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刘备入川,先到葭萌关,深入益州腹地。然后再从北向南攻打刘璋。刘备在这个时候是和荆州后方隔绝的,依靠的只是他那三万包括收编的川军的人马。

刘备面临着兵源不足,后勤没有保障,只能以战养战,作战难度很大。到了后来,直到诸葛亮张飞率领荆州援兵入川,打通了后方,这才最后攻占了益州。这与刘备轻敌有一定的关系。

而邓艾则不同。他带领的军队置于死地,不拼命就不能图存,因此势不可挡。而面对的是一批无能的将领,混乱的军队,因此一战而胜,势如破竹。

蜀汉政局混乱,领导者抵抗意志不坚定,一遇挫折立刻屈膝投降,也是邓艾迅速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公元263年8月魏国掌权者司马昭下令三路魏军南下伐蜀,邓艾率领手下偷渡七百里无人区的阴平,取江油,败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同年11月,刘禅在谯周的劝说下,在蜀汉主力军队并没有遭受损失、姜维还在前线抵抗、南中江州边境军均未损失的情况下,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从发动战争到蜀汉灭亡,钟会、邓艾只用了3个月时间。

公元211年,刘璋在手下心怀鬼胎的张松建议下,派出法正迎立刘备入川,刘备率领少数人马,带着庞统、魏延、黄忠等人进入益州, 刘备与刘璋在涪城会面, 之后刘备到暇萌关,刘璋回成都,直到公元214年,刘备才拿下成都,刘璋投降。

邓艾

从刘备进入益州到刘璋投降,刘备用了3年时间。

如果从时间上看的话,确实是刘备灭蜀的时间远远超过邓艾灭蜀的时间,但是两个蜀地政权的灭亡,原因却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时代背景也不相同。

一、两者不同的实力差距

邓艾伐蜀时,天下是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存在了40多年了,经过40多年的发展,魏国的实力已经是蜀汉的数倍,而且魏国为了攻蜀,集中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军队,差不多是18万人,这个数字已经是蜀汉全国军队数量的近两倍,这还只是军队数量的差距。

魏灭蜀之战

魏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物资充足,比如伐蜀魏军统帅钟会也是一流的人才,再加上邓艾这个军事奇才,远超蜀汉仅一个姜维苦苦支撑的局面,另外魏国掌权者司马昭无论是能力还是野心都是很强的,至少比蜀汉后主刘禅强了一百倍,也就是说魏国主明国强,实力远超蜀汉。

刘备取益州则是标准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刘备的实力本来就不如刘璋,刘备在入川前仅有荆州五郡之地,带甲士兵不超过3万人,刘备进入益州只带了1万人,而刘璋在益州的军队总数没有10万人至少也有8万人,刘备即使加上济璋拨付给他的军队,合起来也不到刘璋军队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这还只是双方军队数量的差距。

刘备入川后只有一个根据地,就是暇萌关,所有的后勤补给都得靠这里,这里是刘备在益州唯一的大后方,由霍峻坚守,荆州五郡在这个时候是帮不上忙的,因为中间隔着刘璋的势力,荆州的补给运不到刘备的军队手中,刘备只能依靠手中仅有的1万人再加上刘璋给的军队,用来攻打刘璋,所以打了三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刘备

二、两者的策略不同

邓艾灭蜀之战,魏国在战争策略上正确,同时蜀汉内部投降派占了上风,钟会率领魏军主力拖住了蜀汉军队的主力,邓艾出其不意地偷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阴平古道,突然出现在成都外围,邓艾所面对的蜀军是非主力作战军队,而是郡县兵,包括后来的诸葛瞻,所率领的也不过是成都的卫戍部队,这些部队是没有战斗力,蜀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姜维手中,而邓艾所率领的军队却是魏军中最强的野战部队,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刘备攻蜀之战,却是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夺取,从暇萌关打到成都,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就连刘备派出诸葛亮、张飞、赵云进入益州支援也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攻,而不是像邓艾那样直捣黄龙,直接攻击蜀汉首都,迫使蜀汉最高领导人皇帝刘禅投降,才取得的胜利,刘备攻蜀之战更像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邓艾伐蜀之战,更是斩首行动,擒贼先擒王的行动,所以邓艾只用3个月时间灭蜀,而刘备用了3年拿下刘璋。

