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12年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为何到死军衔还只是个下士呢?

政府官职和军队军衔无关。

希特勒在一战时参加德军,因作战勇敢,获士兵极难获得的一级铁十字勋章,提升为下士。

一战结束后,希特勒退出军队从政。再没有回到军队,因此军衔一直都是下士。

当了12年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为何到死军衔还只是个下士呢?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希特勒早已经没有了所谓的“下士军衔”,一般情况下,只有德国陆军元帅或者美国五星上将这样的顶级军衔获授者,才有终身保留军衔永不退役的资格,否则军衔会随着军人退出现役而不复存在。普鲁士军官团在私下里称谓纳粹元首为“波希米亚下士”,更多的是一种嘲笑和蔑视。

而希特勒之所以退出德国军队的现役身份,恰恰是因为在偶然之间加入了早期的纳粹党,当时的名字还叫作“德国工人党”,一个很小的慕尼黑当地政治团体,时间是1919年9月。实事求是的说,希特勒是一个好兵,他作战勇敢、不怕脏苦甚至不好女色,这都是他一战时期战友们的评价。

希特勒于1914年10月经过三个月新兵训练后到达前线,服役于巴伐利亚李斯特步兵团,期间两次负伤两次获得铁十字勋章。其中第一次是1916年腿部负伤,在后方医院治疗康复后,返回战场时被提升为下士,尤其是那枚一级铁十字勋章,是士兵和士官极难获得到的,因此希特勒一直引以为豪,佩带到死。

(一战时期的希特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希特勒下士被德国陆军继续雇用,工作岗位是在慕尼黑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新闻局,在国防军被裁撤到10万人的规模下能够留用,说明希特勒的能力还是被认可的。如果他投考军校也许会成为一名正式的军官,在军队中有更好的发展,然而造化弄人,他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由于他激烈的反犹主张被军官团所赏识,被选派到一个步兵团担任政治教官,期间极大锻炼了演讲能力与口才。1919年9月的一天,他奉军区政治部的命令,便装去参加慕尼黑“德国工人党”的集会,以了解这个团体的政治倾向。算上希特勒在内这次集会仅有26个人,他也没有当作一回事,然而回到军营不久,他就接到了邀请他入党的明信片。

希特勒经过再三考虑后接受了这个邀请,而个小团体正是纳粹党的前身,经过一段时间的表现,希特勒最终被选举为党首。为了使这个政党能够发展壮大,希特勒开始倾注全部身心,军队方面的工作已实质性放弃。到1921年夏天某日, 希特勒亲自率领冲锋队去袭击另外一个政党的集会,因出现严重伤人事件被判刑三个月(实际关了一个月),他便彻底失去了军籍,从此再也没有参军。

被谑称为“波希米亚”下士其实是德国总统兴登堡的发明,这位老将军早期很是瞧不起玩嘴的希特勒,最后却不得不请他出面组阁,见证了纳粹党这一时期的爆炸式发展。而因为之前“啤酒馆政变”是被陆军所镇压,所以希特勒严重仇恨和鄙视德国国防军,这个思想贯穿了后半生,也意味着他不可能成为陆军一员。

(希特勒谒见兴登堡)

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集总统和总理于一身,自创职务为“元首”,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武装部队总司令,他根本没有必要给自己再弄个军人身份和挂上军衔(所以元首应该当了11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希特勒早期是把国防军当作政治敌人的,一直在不断整肃和最终控制它,到国防军集体宣布效忠时,他甚至以一个一战下士的资历、却能统率普鲁士军官团为乐,要军衔何用?

德皇威廉二世在整个一战期间,总共才授予五名将领陆军元帅军衔,连鲁登道夫都没有得到。而在法国战役胜利后的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在国会现场一口气颁发了12位陆军元帅节杖和一个特大号“帝国元帅”手杖,他在用滥授元帅以及贬低军衔价值的手腕,一方面加强对国防军的控制,一方面达到自己蔑视陆军的目的。

(这是冲锋队制服而非军装)

让戈林的地位超过其它陆军元帅,是希特勒故意而为之,因为那是他法定的接班人。这种方式也有助于防止将领中潜在的反抗情绪,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卓有成效的,整个二战期间发生了多次军官团集体反对希特勒的事件,甚至还有暗杀和政变的企图,最终都被挫败了。

纳粹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之后,坊间奉承希特勒的作为是:“皇帝的事业,由首相(指俾斯麦)完成 ,由士兵维护”,对此他深以为傲。在许多重大的正式场合中,希特勒都喜欢身着冲锋队的制服和大盖帽,在众多身着军服的将帅簇拥下“鹤立鸡群”,他极度享受一个曾经的老兵来统帅成百上千名将军的快感,至于个人军衔,他已经无所谓了。

当了12年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为何到死军衔还只是个下士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希特勒确实就是下士,也没有必要给自己提高军衔。

