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当年直过乌江不自刎,江东父老会不会继续协助他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如果项羽过江东,江东父老会继续协助他的。但是要再创辉煌,那就不可能了。
项羽这个人,有着中国人一切的缺点,也有着中国人的一切优点。他有着任人唯亲的毛病,而有这种毛病的人,也有着护犊子的习惯。
这种习惯使得他只信任和任用他喜欢的人,使得韩信、张良、陈平和英布那些人都离开了他。同时,他也得到了范增、钟离眜、龙且、周殷等人的效死。这种习惯,也体现在他对故土人情的看法上。
建都时,他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但是,他建都却没有建在江东,而是在彭城。这其中就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以彭城为江东屏蔽,免得江东遭受战乱影响。我们看到,这一点项羽做到了。
这是因为,项羽起兵江东。当年落难之时,是江东父老保护了他。在起兵时,是八千江东子弟跟随着他,打下了江山。他从内心对江东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有保护江东的义务。
垓下之战,项羽虽然进行了奋战。可是战斗不利,四面楚歌,军心已乱,项羽已经败局已定。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了意义。这个时候,虞姬也自杀明志,项羽也没有了什么生望。
但是,项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是自己不会打仗。他不愿意死在垓下,所以才带领八百骑兵冲出重围。他只是想找到一块死去的地方。出于内心的指引,他一路来到江边。在这里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归宿。
不错,当年自己就是从这里出兵讨伐暴秦,建功立业。这里,就如同是自己的母亲,在危难的时候,就回到这里。如果自己渡江过去,还可以把战争继续打下去。
但是,伙伴都已经失去了,大军已经失去了。自己孤身一人来到江东,即便是重新拉起一支军队,要面对的是全中国的军队。自己统帅的十万大军都不是汉军的对手,江东那点人马就更不用说了。
在将领上,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将领死伤殆尽,音讯皆无。面对韩信、张良那些人杰,自己孤掌难鸣。
再加上,时过境迁,多年的战争,已经使天下百姓厌倦了战争,没有人愿意再支持战争。因此,项羽就算是把战争再打下去也无力回天,只会给自己的母亲之地带来灾难。
因此,项羽才会拒绝渡江。他要在江东父老面前,上演他人生最后的一幕。向他们表明,自己已经尽力了。如同当年希腊的温泉关三百壮士一样,项羽带领最后那二十六名死士,做了最后的一战牺牲,回报家乡的父老。
正是对故土的眷恋,项羽才会回到江边,遥望故土。也正是对故土的热爱,项羽才会不过江东,不给心爱的故土带来战争伤害。最终,项羽眼望故土,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如果项羽当年直过乌江不自刎,江东父老会不会继续协助他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假如当年项羽不自刎,而是乘坐亭长的渡船,渡过乌江,回到江东。江东父老会继续协助他东山再起的。
江东,也就是江浙一带,在项梁、项羽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高举义旗,兴师反秦后,江东很快得到解放,建立了新政权,民众过上了安定、平稳的舒心日子。
项梁连战皆捷的胜利消息传到江东,江东父老肯定会因自己的子弟兵而骄傲。当项梁战败的消息传到江东,江东父老恐怕也会为之饮泣。当听到项羽巨鹿大战,江东子弟以一当百,大败秦军主力,各诸侯莫不膝行而前,拜见项羽时,肯定是心花怒放。当听到项羽灭掉了秦国,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大封诸侯,项羽为西楚霸王,回到故乡时,更会是欢呼雷动。当听到刘邦不服分封而反叛项羽时,肯定会为之扼腕。
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后来刘邦围攻鲁地时,鲁人据城固守,誓死不降,知道刘邦把项羽首级拿给守城兵民看后,这才痛哭投降。可见鲁人对项羽的爱戴。
由此看来,假如项羽兵败回到江东,江东父老也会一如既往的支持项羽东山再起。但是项羽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重用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这样,与刘邦争锋,分化瓦解刘邦手下诸将,还是有可能再创辉煌的。否则,即使东山再起,还是会败北。
如果项羽当年直过乌江不自刎,江东父老会不会继续协助他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为何会失败?”,如果项羽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在哪儿,就算给他千次万次东山再起的机会,他也依然会失败!
