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楼,刘备为何不为吕布说情,其中有何深意?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吕布当年在白门楼上被曹操生擒,为了活命,丑态百出。先是乞求绑松点,然后向曹操乞降。他对曹操说,你带领步兵,我带领骑兵,天下不足定也。

曹操当时四面皆敌,面对吕布这样一员虎将,当然心动。他问刘备的意见,刘备说,你想想吕布过去的历史,丁原董卓的下场就知道了。

曹操听了刘备的话,下了杀吕布的决心。吕布临死前大骂刘备不讲信义。但这也无济于事,反而引起大家的鄙视。张辽都看不过去,气得大骂吕布。我们看到这个情节,会感到很微妙。刘备劝曹操杀吕布,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杀他,好像是为了曹操好,同时也报了自己被吕布两次在徐州袭击的私仇。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我看不见得。就在这个短暂的场景里面,充满了三方面的博弈,最终,吕布博弈失败,丢失了性命。

首先说吕布。吕布对曹操所说的话到底有几分诚意呢?我们知道,吕布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他除了过人的勇力,一生只是他人的工具,被利用的对象。他虽然跟从过丁原董卓,也和王允刘备共过事,但是他们都只是要利用他的勇力为己用,并不看中他的心理。

吕布则过于高看自己的武力,以为靠自己的武力就可以纵横天下。同时,他又没有什么政治头脑,所以,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样,唯利是图就成了他的常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是吕布杀丁原、董卓,两次袭击刘备后,大家对吕布共识。也是他灭亡的根源。不过,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吕布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他也是有一定才能的。在他手下文有陈宫,武有张辽高顺一班猛将,也是个有实力的集团。这也是吕布割据一方,不甘人下的底牌。

但是,到了白门楼上,吕布说要降曹,到底有几分诚意呢?我个人看法,还是有七八分诚意的。当时他和曹操多次交锋,屡战屡败,最后被生擒可谓心服口服。他可依赖的军队将领众叛亲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活命,也为了可能会有的前途,投靠曹操是吕布最好的选择。因此,吕布才会苦苦乞降。

而刘备呢?作为被吕布坑了两次的刘备,当然有仇恨吕布的理由。但是,刘备和曹操面和心不和,他们互相都把对方当作竞争对手。刘备当然不会给曹操出好主意。因此,刘备劝曹操杀吕布并非是为曹操着想。

吕布两面三刀,反复无常是大家都公认的。如果刘备想害曹操,就该让曹操手下吕布,为将来谋害曹操做准备。可他没有,反而用丁原董卓的例子来劝曹操杀了吕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刘备知道曹操的能力。刘备在徐州收留吕布,就是想让吕布为己所用,可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低,不足以驾驭吕布,反被吕布夺了徐州。

如今则不同了。吕布集团整个被摧毁,吕布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如果他投入曹魏集团,依照曹操的手段,很可能会为曹操所用。那反会让曹操如虎添翼。因此,刘备才会劝曹操杀之。

而曹操这一方面。曹操也知道吕布的情况,但是他对受降吕布心里犹豫。因为吕布多年的所作所为,使得他诚信破产,曹操也不敢确定他的诚意有几分。

而曹操下一步要面对的是强大的袁绍集团。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难保吕布会不会再次背叛。如果出现那种情况,曹操可彻底死无葬身之地了。因此,曹操不敢赌,也不可能拿整个集团的命运去赌吕布的诚意。可以说,在刚开始,曹操就下了杀吕布的决心了。那为什么曹操还要问刘备的意见呢?这里面有几层含义。一是试探刘备的态度。从刘备的意见看刘备的反应,从中考察刘备是否真正的听从自己。二是把杀吕布的责任推给刘备,这样,他收服的吕布旧部就会跟刘备为仇。

在这场博弈里,曹操老奸巨猾,是最大的受益者,充分证明了曹操的政治手腕。

最终,曹操和刘备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吕布则懵懵懂懂的走向了死亡。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你的支持。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历史的乐趣。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白门楼,刘备为何不为吕布说情,其中有何深意?

