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名将乐毅的军事才能?

乐毅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以弱小的燕国差点灭亡了强大的齐国,堪称中国古代的典范战例。在这场战争中,他巧妙的运用外交手腕,把不同的国家的军队组成联军,并指挥它们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充分展现了乐毅的政治能力和军事水平。

可以说,在战国时期,难以再有比乐毅更出色的文武双全的人才了。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名将乐毅的军事才能?

乐毅是个天生帅才,足智多谋,善于领兵作战,接连攻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为后世人敬仰赞叹。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模仿效法,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就时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乐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乐毅(生卒不详),子姓,乐氏,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魏将乐羊的后裔。官拜燕上将军、相国,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他在职期间,是燕国最辉煌的时期。

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他的先祖是魏国名将乐羊,魏文侯将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作为他的封地,乐家世代居于灵寿,传到乐毅时,这个地方已是赵国的领土了。当时的赵国是强国,有人曾举荐乐毅出来做官,但他审视了一下赵国外部环境和内政状况,认为赵国不久将会发生于宫廷内乱,搞不好会招来杀身之祸。觉得自己还是别在赵国当官比较靠谱。公元前295年,沙丘宫变时,赵国赵武灵王赵雍被公子成困、饿死在沙丘宫。乐毅便决定离开赵国投奔魏国,魏王当然知道乐毅的才情和能力,但太吝啬,只给了他一个闲职大夫。乐毅为此闷闷不乐,认为这样的闲差,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就在此时,北方的燕国因为燕昭王姬职继位的问题发生内乱,被齐国趁机打败。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广招揽贤才,意图振兴伤痕累累的燕国。燕昭王一心想报齐国的杀父、破国之仇。但是奈何国力不及,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大力招贤纳士、改革陋习以强国力。乐毅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便向魏王找了个借口,出使燕国。燕昭王与乐毅一见如故、十分恭敬,用上宾之礼接待他。乐毅也不管自己还是不是魏国使者的身份,便做了燕昭王的亚卿,仅次于上卿。

乐毅协助燕昭王将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把重点放在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上。制定法律,严肃法纪,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摒弃用人唯亲,拉帮结党、滥用亲信。同时唯才是举,打破身份、资历限制;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阵法、体能和纪律训练,尽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燕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全国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28年过去了,昔日积贫积弱的燕国已成首屈一指的强国。举兵伐齐的条件趋于成熟。

齐国齐宣王去世,其子齐湣王继位。对内不恤民力,横征暴敛;对外不断用兵,成为众矢之的。齐国陆续与各国结怨,甚至想灭周天子取而代之。在这样的背景下,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但乐毅认为,由燕国单独出兵并非上策。毕竟齐国地大人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燕国能够侥幸获胜,那也只是“惨胜”。自己会大伤元气的。到那时谁又能确保临近的赵、魏、韩三国不会来趁火打劫呢?所以,燕国与其与齐国单挑,还不如联合受齐国之气其他国家一起群殴,这样胜算把握更大,对燕国也相对安全。燕昭王同意了乐毅的建议。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赵惠王特授乐毅相印,统率楚、燕、韩、赵、魏五国联军征伐齐国。齐湣王没有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当发现五国联军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兵渡过济水,全力拒敌。齐军因连年征战,士气低落。加之齐湣王这个人不地道,对作战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坟、斩首活埋等残忍手段相威胁,造成齐兵寒心。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齐湣王率残部狼狈逃回临淄。燕昭王闻讯大喜,亲至济西战场劳军,犒赏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

乐毅志在灭齐,联军长驱直入,一气攻占了临淄。齐湣王被迫出逃,辗转至莒(今山东莒县)地固守,后被楚将淖齿所杀。乐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扩大战果的措施:安抚齐国灾民,整饬军风军纪,严禁掳掠百姓。乐毅宽减齐民的赋税,废除苛法峻纪,并在临淄郊外隆重祭祀齐桓公和管仲,把100多个爵位赐封给齐人,笼络了齐国上层,稳定了对齐国的占领。在军事上,乐毅分兵5路继续攻占齐国各地城池、土地。联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下齐国城池70余座,齐国仅剩下莒(今属山东日照)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南)两城未被攻下。