我不知道他过了江东是否能够东山再起,毕竟历史总是充满了偶然性,在一切没有尘埃落地之前,谁都不会知道谁是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我们总能从历史中找到项羽为什么会失败的蛛丝马迹。
(一)、性格:1.刚愎自用
项羽性格狂妄自大,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叔父项梁为他安排读书写字,他认为读过的书,认过的字够用来写名字就行了。为他安排学习剑术,结果他认为练剑杀敌太少,要学也要学那制敌千万的技术。那行,项羽志向高远,叔父又为他安排学习兵法,结果他略知其意后又不学了。
由此可以看出项羽虽志向高远,但可惜不是个实干家。学习只知皮毛,不知其深意,只做表面功夫。这就好比一个学生只学习书本知识,不肯用功专研,等到考试时,虽能及格,却始终比不过那些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学生。
2.犹豫不决
在鸿门宴中,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了刘邦。结果项羽非要做个睁眼瞎,当做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没办法了,范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能叫来项庄舞剑乘机杀了刘邦。没想到半路杀出了项伯阻挡项庄刺杀刘邦。看到这里,范增心里如同锅上的蚂蚁,反观项羽,似乎还不急的样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刘邦借“如厕”缘由离开。
知道刘邦离开后,范增骂到“竖子不足为谋!”此时项羽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
试问一下,如果鸿门宴中项羽手段坚硬果断,还会有后面的自刎于乌江吗?
(二)、能力项羽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是有的,每次与刘邦作战,几乎每战必胜。当年在彭城,项羽的3万江东子弟兵就打败了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但是也别忘了,刘邦军队中有一个叫韩信的人物,十年埋伏就把刘邦给困住了。
(三)、人脉和团队管理项羽的创业团队跟刘邦的创业团队简直不能比。项羽的团队中,范增是军师负责出谋划策,项梁是就业指导负责规划,而项羽自己就是将军负责带兵打仗。
回过头来看刘邦的团队,张良是军师,韩信是将军,萧何是后勤保障,樊哙就是刘邦的安保。
再加上刘邦是市井出身,在此之前还是个亭长,吃的盐都比项羽吃的饭多。处理事情和维护关系来自然是游刃有余,而不像项羽公私不分,项伯对张良放出消息,项羽居然没有惩罚项伯。
(四)、天时地利人和公元前202年,韩信布军十万埋伏,把楚军困于垓下。项羽被困,粮食也没了只能突围,迷路问一农夫居然还被骗了,后又迷途知返倒霉的遇上了汉军,在汉军的穷追猛打下跑到乌江。乌江亭长让他上船他非不上,不知道是不是被农夫骗出了阴影,所以就奋起反抗,反抗无效,只剩一人,遂自杀!
在这场战役中项羽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没有,被困、被饿、被骗。
在《史记》原文中,项羽的原话是“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说白了就是当初八千江东子弟跟随我渡江,如今只剩我一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所以我就自杀算了。
从侧面可以项羽还是太嫩了,太年轻了,受不了打击。胜败乃兵家常事,哪有百战百胜的?当初刘邦56万的诸侯联军被项羽的3万江东子弟兵灭,刘邦都没有愧疚,还“死皮赖脸”的活着。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即使项羽过了江东,江东父老也愿意支持他,但他如果不反省失败的原因,结果也会失败。如果项羽过了江东,总结失败原因,反省自己,结局也未可知。毕竟,历史总是充满了偶然性,谁知道呢?
如果项羽当年直过乌江不自刎,江东父老会不会继续协助他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当初诸侯联军以数倍于西楚疲惫之师的精锐部队将楚军围困于垓下,绝对是压倒性优势。诸侯将军权统一交由齐王韩信指挥,当时韩信正值事业顶峰,他意气风发,意图将项羽和他的楚军困死在垓下!
