西楚实施战略大包围。
刘邦拒守形胜、与项羽僵持还能勉强做到。但是,韩信擒魏、破代、灭赵、胁燕、伐齐,就只能说是逆天操作了。
你刘邦的一路别军就想扫荡黄河以北,这是项羽都不敢奢望的事情。但是,韩信却做到了,而整个刘邦集团,也只有韩信能做到。
3.刘邦封王就已经说明了韩信的重要萧何和曹参在争功臣第一和功臣第二的时候,他们争的也仅是封地和官职。但是,韩信已经是诸侯王了。所以,最大的功臣,只能是韩信,韩信跟萧何和曹参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汉初异姓诸侯王,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赵王张耳、韩王韩信。最重要的就是彭越、英布和韩信这三位。
而彭越和英布是盟友,在刘邦争霸项羽之前,彭越就是一路军阀,而英布已经是九江王了。所以,这两个合伙人当然要封王。
而唯独韩信,是从刘邦的大将军,打到了诸侯王。因此,只能说韩信的功劳太大,做相国、做丞相以及做列侯,根本就是赏不堪功,只能封王。
至于张良呢?一个留侯而已,即使刘邦封他河北三万户,但三万户侯也仅是侯。郦食其殒命于争霸战争,陈平勉强做个宠臣。所以,这四个补足刘邦短板的精英中,也是韩信的功劳最大,所以封王。
至于封王张耳,是为了让张耳定赵地;封王韩王信,是为了让韩王信定韩地;吴芮和臧荼,人家不用刘邦封,早就是王。而封王这些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这些人的政治影响控制住所在的封地。因为刘邦再强,也不能把每一寸土地都打一遍,也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田横能主动投降,刘邦都会封田横为王。原因就是田横在齐地的号召力太强,有他在,齐地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定。
所以,这些人封王的原因,是政治考量大于功绩评价。
刘邦集团中,只有韩信是靠着能力、靠着功劳,打到诸侯王的。所以,韩信的作用,至关重要。
汉初三杰里,为何说韩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到来直接决定了项羽的胜负吗?
韓信謀劃不如張良,後勤工作不如蕭何,但是帥百萬大軍攻必克,戰必勝勝過各位。戰勝項羽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在战略上。韩信封为大将后,献出了“三秦之策”。汉二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汉军东出陈仓,开始了平定三秦的征战。汉军出其不意地出三秦后,很快打败了被项羽倚以重任的章邯,占领了关中,韩信三秦战略获得圆满成功。随后的僵持階段,韩信又制定了北伐之策。结果在北伐中以摧枯拉配之势攻破了北方诸国,有效地增加了汉军的势力,完成了从战略上包围项羽的战略方针,取得了圆满成功。项羽虽猛,但缺乏战略眼光,無长远战略部署和计划,完全跟著感覺走,打到哪算哪,完全靠奉行个人英雄主義,毫无章法可尋。
因此战略上,项羽輸韓信一筹。
第二:韓信在战术上的表现,著名大战有破魏、破代、破赵、袭齐、破齐楚联军、垓下围歼项羽等几次戰役。通过这些经典战役,可以看到韩信用兵神出鬼没,战术多变,令人防不胜防,特别是在垓下之战中,韩信彻底打败了项羽,最终导致其乌江自刎。而项羽的战绩主要体现在巨鹿之战、攻齐之战、彭城之战、反击彭越之战、固陵之战等等战役中。创下了以少胜多的逆转。项羽的战术突出一个快字,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对手击倒。然而项羽战术不足之處是以击破敌军为主,消灭敌军在次。因此,他虽然取得很多胜利,但却不能将敌人彻底消灭,以至于给了敌人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
所以战术上项羽又敗于韩信。
第三:作战能力上。韩信作战善于统率军队善於出奇兵,用巧計,項羽的特點是快,狠,猛,悍,但是又輸在將在謀,而不在勇。
汉初三杰里,为何说韩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到来直接决定了项羽的胜负吗?
