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清楚的讲明,当刘邦、项羽在争的不可开交之时,大秦铁骑都到哪里去了?

秦国本是为周王室养马的部族,发展骑兵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后来在国家发展中,首先向西发展,灭国四十,独霸西戎。这也使得中原的诸侯国把它看成夷狄之国,排斥在中原之外。

赵国的胡服图强是大家都知道的典故。而赵国胡服图强主要是为了发展骑兵,对抗匈奴。可是,在与匈奴的对抗中,秦国一直是占据着上风的。这说明秦国的骑兵比赵国发展的要早,也更强大。

到了秦国和赵国的战略决战长平之战时,秦国白起和赵国赵括的对决中。白起先出奇兵二万五千人穿插到赵军后方,隔绝赵军的后路。然后又派五千骑兵,将赵军与营垒隔绝开来,分为两部分。最后,赵军粮尽援绝,赵括突围时战死,全军投降。

长平之战中,对秦军取胜起了很大作用的就是五千精锐骑兵的突击。以区区五千骑兵,向四十万赵军攻击,还将敌人分割开来,截成两段。这显示了秦军骑兵强大的战斗力。赵国的胡服图强的骑兵根本就不是秦国骑兵的对手。

这是因为秦国的骑兵主要来自原来西北被吞并的北狄部落。这些人和匈奴本是就是同种同源的人,自幼生长在马背上。因此,由他们组成的骑兵部队,是战国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拥有这样一支精悍,机动力、冲击力极强的骑兵,也是秦国以少胜多的一个原因。

到了秦朝初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集权国家后,这支骑兵被转用于西北。受方士的“亡秦者胡也”的预言蛊惑,也同时为了西北边防的需要,秦始皇对西北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史记》里记载:

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

在蒙恬率领的这十万秦军里,就包括了秦军骑兵主力。否则,秦军是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打败机动灵活的胡人的。后来秦二世继位,他杀死蒙恬,以王离代替了蒙恬的位置。

秦末农民起义开始后,秦军由于兵力分散,屡屡失败。起义军一度打到咸阳城下。只是在章邯的指挥下,赦免使用了骊山刑徒才使得局势暂时转危为安。章邯出关进击各地起义军,西北的秦军也陆续调往内地,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这支精锐的骑兵。

在巨鹿之战中,章邯败于项羽之手,王离战死,他手下的军队随章邯向项羽投降。项羽对这些无主的骑兵爱不释手,立刻把他们编入自己军队,成为他随身的最主要的突击力量。

而其他的章邯等人率领的秦军,项羽把他们统统坑杀。就这样,项羽带领着这些收编的骑兵和三个光杆秦将,进了关中。

项羽分封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这些原来属于秦国的骑兵,在项羽的率领下,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率领着这支三万人的骑兵,打出了举世闻名的战果。当刘邦率领五十六万人马,趁项羽向北攻打齐国的机会,袭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项羽闻讯后,立刻率领三万骑兵,南下攻打刘邦。他充分发挥自己骑兵的机动性、突击力和战斗力强的特点,利用刘邦没有防备的情况,发挥了奇袭的效果。结果,在短暂的战役中,项羽击溃汉军,杀死、淹死汉军几十万,刘邦仅以身免。

彭城一战,就是秦国铁骑的最后的绝唱。这是因为,项羽用兵的错误。秦国骑兵虽强,但是它还没有达到能够独立遂行战略任务的程度。它需要在其他的兵种配合下共同作战,才能取得最大的战果。

而项羽在彭城之战后,由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滥用骑兵。他派骑兵屡屡与刘邦的军队交战,不但没有取得战略战果,反而疲敝了自己的骑兵。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针对项羽骑兵的特点,也从秦地选拔将士,组建自己的骑兵。《史记》中记载了这支骑兵的组建过程:

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原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於荥阳东,大破之。

于是,刘邦用秦地骑士组建的骑兵,以自己的亲信灌婴为统帅,击破了项羽收编的秦国骑兵。从此,项羽的骑兵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我们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里的灌婴列传里,多处出现擒斩楼烦将的字样。楼烦就是原来北狄的部族,而项羽的军队里面,骑兵里面的楼烦将就是来自原来秦国的骑兵。

最终,随着项羽的灭亡,原来成建制的秦国骑兵就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刘邦在秦国骑兵基础上建立的大汉骑兵。这支骑兵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他们横扫匈奴,开拓西域,为大汉打下了广阔的疆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谁能清楚的讲明,当刘邦、项羽在争的不可开交之时,大秦铁骑都到哪里去了?