刘备入蜀之战

三、双方的能力不同

邓艾伐蜀,最为关键的一战就是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邓艾的对手是诸葛瞻,两者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邓艾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足智多谋的老将,诸葛瞻是初出茅庐、毫无经验、仅仅仗着你父亲头上的光环才能坐到这个位置,实际军事才能不足,心理素质也不好,被邓艾击败也属正常。

诸葛瞻一败,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实际上蜀汉已经无人可以抵抗邓艾了,虽然姜维率领的主力还在,但是在剑阁与钟会对峙,远水救不了近火,成都已经空虚了,邓艾才能迫降成都。

刘备伐蜀,最为关键的一战就是雒城之战,刘备的对手是刘璋的儿子刘循,虽然能力不强,但坚守不战,连庞统都在这一战战死,可见刘备遇到的阻力还是蛮大的,而且这里还不是成都,只有拿下雒城才能打到成都,所以时间就长。

邓艾偷渡阴平

再说了邓艾的军事能力肯定比刘备强,这个无须解释,邓艾是三国后期少有的智能双全的将才,而刘璋的能力却比刘禅强,刘璋好歹也是独自掌权益州20多年,还多次平定益州内部的叛乱,刘禅却是一个甩手掌柜,不负责具体的政务,也不太管事,所以邓艾取胜的难度其实比刘备取胜的难度小,所以邓艾用的时间也会短。

四、两者的局势不同

邓艾围住成都时,成都基本上是一座空城,一方面是经过常年的战争,成都的储备已经不多,甚至没有了,整个益州也是经济萧条,百姓穷苦,另一方面成都所有能打仗的军队都被派出去帮助姜维防守了,成都成了一座空城,而勉强能打仗的人又随诸葛瞻在绵竹一战损失殆尽,成都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坚守了。

刘备攻蜀

同时,蜀汉内部的投降派在这个时候已经占了上风,主要是益州本地的豪强士族们,他们在蜀汉统治期间是三等公民,受到压迫的,巴不得蜀汉灭亡,以谯周为代表的士人就力劝刘禅投降。

而刘备围住成都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当时刘璋手下还有很多军队在城中,同时夺中储备的粮食和钱财足以支撑刘璋维持两到三年的战争需求,刘璋投降一方面是马超到来,另一方面是刘璋本人确实是个爱民如子的统治者,不愿意百姓再受苦难和战争,如果刘璋真要打下去的话,刘备3年也不一定能拿下成都。

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因为刘璋和刘禅相比,段位要高上不止一个档次。

网上有不少文章为刘禅洗地,替刘禅站台,仿佛蜀汉二世而亡,并非刘禅无能,他无非就是个背锅侠而已。

蜀国之所以灭亡,都是诸葛亮姜维师徒北伐的过错,恨不得满世界来替刘禅喊冤似的,可是事实是这样吗?

口说无凭,我们且把刘禅跟一个跟他有非常类似经历的人来做一个比较,兴许可以掂量出这个后主皇帝到底是个啥样的货色。

这个类比的最合适人选自然就是曾为西川之主的益州牧刘璋。

事实就是,一样是富二代,同为二世祖,蜀汉后主刘禅其比起刘璋,确实要low很多。

先说刘璋,他爹刘焉在东汉末年本为避祸而出奔,然而因为侍中董扶之言而谋得益州牧,最令人诧异的是刘焉居然没费太大劲就得了西川之地,可以说是谋算得当,运气爆棚。

刘璋继承了这份基业,显然是个妥妥的富二代,他虽然爵非王侯,但作为西川扛把子,能南面称孤,所以他也属于实实在在的二世祖。

不过当时西川局势比较混乱,刘焉的地位并不牢固,他死得仓促并没来得及直接传位给刘璋,刘璋能上位完全是因为做人比较温和才得到拥立。

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祅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

