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郭奉孝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吗,我个人的答案是,诸葛亮要更厉害一些。

关于郭嘉的传说,主要来自《三国志》里面曹操的夸奖。其实,这种夸奖是有所指的,也是有含义的。

首先,是郭嘉死的时候,曹操说郭嘉年轻,本来想托以后事。这番话里面有着几层意思。

一是曹操痛惜郭嘉的才华,惋惜他英年早逝,不能为自己继续效力。

二是曹操要托以的后事,后事肯定不是汉朝的后事,而是他魏家的后事。也就是,自己不篡位,后代篡位的事。

最后一个意思是,让那些还心怀汉室的人,比如荀彧之流,向郭嘉学习,全心全意的为曹魏的将来效命。

其次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说,如果郭奉孝在此,绝不至孤如此。说的是郭嘉曾经献计于曹操,让辽东公孙氏和袁氏自相残杀的往事。如果郭嘉还在,肯定会按照旧事来处理孙刘两家的事情,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惨败了。

可是,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并不是曹操的手下没有劝说他,不要心急和孙刘联军决战。可是,曹操过于自大,根本没有采纳。到战役惨败,曹操才追悔莫及。为了推卸责任,曹操才借郭嘉为名,掩盖自己的失策和责任。

我们喜欢郭嘉,主要是他这个人年轻有为,而且料事如神。比如他说孙策必死,孙策就死了。他说袁绍要生变,袁绍手下许攸就投奔曹操,火烧了乌巢。这样神奇的人,我们谁不喜欢?

但是,如果和诸葛亮相比,郭嘉就要差得多了。

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文官之首,他总管着刘备的所有行政事务。在刘备的手下,他就是丞相之才。到了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实际上掌握了蜀汉的政权。他殚精竭虑,屡次北伐,扶保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刘禅不理政事,把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诸葛亮。

我们可以看到,郭嘉在曹操的手下,是一个高级谋士的角色,和诸葛亮对刘备的作用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说术业有专攻,郭嘉在奇谋上要比诸葛亮强。但是,如果郭嘉死了,曹操手下还有其他谋士可以替代他的作用,可如果是诸葛亮死了,他的作用则没有人可以替代。

历史也是这样,诸葛亮一死,蜀汉就慢慢衰落,直至灭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谢谢。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郭奉孝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郭嘉主要功绩在于计谋,识人,曹操收留刘备、下邳攻吕布、官渡战袁术、远征乌恒、定计辽东等等这些事件中,都有郭嘉很大功劳。大多兵行险着。

而诸葛亮最大的特点就是求稳,从开始的隆中对到后来的历次大的战役,国家方略计划等的制定,更全面。

如果以军队形容,郭嘉更像兵种较为单一的军队,诸葛亮则更像多兵种集群。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郭奉孝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郭嘉与诸葛亮两个人没有可比性,因两人的角色不同,对历史的影响也不同,两人也不在一个层次,实在没有可比性。

先说郭嘉,在演义中郭嘉被现代人奉为鬼才,在历史上郭嘉就是个单纯的谋士,有点像现代心理学家,在心里预测方面非常的准备,分析问题也非常独特,在曹操一统北方的过程中郭嘉在军事上虽然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是在每一场战役中都给曹操打了一个镇定剂,官渡之战郭嘉的作用就是为曹操分析了双方的优劣势,增加了曹操打败袁绍的信心,遗计定辽东,也展现了郭嘉超前的心里预测能力,为曹操解决顾虑之忧,这些都是一个谋士的作用,谋士分五类,郭嘉属于谋取一场战争或一座城池的小谋士,还无法与荀彧、鲁肃、诸葛亮这种战略家相提并论。

再说诸葛亮,在演义中诸葛亮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现代人了解更多的诸葛亮也是演义中的诸葛亮,但人们对正史中的诸葛亮并不是很了解。演义虽然过度美化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但同时演义也并没有真正提现出正史中诸葛亮的真实才华。诸葛亮是中国忠诚代表人物,中国兵家代表人物,中国儒将代表人物,中国战略家代表人物,中国智慧的化身,中国政治家代表人物,中国贤相代表人物。

诸葛亮中国三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战略家、发明家;中国武庙十哲之一;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中华十大谋士之一;中国文庙大儒之一;中国历史古代人物中真正家户喻晓的人物,中国“智圣”,诸葛亮从三国起就是以神的身份存在,因为有了诸葛亮才有了后来的《三国演义》,诸葛亮成就了罗贯中,罗贯中也成就了中国四大名著。

人们总说演义过度美化诸葛亮,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没有演义之前历朝历代如何赞颂诸葛亮:

蜀国: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不断吞噬强大的魏国,生前被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

晋朝:三国归晋不久后,作为曾经蜀国的敌人,因为诸葛亮军事才能突出,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这是史上首次追封诸葛亮为王爵;

唐朝:因李靖精通诸葛亮兵法,辅佐李世明完成一统天下,唐朝追封其为“武灵王”,并赐庙,以武神灵供历代兵家祭奠;

