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吕布手下武将高顺?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高顺此人是吕布手下的第一员猛将,他所率领的部下有七百多人,号称千人。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号称“陷阵营”。是吕布手下的最强的主力。

而高顺此人,名声也很好。在史书里都记载他“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这个人有见识,经常对吕布劝谏,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吕布的缺点。

而且高顺又英勇善战,史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高顺跟随吕布,屡立战功。尤其是高顺在建安三年,和张辽一起攻打沛县,打败了赫赫有名的刘备。在和曹操派来的援军夏侯惇部的交战中,部下射瞎了夏侯惇的左目,打败了夏侯惇。接着占领沛县,俘虏了刘备的妻小。

但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吕布败于亲自前来的曹操,被围下邳。吕布不听良言,困守孤城,最后部下叛变,城破被擒。高顺也同时被擒,曹操问他是否愿意投降,他不语被杀。

从高顺的表现来看,他是一名忠心耿耿的武将,在各方面都很出色,可以说是一般将领的楷模。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样一名将领,吕布却不能用,这又是为何?

王粲的《英雄记》记载:

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我们可以看出,吕布是并不信任高顺的。尤其是在郝萌叛乱事件之后,对高顺更不信任。竟然到了把高顺的兵权夺了,战时交给,战后收回的地步。那么,郝萌事件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吕布如此防范高顺?在《三国志》里面,对郝萌事件是这么记载的: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事閤外,同声大呼攻閤,閤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兒声”。顺言“此郝萌也”。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性言“萌常以此问,性言吕将军大将有神,不可击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谓性曰:“卿健兒也!”善养视之。创愈,使安抚萌故营,领其众。

我们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郝萌造反,险些杀了吕布。是吕布逃到高顺的军营求助,高顺平定了郝萌的叛乱。按理说,吕布应该更信任高顺才对,为什么会防范高顺呢?这是因为高顺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

高顺带着郝萌的部将曹性向吕布报告平叛的情况,曹性告诉吕布是袁术指使的,而同谋的是陈宫。吕布心里明白,高顺和陈宫不和,这一定是高顺指使曹性说的。高顺对自己的忠心吕布明白,可陈宫对自己的忠心,吕布也明白。

这样,高顺就给吕布出了个难题。吕布虽然假装糊涂混了过去。可这件事给吕布留下了阴影,从此对高顺有了戒备之心。

虽然有这么一点瑕疵,但高顺总的来说,还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是吕布手下最能干的将领。在最后的生死关头,他临难不苟,和陈宫一起陪吕布而死,表现了一名忠心耿耿的武将的高风亮节。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如何评价吕布手下武将高顺?

谢邀。

建安三年(198),下邳之战吕布败亡,陈宫殒命,其帐下悍将高顺刚正不阿,亦引径受戮。此情节让读者(观众)大跌眼镜,惜才如命之曹孟德,偏偏此刻犯了浑,竟将武艺高强之猛将高顺与吕布等一勺烩,令人费解!

我们看小说《三国演义》,亦是没翻上多少页,在 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 寥寥数语就轻易的结束了猛将高顺的性命。所以说高顺名不见经传,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实际在《三国志》等正史中 记载的高顺绝对不是一个等闲之辈!

一、高顺其人

高顺(?-199年2月7日 ),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后汉书•吕布传》:(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布性决易,所为无常。顺每谏曰:“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辄言误。误事岂可数乎?”布知其忠而不能从。

《汉末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高顺追随三国顶级猛将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且作战勇猛,其每次率领部队攻击敌方,能迅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陷阵营‘’之美誉。

他统率“陷阵营”曾取得击破刘备(自然包括关羽、张飞)、夏侯惇等骄人的战绩。《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建安三年,(吕)布复叛为(袁)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曹操)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三国志•夏侯惇传》:夏侯惇在征讨吕布时失去一目。

《资治通鉴》:吕布复与袁术通,遣其中郎将高顺及北地太守雁门张辽攻刘备,曹操遣将军夏侯救之,为顺等所败。秋,九月,顺等破沛城,虏备妻子,备单身走。

高顺具备了一流战将所应有的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军事才能和忠肝义胆的品质,在这些方面其丝毫不落于武圣关羽下风。