楚汉相争之前,刘邦大军已攻陷首都咸阳,胡亥子子婴杀了赵高,向义军投降,秦朝已告终。

项羽一路横扫,秦朝三大主力名将章邯等三人已归降项羽。名义上秦军不复存在。将士们随大流或降于项刘,或拥兵自雄,秦王师已烟消云散。

谁能清楚的讲明,当刘邦、项羽在争的不可开交之时,大秦铁骑都到哪里去了?

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军队人数是最多的,主力部队与地方郡县留守部队总共大约有150万人马,其中骑兵为71万人马。

一、蒙恬军30万,估计应全部为骑兵。

蒙恬率领的反击匈奴和修筑长城的主力部队有30万人马,蒙恬死后由王离率领。这部人马,主要任务是抗击匈奴,所以,应该都是骑兵。修筑长城的另外还应该还有民工和刑徒、戍卒等人员。

二、任嚣军50万。

前214年,任嚣、赵佗率领的进军岭南、南平百越、桂林、象郡的主力部队约50万人马,大多数应是步兵和水军,骑兵占极少数,估计约1万骑兵。

有的讲进军岭南是30万人马,据外史氏分析,前219年屠睢与赵佗率50万人马进军岭南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屠睢也被射死。这次进军岭南,兵力不会少于上次,所以,兵力应该为50万左右。

三、关中军20万。

秦军驻守都城咸阳、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等战略要地的兵力,没有明确记载,据推测大约有20万兵马,其中大部分应该是骑兵,骑兵约为15万人马。

四、驻守三十六郡的人马,据推测大约有50万人马,半数为骑兵,即为25万骑兵。

驻守关中附近郡县的人马,应该人马较多,每郡大约2.5万人,如三川守李由就有2.5万人马。山东郡县可能少一些,大约每郡1万人。再分散驻守所属的各城邑,每个城邑也就最多2千多人。如刘邦才起义时,收编了沛城子弟计二、三千人,攻打胡陵、方与,退守丰城,秦泗川监平率军围攻丰城,刘邦出城迎敌,打败了泗川监平,推测监平的军队也不会人多,也就是二千多人,否则,怎么会被新组织的2千多农民打败?随后,刘邦留下了一部分人马,交给雍齿驻守丰城,刘邦带另一部分人马攻打薛城,又打败了秦泗州守壮,泗州守壮逃跑到戚城,被刘邦左司马杀掉。可见,秦泗州守壮兵马也不会很多,可能也就2千多人,否则不会被二、三千人的乌合之众打败。

那么,到刘邦灭秦,刘项争天下,秦国这150万的人马到哪去了呢?

一、三十六郡军马被就地消灭。

驻守三十六郡的50万人马,基本上被多如牛毛的各个起义军就地消灭了,当然也会逃跑、打散一部分,有的会逃到附近秦控制下的郡县。但随后也会被逐个攻打和消灭。

二、任嚣、赵佗率领的岭南50万人马,在岭南割据,成立了南越国,赵佗任国王。

前208年,正值中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任嚣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任赵佗代理南海郡郡尉。秦国灭亡后,公元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人汉朝版图。

三、抗击匈奴的军队,逃跑10余万,剩余的10余万,在赵国被项羽消灭。

在北方抗击匈奴的30万军队,在蒙恬死后,交由王离率领。这支部队听到陈胜起义的消息后,据记载逃跑了约十万的戍守军士,还剩下约20万主力军。秦二世调王离增援中原地区,这20万人马就跟随王离来到中原。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秦二世派王离与章邯等人率军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中。不久,楚国上将军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前往援救巨鹿,项羽渡过河后,破釜沉舟,誓与秦军决一死战,楚军将士莫不以一当十,大破秦军四十万,作为主力的王离部队被项羽击溃歼灭,章邯投降,王离被俘。