宋朝:因宋朝缺乏像诸葛亮这样安邦定国的军事人才,特封诸葛亮为“武安王”,供历代兵家学习;后又在民间赐“英惠庙”,后又加号“仁济”,供文人百姓学习诸葛亮仁政治国救济天下;

元朝:蒙古元朝时期,基本取消原本存在的各种庙宇,正式封诸葛亮为神王,追封其为“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明朝:明代朱元璋钦定“帝王庙”,选从祀名臣37名,“忠武侯与焉”。

观上述,诸葛亮不是单纯的谋士,是军事家,郭嘉是单纯的谋士,这两人是不能相提并论,也没有可比性。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郭奉孝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郭嘉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代超一流谋士,两个人的谋略应该是各有侧重吧。郭嘉的强项是在军事方面,特别是在敌对双方实力分析、走向预测、战术配合、时机把握等项目上高出一头。曹魏治国理政方面主要的强手是荀彧两叔侄,郭嘉应该稍逊一筹。诸葛亮属于全才谋士,天文地理、审时度势、战略筹划、数术演绎、养军列阵、民心调控等方面都显示出他的卓越非凡。有的人,包括陈寿,看低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拿所谓“子午谷奇谋”、“五出祁山无功”说事,实在有违客观背景,踩在理想与想象的漂浮物上说话。也有人说《三国演义》虚构“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情节抬高了诸葛亮,但去掉抬高部分也不可能否认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还有人把《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混杂起来寻找诸葛亮的不是,一会儿拿演义剥葱,一会儿拿陈寿敲鸡蛋,这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啊。我以为诸葛亮在治国理政方面有胜于荀彧,在一身不事二主、鞠躬精粹、忠心沥胆的德操上更胜于三国诸谋士,两表一对、木牛流马、八阵图无人能及。他这个全才多方面的成就是郭嘉难于比肩的,如果要在郭嘉和诸葛亮当中论高下,我以为诸葛亮应该更强。附带说一下易中天品三国,那是只适合在嘴上摆龙门阵的,管你要钱不要钱,只要圈子扯得圆。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郭奉孝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我是夜孤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郭嘉作为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在曹操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曾对荀彧等说过这样的话:“诸公年齿皆与我相当,唯独奉孝最少,欲托以后事”,可见曹操对郭嘉是相当器重,按照辅政大臣培养的,可惜天不假年。郭嘉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崇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智谋超群,算无遗策。

郭嘉官职虽然不高只是个军师祭酒,但却丝毫不影响其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在官渡之战和北征乌桓之战,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北征乌桓,袁尚、袁熙率残部逃至蹋顿处,郭嘉建议曹操兵贵神速,于是曹操亲率轻骑兵奇袭,大获全胜,俘虏20余万人。袁尚袁熙投靠辽东公孙康处,郭嘉建议退兵,让他们互相猜忌,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没过多长时间二袁首级被公孙康送至账下。这样的能人向来都是被崇拜的对象。

2 慧眼识人 不同凡响

郭嘉二十几岁曾投靠袁绍,袁绍当时被认为天下第一雄主,四世三公,手下能人众多,但郭嘉看出来袁绍是个难成大事的人,于是辞官回家读书,被荀彧举荐给曹操,聊了一通发现这就是知音啊,这才是能成大事的人,才是值得我辅佐的人。当时的实力对比,袁绍不知比曹操强出多少,而郭嘉却看出了袁绍是纸老虎,曹操才是真雄主。官渡之战,曹操担心孙策、刘表偷袭后方,郭嘉说:主公勿忧,孙策那人狂得很,仗着自己是小霸王,出门不带保镖,又在江东树敌众多,早晚出门被群殴。刘表那是个窝囊废,自保都够呛,优柔寡断,你打完仗他也反应不过来。果然,孙策被许贡门人射死,刘表稀里糊涂的贻误战机。这样一个有超能力的人,吸粉还在话下吗?

3 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

郭嘉的死,让曹操粉和魏国粉无不扼腕叹息,赤壁兵败之后,曹操说:“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惜哉奉孝,哀哉奉孝。”说罢嚎啕大哭。历史记载曹操很少哭,而哭郭嘉为后世传颂,这也使得我们也在思考,假设郭奉孝在是否真的能助曹操一统天下?也都在为郭嘉感到惋惜,为曹操感到惋惜。

提起郭嘉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两位旷世奇才经常被拿来做比较,到底谁更强。而郭嘉去世的同一年诸葛亮出山,这也被后世传出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话,那到底是不是诸葛亮怕郭嘉呢?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在谋略上二人旗鼓相当,但诸葛亮是全才,不光运筹帷幄行,带兵出征,治理国家,涉及军事、法律、经济,甚至农业,都能行,这是丞相之才,郭嘉算军师之才(也可能英年早逝其他技能包未被开发),总的来说诸葛亮要比郭嘉更全面一些。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郭奉孝和诸葛亮,到底谁更厉害?

诸葛厉害呗。郭嘉就算不早死,也就是个谋士而已,统兵治国,临阵对敌,怕是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