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片子和报告明明在桌子上,还要我们明天再来取?什么道理?”我把医生办公桌上的检查报告和片子拿了就走,不理那个医生。找了熟人,还是一肚子气,后来学聪明了。
曾经,我带一位长辈去我们地区一家三甲医院,他老人家是肾结石,这个结石有鸡蛋那么大。
当时我们医院的泌尿外科刚刚成立,我也不放心,于是带他去上级医院看,这家医院有我的同学。
于是,我先联系了同学,约定早上9点去他的科室。一到这家医院,我把在我们医院做的彩超单子带了来。
同学请了一位副主任来,看了后,他表示要做个尿路造影。但要开单,得先去挂号。
不好意思太麻烦同学,于是自己去排队挂号,挂号的时候,很多人插队,都是一些医生护士带去的。前面明明才10几个人,但这挂号就用了四十分钟,说真的,我忍了,没有发飙,不想给同学惹麻烦。
挂了号,又回同学科室,那位副主任不在,同学打电话给他,他让我们去泌尿外科找他,等到了一看,外面排了四五个人,我想,时间应该也不会太久,于是只能等,如果插队,会让他难堪。
谁知,这个过程,又有几个医生和护士带熟人插队。我一看形势不对,已经半个多小时,还是排不到我们,于是和门口叫号的护士说,我们是这位医生的朋友,我也是医生,护士进去说了一声,于是下一个就排到我了。
唉,脸皮不厚不行啊。
他开了单子,交代交费后去影像科做造影。我带着单子去交费,又遇到同样的情况,那时都是现金交费。排队的人很多,插队的也不少,收费处的人我又不认识,我又不好意思让同学来帮忙,只能乖乖排队。
这一排,已经11点45分,匆忙带着长辈和他的儿子往影像科跑。幸好我还知道怎么找,如果不熟悉医院的结构,一会这栋楼,一会那一层,像迷宫一样,真不知道还要浪费多少时间。
到了影像科,把单子交给影像科窗口的工作人员。
“下班了,排到你的时候肯定是下午了,下午再来排队吧!”一看时间,是接近12点了,于是只能去吃饭,吃完饭重新来排队。我预感不会那么顺利。
事实确实如此,他们说两点上班,虽然中午也有人在影像科,但他们并不工作,在喝茶聊天,不过这时已经1点半,再等等吧,不麻烦别人了。
好不容易盼到两点,门还不开,我真担心一会又来一个插队的。俗话说,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同样的剧情,前面又来了两个没排号的,有熟人带进去,直接人家就做了,幸好只是拍片,中间还有请别的医生一起进去讨论,实习生,护士,医生有说有笑,我心里着急,但也无可奈何。
说真的,这一次,我对这家医院的观感降低到了极点。
好不容易排到我们,陪着笑脸,谁知医生说,这个要先做皮试,让我们出去,多问两句,人家也不理,继续聊他们的。
无奈之下,又打电话给同学,他说皮试就在影像科旁边的急诊室。
心里想着,以后一定要学聪明点,具体流程一定要了解清楚,才能来,这中间浪费了太多时间了。
到了急诊室,一看又是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拉住一个医生,问他要做皮试怎么办?他说要先挂号,我说挂过了,他说急诊室是分开的,还得挂急诊的号。
我差点晕倒,这哪跟哪啊?但既然来了只能遵守规则,那就加入排队人群吧。急诊室的医生护士确实非常忙碌,走路都很快。
排队挂号又花了半小时,但医生都在忙前忙后,根本没有坐下来的。只能又拉住一位医生,说要做皮试。他说等一会,但实际等了半小时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只能又拉住他,医生,麻烦你我们待会还得做造影,做完造影还得找医生看,我们路很远。
医生想了几秒,叫了一个护士过来。“给他开一只造影剂”,然后又跑开了。护士把我们带到工作室,里面到处乱七八糟的。护士开了单子给我们,就跑开了。
那时我虽然对于“护士开处方”觉得有点不妥,但我也知道,护士跟着医生时间久了,医生的习惯也是很清楚的,一般也不会出错,医生能让护士做这件事,也算间接帮忙了,不然,等到他停下来,估计也要下班了。
开了单子,肯定又要交费了,我一想起收费处的样子,心里发毛。幸好护士说了一句,“这张单子就在急诊科的收费处交就行了,不用去大厅!”