公元前278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由于燕惠王做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和,误信了齐国田单的“反间计”。当时,燕国流言四起。一位侍臣上奏:“乐毅很轻松就攻下了七十多座城,为什么剩两座城就打不下来呢?其实,他是不愿攻,是为了收买人心,将来自己准备当齐王的。这些年乐毅为什么没有反,是因为挂念着自己在燕国的妻儿。现在齐国最担心的是燕国派将军来代替他”。

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这时又听信了挑拨离间的传言。便召回乐毅,换上了亲信骑劫。乐毅知道燕惠王这一招来者不善。便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表明了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无理指责、误解虚伪。和对燕惠王干预、造成灭齐功败垂成的愤慨!

乐毅交割军权后,拒绝回到燕国,而是来到了赵国。赵惠文王热情接待了乐毅,封他为“望诸君”。目的是让燕、齐等国不敢轻举妄动。尽管乐毅受到不公待遇,但他并没有计较个人得失,并没有唆使赵国出兵,为自己泄私愤。而是作为两国客卿,促使两国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最后卒于赵国。

再说燕惠王的亲信骑劫,这个家伙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一反乐毅做法。被齐国田单钻了空子,用“火牛阵”大败燕军,自己兵败被杀。将乐毅所攻占的城池如数交还了齐国!燕惠王无脑啊!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名将乐毅的军事才能?

大家好,珍珍儿的新新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下战国名将乐毅和他的军事才能,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珍珍儿的新新小时候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看到诸葛亮常自比于管仲、乐毅,当时就很好奇,诸葛亮如此神奇的人物,居然也只是自比乐毅,乐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后来珍珍儿的新新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乐毅乃是美名流传千古的中华名将。下面,珍珍儿的新新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乐毅的生平和他的军事成就!

1.生平简介乐毅的祖上都是赵国朝廷中的武将,所以很多人建议他入朝为官,但是后来赵国发生了内部争斗,为了保命乐毅只能够逃到了临近的魏国。后来燕王高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士,怀才不遇乐毅慕名而来,得到了燕昭王的隆重礼遇,得到明君赏识的乐毅便开始一心辅佐燕昭王。而燕昭王对乐毅也是足够信任,给予他足够大的权利,让他统领全国军队。而他也没有辜负君王对他的期望,率领五国军队攻齐,仅仅六个月时间就拿下了72座城池,齐国几乎灭国,齐国国君出逃。燕昭王死后,新的燕王因中了敌国的反间计,对乐毅产生的猜忌,乐毅为了避免受到商鞅一样的结局,于是出逃赵国,便最后在赵国去世。

2.主要成就乐毅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合纵攻打齐国,因为当时齐国非常强大,无论哪一路诸侯都不能单独对抗,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联合了其他四个诸侯国一起进攻齐国,本来各个诸侯心都不是很齐,但是经过乐毅多次分析利弊,终于说服四国国君答应把自己的士兵交由他指挥。而在他的指挥下,联军节节胜利,半年的时间他已经攻下齐国72座城池,乐毅之名一时名动天下。

3.人物评价乐毅率五国军队攻齐成就的千古佳话,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比较典型的联盟攻坚战役,而当时他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出的很多想法对后世用人用兵都非常有帮助。与燕昭王的君臣相敬也称为后人效仿的典范,君臣之间接结下深厚的情意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关注珍珍儿的新新,为您带来更多历史趣事,欢迎大家多多转发、留言和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名将乐毅的军事才能?

