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何最终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统一的?
当时,南北朝已经持续了二百多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到这个时候已经到了要统一的时代了。北方的隋朝统一南方的陈朝,有着以下几个原因。
一,民族大融合。到了隋朝,北方的少数民族已经汉化了,民族融合使得原本对立矛盾的民族关系大大改善。大家已经承认北朝也是中华民族的政权。
二,南北朝经济发展,也要求国家统一。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南北朝的经济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南北朝的割据形势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交流,统一成了民心所向。
三,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杨坚是一代英君,他继位以后,采取了各自措施增强国家实力。他完善吏制,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当时,无论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军队数量素质,物资积累等方面,隋朝都远远超过陈朝,隋为灭陈做好了准备。
四,南陈君臣昏庸无能,对北朝的威胁麻木不仁,到大兵压境之时,还在花天酒地,不问政事。最后被隋军突袭灭亡。
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中国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大势所趋隋朝在各方面都胜过陈朝,再加上杨坚这样一个有进取心的君主,统一南方是必然的。
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何最终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统一的?
这个问题好大,我们稍微介绍一下吧,肯定说的不是很全面的。
南北朝二百多年分裂,其实不止二百多年,应该是三百多年,从永嘉元年(311年)前赵刘聪派兵攻破洛阳,俘获西晋皇帝晋怀帝开始算起,到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派杨广攻入建康,陈朝灭亡为止,一共是278年。但是如果把西晋那短暂的统一刨除的话,这场大分裂是要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算起的,也就是393年,将近四百年呢。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最终由北方政权完成统一。
第一阶段,从建安元年到太康元年,整个中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这里面又分成几个阶段。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而南方则是孙权江东政权,刘琮的荆州集团,张鲁的汉中集团,刘璋的益州集团以及西凉的马超、韩遂集团。其中曹操集团实力最大,也最有统一天下的样子。然而这一年,曹操集团在赤壁被刘备和孙权集团击败,退出了统一天下的舞台。从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虽然仍然致力于统一战争,但是只能是北方内部的统一,南方则是刘备和孙权集团在瓜分剩余的天下。从黄初元年到景元四年,曹魏集团吞并蜀汉集团,天下统一已经初露端倪了。从景元五年到太康元年,西晋集团吞并了孙吴集团,天下归于统一。在这个阶段,统一的进程也是由北到南,因为北方的实力要远大于南方。
第二阶段,从永嘉元年到建武元年,这里有7年的时间实际上是北方被异族搅得大乱,而南方也是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从建武元年东晋建立,到元熙二年东晋灭亡,在这段时间内,南方在一开始还有北伐的意向和努力,但是到了后来,就逐渐地力不从心了。北伐成了权臣立功、抓权的工具,比如桓温,比如刘裕,都是如此。直到刘裕篡了皇位,建立了宋政权。而这时候的北方,一直处于动乱状态,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中间有前秦苻坚曾经统一了黄河流域,跟淮南的东晋政府对立,但是在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瓦解,北方重新处在四分五裂之中。
第三阶段,来自代北的拓跋珪建立了北魏政权,又开始向统一迈进,而直到他的孙子拓跋焘的时候,才又统一了北方。这时候就是北魏和刘宋的对立了。宋文帝刘义隆也曾进行过多次北伐,但是这时候的北方是刚入主中原的北魏政权,方兴未艾,因此元嘉北伐也就草草收场了。到梁武帝萧衍的时候,也曾进行北伐,钟离之战也曾经打败过北魏,但是依然无法稳定下来,把打下来的土地占住。再往后,南梁经历了侯景之乱后,再也无力北伐了,而在南梁的尸体上站起来的陈朝,不但国土丧失了大半,人才也非常缺少,根本没有北伐的实力了。而反观北朝,虽然在河阴之变后,北魏分裂了,成了东魏和西魏,但是双方的实力依然存在。而后,继承了东魏的北齐和继承了西魏的北周相互攻打。北周一开始总是弱势,但是正因为它处在弱势,就迫使它需要作出改变,于是北周的府兵制诞生了,八柱国诞生了,一种新的国家形式出现了,它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于是北周消灭了北齐,在这种胜利之势下,继承了北周的隋很轻松地就消灭了南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都是在中原,南方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生产力极其低下。所以,只要北方被统一的话,一定会向南入侵,以期统一全国,但是南方却不同。自从永嘉南渡之后,来自中原的移民早就完成了南方化,北方的故土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遥远的传说了,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实力去统一北方。
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何最终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统一的?
