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蜀汉军师,为何刘备打仗都不带他?曹操说了什么?
刘备在火烧赤壁之后,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 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首先我们要明白军师这个概念,历史上的军师,跟《三国演义》里面说的军师,根本不是一码事。《三国演义》里的军师类似于现在军队里面的参谋长,负责军队的一切事务和战术谋划。而历史上的军师按照《辞海》(1979年版)解释,“军师”为东汉、三国、晋设置的掌监察军务之职官。
所以,诸葛亮并不是大家被《三国演义》里面误导的职务概念。他主要管的是后勤政务。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才能,给他安排了镇守后方,安抚百姓,训练军队,保证刘备足食足兵的任务。他就是刘备的萧何。
刘备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短板很了解,所以根本不让他参与军事行动,打仗也不带他。刘备打仗最信任的就是法正。至于诸葛亮只是让他搞好后勤工作。
曹操说诸葛亮什么我不知道,好像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只是有司马懿、魏延对他的评价。就是胆怯,无权变的意思。历史上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诸葛亮作为蜀汉军师,为何刘备打仗都不带他?曹操说了什么?
诸葛亮是演义中“三绝”之中的智绝,知天文,晓地理,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将蜀汉总工程师诸葛亮请出山。诸葛亮被拜为军师中郎将,负责军事行动。然而,刘备每次出征都不带诸葛亮,如入川战张鲁,夺益州,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这是为什么呢?据传,曹操曾用五字道出玄机,这五个字为“诸葛亮谨慎”。
曹操是否说过这五个字,我们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诸葛亮行军打仗,确实太谨慎了,有点过了。依据演义,分析得出三个原因。
其一,诸葛亮谨慎,和刘备的作战风格相悖。刘备出身于草莽之中,白手起家,多次空手套白狼,兵行险招,也多次战败流亡。他早年丧父,与母亲一起生活,家贫以编草鞋为生,住在农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刘备在起兵之初,没有多少本钱,只能以赌的方式,在东汉乱世,拼出一个天地。刘备的军队很少,也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常常是几千,几万军队和数十万敌军征战。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亮剑精神,很难取得大胜。像刘备取得荆州、夺取益州、汉中,都是靠着冒险精神,才成功的。
而诸葛亮受到的教育很好,秉持着凡事谋定而后动。如果陷入被动,他会全身而退,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如第一次伐魏,诸葛亮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占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将曹军全面压制。然而,仅仅是一次失误,马谡将军事要塞街亭丢失,诸葛亮便下令全面退兵。
诸葛亮的这种谨慎战法,和富有冒险主义的刘备格格不入,两人很难配合。因此,刘备每次出战,都不带诸葛亮。
其二,诸葛亮谨慎,难以有大的战果。按照诸葛亮小心谨慎的战法,很难有大的胜果,如六出祁山,诸葛亮六七年的时间里,多次伐魏,劳民伤财,不但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还将蜀汉人力、国力、物力消耗殆尽。如果刘备入川作战,没有带着军师庞统,而是带着诸葛亮。按照诸葛亮步步为营的战法,夺取益州的时间会陷入僵持阶段。这对刘备集团是没有益处的,刘备没有根据地,兵少将寡,时间拖得越久,对刘备越不利。因此,刘备为了快速夺取战争胜利,没有启用步步为营的诸葛亮。他以庞统为军师,黄忠、魏延为大将进入西川,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在荆州防守。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其三,诸葛亮谨慎,适合守卫后方,不适合前锋征战。诸葛亮是三国少有的能人异士,他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然而,诸葛亮最擅长的是地方治理,他和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萧何是一样的,都是擅长搞后勤,治理地方,为前线筹备、运输粮草。在刘备进入西川后,诸葛亮留守荆州,将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刘备讨伐江东时,诸葛亮留守成都,将益州治理得夜不闭户。即使刘备前线战败,被陆逊火烧七百里,后方仍然稳如泰山。
总结:如果让诸葛亮领兵打战,有点为难他了,事实证明,他并不适合征战沙场。如六出祁山,诸葛亮多次劳而无功,不但没有有效占领雍凉而州,反而损兵折将。当时曹魏太强,弱小的蜀汉和其耗国力,是自取灭亡,只有兵行险着,如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才可能有一线生机。不管是不是曹操说的“诸葛亮谨慎”这五个字,事实上,诸葛亮就是输在太谨慎了。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诸葛亮作为蜀汉军师,为何刘备打仗都不带他?曹操说了什么?