“终于遇到好人了!”我心里呼喊。
急诊科的收费处排队的人不多,也没人插队,很快就到我了。
交了费,我把单子给了护士,护士取了药,就给老人做了皮试,并交代要观察20分钟。我一看这时已经3点半。
没办法,只能等待。20分钟后,皮试阴性,没有问题,给护士看了后,护士说可以走了。在等待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急诊科病人猝死,几个医生护士都跑过去抢救。
我带着他们去了影像科,这时排队的人又多了,只能重来,心里真的很沮丧,因为这时已经4点。
幸好,这次没有人插队,等叫到后,赶紧进去,打了造影剂做检查。
过程很顺利,没有什么插曲,但昨晚检查已经5点,影像科的人说要明天才能来拿报告,人家泌尿科的医生也快要下班了。
心里着急,只能打电话,让同学出面告诉人家等等,还有请他跟影像科的医生也打个招呼,待会直接把结果出了。
同学打了电话,医生也同意了,他出来告诉我,报告一会写好,他会让另一位医生签字确认,让我在门口等,他有事要先走。
我表示万分感谢。
他写好了报告,放在桌子上,就离开了,我在门口看得清楚,科室里只剩下一个类似实习生的工作人员。过一会又一位医生过来,拿起报告签了字,又走了,又只剩下那个工作人员,可能是进修的,或者是实习的,20几岁,女的。
我以为她会叫我们进去拿报告单。谁知,她在那里无所事事,走来走去,就是不叫我们进去,或者拿出来给我们。
这时天已经黑了,我只能硬着头皮进去。
“你进来干嘛?”她脸色很难看。
“不好意思,打扰了,我取报告!”我说。
“什么时候做的检查?”她问。
“就在刚刚,那个医生签字的那份,某某医生一定交代了的!”
“明天再来!”
“我们路很远,麻烦给个方便!泌尿科的医生也在等!”
“说明天就是明天,这是规定!”
我一听直接冒火了,直接冲到办公桌,拿起报告和片子,“我就是要现在取走,看你能怎样!”
她一下愣住了,也没有阻止的意思。
这是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的经历。
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我是基层医生,去医院看病,体验可能真有所不同。
在基层医院看病,一直就是在我的单位------六里屯社区医院看病。方便、快捷、有效、全科是我的真实体验。毕竟我还年轻,没有得过大病。记得升副高那一次,我受凉后咳嗽不止,经过化验拍片,最后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我直接和我的同事说我青霉素过敏,输阿奇霉素吧,四天后痊愈。毕竟我对我院熟悉,整个过程顺畅,根本不耽误时间。
在二三级医院看病,只陪父亲去某三级医院看病,也没有挂知名专家的。因为对父亲比较了解,我 直接告诉医生,我是六里屯社区医院的医生,我父亲的情况如何如何,能不能给我化验肝炎全套、癌胚抗原,医生欣然同意,也算顺利。但是后来排队缴费、抽血比较耽误时间,而且当天没有结果,后来复取了。
国家实行分级诊疗,是非常有道理的。建议老百姓也相信基层的医生,小病、慢性病去社区;大病、疑难病去二三级医院。这样才能更好的享有医疗资源,才是真正的便民。
有些人,去托三级医院外科医生去看感冒;有些人,去社区医院要求做阑尾手术;有些人去社区医院开某些不常用的中成药(三级医院医生所用);这些都不合理,建议一定要学会享有分级诊疗的惠民政策。
当然,二三级医院有预约挂号,方便了很多人的复诊(毕竟三级医院挂号难,曾也滋生了很多票贩子);但社区医院实行复诊预约,而且纳入绩效考核,我觉得不合理。老百姓来社区医院就诊、取药,图的就是方便,预约或者不预约都能如期取药,但复诊预约的确增加了医生工作负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本来是为了便民,为了达到错峰就诊的目的,但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坚持实事求是。
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我是医生,模拟下我看牙的经历吧:
我说: 我牙痛[擦汗]
护士:你要谁帮你看
我说:某某(熟悉的)在不在?
