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的人后期应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已做手术,现在是第7周,刚把固定长石膏板拆除

感谢邀请跟腱断裂小腿后方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腱向下合并成为一粗而十分坚强的肌腱,称为跟腱

跟腱是足踝后部人体最强大的肌腱,能承受很大的张力,除个别疾病和特殊的动作外,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生断裂。跟腱断裂,顾名思义,是跟腱组织的断裂。临床上常见的跟腱自发性断裂一般发生在单侧肢体。这种断裂可以在跟腱跟骨连接部,也可以在跟腱肌腹连接处或是跟腱组织本身。

跟腱功能

跟腱的功能是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对于行走等日常生活得动作的完成起重要的作用。跟腱断裂发生的高危人群是学生运动员和演员,近年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跟腱断裂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除少数跟腱原位外伤导致的开放性跟腱断裂外,大部分跟腱断裂是由间接外力引发。部分跟腱断裂的患者在发生跟腱断裂前都有跟腱相关的慢性疾病。跟腱断裂亦高发于仅于闲暇日或休息日进行较大运动量体育活动的人。

引起跟腱断裂的原因。1、直接外力:导致跟腱开放性或闭合性断裂。70%以上的自发性断裂在运动时发生,患者多在进行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等球类运动或跑步等田径运动。

2、间接外力:导致的自发性断裂最常发生于30岁~50岁之间的运动人群,此外,50岁以上的非运动人群及女性也是好发人群。如果有一侧肢体发生过跟腱断裂,发生另一侧跟腱断裂的几率可以增加18倍以上。自发性断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先天性胶原异常、风湿免疫类疾病、激素水平异常、年龄增大后跟腱血供减少、运动过度导致的跟腱退变、可能导致跟腱发生自发性断裂。

如何预防跟腱断裂1、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便将身体的兴奋点调节到最适宜的状态2、运动中需要注意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踝关节处事用护套;增加运动量必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根据自身的体重、年龄、健康状况等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避免激烈运动,可以适当快走,简单运动

治疗方面一般跟腱的治疗,也是根据损伤的程度来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一般情况下要打石膏、休息、制动,肢体抬高,做屈膝位的一些制动促进跟腱愈合。

现在对跟腱损伤治疗,都是通过微创治疗,小切口,大概1-2cm,然后进行修复。跟腱手术,微创治疗的优势包括切口短、愈合快、疤痕小,能尽早的恢复行走。

康复方面一般情况下跟腱损伤以后1个月,都可以建议病人进行正常的行走,但是早期要进行护具的保护。跟腱断裂经过手术修复以后都能够恢复正常。只是跟腱断裂恢复的时间比较长,大概要1年左右。但是很多运动员很难在恢复原先的状态,因此很多跟腱断裂运动员基本提早选择退役!

祝平安健康(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跟腱断裂的人后期应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跟腱是人体最强壮的肌腱,起于小腿三头肌,止于根骨结节后面中点,长约15cm,在运动方面提供我们跑动,跳跃的能力,每天步行也需要它强力的推动。

跟腱断裂常常发生于跟腱跟骨止点近端5-7cm处,这种情况常发生于只在周末进行高强度锻炼的中年男性,我们常常称之为“周末战士”。跟腱断裂最常见的主诉就是感觉后面被人踢了一脚,回头看却没人。对于青壮年患者来说,如果跟腱锻炼,我们建议最好行手术治疗。

手术固然重要,术后康复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术后要尽可能进行正规、系统的康复,以最大限度促进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根据我们的经验,术后是可以恢复到竞技水平的,但前提是要有科学、正确的康复做后盾。

第一阶段:保护、愈合期(术后0-3周)

1、手术当天:在跟腱重建后,我们一般会管型石膏使足踝跖屈30度,在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 术后1天: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的活动足趾,可以15分钟/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可以100次/日。

3、 术后2天开始:可扶拐患肢不着地行走,仅限于必要的上厕所。

开始尝试抬腿:腿抬高至足跟离15cm,然后屏住肌肉,10次/组,2-3组/日。

侧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s,4-6组连续,2-3次练习/日;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cm为1次,30次/组,组间休息30s,4-6组/日。

根据损失及手术特点,石膏一般需佩戴3-4周,固定期间只能进行上述练习。

中期-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期(4-12周)

1、术后4周:可以去除石膏,开始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主动屈伸踝关节,即缓慢、用力、最大限度的绷脚尖和勾脚尖(疼痛忍受范围内),10-15分/次,2次/日。练习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

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主动伸曲膝关节,逐渐增大角度。

2、术后5周:滚筒练习:选一实心圆筒(酒瓶、易拉罐等)反复练习不超过5分钟。练习前可热水泡脚15分钟,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泡脚后,坐于椅子上,屈膝,患脚踏在圆筒上踩住圆筒来回滚动,逐渐加大活动度,每日1次。 或以硬纸板剪成鞋后跟大小,垫在鞋后跟约3cm左右,开始扶拐行走,每隔2-3天撤掉一层纸板,2-3周内撤完,过度穿平底鞋行走。

3、术后第8周,开始被动跟腱牵拉练习:患肢屈膝位,用双手握住患侧脚掌,以轻柔力量向内牵拉,1-2分钟/次,间隔5s,3-5次/组,1-2组/天,这种牵拉感要在承受范围内。

后期:12周后

1、强化牵拉跟腱:患肢屈膝,抬起脚掌,身体前倾,靠体重下压以牵拉跟腱,注意一定要控制好力度,避免过分牵拉。

2、固定自行车练习:由无负荷至轻负荷、跟腱处不得有明显牵拉感,20分/次,1-2次/日,开始练习时,自行车脚踏要置于足弓以后,不可以脚掌发力。

3、三个月后可以开始慢走,5-6个月开始提锺练习,双脚提锺逐渐过渡到单脚提锺(不少于术后5月)