四、秦军驻守咸阳、四关等的20万兵马,有的被刘邦消灭,有的投降刘邦。

秦二世三年,刘邦打败秦南阳郡守齮(hé,同龁),龁退守宛城,龁门客刘恢劝龁投降刘邦,刘邦封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刘邦把龁的甲兵编入队伍,引兵西进,所过之处,皆投降刘邦。刘邦军队到达丹水时,秦高武侯戚鳃、襄侯王陵也都投降了。刘邦此后娶了戚鳃的女儿,就是戚夫人。

刘邦袭破武关,进入关中,军纪严明,秦王子婴投降,很多秦朝的官吏也投降刘邦,并帮助刘邦维持治安,自然也应该有所属军队跟着投降过来。

五、另外,还有章邯临时组建的70万刑徒军,被项羽消灭,20万人投降后被坑杀。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很快发展到近百万之众,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今陕西临潼境内)。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由于难以临时调集援军,在少府章邯的建议下,秦二世任命章邯为将军,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计70万人,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的军队。刑徒军来自全国各地,在章邯短促的编制、训练后,投入战场,竟然打败了周文、田臧、魏咎、田儋、项梁等起义部队。但这支军队也损失惨重,被项梁、项羽、刘邦打击的元气大伤。直到秦国再给章邯援军后,可能是王离的军队赶到了,才使刑徒军重新振作起来,《史记》讲:“秦军复振,守濮阳”。只是后来项梁轻敌,才被章邯偷袭成功。

章邯消灭项梁后,回兵攻打赵国的张耳、陈余军,也会消耗一部分力量,最后,在章邯围巨鹿时,连同王离的20万军队共计40多万(也就是说章邯的刑徒军还剩下20余万人),被项羽打败,活着的20万人随章邯投降,被项羽坑杀。

六、后续:随章邯投降的20万被坑杀的军士是秦国人,还是刑徒和奴产子?

按《史记》记载,因起义军曾受到秦军和秦官吏的欺压,所以,虐待投降的秦军人,可见这20万人应该是秦国人。那么,70万刑徒军哪里去了?外史氏分析认为:

1、70万刑徒军并非清一色的刑犯和奴生子,应有秦主力军担任大小头目和先锋军、护卫军,预计秦军主力约5万人。

2、六国的刑徒们对秦朝的暴政怀着刻骨的仇恨,所以,在多次战斗中,不会出力死战,肯定会趁机大半数人逃亡,所以,才会被项梁、项羽、刘邦等多次打败,以至于元气大伤,难以成军。

3、被各起义军打散的主力军和郡县军的秦国兵士,由于受到山东军民的仇视,他们除非逃到深山密林,否则,将无处可躲,所以,可能他们大部分选择归队,重新被章邯收拢,被收拢的估计有10余万人。

4、这样算来,章邯军中有近20万是秦国士兵;王离近20万秦国士兵,合计40万秦国士兵。

5、刑徒们战死的也肯定不少。如前期打败了陈胜近100大军,就可能是开始秦国组织、监督比较严密,他们难以脱身逃跑,被裹胁参加战斗。后期,遇到对手项梁等人,章邯也指挥失误,刑徒们才趁机大逃亡,章邯才被连连打败。

综上,章邯投降时率领的20万人,应该就是王离的残部和章邯的秦国士兵残部,基本上都是秦国人。

谁能清楚的讲明,当刘邦、项羽在争的不可开交之时,大秦铁骑都到哪里去了?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秦末天下大乱,再到秦朝灭亡,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时,不过是短短的15年时间而已,15年前大秦铁骑和锐士傲视六国,锐不可挡,一统天下,15年后,大秦铁骑和锐士销声匿迹,了无踪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们不禁要问,只有15年而已,当年灭亡六国的秦军大部分都还健在,怎么看似如此强大的秦国,会灭亡得如此之快呢?秦国赖以称雄的大秦铁骑和锐士去了哪里?