曹操水淹下邳,终于擒获了不可一世的吕布。在白门楼上,下令将其处死。

对吕布是杀是留,曹操当时也询问了刘备的意见。刘备一直跟吕布是有交集的,为什么在这生死关头没有帮他说情呢?

因我之见,原因有二。

刘备恨吕布无义

第一点就要从刘备跟吕布之间的恩怨说起。

吕布自从杀了董卓之后,被西凉军视为死敌。在李郭大闹京师之后,他辗转各地,东奔西投,几乎无容身之地。

可以说是吕布最落魄的时候了。但正是这时候,驻扎在徐州的刘备大度的接纳了他。

此举对吕布来说,那是再造之恩。

但吕布终究是吕布,不管别人待他怎样,始终改不了他反复无常的小人行径。在刘备征讨袁术时,他再次恩将仇报,夺了刘备的根基徐州。

反客为主之后,还做起了好人,惺惺作态,收容了刘备,让他驻扎在小沛,以为掎角之势。

须不知徐州本就是刘备的地方,若不是你吕布无义,刘备用得着你来可怜,给他一块地盘吗?

所以自从以后,刘备是打心里厌恶吕布,不耻其为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只是当时实力并不允许,只有选择隐忍。

向曹操表忠心

曹操是何许人也,看人何其精准。吕布人品低下,见利忘义,他岂能不知?试问这种人如何能留?

所以曹操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必杀吕布。所以他不问郭嘉这些谋士,单单问刘备。这是在故意试探刘备。

刘备这时候是归在曹操帐下的,但他素有英雄之志,所以曹操是不信任他的。

你若是劝我杀了吕布,说明你对我是诚心的。若是劝我留吕布,分明就是想害我。董卓,丁原之事,我岂不知。

刘备自然也看出了这点。你曹操比谁都精,这是在故意试探我。我如果劝你留下吕布,岂不是等于让提防我。

结语

综上两点,于公于私刘备都不会替吕布说情。而究其真正原因,只怪吕布自己人品太差,好好的一个人中吕布,硬是活成了三姓家奴。谁还敢留你?

谈三国故事,看三国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

白门楼,刘备为何不为吕布说情,其中有何深意?

曹操用荀攸、郭嘉计,水淹下邳城,活捉了吕布。

吕布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先是布叫曰:"缚太急,乞缓之。"操曰:"缚虎不得不急。"又,布告玄德曰:“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布回顾玄德曰:"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操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在三国人物中,吕布是人们议论比较多的一位。他年轻英俊,武艺高强,驰骋疆场,所向无敌,固是一时之英雄。但他的人品却有很大缺点。

吕布原是荆州刺史丁原部将,义子。董卓作乱,欲废帝自立,丁原反对。董卓欲杀丁原,但惮于吕布武勇,便以赤兎马和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以及高官厚禄收买吕布。吕布见利忘义,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后来,司徒王允为除董卓,以美女貂蝉巧施连环计。吕布为争貂蝉,与董卓反目为仇,又亲手刺杀了董卓。

这样,吕布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形象就被他自己:铸造完成了。

那么,刘备为什么在白门楼蹿掇曹操杀掉吕布呢?为什么不留着吕布这只恶虎去反啮曹操呢?这就不得不缕一缕刘备和吕布过往的交集。

刘备与吕布的交集始于徐州。徐州牧陶谦死后,将徐州托付于刘备,刘备权领徐州牧。吕布在定陶被曹操击败,无处安身,到徐州投靠刘备。刘备手下人都不願接纳吕布。刘备仁义,力排众议,接纳了吕布,将吕布安置在小沛居住。

后来,刘备奉旨去淮南讨伐袁术,留张飞守徐州。张飞酒醉,鞭挞了吕布岳父曹豹。曹豹怀恨,密信约吕布来袭徐州。张飞因醉酒,不敌吕布。徐州遂为吕布所得。后吕布与袁术闹翻,为敌袁术,听陈宫计,又迎回刘备,使之居小沛。