乐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祖上是魏国人,魏国为被赵国打败后,成了赵国人,最后又重新回到了魏国。

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振兴燕国,广招贤才,当时乐毅出使燕国,被燕昭王礼贤下士的诚意所感动,就做了燕国的大臣。燕国被齐国打败过,燕昭王始终等待机会报仇。

当时齐国非常强大,国王一副目中无人模样,看哪个小国不顺眼就教训它一下,顺便抢点地盘,所以渐渐的引起众怒,很不得人心。

乐毅看到了这种形势后,说服燕昭王,与赵、楚、韩、魏四国联盟,由乐毅挂帅,指挥五国军队,共同出兵攻打齐国。

乐毅运筹帷幄,集中兵力,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攻下一城安抚一城,解除后顾之忧。就这样一路打下来,已攻克了齐国七十多个城市,所破之城的珍贵财宝,很多都运回了燕国,便燕国逐渐强大起来。

在齐国只剩下最后两座城池时,其他四国撤回了部队,乐毅指挥燕国军队,对两座城围而不攻,准备等到齐国军队毅志磨灭时,彻底将其消灭。但此时燕昭王病逝,燕惠王接班,他很快中了齐国的离间计,派人接替乐毅指挥军队,乐毅怕回去有危险,便直接投奔了赵国。

后来燕国果然被齐国打得大败,齐国收回了全部丢失的城池。而乐毅一直住在赵国,并没有因燕国元气大伤而去报复,他的忠义之心,受到了后人的称赞。

乐毅的军事才能,也受到后代众多军事家的崇拜。他知道燕国过于弱小,没有办法抗衡齐国,所以采取联合五国之力对齐国进行打击,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兵力的理念,打下城池之后,不是分兵守护,而是将其优势兵力进行到底,五国联军中,各国目标不尽相同,而乐毅能够统一思想,团结作战,也体现出他高明的指挥艺术。围而不攻是乐毅打的心理战术,他要彻底消灭齐国的精神动力,使之永无翻身之日。可惜功亏一篑,政权变更,改变了战争结局

中国智慧的代表诸葛亮,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可见乐毅在诸葛亮心中的分量。

唐朝时期,有十名战功卓著的名将被供奉在武成庙,称为“武庙十哲”,乐毅是其中之一。

宋代也设庙供奉七十二名将,乐毅也是其中之一。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名将乐毅的军事才能?

乐毅奉燕昭王之命,攻打齐国,一路势如破竹,把齐国打得只剩下区区莒和即墨两座城池。眼看着灭齐壮举举手可得,可就在这时,燕昭王死了,燕惠王继了位。由于燕惠王做太子时曾与乐毅有矛盾,于是,齐国就使反间计挑拨燕惠王与乐毅的关系,说乐毅之所以开始能打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而最后却打不下莒和即墨,是因为乐毅想挟此自重,在齐国自称为王。结果燕惠王中计要召回乐毅,使乐毅的灭齐壮举功败垂成。

那么,为何乐毅对莒与即墨久攻不下?他功败垂成仅仅是因君臣相疑?还是有别的什么因素在里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燕国的子之之乱说起。

01

燕王哙继位后,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想学古人要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禅让虽是好事,可那也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是被选定的接班人一是要有德行,二是要有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才能把国家给治理好。而燕王哙选定的接班人、相国子之,这两条哪一条都不占。

先说德行吧?中国历史上因禅让而有天下的舜和禹都视天下如土芥,根本没有那个权力欲,而子之则不同,他为了得到权力,不仅与当时燕国的权臣苏秦结为儿女亲家,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而且后来还让苏代从侧面来做燕王哙的思想工作,劝燕王哙要重用自己这个国相,为此,子之还“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这就是典型的花钱买荣誉。在道德上,子之确实与舜和禹相差千万里。

再来看子之的能力。子之能混到燕国相国的位置也许有一定的本事,但一个为得到权力而不择手段的人,是不会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因此,当燕王哙让“子之南面而行王事”,“国事皆决于子之”后,“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这史书惜字如金,虽没写子之在行政上如何虐民,但告诉我们的结果是燕国在子之的统治下,是国家大乱、人心惶惶。

