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能半年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又为何三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乐毅是燕国著名的将领,他和管仲齐名。他率领五国联军攻齐,差点灭了齐国。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个城没有攻下。可就是这两个城,乐毅却三年没有攻下。我认为,乐毅没有攻下这两个城,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战国时,燕国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它只是在齐国和赵国攻打的时候才刷刷存在感。而且,在周赧王时,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攻占燕国,并杀死了燕王哙和子之。虽然齐军在燕国臣民的反抗下被迫撤军,可是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

因此,到了燕昭王的时候,他决心报齐国破燕之耻。他与百姓同甘苦,礼贤下士,广招贤才。他以千金买马骨的精神,招徕了乐毅、剧辛、苏秦等一大批的军政人才,振兴了燕国。这些人才中,以乐毅为佼佼者。

但是,燕齐国力相差很大。因此,苏秦和燕昭王定下了破秦的策略:让齐国“西劳于宋,南疲于楚,则齐军可破,河间可取。”为了引诱齐国灭宋,苏秦亲自出使齐国。在苏秦的巧嘴如簧下,齐国决定合纵攻秦。并乘机于公元前286年灭了宋国。

齐国灭宋,一下子便成了各国的众矢之的。虽然齐国看起来强大一时,可是它在当时孤立至极。燕国趁机联合各国,合纵攻齐。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组成,乐毅为上将军,统帅联军攻齐。济西一战,齐军溃败。乐毅在消灭齐军主力后,占领齐国的国都临淄。然后兵分五路,席卷全齐。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乐毅就攻占了齐国七十多座城市,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攻下。齐国处于灭亡的边缘。

但是,历史在此进行了转折。乐毅在攻打两城不下的情况下,却采取了攻心的策略。他撤围九里,筑垒相守,并下令居民有出城的不准拘捕。这实际上就放弃了武力攻城的策略。

这样一直双方相持了三年。两城也没有投降。等到燕昭王死后,和乐毅素有矛盾的惠王继位。在齐国田单的反间计下,他撤换了乐毅,并招他回国。乐毅心知不妙,便出走赵国。

失去了乐毅的燕军士气低落,被齐国的田单以火牛计打败,很快就撤回本国,灭齐大业功亏一篑。

我们可以看出,乐毅不攻两城,主要是想用攻心的计策来收服齐国的民心,为燕国长期吞并齐国做准备。他要是想攻下齐国这两座城市,是没有不可能的。

他率领的是消灭齐军主力的胜利之师,面对孤立无援的两城,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而他攻下齐国七十多城,论城市坚固、大小,两城绝对不如齐国的国都临淄。因此,乐毅要想攻下这两座城市,没有攻不下的道理。只是付出代价多少的问题。

而乐毅想当然的采取攻心为上的方针。想当然的放弃了武力手段。这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当时几乎所有的齐国的死忠都在这两座城里,可是,齐国的统治者和王室都不在这两座城里。这就使得乐毅的攻心战必然会失败。

齐国的统治者不在两座城里,这两座城的臣民就心中怀有希望。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放弃希望。乐毅不用武力,他们就只要有一天的生机,就不会放弃自己的忠诚。乐毅又没有办法抓住齐国的王室,因此,他无法断绝这两座城的人对齐国的效忠。因此他的攻心战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这两座城也成了齐国复国的象征。两座城不被攻下,齐国就没有灭亡。全部被燕国统治下的齐国占领区就不会屈服。

因此,乐毅在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两座城,彻底消灭反抗者,断绝那些齐国顽抗者的希望。

而乐毅采取了错误的攻心战略,使得齐国苟延残喘。在僵持三年之久,还下不了决心。这种妇人之仁,最终断送了他灭齐的大业。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历史的乐趣。请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谢谢。

乐毅能半年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又为何三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乐毅能攻下齐国齐七十余座城池,说明其指挥并不差。同时几年攻不下两座城,而没有被问罪,说明有着合理的理由才使得乐毅在燕昭王时期而不被问罪。

首先,城与城是不一样的,有普通的市镇,也有军事重镇。齐国剩下的即墨、莒就是军事重镇。

齐国实行的五都制,除去国都留有重兵外,还在国家的边疆地区设立四个军事重镇以防备地方偷袭和作为前进基地。齐湣王在位期间倒行逆施,树敌与周边各国,才给了乐毅能够联合仇视齐国的国家,以五国之力共同伐齐的机会,同时这也说明齐国四面楚歌的困境,因此作为军事重镇的最后两城,还保有足够的军事力量。

其次,齐国虽在大败,实力并没有想象中损伤那么严重

乐毅伐齐,与齐国主力对阵于济西,结果由于齐湣王骚操作,先是羞辱威胁主将,导致主将叛逃而败北。后又想让士兵奋力作战,但用威胁挖士兵祖坟的方式,从而导致士兵离心逃散。

最后,燕国想要蛇吞象,结果被撑破了肚皮

济西之战后,乐毅作为五国联军司令,遣返了其他五国军队,想要独自灭齐。

以燕国一国之力灭一大国已是万难,但是由于齐湣王的倒行逆施的操作,导致众叛亲离。燕国如若多行道义之举,收拾民心或许还有可能。

然而燕国攻下临淄毁城夺物,将珍宝财物运回国,导致了齐国百姓同仇敌忾,誓死不降。七十余城皆死守死战。

纵使乐毅指挥入神,能攻下七十座城,但皆是攻下死守之城,必然损耗燕国军力。

最后面对两座兵精粮足的坚城,燕国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只得望城而兴叹。

乐毅能半年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又为何三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即墨和莒,这两个城不是普通的城,而是齐国五都之一,每处兵力至少一两万。