这一喧宾夺主,鸠占雀巢,吕布做得有失道德,虽然当时刘备委屈求全,没说什么,心里肯定已对吕布有所忌恨。

后来,袁术讨伐刘备,先以财物收买吕布,令吕布中立。但吕布为自身利益考虑,以为助刘备为有利,便搞了一个“辕门射戟”,迫令两家罢兵。就这件事而言,吕布在客观上是帮了刘备一把的。

之后,因张飞劫了吕布的马匹,吕布率军围攻小沛,欲置刘备于死地。刘备出逃奔许都,投靠了曹操。这件事情很严重,是刘备后来鼓动曹操杀吕布的重要原因。

而刘备鼓动曹操杀吕布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备久有与曹操争天下的心意。吕布是当世虎将,若为曹操利用,必成为刘备的劲敌。若不趁此时借曹操之手杀之,必遗害无穷。

那么,为什么不留着吕布去害曹操呢?吕布反复无常,难保他将来不反叛曹操。但曹操智计过人,手下猛将智士众多,远非丁原董卓可比。吕布轻易不敢反,纵使有一天要反,也绝非曹操的对手。刘备两害权衡,觉得还是除掉吕布,于自己更有利,于是便劝曹操杀了吕布。刘备这样做是对的。

欢迎点评。

白门楼,刘备为何不为吕布说情,其中有何深意?

吕布白门楼被擒,刘备是不会 为他说情的,其理由大概有这样几点吧:一是刘备 与吕布有私人恩怨,刘备在刘备最狼狈的时候收留了吕布,结果吕布却忘恩负义,乘机黑了刘备,这应该给刘备心理上造成了严重创伤,难以愈合。二是吕布人品太差,为这样的人说情,无异于让天下人把刘备当成了吕布的同党,最低也是同情者,这样有损于刘备的名声。刘备不会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人,来损害自己的声誉。三是刘备趁此良机,借曹操的手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提早扫清障碍。吕布被擒,为保住性命,引诱曹操说,你放了我,我以后都听你的,“明公将步(兵),令布将骑(兵),则天下不足定也。”的确,这哥俩要是联起手里,哪个诸侯也难以抵挡。刘备志在恢复汉室,统一天下,他知道将来必与曹操有生死之战。真的到了那一天,曹操方面如果有吕布出场,刘关张齐上阵也难以对付一个吕布。此时吕布除掉,省却了以后许多麻烦。四是刘备有意做给曹操看。在杀与不杀吕布的问题上,曹操表面上争取了刘备的意见,这很有可能是曹操对刘备的试探,刘备以丁原、董卓的事例,力劝曹操杀了吕布,解除了曹操的怀疑。

吕布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他的薄情寡义,助纣为虐,有奶便是娘,还有他的反复无常,以及令人不齿的品性,都无法让一个真正做大事的人肯留下他性命,也不敢留下他的性命。谁心慈手软,留下吕布,谁将来就是第二个丁原、董卓,这一点刘备看得十分清楚。刘备不想做丁原、董卓,他也不想曹操在做丁原、董卓之前,用吕布来对付自己。留下吕布,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将来挖坑,刘备没有那么傻。

陈宫是吕布的谋士,他对吕布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说吕布“勇而无谋,轻于去就”,就是说这人武艺是厉害,但是没有头脑,最重要的是这人品性不好,反复无常。陈宫还将吕布比喻为虎,他对曹操说,吕布如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曹操则将吕布比喻为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应该说,曹操对吕布的认识,要比陈宫更深刻。王夫之对吕布也有一个比喻,他把吕布比喻为“乱人”,即作乱之人。他说,“吕布殪,而天下之乱始有乍息之时,乱人不亡,乱靡有定,必矣。”从治乱的角度看,吕布当死。从文学的角度看,吕布活着,三国的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曲折,波澜起伏。为了天下 安定,还是让那些作乱的吕布们死去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