俗话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燕国在子之的统治下如此不堪,燕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决定来个武装起义,推翻子之。打仗是要死人的,其结果是“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也就是说这数个月武装争斗,只杀得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只杀燕国老百姓胆战心惊、对燕国统治者充满了怨恨,巴不得有人来解救自己于倒悬。那谁能来拯燕国老百姓于水火呢?此时,齐王带领大军出场了。

02

这次齐国大军攻打燕国时的齐王到底是谁?历史的记载略有不同。《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是齐泯王。《孟子》一书记载是齐泯王的老爹齐宣王。但不管是哪个王,都离不开孟子老先生。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当燕国陷入内乱时,孟子对齐泯王说:“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也就是孟子劝齐泯王说,燕君无道,燕国人民像商纣时的人民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应该像文王、武王那样及时出兵解人民于倒悬。于是乎,齐王派兵攻打燕国,结果是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

据《孟子》一书记载,齐宣王趁燕国子之之乱打败燕国后,想吞并燕国,问孟子的意见。孟子明确表示反对,说,齐国这次之所以能轻而易举打胜仗,是燕国的老百姓以为齐国大军的到来,将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因此上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果你占领燕国让燕国老百姓的处境更加艰难,“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可是,齐宣王没有听孟子的话占领了燕国,于是其他诸侯国看不下去,便打着救燕的旗号,要联合出兵攻打齐国。那么多国家打一个国家,齐宣王害怕了,询问孟子该怎么办:“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回答说,本来燕国老百姓以为齐国出兵是来解救自己的,可现在你却是“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在燕国劫掠,这怎么能行呢?虽然现在齐国占领了燕国,土地扩大了一倍,但如果不行仁政,就会招致天下的反对。如果大王能马上下达命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也就是孟子劝齐宣王行仁政,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来攻打齐国。言外之意就是说,你不行仁政,迟早是会失败的。

据《孟子·公孙丑》记载,齐宣王最终没能听孟子的话,继续在燕国胡作非为,结果是混乱中的燕国又团结起来打败了入侵的齐军。失败后的齐宣王感到没脸见孟子,说:“吾甚惭于孟子。”以自己的失败来佐证了“不行仁政,迟早是会失败的”这句话是个真理。

03

讲完“齐人伐燕”,我们再来看看乐毅伐齐。

乐毅伐齐是与“齐人伐燕”紧密联系着的。想当年,当齐国的军队在燕国劫掠一番退出燕国后,新继任的燕国国君燕惠王,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是暗暗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为了振兴燕国,他礼贤下士,在各诸侯国中广纳贤才——乐毅就是他从魏国挖来的人才——从而使燕国慢慢中兴起来。《史记·燕召公世家》的记载是,“燕王吊死问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就在燕国上下一心、磨刀霍霍准备找齐国复仇时,齐国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史记·乐毅列传》记载是,“当是时,齐泯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泯王自矜,百姓弗堪”。也就是说,齐泯王自持国强兵壮,是穷兵黩武、四面争战,导致民不聊生,老百姓不堪其苦。

由以上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燕国与齐国此时的形势,与当年燕国子之之乱时的燕、齐两国形势掉了个。也就是说,燕国此时如果攻打齐国,也会如孟子老先生所说的那样,有救齐民于水火之中的作用,会轻易地取胜。事实也正是这样,当乐毅率领赵、楚、韩、魏、燕五国大军攻打齐国时,貌似强大的齐军是不堪一击。之后,就是赵、楚、韩、魏收兵回国,独独剩下乐毅率领的燕国军队,在齐国也是所向披靡,“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按理说,照着这样的节奏,燕灭齐那已经是举手之劳的事了,可事实却是尽管齐国被攻下七十余城,但仍有两个地方乐毅率兵攻了五年也没能攻下来,这两个地方就是齐国的莒与即墨。

关于这两个地方为什么乐毅历时五年都攻不下来,以至于当燕昭王死后,燕惠王继位,齐国的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之间的矛盾使用反间计,使乐毅的灭齐大业功败垂成的原因,历史上的猜测是多种多样。这些猜测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往往忽视了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燕军在齐国的暴行。