除了首都临淄外,齐国在“四境”设有四都,分别为平陆、东阿、即墨和莒,性质上相当于郡治所在。齐国虽然号称七十余城,但城与城的差别很大,有的城池实际上只相当于大些的村寨。而即墨和莒,作为五都之一,不仅城防坚固,而且拥有强大的常备军,号“五都之兵”。

即墨和莒,人口和经济也非同一般。春秋时期,即墨为莱国的重镇,莒则是莒国的国都,都是经营了几百年的名城。参照汉朝的户口记录,即墨和莒都在一两万户以上,人口在十万上下,如果动员全部壮丁,理论上都至少能拿出两万人以上的守城部队。当然,这种临时征发的壮丁(历史甚至写上了即墨用妇女守城)只能用于守城。

当时,乐毅率领的燕军数量大约在10万人上下,分散于齐国各地,用于围攻即墨和莒,每处最多也只有三四万人而已。野战时,即墨和莒的齐军自然不是燕军对手,但死守却绰绰有余。

所以说,乐毅不是故意给即墨、莒两城放水,是真的打不下来,只能进行长期围困。而且用于围城的军队多了,用于压制齐国其他城池的兵力就会不足。

关于燕军和即墨、莒两地守军的兵力规模,从《战国策》记载的田单对话赵奢可以印证。田单自称“三万人足可以横行天下”,说明当时田单击败燕军的兵力不会超过三万。田单击败燕国统帅骑劫,靠的是5000人的敢死队,这应该是从即墨的约两万壮丁中精选的。

燕军攻打即墨、莒的困难,也可以从后来田单攻打燕军城池看出来。由于齐国民众纷纷倒戈举义,田单轻松收复齐国七十余城,最后攻打燕军占据的狄城、聊城却无比艰难,耗费一年多的时间。可见,战国时期攻打坚固城池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作者:陶慕剑)

乐毅能半年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又为何三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春秋战国时期,攻城战其实很艰难的,尤其是面对一些重要城池。

乐毅能够轻松打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主要是因为齐国主力被歼灭,加上沿途望风而降,所以并没有几场真正的攻城战。

即墨和莒却不同,这两座城池是齐国五都之二,都拥有数量不少的常备军,而且当地人口也不少,能够征发较多的壮丁。此外,即墨和莒距离燕齐交战前线较远,燕军抵达时间较晚,给了这两座重镇征集军队、加固城防的时间。所以,乐毅面对的这两座城,已经是做好充分准备的要塞了。

相比之下,赵国首都邯郸先后被魏国、秦国长时间围攻,时间也都长达一两年。即墨、莒的坚固程度仅次于国都,而且燕国兵力并没有多到充分包围的能力。

《战国策》里田单和赵奢,关于军队兵力问题的交谈就反映了这一点。田单认为三万人足可以横行天下,但赵奢却指出,当前的城池很大,几万人连包围一座城池都很难。事实上,这正反映了当年燕国兵力甚至不足以完全包围即墨和莒,所以即墨还有多余的粮食搞迷信活动(在城内祭祖,招惹飞鸟入城),欺骗燕军。

燕昭王变法,虽然大幅提升了国力,但人口并不能在短时间爆发。燕军能够出动的兵力,最多也只能到十万左右。乐毅攻齐之战,其实是联合韩赵魏秦等国才能进行的。赵国、魏国、秦国也都占领了不少齐国领土。但齐国核心疆土,则由燕军单独攻占,这时候就会显得兵力不足了。

所以说,乐毅三年打不下两座城池,其实体现了燕国国力不足,已经到了扩张的极限。

乐毅能半年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又为何三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乐毅确实是个军事奇才,在他手里,燕军战无不胜,但在哪个时代,攻城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伤亡极其巨大,通常的做法是围困,待其粮尽不战自溃,这在那段历史上有多次围困的战例。齐国两座孤城,一则城高池固,军力尚存,做困兽之斗。二是哪个时代战争的目的与后世有太大的差异,灭国之战是不道德和不被接受的,乐毅和燕国君主不会不受影响,这时围困就是最好的选择,即可以避免大量伤亡,又可以令其投降达到割地赔偿的目标,同时,其他各国也伸出援手,避免灭国事件发生,最终,导致了这个局面的发生。

乐毅能半年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又为何三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善于把握时机者才能取得成功,打仗不外乎政治、天时、地利、将领,制度、君王、士兵,政治在于人心,天时在于外部条件,地利在于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将领在于是否贤明,制度在于是否合乎时宜,君王是否正直、英明,士兵在于敢战,乐毅的成功离不开燕昭王的知人善任,也离不开当时有利的外部条件,,齐国树敌太多,再加上连年征战,国力衰弱,而当时齐国国军昏庸无道,招致国内民怨沸腾,在这种情况下燕国才能连和其他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战齐国七十多城,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齐国国君虽然昏庸,但其民心未失,在此国难之际,必然奋力反抗,所以乐毅在久攻不下情况下只能采取迂回政策,而当时各个诸侯国并不齐心,都在虎视眈眈,此时,如果乐毅将大量兵力投在这个地方,一旦有变,燕国又哪什么来抵抗,所以在各种情况下乐毅三年都没有攻下,只能采取其他方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