一战期间,希特勒就是一个下士传令兵。

他曾经2次负重伤,2次获得铁十字勋章。

其中第二枚为一级铁十字勋章,很少发给普通士兵。

这是因为,希特勒曾经一次冒险俘虏了4名全副武装的法军士兵,这在当时是极少见的。

希特勒自己也是九死一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

仅仅第一次参战,希特勒所在班的士兵经过4次冲锋,仅有他和另外一人幸存下来。

在第五次冲锋,另外一个人也被打伤,希特勒的袖子被一发子弹击穿,他命大没死。

希特勒在战壕中作战了4年,多次死里逃生。

最后一次,战壕被敌人的毒气弹击中,希特勒被毒气熏得昏死过去,被战友拼死送到医院。

希特勒保住了性命,但双眼失明,治疗了1个月才逐渐恢复。

此时,德国已经宣布投降了,希特勒被迫退伍。

到退伍的时候,他的军衔是下士。

在一战德军中,普通士兵几乎不可能成为军官。根据容克贵族的传统,中高级军官基本都是旧普鲁士贵族军人。低级军官也都要上过军官学校,所以不太可能是普通士兵升官而来。

德国贵族军官都是职业的,很多是终身制。

而士兵则是义务兵,战争结束就会退伍,也没有必要去当军官。

希特勒这个下士军衔,也不能算很寒颤。

到了二战期间,希特勒虽然指挥千军万马,但他并不是德国国防军或者党卫队的成员,严格来说他并不是军人。

他的军衔不能提高,仍然还是下士。

以希特勒为例,他既然有了实权,当然不会在乎区区军衔。

当了12年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为何到死军衔还只是个下士呢?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德国二战期间的元首,拥有至高权力,但犯下滔天罪恶,使得世人对其无法饶恕。很多人不知道希特勒的官职,其实一直停留在下士阶段,就算是联盟军攻陷柏林的最后一死,希特勒临死时都是下士军衔,没从提升过自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德国元首的位置比较特殊,有一群名望贵族的高级将领官员对其互相牵制,这些德军贵族出身的将领均是服从于德国宪法,而不是专门服从元首。尽管希特勒总担任12年德国元首,且在他激进的领导下,仅花数年时间就侵占了欧洲十多国家,还把法国打败,将英国打得无法还手,甚至还杀到远东地区的苏联国家。但是这些赫赫功绩,却依然无法让希特勒提升军衔,使得他一直处在下士的军衔位置。而这个下士军衔在德国军队体制中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军职,仅比普通士兵高出一点,因此世人又调戏希特勒是全球最低军衔的国家元首。

许多人无法理解,德国军职共分六等二十级,最高军衔是元帅,依次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大将军衔、上将军衔、中将再到少将军衔等,当中高级的军衔很多,稍有功绩跟能力的士官都能申请一个高军衔。希特勒身为元首足够有能力让自己的军衔高人一等,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跟几个原因有关,首先是舆论问题,希特勒是一个极爱面子的人,在军队体制中的一般都是从部队的高级将领获得提升机会, 并且一般只升一级两级就已经羡煞旁人,招人嫉妒了。那么希特勒本身是士兵出身,刚做到下士位置,就突然一飞冲天成为了德国元首,这本来就是一个难以令人相信的奇迹,因此不少德军心生不服。这时候希特勒如果再把自己升到大将或以上军衔的话,等于是又从下士一下子升了十多级,这几乎令很多德军士官无法接受,并且会引来别人的说三道四,因此希特勒为了不让自己的权威将受到动摇,所以就一直没提升自己的军衔。

另外,希特勒生性怪癖与常人不同,他可能有一种虐待倾向,就是偏偏喜欢戴着下士军衔来号令所有高级军衔的军官,这无疑是一种“无敌”的存在。在一战期间,希特勒参加过凡尔登战争、索姆河战争等,并多次在作战中受伤,因此被德国颁发了几枚荣誉奖章。虽然他当时是一个下士,但是见惯了因军衔高低而显得极其虚荣的军人,特别是希特勒之前受到过高军衔士官的欺凌,因此对此军衔制度产生了厌恶感,从而对高军衔不屑一顾。

有的人认为,升级军衔是多此一举的,希特勒本身坐到了德国元首的位置,几乎可以呼风唤雨,又何止在乎一个军衔虚名。二战期间,他领着一群高级将领,元帅、将军、大将等一齐为共同的目标,到处东征西讨,几乎横扫欧洲,创下丰厚功绩。这些功劳不单是希特勒一个人的,还有麾下的一群部将,因此要给他们颁发更高的军衔,这才会令对方具有荣誉感,自己身为一个下士军衔又可以更加能融入部下的圈子,如果他把自己的军衔一下升到最高,无疑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反而弄巧成拙。

希特勒让自己停留在下士军衔位置,或许是想纪念他当小兵时的功劳。当初他身为一个普通士兵杀入战争,数次险些死在混战中,而这个下士军衔就是他用性命换来的,因此变得弥足珍贵。

当了12年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为何到死军衔还只是个下士呢?