在秦始皇灭亡六国的战争中,动用兵力最大的战争应该就是秦灭楚之战,秦始皇先是派出年轻将领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可惜失败了,之后请出大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攻打楚国,楚国才最终灭亡。

秦国在灭楚国时,北方的燕国和东方的齐国仍然还存在,既然秦始皇能派出60万秦军攻打楚国,那么秦国的总兵力肯定不止60万,至少有80万人,一是防备北方的燕国和东方的齐国,二是需要守卫都城咸阳。

秦国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后,理应会收编原来六国的军队,秦军总人数应该有一百万人。整个天下虽然统一,但秦始皇并没有放弃战争,仍然在进行开疆拓土的战争,比如南征百越,秦始皇派出了50万大军,而北击匈奴,秦始皇则派出了30万大军,合起来就是80万。

这80万军队都是在外征战的军队,不可能是秦军全部的数量,首都咸阳至少有20万卫戍部队,这是秦朝的中央军,而各地还有郡县兵,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将全国分为36个郡,就算平均每个郡有2000军队,全国的郡县兵总数也在72000人左右。

所以说,秦始皇统一天下称皇帝之后,秦朝的所有军队总数轻松超过一百万人。

15年后,当陈胜、吴广点燃了反抗秦朝的第一把火时,仅仅三年时间,秦朝军队主力就被消灭殆尽,那么百万秦军是如何没的?

首先,秦始皇派出南征百越的军队在整个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期间,都没有回到中原,而是留在了岭南(今天的广东和广西地区),在原秦军将领赵佗的带领下,在当地自立,脱离了秦朝的控制,这也就是南越国的前身,而派出到岭南的这50万秦军,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中原的内乱,所以百万秦军就只剩下50万留在中原,这里就减少了一半。

陈胜吴广起义的核心力量是900多名被派到边境的戍卒组成的,起义后各地不断响应,既有原六国百姓,也是秦国官吏,甚至有秦国官吏带领郡县兵成建制的投降,成为反秦力量的一份子,在整个反秦战争中,除了秦朝的关中地区外,其他地区的郡县兵百分之八十都投降了反秦武装。

比如项梁和项羽是在江东会稽郡起兵的,首先是杀了会稽郡郡守殷通,接着就降服了一部分郡守手下的秦兵,还招收了数千江东子弟加入项家军,组建了以八千江东子弟组成的核心反秦军事力量。

还有刘邦原本就是秦国的下层官吏,因为犯了法亡命天涯,后来联合沛县的一些秦国官吏,比如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起来造反,杀了秦国任命的县令,占据了沛县,后来不断扩大,刘邦的核心军事力量也是以秦军降兵和当地百姓共同组建的。

在三年的反秦战争中,秦国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郡县兵大多被消灭,或投降,或逃走,秦朝能够动用的军事力量只有北边守卫连境的30万长城军团和守卫都城咸阳的20万中央军团。

在战争初期,由于秦朝政府反应迟钝,陈胜部下周文率领起义军一度打进了关中,在章邯的建议下,秦二世组建了以骊山囚徒和秦中央军混杂组建的囚徒军团。

而长城军团和中央军团也在三年的反秦战争中,不断地被派到各地平叛,比如刘邦在成武曾经击败了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后来在关中刘邦又击败了赵贲率领的秦朝中央军,近20万秦朝中央军经过多次打击,在周文打进关中之后,中央军就与骊山囚徒联合组建囚徒军团,只保留少量的中央军驻守咸阳附近。

巨鹿之战前,由于数年的战争消耗,秦朝中央军和长城军团都有不同程度的战争减员,在巨鹿之战时,除了仍然留守过境的军队外,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能够作战的部队只有20万人,而章邯率领的囚徒军团也有20万人,咸阳附近还有10万中央军,再加上守卫过境应该还有几万人,合起来也差不多还有50万人。

