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打仗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领兵攻打项羽?

这个问题要从整个战略上来讨论。不是不让韩信领兵攻打项羽,而是出于楚汉相争的战略出发的。

韩信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后,率领一部分兵力围攻章邯的首都。而刘邦则率领五十六万人马攻下了项羽的国都彭城。

可是在接下来的战斗里,刘邦的军队被项羽的三万精骑打败。刘邦损失惨重,被迫撤逃。韩信率领军队赶到荥阳,加上关中萧何派来的援军,打败了追击的楚军,稳定了战局。

在这个时候,楚强汉弱的局面一时无法改变。魏王豹也趁机背叛了汉朝。韩信领兵平定了魏地,改为汉的河东郡。

在当时的情况下,韩信带领那些残兵败将对进攻项羽,是无法取胜的。因此,韩信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方案。

这个战略方案就是,以刘邦为诱饵,吸引项羽的主力在荥阳成皋一线,自己带领部队攻打中国的北部,从侧翼进攻项羽,对项羽实施战略包围,断绝项羽的粮道。

刘邦听取了韩信的建议,自己担负起了正面对抗项羽的重担。韩信得以带兵下代克赵,降燕破齐,平定了中国北方。

尤其是在潍水之战中,韩信消灭了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楚齐联军,使得项羽再也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

刘邦则在正面对抗项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死死牵制住项羽和他的主力,为韩信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终,在垓下,双方进行决战。在这一战中,韩信指挥的四十万汉军终于打败了项羽的十万楚军。项羽被迫自刎乌江,汉朝平定了天下。

所以说,不是刘邦不让韩信攻打项羽,而是采取了符合当时情况最好的战略。刘邦在正面以正合,韩信在侧翼以奇胜,终于创造出最后决战的良好态势,消灭了项羽,取得了天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领兵攻打项羽?

一,担心韩信打败向羽后,比他自己更强大了,功高盖主,反过来灭了汉。

二,谋士建议他这么干的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领兵攻打项羽?

亥下之战,确实是韩信带兵攻打,刘邦为了削弱韩信的实力,刘邦让韩信做主力与项羽展开决战。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领兵攻打项羽?

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在汉中时韩信暗渡陈仓,一举突破章邯布置的秦岭防线,帮汉王取了关中,奠定了大后方。

而后刘邦彭城战败时,韩信在洛阳一带布置防线组织项羽进入河洛,逼近函谷关。

在随后刘邦与项羽在成皋战线拉锯战时,韩信率军北上,连破魏赵,帮助刘邦的好友张耳成为新的赵王,迫使燕国与汉结盟,最后突袭齐国,把整个北方纳入刘邦的版图,成功的包围了项羽的侧翼和后方。

最后在楚汉相争的第四年,鸿沟协议后,刘邦弃约,与韩信,彭越等把项羽围在垓下,彻底打败项羽。

在整个楚汉相争中刘邦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通过韩信开辟第二战场,刘邦正面牵制项羽,最终对项羽形成战略包围,达到问鼎天下的目的,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在最开始刘邦弱项羽强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战略是非常正确的,全面战争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假如一开始依靠韩信正面进攻项羽,未必会取得胜利。所以我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政治环境下,刘邦集团的安排是最合适。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领兵攻打项羽?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个典故出自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可以说韩信是帮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是压死项羽的那一根致命的稻草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不让韩信领兵攻打项羽?

项羽认为自己的敌人是刘邦,因此刘邦在哪里相遇酒跟到哪里,刘邦用自己为诱饵牵制住项羽。刘邦虽然与项羽对抗屡战屡败,甚至多次夺韩信的兵马壮大自己,但毕竟刘邦牵制了项羽大军,从而韩信可以短期内消灭魏国、赵国、代国甚至降伏燕国。

刘邦知道自己用兵不如韩信,那就自己承担起牵制项羽的任务,从而解放韩信让韩信先剪出项羽的羽翼,最后一起进攻项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