项羽知道待在垓下只能坐以待毙,只有突围才有生路。韩信也知道,缺粮的楚军肯定会选择突围,所以他也做了万全的准备,等待项羽突围。
做为项羽的爱妾,虞姬知道君王之所以无法下决心突围是担心以她为首的楚军妻室会在突围中落入敌手,遭受凌辱,于是虞姬果断自杀,可以让项羽心无旁骛毫无牵挂的突出诸侯的包围圈。
面对爱妾的死亡,楚王项羽将悲痛化为力量,积极部署突围作战。此时诸侯方面早已得到消息,英布、彭越、韩信等善于用兵的牛人都集合起来,他们信心爆棚,认为合力之下项羽绝无突围可能。
诸侯集思广益,最终通过了由韩信率领最精锐的部队坐镇中央,英布、彭越分左右两侧,当项羽攻击中军时,英布与彭越呈扇形将其包围起来,一举消灭项羽!
冲锋开始了!项羽以麾下八百死士为前锋,项羽亲冒矢石,冲锋在前,力图为楚军士兵冲开一条血路。项羽在楚军将士心中一直如同天神般存在,他们充满信心能在战神一般神勇的君王带领下冲破重围!项羽跃马在前大吼一声,韩信的中军一阵颤动,军阵也跟着一阵骚动!项羽催动战马再次大吼,韩信中军开始退却!项羽趁机率军杀入韩信阵中,他左冲右突,衔枚疾走,在韩信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韩信军队抵挡不住,开始溃退!危机时刻英布与彭越两面杀到,截住了项羽,项羽又转军击退了英布和彭越,再回军攻击韩信时,麾下进言说:将军不可恋战,赶紧突围!项羽恍然大悟,这才发现自己冲得太猛,楚军主力部队被远远甩在了身后。项羽意图回师接应楚军,此时诸侯联军又如潮水般围了上来,他们更加拼命,因为他们知道,项羽不死始终会是他们前进路上最大的阻击,如今各路诸侯汇集一堂正是消灭项羽的最佳时机,错过时机等到他们分散回到各自封地,独自面对项羽的攻击必定身死国灭!项羽的能力太强了,他带来的恐惧早已烙印在各路诸侯的心中,所以当他们以绝对优势仍然被项羽随心所欲宰割时,他们意识到此时如果拼命或许还能击败项羽,如果项羽突围而去,当他回来时就是诸侯的灭顶之灾!
于是诸侯又纷纷回到了战场,他们也学聪明了,开始使用车轮战术,轮番上阵,消耗项羽的体力。
项羽何等人物,马上意识到了诸侯的险恶意图,于是他一路砍杀却并不恋战,随着诸侯溃退的路线一路突围。此时的他知道,诸侯的目的是他,只有他突围而去,吸引住诸侯联军,剩余的楚军才能借机逃出生天!
项羽与他的八百死士为了楚军大部队甘愿做敌人的箭靶,他们也知道项羽有能力突出重围。
诸侯军队越聚越多,尾随着项羽前行,只是摄于项羽的威力不敢靠得太近!项羽又回身将他们杀退,打马向前疾驰而去!
当韩信、英布等人得知项羽已突围而去时,其沮丧可想而知,他们不明白几十万诸侯联军竟然困不住项羽区区八百人!项羽是人是神?人怎么可以勇猛到如此地步,自己这边本打算诱导逼迫项羽进攻实力最雄厚的中军,以此困住他。项羽却以刚制刚主动攻击中军,竟然还击溃了精锐的中军!太不可思议了!