巨鹿之战中,王离统领的20万长城军团在战争中被项羽击败,并被反秦武装联合绞杀,主将王离被俘虏,副将涉间自杀,苏角战死,20万秦军长城军团全军覆没,或死或降。

之后章邯因为赵高的陷害,以前面对项羽的不胜,选择投降了项羽,接着项羽坑杀了章邯20万秦军囚徒军队,章邯的20万囚徒军团也全军覆没,一下子在巨鹿之战中,秦军失去了40万主力部队,秦朝灭亡已成定局。

在几乎在同一时间,刘邦率领大军从武关攻进秦朝都城咸阳,刘邦一路过关斩将,并在关中击败了秦朝最后的中央军,由赵贲率领的秦朝中央军,这10万军队大多数都投降了刘邦,而此战过后,秦朝全部的军事力量消失。

如果你要问大秦铁骑和锐士去了哪里?

那么答案就是:要么像苏角那样战死,要么像涉间那样自杀,要么像章邯那样投降,要么像赵佗那样远离中原战争自立为王,总之一句话,大秦铁骑和锐士都没了。

谁能清楚的讲明,当刘邦、项羽在争的不可开交之时,大秦铁骑都到哪里去了?

看来众家回答,太搞笑了,本宫不得不来讲讲真实的历史了。

百万秦军的真相

秦军真有过百万大军吗?没错的,在秦灭六国横扫天下的时候,确实出现了百万大军――30万驻守北边,60万大军灭楚,约10万大军守卫本土。

但百万大军,并不是大秦的常备部队,而是战时征用的部队――在两千年之久的王朝更替时代,真正有常备部队的,只有唐之府兵、宋之禁军、清之营兵。其他时候,都是战时全民丁壮为兵,战后则卸甲归田为民。

查阅管仲之策、商秧之法、唐朝府兵幕兵之争即可知。

还有记载的,则是汉武帝以狩猎为名令卫青暗中训练的万人军――算是大汉时期的常备军。

所以,大秦曾经的百万大军,在秦统一天下后已经不存在了。存在可算军队的,一支是征南的30万大军,但进入岭南其实已就地屯兵如民了;一支是蒙恬、扶苏率领北卫的30万大军,但在蒙恬与扶苏被杀后,解散归家了;一支就是守卫咸阳并护卫始皇巡视的部队;一支是骊山修墓监督役夫的军队;而还有零散的则是随郡县防卫的兵力,但在十余年中也就地为民,不过是当地权贵罢了。

说“铁骑”,除了兵员,则还有兵器、甲胄、马匹与府库资源。如史文所载,天下一统,收天下之兵为铜人十二――大秦军器还是青铜为主,所以陈胜吴广“折杆为兵”即用棍棒当武器,也能所向披靡;甲马除了随军的,也是散于民中老化凋零干净了。至于府库,则是散在地方郡县中。

因为二世无能,赵高专权,大秦从最中心最上层崩溃,已经失去了对秦民的号召组织,所以在陈胜吴广与楚军项梁叔侄消灭几次大秦军队后,原秦军散于各郡县的“军”,不是自立,就是被复国武装消灭,而章邯率领与项羽决战的二十万人,就是大秦最后一支部队了。

就是这支部队,也称不上“铁骑”,上文已述这就是一群工地监工的秦丁壮,装备并不强。所以,项羽的三万铁骑能纵横天下,因为他们不仅是铁制兵器,而且甲马齐全,面对章邯的二十万或刘邦的百万军,都有绝对的战力优势――十面埋伏,就是利用车轮战与人海战术,对马疲粮尽的三万楚军的打击。众所周知,无论是刘邦逃跑,还是项羽突围,有记载的都是只有“十余骑相随”――没有马匹了。

汉军偷出陈仓、韩信背水一战,不都不是骑兵作战了?

而统一天下的刘邦,连五匹同色马都找不齐,王公大臣要坐牛车出行呢。

最后,请结合雄才大略立志北伐的汉武帝对西域马的渴望,可以推想天下的马匹是如何稀少了。

这一切却隐含一个逻辑:在大秦实行“收天下之兵”,也肯定收了甲仗马匹,经过十余年的不养兵,与全力南伐,天下早无铁骑。而战乱不休,民生都难,又怎能养出军马呢?