为什么北方政权最终会战胜南方政权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很多,不知道怎么回答会更清晰更容易懂,最终决定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客观因素
1.骑兵战斗力高于步兵
我们都知道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多是由扰乱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这些政权的主力兵种是骑兵,在现代热武器出现之前,步兵根本不是骑兵的对手,后来重装步兵出现才挽回一点局面,但是骑兵依旧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战力。而南朝政权处于江南水乡,根本不适合养马,步兵是南朝政权的主要战力,从兵种的先天属性上就决定了南朝在战争中处于劣势一方。
2.经济实力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赵家政权时期,所以在南北朝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战争特别是持续的战争就是在烧钱,所以从经济上来说南朝政权依然处于劣势。
|主观因素
1.北方的政权制度更先进
北方政权因为改朝换代比较频繁,所以很多前朝的陈规陋习都被打破了,世袭官职更是没有延续的基础,当局为了稳定政权,更多的去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方政权从东晋开始门阀世家就处于权利的中心地位,门阀最大的缺点就是任人唯亲、地方高度自治,这样一来社会得不到发展,国家的中央力量受到削弱。
2.北方政权的君主更加英明
我们先说南朝,南朝的君主除了宋武帝刘裕,有魄力的君主几乎就没有了。而北方的政权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后70万大军伐东晋,北魏拓跋涛统一北方数次大败南朝军队,北魏拓拔宏迁都洛阳锐意改革,西魏宇文泰发明了府兵制度,北周武帝南征北战击败四周强敌等等,北方的皇帝是一代比一代能干,这些都与南朝的靡靡之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说北方政权能统一全国是历史的必然。
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何最终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统一的?
历史有许多的巧合,比如在中国干仗,南方的通常打不过北方,除了明朝,你会发现,大部分王朝统一,都是从西北打到东南。
比如秦扫六合,楚汉相争,晋统天下,以及像题目中的南北朝纷争。
归结起来,有这么一些原因:
首先,从风水上讲,东属木,西属金。木代表春天,金代表秋天,春天代表早发,秋天代表收获。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事件都是东方先发生,西北再收获。
其次,从地理位置上讲,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居高临下的,比较占有优势。
最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多,常年纷争较多,所以北方的人都比较彪悍能打。南方水乡多,南方战乱比较少,所以南方人也比较温柔安逸,自然就打不过北方的了。
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何最终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统一的?
南北朝时代大分裂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东汉未年。在那个时代里,因为军阀割据混战而导致了中原大地上巨大的人囗损失和物质损失!可以说是使中原元气大伤。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三国时代,三国的继续内斗,致使中原的元气难复!直致曹魏灭蜀和司马炎篡魏并建立晋朝后,晋朝灭亡了东吴才重新统一了天下!西晋建立后有过短暂的统一与发展。但又因为“八王之乱”而导致了中原大地战火重燃!直到北方各族趁势崛起,将西晋打残并灭亡,晋室南渡东晋建立,南北朝局面形成了。
尽管北方各族为了争夺地盘而混战,但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而不是尚未得到充份开发的南方。所以北方实力犹存,具备在形成合力后统一中国的能力。这一点从前秦符坚发动百万大军南佂,几乎给东晋带来灭顶之灾便是明证!
在北方逐渐形成统一之势时,北周应运而起,国力强盛。而后杨坚夺权建立了隋朝!隋朝继承了北周的统治,国力强盛,可以南佂。而南方政权,在经过了东晋以后的宋、齐、梁、陈后,一代更比一代国力衰落,君主昏暗。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强盛的隋朝去攻打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陈国,其胜败可立见!
所以结束了南北朝近三百年大分裂、大动荡、大混乱的只能是北方的隋朝,而不是南方的陈朝!
【个人浅见,欢迎关注和交流】
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何最终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统一的?
主体民族不同。
北方主体是华夏,生产力、文明文化、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更为先进。
南方主体是百越,不同越族之间相互之间说话都是鸡同鸭讲,虽然上层是北方一些逃跑过去的华夏领导,但底层众多普民都是百越,肯定各方面也比不过北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