虽然吕布心知肚明高顺忠心于己,但是吕布并没有重用高顺,反而对其心怀疑虑并变得愈加疏远高顺,凭借和魏续有外内之亲,夺取高顺所领导的陷阵营士兵给魏续统领,直到要打仗之时,才令魏续还给高顺兵符及统领陷阵营部队。无奈之下高顺逆来顺受,在吕布不信任怀疑下度日。二、英雄末路

纵观高顺暂短一生,最关键的是他有眼无珠,明珠暗投,一个心眼的去追随翻云覆雨,"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陈寿)。‘’强暴无能,败亡有证‘’(司马光)之吕布。而且他又忠厚的一根筋,对吕布愚忠,不知改换门庭,弃暗投明,吕布败亡,他宁死不降。

高顺与张辽同为吕布帐下大将,高顺排位还在张辽之前。下邳战败二人又同时被俘,在枭雄曹操面前,张辽能顺利死里逃生躲过一劫,而后华丽转身,驰骋疆场,高官厚禄;反之高顺却非常不顺,而命丧黄泉,草草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后汉书》:(吕)布及(陈)宫、(高)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

吕布企降,陈宫一心赴死,而高顺竟也引颈受戮 ,真乃时也、运也、命也。

就其高顺暂短的一生,正像司马光《传家集》所云:高顺‘’托身所失‘’,明珠暗投,而不识时务,不知悔悟,而弃暗投明,另攀高枝,反而是一条道跑到黑 。

他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稀里糊涂的进了屠宰场。

猛将高顺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坠落在三国浩瀚的星空,而后逐渐被人遗忘。现在我们不能简单的评论他是否对错,只是因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艺超群、能征善战之猛将,而应叱诧风云、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之际,却不幸殒命,而感到可惜、可叹!

聊聊高顺,而我们又来一把”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啦!

如何评价吕布手下武将高顺?

高顺是吕布最受信任的部将,在军中的地位也仅次于吕布。

吕布麾下有八健将,如张辽和臧霸都属于八健将的行列。但高顺不在八健将之中,他独领一军,率领着吕布麾下最能打,作战最勇敢,攻击最强的一支“陷阵营”,充当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角色。高顺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他经历的厮杀场次不多,但几乎每次都是恶战。

高顺第一次与敌人交锋,是曹操军中第一猛将典韦,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二回,濮阳伏击战中。

回目: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吕布和陈宫设下诈降之计,让城中富户田氏给曹操写下密信,声称里应外合,配合曹操攻取濮阳城。

曹操上了当,深夜率兵来袭,遇到吕布的部将侯成拦截。曹操命典韦出马,与侯成交战。侯成抵挡不住,败回城中。典韦追来,高顺拦住,两将交锋,高顺“亦拦挡不住”,退入城中。

从这次交锋来战,高顺有诈败的成份,但随后他再次与典韦交锋,仍然不是典韦的对手。曹操率兵入城后,八面火起,伏兵四出,曹军陷入了重围中,一场恶战,典韦和曹操匆忙向南门冲去,被高顺和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一阵反攻,反而把高顺和侯成打退到了城外。

从战场形势上来看,高顺和侯成此时处于优势地位,但联手夹攻之下,仍然被仓皇夺路而逃的典韦反冲击败,说明高顺的武艺比起典韦来有着较大的差距,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在《三国演义》的第十八回中,高顺还与曹军猛将夏侯惇在徐州之战中有过一次交锋。

回目: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吕布和刘备翻了脸,吕布率兵兴师问罪,把刘备打跑了,刘备脱围而去,投靠了曹操,和曹操联合来进攻吕布。

曹操先派夏侯惇引前锋部队向徐州杀来,路上遇到了高顺的军队。两军接战,夏侯惇挺枪出马,上阵搦战。高顺亲自出马迎敌。两人一场大战,“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绕阵而走。夏侯惇惇纵马赶来,紧追不舍,高顺的部将曹性见了,施放暗箭,一箭射去,正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

在曹军阵营中,典韦和许禇未归附之前,夏侯惇就是曹军中的第一猛将,数次与吕布交锋,还曾枪挑徐荣,武艺高强。

而高顺能够在夏侯惇马前支撑四五十合,方才败下阵来,说明高顺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