文/元说历史
文章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刘备几经挫败,最终投靠了荆州的刘表,驻扎在新野。在徐庶的建议下,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任命他为军事中郎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军事顾问。
诸葛亮,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按理说,刘备外出打仗的时候,应该都要带上诸葛亮。可是大家会发现,刘备的几次关键战役,都没有带上诸葛亮。比如刘备入川,带的人是庞统;攻打汉中,带的人是法正;发动夷陵之战,带的人是马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诸葛亮军事才能并没有那么突出。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都觉得诸葛亮是个军事天下,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好像全天下就没有诸葛亮做不成的事情,也没有他预测不到的事情。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只要拿着他给的“锦囊”,每次遇到危险,都能逢凶化吉。
其实,《三国演义》说得太夸张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厉害。他的军事才能也没有这么突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就是说,诸葛亮善于搞政治,会治国,军事才能是他的短板。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非常可观的。每次刘备打仗时,诸葛亮总会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刘备凯旋而归时,也总会夸赞诸葛亮。
就拿入川来说,为什么带的人是庞统呢?我个人认为,在刘备看来,庞统的军事才能,要强于诸葛亮。
第二,刘备给诸葛亮留下了更重要的任务。
我们都知道,古代行军打仗,前方战事,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后方补给至关重要。一旦粮食供给不上,哪怕前方节节胜利,也会立刻陷入危险之境。
诸葛亮扮演的角色,就跟刘邦手下的萧何一样,主要负责刘备的后勤补给。刘备攻打西川时,让诸葛亮镇守荆州。这样安排是很不错的,因为刘备攻打西川,可以说前途未卜,一旦失利,起码荆州还能保住。若连诸葛亮也带去西川了,万一荆州出现了民心散乱,就悔之晚矣。攻打汉中也是用一个道理。
也就是说,诸葛亮虽然没有跟刘备去打仗,但是为刘备解决了后顾之忧,他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第三,诸葛亮一生太过谨慎,刘备带上他,不好打仗。
诸葛亮谨慎,在三国都是出了名的。曹操和司马懿都说过诸葛亮“太过谨慎”之类的话。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无功而返,跟他过于谨慎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次出祁山,诸葛亮一开始是节节胜利,后来仅仅因为马谡失守了街亭,他就下令撤军。还有一次,魏延向诸葛亮谏言,由他带领五千精兵,走子午谷,必能一举拿下长安。诸葛亮却认为走此道过于冒险,于是拒绝了魏延的请求。
毋庸置疑,诸葛亮错失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行兵打仗怎么可能不冒一点危险呢?
刘备打仗不肯带诸葛亮,就是因为在他看来,诸葛亮过于谨慎,跟他的行事作风不符。刘备想的是要一举拿起西川和汉中,诸葛亮想的可能是步步为营,要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
刘备知道,如果他带上诸葛亮,肯定会跟他发生冲突。到时候,就不好收场了。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带上他。
对此,曹操一语道破原因,他说:“诸葛亮谨慎”。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关注我!诸葛亮作为蜀汉军师,为何刘备打仗都不带他?曹操说了什么?
运筹于帷幄之中,绝胜于千里之外,说的就是诸葛亮。所以好多次刘备去打仗或谈判都不带诸葛亮,诸葛亮早就把妙计放在锦囊里给刘备了、每当刘备不知所措时就会打开锦囊一看、顿时豁然开朗。所以刘备干嘛随时随地都要带上诸葛亮,在说诸葛亮坚守后方不是一举两得吗。
曹操对诸葛亮说过两次。
第一次,刘备带着几十万老百姓逃往江夏的时候。曹操说道:“天哪、刘备竟然朝江夏逃跑了,荆州的大半钱粮都存于江夏,诸葛亮是何等人物,只要有钱粮在手,马上就可以变出数十万精锐来”。
第二次,曹操快病死与儿子曹丕叮嘱时说道:“司马懿是旷世奇才,你必须用他,不然你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从这两次可以看出,曹操对诸葛亮很是忌惮和佩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