项羽突围后,一路前行,给了楚军大部队足够的时间。他们到达了乌江,被江水困住,一条小船自远处而来,船夫认出了项羽,想渡项羽过江,凭借江东父老东山再起。项羽惨然一笑,只是请船夫将他的战马渡过江去。船夫无奈,撑船远去,行止江心,战马跳江而死。送走船夫项羽料定楚军已经走出困局,有了与诸侯谈判的资本,他释怀了!也轻松了!他环视身边众将,动情的与他们一番交流后,命他们解下盔甲,各自散去,只留下了跟随自己多年誓死与他同在的二十余人。项羽与这二十余人纵声高歌,特意吸引来了敌军,好让解下盔甲的将士能从容而去。诸侯联军寻声赶到,项羽命部下下马迎敌,诸侯军又是一阵溃败!忽然项羽在敌阵中发现了曾经跟随他的旧部,就向他们喊话道:你们曾经追随过我,这大功就让你们立吧!说罢他笑着看了下部下,他的笑容灿烂无比,犹如早上的朝阳,部将们也笑着望向他们的君王,君王与将士相映成辉,那笑容与天地混为一色,时间在那刻仿佛也停止了。突然项羽挥向了自己的脖颈!献血喷出的那一刻,天空一片灰暗,凭空响起了一声惊雷,项羽尸体栽倒的一霎那,他那二十余名部将也挥剑自杀!诸侯军队惊呆了,他们呆若木鸡,半晌无语,如同标枪般戳立在那里,时间在那刻真的停止了!
船夫想不通项羽为何不过江,蓄养精神再度逐鹿天下。他哪里知道,面对天下纷争,百姓流离失所,项羽心下不忍,早就想罢兵还百姓一个安居的家园。当初他凭借江东子弟起兵推翻暴秦,如今式微的他再回江东,诸侯会再度联合进攻于他,那样江东将因为他而由乐土变为战场!他不想遗祸于江东父老,只能一死,因为只有他死了,天下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千古艰难唯一死!项羽不惧生死,不愧为一代豪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项羽当年直过乌江不自刎,江东父老会不会继续协助他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项羽自刎的结局其实是他早下好决心的,在四十万大军被韩信打得剩个四面楚歌的尴尬境遇,早已心灰意冷,意气不再,在他唱完 虞姬虞姬奈若何 之后!虞姬也看懂了项王的暗示,挥剑自刎先去!虞姬的逝去,更加加重项羽视死如归的决心,所以他的死,应是必然!
但如果真要说他成功渡过了乌江,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江东子弟又会不会投奔他支持他呢?先来看看项羽的背景,项羽家族祖上都是楚国的名将,以这一点来看,项羽在江东一带人脉应该很好,是应该会有人投奔他的,即使他现在暂时失意了!
不过以刘邦的性格而言,是绝不会放过项羽在江东一带苟延生息的,是必然会派兵前来彻底歼灭,斩草除根的,刘邦刚好忍辱负重,羽翼渐丰,项羽却日落西山,重新整顿人马也需要不少时间,在这个时间段,羽翼丰满的刘邦一定会派人来彻底斩草除根,所以最后项羽可能也是失败!但,再假如,项羽真的集结了一定的人马可以重新对抗刘邦,以过往的经历来看,项羽若不再改变之前的格局,也一定会覆灭于刘邦!
如果项羽当年直过乌江不自刎,江东父老会不会继续协助他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项羽口中的江东,指的是会稽郡,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区。
当年项梁在老家杀了人,带着十一、二岁的侄子项羽逃到会稽躲避仇家,项羽在这渡过了自己少年时期,与当地老乡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项梁起兵的江东八千子弟全部来自会稽郡。
后面项羽分封天下,除了老家徐州一带归入西楚国,会稽也一并封入了西楚,可见项羽对会稽的感情。
项羽如果渡过乌江回到会稽,会稽的百姓依然会拥戴他,项羽仍然可以拉起一支队伍抵抗刘邦一阵子,但翻盘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垓下在今天的安徽灵璧,这个位置以北已经全部被刘邦攻下,而且十八路分封的诸侯中支持项羽的已经基本被消灭。
回到会稽的项羽要面对的是北面的刘邦韩信大军,西面英布的军队,两个方向的包围,而南面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这个地方不可能供给得了军队,东边是大海。
即便过了江东到了会稽项羽也不可能翻盘得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