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曾国藩贪天之功?真是这样的吗?
曾国藩贪天之功,这个是从何说起呢。太平天国被消灭,很大的功劳就是曾国藩的带领的湘军建立的。
太平天国起事后,在进入湖南后发展壮大,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沿江而下,势不可挡。建都天京后,开始北伐西征。西征军占领武汉后,进入湖南。
这时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挡住了太平军的去路。几经大战,消灭了太平军西征的主力,占领了武汉。后人评价说,如果不是曾国藩的湘军阻止了太平军的进展,太平军从长江直达广东,天下局势就不可收拾了。
后湘军按照曾国藩的方略,沿长江而下,咬定牙关,死打硬抗,终于力克九江、安庆,最后围攻天京,消灭了太平天国。
曾国藩不但带出了湘军集团,他还分出了左宗棠、李鸿章集团,他们互相配合,消灭了大部分的太平军。
可以说,没有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就不可能那么快的平定太平天国。这里曾国藩是给满清立下了大功的。
说他贪天之功,是在准备罗织罪名,对他打压。不过,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主动退让,做到了明哲保身。至于说他是否贪天之功,他就根本无所谓了。
为什么有人说曾国藩贪天之功?真是这样的吗?
曾国藩有个说法,他说打仗是七分天意,三分人力,一切由天定。其实这还是体现了曾国藩的一种人生观。就是不管结果怎么样,总是要努力,至于努力了能不能成功就看天命了。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不去考虑任务能不能完成,只是认认真真的去完成任务,把结果做到最好。其实做人就应该这个样子,好多事有许多意外因素,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去努力。所以自己去努力但是成功与否确实在天,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曾国藩贪天之功不为过。另一方面有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就是清军围攻天京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大势已去,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其他势力并没有和曾国藩的湘军一起对太平军进行最后一击。这不是他们不帮曾国藩,而是把攻入天京消灭太平军的最大功劳让给了曾国藩的湘军。所以从这件事上是曾国藩实实在在的贪天之功,把本应该属于大家的盖世功劳归为己有。但是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方面做的非常到位,在这么大功劳面前各种势力都要给他个面子,把功劳让给他。所以贪天之功,前提还是你要自己去努力。努力了成功了,把功劳归给天,归给他人都无所谓,成功才是核心内容。
为什么有人说曾国藩贪天之功?真是这样的吗?
对于曾国藩这样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我们都说一个人有怎样的性格便有怎样的作为。我们从三点开始论述:
1、曾国藩严谨自省的性格
曾国藩是一位从小饱读四书五经的人,但是曾国藩资质平平,据说考乡试,考了七次才中举,曾国藩每每回忆此事,都羞愧不已。自此,曾国藩对自己严格要求到达追求完美的境界,曾国藩至今能让人津津乐道,,是因为他的身上有许多人身上没有的品质。特别是他经常反思自己的自律行为,曾国藩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和长时间反思,使得他养成小心谨慎的性格,这也许就是慈禧不派其他人镇压太平军而选择曾国藩 。既用之,则信之。试想如此自我要求严格只能,能用贪天之功来形容吗?
2、《曾国藩家训》思想表达
曾国藩真正的自我严格要求真的对他是有益的,他开始写起了《曾国藩家训》,想让自己的子孙收益。此训中有很多证明曾国藩 譬如“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人必城,然后也可大可久”,“脚踏实地,不可一毫欺人”等等里面的想要表达的思想我想也能证明曾国藩绝没有贪天之功的想法。
3、曾国藩用“裁军”证明
太平天国迅速崛起之时,曾国藩当时正在家乡,便奉旨就地开始组织团练。期间无数次的死里逃生,竟让他训练出了近代有名的"湘军"。作为晚清时期汉军旗最厉害的军事集体,湘军在整个与太平天国对战的过程中。一直都起着中流砥柱得作用。
在消灭太平天国运动湘军达到顶峰之时。曾国藩就意识到了清廷的警惕,毅然在手握三十万精兵的情况下交出并且,淡薄出局。这是何等的境界。
如果曾国藩是一个贪天之功的人,他就不会被后人敬仰,我想他也不可能会胜利,胜利的人往往是一个先把自己打败的人。曾国藩真乃半个圣人。
为什么有人说曾国藩贪天之功?真是这样的吗?
这个观点我是不赞成的。从曾国藩被打得差点被自杀就可以说明当时曾打得多辛苦。至于后来他没有亲自上前线指挥也不能说明是贪了别人的功劳。毕竟作战的路线图是其带人拟订的,包括后勤供给都是在曾的协调下完成的,甚至湘军这个定义都是在曾的努力下得来的,开始的时候叫湘勇。期间曾还能团结各方面的势力支持湘军,这在湘军内部其他人是不具备的。所以说曾国藩是真正的湘军统帅并不为过,他也没贪天之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