我说:我牙痛,看下牙来。
医生:先挂号(一般会开个玩笑[捂脸])
医生:你自己开点药吃下看看[得意]。
我说: 很久了,帮我检查一下。
医生:诶呦[雾霾],蛀掉了,可能要修理一下,你想要什么方式?你是想填充呢?还是做牙套?牙套是全瓷的呢还是合金的?这个医保能报,那个不能报等等……
我说:你看着办吧。
医生:有一点痛,要不要打麻药?
我说:还是打吧,怕疼[捂脸]。
医生:好了,手艺给你打半折,消耗品需要开,你自己开点药💊吃。
我说:[捂脸]
总结:医生自己就医的好处是不需要怎么排队,轻车熟路,不用走弯路,费用出了技术能省,其他的一分不少,不好的地方有时候容易漏诊,本来想把同事省一点检查费,不过万一有问题就尴尬了。
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话说最近也去看医生了,正好有所感悟来说下感受:
1.人多
一大早去就排了很长的队,不要认为是医务人员就可以插队,我们也是尊纪守法的好公民,乖乖排队个把小时才进入诊室,很是费时间。
建议:非特别情况不要周一、周五去看病,除非有急诊情况,因为这两天专家坐诊多,看病的会格外多。
2.花钱多
现在随便一个检查就是上百,要是涉及DNA、基因检测等高端的更是上千,如果为了查明原因做检查也无可厚非,有些检查没必要大家都懂的,这个时候就要看医生是否有良心,另外一个就是看你自己是否了解相关知识,医疗卫生工作者多少还是了解点的,有些检查、药品还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建议:去之前可以咨询下学医的亲属,心理知道个大概,对自己的预算要如实的告知医生。
- 作为医疗工作者去看医生和普通人没有多少差异,同样能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的国之难题,最好是平时多了解健康科普知识@用药小卫士 @头条健康 锻炼身体,少去医院🏥有小毛病去社区医院或者药店。
- 最后祝大家少生病,健健康康不去医院。
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我是一名麻醉科医生,因为个人比较内向,不喜欢麻烦别人,所以以前上学的时候看病都是自己挂号过去,并且不会穿白大褂
客观来说有些时候患者和病人吵架甚至上升成为医闹并不都是因为患者问题的
当看到医闹新闻时,很多医生会有这些观点1.患者个人因为生病情绪产生问题2.患者嫌弃看病贵所以闹3.患者理解不了医生的解释,从而认为医生敷衍了事4.医院人太多理解不了,从而心情不好5.医生因为个人状态不佳从而说话引人误解,但可以理解,等等。
这些确实是事实,医生这么想也没错,毕竟屁股决定脑袋,但是不能去否定某些医生确实存在个人问题,毕竟老鼠屎在哪里都是存在的
5年前因为胃肠炎曾去医院就诊,因为是半夜,挂的急诊,进入诊室后,跟大夫说明情况,大夫表现的很不耐烦(可能打扰他睡觉了吧[大笑]),一句话都没和我说,给我开了血常规和病毒检测,还有一堆药,具体是啥忘了,就记得一问多少钱,将近700(可能有些夸张,就记得钱很多,毕竟那是还是学生,生活费一个月才1000)。然后我只好跟大夫好生商量,说明自己还是学生,头天吃的东西很杂,怀疑自己是胃肠炎等等,最后取消了检查,开了一些常规药回了学校。
我不是在说医生过度医疗,从原则上来说开这些检查和药肯定是没错的,毕竟要排除某些特殊疾病和情况,全面检查肯定是正确的,虽然可能检查一千个人都没有问题,可一但真的出现特殊情况,那么这些检查和药品就相当于拯救了一条生命,你能说这些检查是过度医疗吗?
所以,站在医生的角度来看,除了态度有些不好,确实没有任何问题,而一个人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也是正常的。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我也没有任何问题,没有态度恶劣,闹事,但是我的心情就是很不好,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和人相处交流,肯定会产生矛盾,这是一种必然,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努力约束自己,尽量做到不互相伤害吧。毕竟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两看相厌,甚至冲突升级吧。
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医疗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会头疼脑热,去医院看病也很正常。外科医生去看内科,眼科医生去看骨科,术业有专攻,医学是博大精深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