高顺还曾经与张飞有过交锋,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九回中。

回目: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吕布与曹操交战,中了内奸陈登的诡计,被调虎离山,失了小沛。

吕布非常愤怒,正准备率兵攻城,背后却有张飞率领一支人马赶来。

吕布命令高顺出马迎战张飞,高顺“不能取胜”,吕布只好亲自上阵,与张飞接战,两人正在厮杀,曹操亲统大军杀来,吕布引兵退走。

吕布与张飞多次交手,张飞的武艺如何,吕布是最清楚不过的。他先派高顺上阵消耗张飞的体力,说明吕布相信,以高顺的武力至少能扛住一段时间,而且高顺应当具备自保能力,不会轻易被张飞干掉。

通过以上几场战斗,我们发现,高顺的武艺也是很不错的,他对战的三个对手:典韦、夏侯惇、张飞无一例外,都是超一流或者强一流的猛将,高顺的战斗含金量还是蛮高的。高顺和侯成联手被典韦击败,四五十合输给夏侯惇,后又败于张飞,但都能全身而退。分析高顺的武力值,应远超于禁、李通,略高于李典、文聘,而稍逊于张辽、张郃,和魏延、乐进、凌统等在同一水平线上。属于弱一流猛将。

高顺这个人比较低调,办事扎实稳重,忠诚耿直。吕布信任他,但并不能很好采纳他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高顺过分耿直的性格,不讨吕布的欢心。吕布阵营中的这些人,有出卖主君的叛徒,有无奈而降的干将,有人见势不妙逃跑,有人被俘苦苦哀求,也有人仰天长叹,大发感慨。在死亡面前,尽显人生百态。

而高顺看着这些精彩纷呈的表演,自己却一语不发,从容走向刑场赴死。

这就是高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准则,他永远都只是一个军人,而不是一个演员。

如何评价吕布手下武将高顺?

高顺不是吕布的嫡系,也不从并州来得兄弟邦,只是指挥攻城重器的陷阵营的指挥者。

吕布并没有重用他,他以更是职业军人忠诚清廉,在吕布军队中走到那里,都烧杀抢掠时,与其它将领格格不入,矛盾多多。

是吕布的军中唯一军纪始终保持严肃认真执行者。

吕布的战将个个都是大才,张辽,臧霸都是大将级人才,高顺只是中郎将,带领陷阵营七百人,说是无坚不克,是小说家想象而己,在吕布以武力劫掠凌虐城池时,他 对吕布劝说到,“将军亲自斩杀董卓,威震戎狄,声名远扬,远近都害怕您,要什么东西不能得到,反而亲自去要财货,万一得不到,岂不有损威名“。吕布特别反感不听,吕布在击败刘备,依附袁术,高顺攻打在沛县,夏候惇援军被陷阵营打败,还射瞎夏候惇一眼。但还是没有被重用。

在吕布军队中,吕布厉害,张辽厉害,其它人也很厉害。高顺以军纪整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是想象。有张辽,臧霸等等大将军光环中就暗然失色,更被吕布厌烦,连指挥的陷阵营也被魏续统领,曹操在与吕布多次交战中,并没有认为高顺有多大本领,也没有挽留,随手就杀了,可见高顺还是不行。

以曹操喜爱人才,连陈宫害得他几乎全军覆没,都极力挽留,高顺是和陈宫一起 ,被反了吕布的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候成捉住后,当成献给曹操归附礼物。陈宫被挽留,高顺却随陈宫一起被杀。他在吕布军中得罪大数将士,是一个既无朋友,又无权势,还无家属的倒晦鬼而已。

如何评价吕布手下武将高顺?