二战的德国元首叫希特勒总给人一副高高在上霸气凛然的样子,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虽是德国最高领导人,但是军队的军衔却是一个下士。那么希特勒在位十二年,以他的权力足可以给自己升一个元帅军衔,为什么他不这样做,却宁愿当一个下士直到死亡呢?

按中国角度来看,名利注重名不正则言不顺。天下之大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特别是对领导来说,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而以往的很多国家首领都会给自己提高军衔。比如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才刚上任就给自己封了个元帅,叙利亚总统巴萨尔也注重军中地位,执政数年,也找机会将军衔提到了元帅级别,二战时的苏联领袖斯大林则规定自己的军衔乃军队至高元帅。而已这种国家的领导人都对最高军衔着迷,可是德国的希特勒看似狂热,但却始终不敢打最高军衔的主意,其主要是有另外一帮权贵在盯着。

1933年,已经四十四岁的希特勒终于当上德国元首,在他的激进推动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而德国军队以强悍的坦克优势席卷欧洲十几个大小国家,不仅法国被征服,英国也差点沦陷。这些功劳都跟希特勒有关,因此他德国的威望跟地位一度无人取代。

但是军队的士兵却很明白自己的元首仅是一个下士军衔,就算平日里见到比他高军衔的长官,都必须行军礼。当时德国军衔制度分六等二十级,最高军衔是元帅,依次是大将军、上将军、中将、少将等,这种高级军衔非常多,可是希特勒从来不打这方面主意,仍旧以下士的身份指挥比他高军衔的将士作战。这样看来,确实有一种嘲讽味道在里面,但希特勒并不是想嘲讽自己的将士才故意不提升自己的军衔,而是有其他原因限制了其提升军衔的欲望,现在才发现他的做法真高明。

首先希特勒突然从一个下士当上德国总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上位后导致很多军官不服气,但只敢怨不敢言,毕竟工人党是支持希特勒的,反对希特勒对军队不利。而希特勒明白自己的来路,且在军中背景不够强大,虽能指挥大部分军官,可也明白他们不爽,故此在借自己的下士军衔来让高军衔的军官好受一点,特别是希特勒作为元首还给他们行军礼,这使得不少高阶军官感到满足。如果希特勒对高级军衔着迷,反其道而行,不顾别人感受,提升为元帅,那么反而落得别人说三道四,对自己的统治极为不利。

另外提高军衔对希特勒来说可能是多此一举,他本身一跃成为德国元首,很多大将、上将、中将都要听从他的指挥,而且在自己的领导之下打赢许多胜仗,征服过不少国家,这些战绩足以让他成为德国的最高威望人物。

故此,希特勒这时候再给自己提军衔,无疑是有点画蛇添足,多生是非的做法。正如他得意时说的一句话:“帝王的事业,让首相负责完成,让士兵负责维护”意思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士兵也可能是在指自己下士的身份,德国辉煌事业需要他来维护一样。

还有一个是希特勒根本就不稀罕自己高军衔,当年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是一个下士,在索姆河、凡尔登战役里,希特勒因战受伤,被授予过数次军功章,但因为军官腐败原因,自己军衔一直没有提升,为此希特勒就可能埋下抱怨根源,疼恨这些军衔制度,所以自己就故意不提军衔来嘲讽那些腐败跟虚伪。

当了12年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为何到死军衔还只是个下士呢?

他这个下士还是代理的,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士官。

希特勒并不是军人,他的军人时代在一战结束就已经结束了一战时期,他加入德军,打了几年仗,获得两个铁十字勋章,战争期间,从新兵晋升为代理下士,Lance corporal,这是希特勒这辈子最高的军衔了。在战斗中,曾经受过了两次重伤,其中有一次还是被毒气弄伤眼睛。就在他在医院养伤期间,德国宣布投降。

而德国投降后,德国大面积裁军,仅仅十万人的国防军。希特勒也是被裁掉了,也就是说,希特勒在战后就是个复原军人,他已经不是德军了,也就没什么晋升了。希特勒这个时候,就是一名普通老百姓,在军队一些部门工作一下,打个杂而已。

而希特勒加入纳粹,再到逐步掌控纳粹,他手下有个纳粹党冲锋队,但是,这个冲锋队并不是正规军,顶多算个准军事组织,这里面的军衔,没人承认,只有纳粹自己承认。希特勒在各种场合,穿的都是冲锋队的褐色制服。

而希特勒与戈林不同,戈林一直是军人,纳粹上台之后,戈林当了普鲁士总理,后来又进入新成立的德国空军司令部,他之前一战时就是德国空军。德国空军,是他一手参与组建的,他能没军衔么?他后来是德国空军总司令,帝国元帅。

而希特勒,是帝国元首,全国都归他管,他虽然是德国军队最高指挥官,但是德国陆海空军,并不是直接希特勒领导,希特勒也没在德国军中有过任职,没军衔,合理合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