谁能清楚的讲明,当刘邦、项羽在争的不可开交之时,大秦铁骑都到哪里去了?

缘起

秦非子非常善于养马以及其他牲畜,邻居们就将他举荐给周孝王,王令非子在汧水、渭水周边畜养牲畜,结果非子出色的完成任务,马匹繁殖很好。古代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孝王为了表彰非子的功劳,给他赐姓嬴,赏赐封地秦,于是非子从此号称秦嬴,是秦国嬴氏一族的祖先。

秦人最初因为善于养马获得分封,之后他们长期与西戎交战。戎多是游牧,和他们作战马匹必不可少,秦国骑兵历史悠久,战斗力强大。长平之战中,白起就是用铁骑将赵括大军一分为二,利用地形分别包围,最终一战斩杀赵卒四十五万之多。

没落

始皇帝一统华夏,派精锐士兵占据交通要道来监控天下,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活动灵活的骑兵。陈胜起兵以后,秦国在东方的驻军多被袭击,要么战死,要么投降诸侯,损失不少。

章邯带领秦军向东方进军和反秦诸侯作战,双方互有胜负,都有很大伤亡。章邯、王离最终在巨鹿惨败于项籍手中。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全军覆没,王离以身殉国;章邯和诸侯对峙半年后,因为遭到赵高的猜忌,不得不投降项籍,可他麾下的军队在新安遭到项籍的屠杀,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大秦铁骑在巨鹿、新安两役中损失惨重。

新生

史籍中再次出现秦国骑兵的记载是在汉二年五月,彭城失利后刘邦让西楚骑兵一路追杀到荥阳。为了应战西楚剽悍的骑兵,刘邦有意征发骑兵为他作战,秦人擅长骑兵。刘邦命年少而勇猛的灌婴为中大夫,统领新组建的郎中骑兵,秦人李必、骆甲为校尉辅佐灌婴。

郎中骑兵先在荥阳附近的京索地区打败西楚的追兵,随后受命攻击楚军后方粮道;荥阳战况不利时,刘邦召回他们护送自己返回洛阳,然后北上接应韩信援军。当刘邦继续和项羽对峙后,郎中骑兵追随相国韩信一起攻打齐国,在高密西打败齐楚联军,斩杀楚国龙且,平定齐地。

韩信获封齐王,灌婴率军趁楚国大军覆灭的有利时机,南下骚扰楚国淮河南北的各个县,他的军队最远到达了淮南广陵。他在淮南听说项羽重新平定淮北后,再次率军度过淮河,攻下楚国都城彭城。

刘邦撕毁合约,向东追击项羽;灌婴向西进军配合。他们在颐乡(今河南鹿邑)会和。陈下会战,汉军打败楚军,项籍向东撤退。汉与诸侯联军在垓下包围、歼灭楚军,灌婴率骑兵追杀项籍,他麾下的五名骑士将项籍分尸,都获得了封侯的重赏。

这五人里,王翳、杨喜和杨武确定是秦人,吕马童、吕胜有可能是秦人,由此可见,郎中骑兵中,先秦骑士为数不少。

大战之后,郎中骑兵归南军光禄勋(九卿之一)统领,是长安中一支非常关键的武装力量。

总结

刘邦到汉中赴任的时候,麾下只有不到十万的士卒。他能东出函谷和项羽争霸天下,关中卒(秦国人)的支持必不可少。项羽新安坑杀秦国降卒,随后烧毁咸阳城,在关中大肆掠夺,关中百姓恨他入骨。秦国是战国以来最强大的国家,它的支持是刘邦能持续战争的根本原因。

秦国骑兵虽然在战争中损失巨大,可他们的根据地北地郡和上郡并没有遭到反秦诸侯的攻击。刘邦平定三秦,萧何征发士卒前往关东作战,自然少不了出威武骑士的北地、上郡。郎中骑兵是刘邦打败项羽的重要武装力量。

随着秦汉交替,大秦铁骑虽然遭到重创,可没有消亡,他们在战争中完美转换成汉郎中骑兵,继续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