谢邀!70后大叔讲历史回答此题。

历史记载,在吕布刺杀董卓自立后,属下文武大将中最著名的要数陈宫、高顺、张辽三人,这三人放到整个三国历史中,都属于顶尖的“牛人”。

1、陈宫最先是跟随曹操的第一任军师,后来认清曹操为人,离开曹投奔吕布后,屡出奇谋,帮助吕布夺得栖身之地,成为一方诸侯。

2、张辽的能力更是毋庸置疑,在降曹后成为五子良将之首,战功在曹魏阵营中无人可比。

3、高顺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

王粲《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 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建安三年,吕布与刘备反目,派高顺统率大军攻击小沛的刘备军。即使是拥有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刘备军,也没有能够抵挡“陷阵营“的兵锋,(或许,这就是猛将传中高顺能力强过关张的原因吧)高顺占领小沛,随即击破由曹营头号大将夏侯惇所率的曹操援军。这是高顺为将生涯的颠峰,同时也是他最后的演出,就在当年曹操击杀吕布于下邳,高顺就义,一代名将还没完全展示自己的才能就提早谢幕,可悲、可叹!

通过几次大战,高顺的才能也得以展示,郝萌反叛,吕布信任高顺,只身带了妻子逃往高顺军营,高顺也不负众望,很快带兵平叛了郝萌的乱军,像这样既有能力又忠心的大将为什么得不到吕布的重用,反而处处防备呢?原因有二:

1、高顺时常劝谏吕布,惹怒吕布,吕布刚愎自用,属于你越劝,我越不听类型的。事后又证明高顺是对的,显得吕布能力低下,吕布很没面子,自然疏远他。(在正史高顺为数不多的介绍中,几次劝谏吕布,吕布都没有采纳)

2、高顺的地位,在吕布军中是排在诸将之首的,(张辽并非吕布嫡系)而且战功卓著,攻无不克,隐有功高震主之嫌,在郝萌反叛事件后,吕布猜忌更深,不得不把高顺的嫡系“陷阵营”,调拨给小舅子魏续控制。讽刺的是,最后正是吕布信任的魏续带领叛将,将陈宫和无兵可用的高顺捉拿,投降了曹操。

吕布兵败被俘,张辽见大势已去,率领部曲投降;陈宫慷慨就义,然死前不免挂念老母妻小;而真正潇洒的是高顺,在曹操劝降时一言不发,从容就义,忠义无双!

如何评价吕布手下武将高顺?

感谢邀请。

吕布帐下有着八健将,除了他们还有高顺,而且高顺建立了吕布麾下一支强军——陷阵营,这样一员大将,最后在下邳一起被曹操擒获,被曹操斩杀。对于高顺的评价,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

1、王粲《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王粲评价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从不饮酒,也不受贿赂,善于带兵,所率领的陷阵营可以说是无人能挡。为人对吕布忠诚,时常劝谏吕布。而且兵权被夺,都毫无怨言。可以说是吕布的死忠。

2、司马光《传家集》写到:顺於吕布,虽备将佐,无委质之分。布者反覆乱人,非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无谋,败亡有证。登知几轻举以存易亡,徐、豫克清,百姓苏息。顺托身失所,迷逺不复,以陷大戮。易称比之匪人,岂谓顺耶。其才虽美,未能及登。以兹观之,优劣见焉。

就是说有人在谈论高顺和陈登,高顺最后与吕布同死,陈登投降。两人这不同的行为,还是认可陈登,在讲究忠君爱国的古代,认可陈登这就是因为高顺所忠诚的是吕布,吕布又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高顺虽然有才能但是没有像名字那样,只是一味的死板、死忠,这点来看就不即陈登。

我对于高顺的评价比较积极。

第一,不管吕布怎么怎么差,对主公的忠诚还是要值得肯定的。

高顺的忠在《三国演义》中并不值得称道,尤其与关羽相比,但是高顺的忠是最纯粹的,他的人生就是为了认定的主公不断征战。这样的将领其实是一个明君最希望得到的。

第二,陷阵营的威名。

高顺的善于练兵是得到众多三国迷的肯定,而高顺的陷阵营虽然兵不过千,但是战斗力之强令人咂舌,即便强如关张,对上陷阵营也不能不撤退。

第三,正如王粲所评价的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贿,极具有正义感。

这样的一个高顺在军中很明显只练兵,从不结党营私,这种将领是一个君主最喜欢的将领,但是就是吕布不能善于利用。

当然高顺最大的问题就是愚忠,明知道吕布不是明君,却要为他而死,如果也投入到了曹操麾下,日后成绩绝对不比张辽差。

所以说,高顺最值得称赞的就是他的忠,最不值一提的也是他的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