得位部分依靠自身表现争取而来,刘璋注定了就不是一个纨绔子弟。

再说刘禅,他爹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得到了西川和汉中之地,还建号帝王。有大片土地,还留了个皇帝的名号。

后主刘禅这个富二代可以说当得比较惬意。

而且刘备在预备夷陵之战之初,刘禅就以留守太子的身份主持成都的政务军务,公元223年,刘备一死,在诸葛亮蒋琬赵云等老臣的一力护持之下,刘禅自然顺利登基,他接班的过程可以说毫无疑义。

两相比较,刘禅的执政根基比刘璋实在好太多。

再说说个人受到的教育,刘禅,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太子,他得到的教育是非常好的,诸葛亮虽然不是帝师,但是却是钦命的相父,督导教育肯定极其严格。

刘璋的教导者基本属于寂寂无名,不用考虑。

再看看刘禅和刘璋获得的遗留家底丰厚程度,还有他们的个性表现。

刘备白手起家,一生征战,文臣武将都追随先主多年,军队部属更是百战之士,刘禅获得了两川和汉中之地,丞相诸葛亮以及一大帮跟着先主打天下的兵将。

即算夷陵战败,那些元勋老臣及后裔可是死死的忠于蜀汉,其中人才并不少,诸葛亮蒋琬费祎不消多说,宿将赵云魏延吴懿马岱王平,年轻一辈譬如张苞关兴黄崇赵统都不错。

刘璋就差了太多,本来刘焉就是搞投机获得益州牧,到了益州后凭借着朝廷的印信,然后用了点手段拢住了一帮人,他本身带过去的东州集团人确实有点少,为了建立军事政治的班底,因此所用的人多数都是益州本地集团的豪强,可以说根基很浅,十分缺乏恩信。

大家一直诟病刘璋为人有点偏软弱,其实真相就是,刘璋使用怀柔之策其实是逼不得已,因为他身边的人都在打小九九,不信,你看看刘璋势力这边智慧最高的几个人张松法正,都投靠了敌方。

如果刘璋再不施恩惠,估计更坐不稳位子。

再说软弱也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说法,历史上真实的刘璋或许真的性格温和,但可真不是那种妇人之仁的类型。

他跟张鲁结仇就是因为他杀了张鲁母亲和弟弟,就是因为张鲁不听话要闹分裂。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顺路说一句,刘禅可是一点也不柔弱,该不让祭祀诸葛亮就很坚持原则,而且他头肥耳大,身体壮实,没任何弱项,但是他也弱,他弱在其它地方,他属于那种偏“智商”方面的弱。

当然,很多人要那乐不思蜀的典故来痛打刘禅,我觉得这倒不是刘禅的减分项,为了保命其实这到属于刘禅变聪明了。

但是,刘禅和刘璋这两二世祖,这两个典型富二代。怎么看刘禅都更像垮掉的一代,而对刘璋的评价,无非就是个性太软缺乏魄力而已。

最终的败亡原因就最能看出端倪。

刘璋败灭,固然由于因为跟张鲁的摩擦出现错误判断,导致引狼入室,给了刘备可乘之机。这个时刻,他的部下王雷累曾以命相谏,但是刘璋猪油蒙了心,就是昏头啦。

但是他至少在危机时刻做出了该做的决策,他在蜀中的力量得到了统一部署,最后固然因为力不能敌,不得已开城投降,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至于说他因为个人懦弱的缘故,放弃了郑度深沟高垒坚壁清野之策,那也完全是爱民之心,因为他个人较为仁慈,自然想要保全蜀中百姓。刘备灭刘璋,自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败露被杀算起到214年简雍劝降刘璋,也花了将近三年时间,还连带整死了刘备的心腹-军师庞统。