乐毅伐齐,如当年“齐人伐燕”一样,开始打得顺风顺水,但乐毅也犯了当年齐军犯过的错误,那就是攻打一个国家,不是为了解救那个国家的人民于水火,而是为了劫掠,从而导致这个国家的人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据《史记·乐毅列传》记载,“乐毅攻入临甾,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而燕昭王呢,面对这些宝物是“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犒劳结束,燕昭王带着这些财物高高兴兴回国了,然后继续派“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也就是燕昭王对乐毅说,我回国了,齐国那些不投降的,你就狠狠地给我打吧!

正如当年燕国人在被齐国大军吊打后,会“燕人畔”,团结起来来战胜强大的齐国一样;如今的齐国人看到燕国人打过来,比齐泯王统治时还要残暴,自己的日子过得比过去还要艰难,自然也会像当年燕国人团结起来抵抗齐国大军一样,也会团结起来抵抗燕军的。这才是乐毅久攻不下莒与即墨的根本原因。

乐毅率燕军久攻不下,这也才给了田单施展反间计的机会。由此可知,从表面看,乐毅灭齐大业功败垂成是因为君臣相疑,但究其根本,则是乐毅率领的燕军在齐国“仁政不施”,激起了齐国人民的一致反抗所致。

04

孟子曾经说过:“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一个不行仁政的人,他可能会取得局部的胜利——“得国”,但他最终是要走向失败的——“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由此可知,乐毅在齐国的“不仁”,就是他不遇到燕惠王,他也会与当年“齐人伐燕”,最后“燕人畔”一样,终究归于失败的。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赵倡文

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名将乐毅的军事才能?

他的确为一代名将。

诸葛亮,抱膝长啸,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可见,乐毅绝非寻常人物。

先来看看乐毅的身世。

战国乐毅,魏国名将乐羊之后,生于赵国,以品行好,有才能,善于带兵而出名。赵国遭遇沙丘之乱时,离赵赴魏。

后来,为魏王出使到燕国。

当时燕国国君,是历史上著名的置黄金台的燕昭王。齐国曾趁燕国内乱大败燕国,所以,燕昭王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一心想要报一箭之仇。

可历史上的燕国一直处于偏僻之地,人口偏少,军力虚弱,从来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

这时候,被任命为亚卿的乐毅就脱颖而出了,亚卿,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的官。

他能把握战机。

首先,他善于捕捉时机。善于为将的都知道,战机转瞬即逝,不违反时机,不失去时机同样很难。

在燕国呆了很久,他终于抓住了机会。势力强大但骄横跋扈的齐王,侵略了周边的几个国家,于是,乐毅经过一番游说,联合了赵,魏,楚等国的军队,结成联盟,攻打齐国。

他能驾驭各路诸侯。

其次,他能够协调,统领各路诸侯。要知道,那一路诸侯都不是省油的灯,很多时候,是迫于面子,象征性的炫耀一下兵力,出兵不出力,而乐毅作为联军统帅,能够组织好各路人马在济水附近大破齐军主力,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也显示了他高超的指挥才能。

齐王失败后,逃走到吕城。联军也打道回府了。乐毅由联军统帅又变成了齐国大将军。带领燕军,一口气拿下齐国的七十余各城池,这在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他能以弱胜强。

攻下齐国都城临淄后,乐毅收取了各种珍贵的珠宝,祭器,等财务,把它们一车一车运送到燕国。

最后,只剩下两个城池了,乐毅率领大军驻扎在城外,历时五年之久。

不巧的是,燕昭王去世,齐国用反间计,新燕王用骑劫代替乐毅,结果,燕君大败,很快丢失了所占有的所有城池。

用人正确,其胜利是何其速也,用人不当,其失败又是何其快也。

能够带领弱国军队,与头号强国叫板,病差一点使之灭国,所以说,乐毅堪称一带名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