提锺练习:用脚尖站立,包括双足分立与肩同宽,足尖正向前,外八字站立,内八字站立,以练习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注意不可感到跟腱牵拉感。

根据自身练习情况逐渐快走——慢跑——快跑-跳。

10-12个月可以开始恢复对抗性运动。

跟腱断裂的人后期应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术后第一阶段(0-2周)

- 注意事项:

  • 使用护具保持跖屈20-30°

  • 在腋拐或助行器的帮助下,无负重

  • 保持伤口干燥

  • 注意伤口感染情况

- 目标:

  • 保护修补的跟腱

  • 伤口愈合

- 运动训练:

1、循环运动

防止长时间佩戴支具导致小腿淤血,脚趾需要用力屈曲和打开,从而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股四头肌收缩

- 仰卧位,可在腘窝处垫一毛巾卷,股四头肌发力将脚跟抬离床面;

- 发力保持5秒,重复5-10次。

3、直抬腿

- 仰卧位,先收缩股四头肌,保持膝盖伸直的姿势,往上抬高下肢;

- 抬高5厘米,保持5秒,重复5-10次。

4、蚌式开合

- 侧卧位,屈髋屈膝,收紧核心,保持头部、躯干和骨盆处于同一直线上;

- 在保持骨盆中立位下,将膝盖尽量打开;

- 15个一组,重复2-3组。

术后第二阶段(3-6周)

- 注意事项:

  • 术后2-3周:护具固定保持在跖屈20°、穿戴护具在腋拐或助行器帮助下用足尖着地、穿戴护具睡觉;

  • 术后3-4周:护具固定保持在跖屈10°、穿戴护具在腋拐或助行器帮助下用足尖着地、穿戴护具睡觉;

  • 术后4-6周:如果没有不适,可以穿戴护具保持踝关节正中位、穿戴护具在腋拐或助行器的辅助下,在可忍受范围内将重心转移到患侧、穿戴护具睡觉。

- 目标:

  • 穿戴护具,在腋拐或助行器帮助下,在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尽量恢复正常步态

  • 保护修补的跟腱

  • 主动背屈到中立位

- 运动训练:

1、活动度训练

- 术后2-4周进行被动的跖屈、背屈(注意只能到中立位)、内翻、外翻;

- 术后4-6周进行轻柔主动的背屈,感受到跟腱轻微的拉伸感;

- 主动进行踝关节跖屈、内翻和外翻。

2、等长收缩

- 进行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的等长抗阻训练,注意背屈角度不要超过0°;

- 等长抗阻练习为患者自己做动作,但是他人给予相反的阻力,感受肌肉发力但还是不产生动作;

- 可以先保持5S,重复10次,先进行1组,然后根据情况增加组数或时间。注意一定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锻炼。

术后第三阶段(6-8周)

- 注意事项:

  • 逐渐脱掉护具:在平地上短距离行走时,可以在网球鞋内垫1-2英寸的鞋垫,然后逐渐在第八周取掉;

  • 避免对肌腱造成过度的压力(不要在矢状面上较大的活动、过度被动的背屈和撞击活动。

- 目标:

  • 不用佩戴护具或鞋垫在平地上正常的步态;

  • 患侧单腿站立能维持10秒;

  • 主动活动度为背屈5°到跖屈40°之间。

- 运动训练:

1、主动关节活动

- 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注意背屈角度不要超过5°(同上)。

2、弹力带抗阻

- 使用弹力带抗阻做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动作;

- 注意背屈角度不要超过5°、从最大角度回到中立位时,要抵抗弹力带的拉力缓慢回位,肌肉离心控制;

- 15个一组,重复2-3组。

3、小腿三头肌拉伸

拉伸腓肠肌:

- 双手扶墙,两侧脚前后弓步站立,患侧在后,脚尖朝前方;

- 健侧膝关节逐渐靠近墙面,注意患侧足跟不要离开地面,感受到小腿后侧肌群拉伸后保持30秒,重复3-4次。

拉伸比目鱼肌:

- 双手扶墙,两侧脚前后弓步站立,患侧在后,患侧膝关节屈曲45°,脚尖朝前方;

- 健侧膝关节逐渐靠近墙面,注意患侧足跟不要离开地面,感受到小腿后侧肌群拉伸后保持30秒,重复3-4次。

4、平衡训练

- 可以从两侧脚分开站立开始,然后进阶为双侧脚站在平衡软垫上,最后进阶为患侧单腿站立;

- 站立尽量维持1分钟,重复3-5次。

术后第四阶段(8-12周)

- 注意事项:

  • 避免运动后肿胀

- 目标:

  • 任何运动都无疼痛

- 运动训练:

1、继续重复上面的动作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肌力训练的组数、单腿站立可以从稳定的平面平衡垫。

2、提蹱

- 双手可以扶墙给予辅助,踮脚尖将足跟抬离地面,然后缓慢的将足跟放下;

- 12-15个一组,重复2-3组,可以根据情况加减训练量(注意训练一定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

术后第五阶段(四个月后)

- 注意事项:

  • 避免运动后肿胀

- 目标:

  • 任何运动都无疼痛

- 运动训练:

1、单腿提蹱

- 双侧前足站在台阶边缘,双手扶墙给予保护;

- 先将足跟抬离地面,然后将重心转移到患侧,足跟缓慢地放下;

- 15个一组,重复3组。随着练习逐渐减少上抬过程健侧地帮助,最后转换为单腿提蹱。

2、BOSU球站立

- 可以先从双侧BOSU球站立开始,保持1分钟;

- 等熟练后,再换成单腿站立保持1分钟,重复3-5次。

如果大家仍有问题欢迎咨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