最后实在是因为刘备平推了过来,雒城坚守一年后失守,加上期盼的外援马超居然也归降刘备,成都再没有任何外援刘璋才放弃抵抗,这属于力竭而亡。

蜀汉败灭,完全属于刘禅驾驭无方,导致君臣不和,不是因为力量不够,因为如果姜维统一部署,蜀国最多也就失去汉中而已。

具备军事家素质的大将军姜维对军情判断大体准确,第一时间禀告了刘禅,让刘禅部署部队防守,而刘禅做了什么呢,居然听信黄皓的鬼巫之说,以为魏国不会过来进攻,不只完全无视姜维的建议,干脆就不让朝臣们知道此事。

司马昭灭蜀,总共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蜀汉灭亡之时,主力部队建制仍然完整,军事大脑姜维没有失误,只是被晾着。

这样一看,答案非常明显了,刘璋实力弱,但是集中力量力战到最后一刻,苦撑三年,在力量基本耗尽之后,为了保全成都而投降。

刘禅实力强,但是内部崩散,导致被敌乘虚而入,最后在蜀国仍然拥有十万大军的情况下投降了邓艾。蜀有山川之险,刘禅作为后人,完全可以依照前人刘璋的套路有样学样,守险不守陴,自然能在成都挨得更久,从而给姜维救援时间。

但他最终就是脆败,蜀国最终支持了不到三个月而亡。

三年VS三个月,如此一看,刘禅真的是差刘璋一大截!

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第一个原因,与名义道义相关

当年刘备入川的时候,名义上是帮助刘璋抗拒张鲁。而刘备自出道开始就是以仁义自居,如果明面上就直接干刘璋,那岂不是有损自己的形象,让天下其他诸侯怎么看?让平民百姓怎么看?而之后邓艾他们进攻蜀地,就不用考虑道义的问题了,毕竟魏国当年可是屠过城,绑架过天子的,自然不用考虑道义问题。

第二个原因 国力问题

要知道古代打仗拼的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说白了就是国家实力的对比,在绝对实力面前,只要指挥人物不是傻子,任何技巧基本都是徒然。而在三国末期,还是司马氏控制的魏国实力最强,毕竟司马氏虽然不讲道义,但人家会治理国家啊,反观蜀国后主还忙于和黄皓斗蛐蛐儿吧,国力根本没法儿和魏国比。

而当年刘备攻蜀地,除了道义外,一开始主力并没有入川,其主力人员,如诸葛亮、关羽等,还有主力兵马都在荆州。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孙权和曹操等在背后偷袭荆州。而且在打张鲁的时候也损失了部分兵力,最后能攻下蜀地,还是靠几路兵马齐头并进。

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这事要分两面看:邓艾灭蜀时,蜀国早己变得空虚衰弱,徒有其表了——国力弱小的蜀国,在经历了诸葛亮的六出歧山屡次北伐,和姜维的九伐中原后,国力己经严重透支了,加之內部不合。事实上己经到了穷途未路。诸葛亮之后的蜀国己犹如一堵朽墙,再也经受不起外力的猛力一推了。所以邓艾也才能够在偷渡阴平后,一举灭亡了蜀国!

而刘备入蜀之时,则是形势殊异——在当时刘璋虽暗弱,但益州实力却是犹存的!因此刘备既要面对益州本土派的反抗,又要时刻提防荆州老巢的安危。因此进军蜀地屡受阻碍,费尽了心力最终才得以夺占了成都。又经过了多次战斗,才占据了蜀地全境!

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时也,势也!刘备入川,刘璋虽然无谋,可是他有好多忠贞之士的辅佐。邓艾入川,已是蜀汉势弱之时。时也,势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