秦末乱世,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时的刘邦集团就象一个草根出身的创业团队:刘邦身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有胸怀有格局,有容人之量,能量才而用; 萧何为财务部和行政部总监,职责为稳定后方,筹集粮草兵员,战略物资,确保后援军需;张良为商务部总监,梳理天下大势,把握总体战略,运筹帷幄之中;郦食其为战略合作部总监,负责统一战线工作,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兵不血刃而灭国兴邦。至于战将如灌婴,樊哙,周勃等人,都是合格的将才而非帅才,攻城掠地有余,战术智谋不足,担当不了市场部销售总监这一职位。
而反观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项羽集团,在项梁败亡之后,无论在财务行政,战略合作各方面都仅有一个范增可以依靠,全方位落后于刘邦集团,其惟一又最大的优势正在正面战场的战术层面,上有强悍神勇,千古无二的战神项羽,下有龙且,钟离昧等一班悍将,旗下主力部队的综合素质也在刘邦集团之上,局部的压倒性优势拉平了双方的总体差距,导致双方各擅胜场,难分轩轾。
根据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中的木桶理论,企业管理的上限决定于木桶中的最短板,对刘邦集团而言就是正面对决时的战术执行力层面,而韩信的横空出世正好弥补了这块短板,将双方战术差距拉近至可以接受的范围。自有韩信就任市场部销售总监之后,刘邦集团才有了真正的统军帅才,方有在正面战场硬刚项羽的能力和把握。
从具体战役角度分析,韩信拜将后统军的成名之战即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还定三秦之战。此战虽然项羽身在齐地平乱无暇参与,但韩信面对的对手同样绝非幸致,正是秦末时惟二的名将帅才章邯。在投降项羽之前,章邯身为秦军总帅,败周文,平陈胜,杀项梁,破韩赵魏齐,挽狂澜于既倒,强力地为风雨飘摇的秦帝国续命,绝非易与之辈。面对章邯为首的三秦王,刘邦韩信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奇谋迭出,兵行诡道,一年内逼杀章邯,平定了关中秦地,韩信的奇谋智计及战术执行力可见一斑。
彭城之战,项羽逆天而行,以三万铁骑大破刘邦及诸侯联军五十六万,刘邦集团此前取得的战略优势瞬间化为乌有,楚汉双方进入战略相持的荥阳对峙阶段。其后,又是韩信奇兵突出,以数万偏师开辟北方战场,在年余时间内连下赵魏齐故地,完成对西楚的战略合围,其间井陉背水破赵之战和潍水破楚齐联军之战最为经典,堪称逆天的军事行为,后一战中杀死西楚名将龙且。
正因韩信的横空出世,战必胜,攻必取,刘邦集团方能在荥阳对峙的正面战场处于下风的情况下逐渐扭转不利局面,积小胜为大胜,化优势为胜势,最终在垓下一战用韩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计,让不可一世的战神项羽吃到其传奇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败,并最终魂断乌江。
纵观楚汉相争的整个过程,至少在战场上,说韩信是刘邦集团最为关键的X因素毫不为过,他的横空出世决定了项羽的最终败亡。如果没有韩信的存在,刘邦集团还定三秦,平定北方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概率都将大大降低,更遑论最终在正面对决中战胜项羽。
个人看法,如果没有韩信的出现,楚汉相争最后的胜利者大概率就是项羽,毕竟在正面对决的情况下,项羽是BUG级无敌的存在。
个人看法,欢迎探讨。
汉初三杰里,为何说韩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的到来直接决定了项羽的胜负吗?
韩信很重要。他的到来缩短了刘项争雄的时间。
刘邦在没得到韩信时,人家不也是赶在项羽前打入了关中,进了咸阳?这说明刘邦是有能力的。
刘邦在正面拖住项羽,项羽过不了荥阳;韩信在赵代,楚国也没有争到一寸赵代之地。说明,刘邦吸住项羽主力后,韩信得以成全赵代之功。君臣二人在战略与战术上和谐共济,渐渐耗尽项羽锐气,逼得项羽划分鸿沟为界。开辟北方战场,是刘邦战略上的决策,韩信只是在战术上克敌制胜。从这方面来讲,没有韩信,还有张信陈信什么的,乱世出英才,刘邦没有韩信时,不也平定了鲸布之乱吗?
之所以说韩信重要,是因为他碰上了一个知人善任的主子。
当韩信被降为淮阴侯在京城中闲置时,他便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当然这不是诋毁韩信的能力,而是说,韩信出现在刘邦的阵营里,加快了刘邦胜利的速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