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哪个古代人物,为什么?

纵观古今中外史,人才济济、英雄辈出,而我最欣赏的一位历史人物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鬼谷子。

鬼谷子,本名王诩,是纵横家鼻祖,更是兵法集大成者。他精通百家学问,有通天彻地的大智慧。

相传,鬼谷子的面相异于常人,因其前额有四颗肉瘤,成鬼宿之象,再结合他本人的惊天本领,被后世尊称为“谋圣”

单提鬼谷子的名号,可能很多人对其了解不深,然提及他的学生子,个个都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更是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抢夺的人才。

最著名的就包括战国时期能够左右政局、甚至有只手遮天本领的张仪、苏秦、孙膑和庞涓。

如果说秦国能够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大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离不开上述英雄人物的推波助澜。

说来也奇,虽常隐山林、鲜少出世,鬼谷子却对世间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他因材施教,教孙膑、庞涓兵法之道,教张仪纵横之学,而他们虽师出同门,却又相生相克。

同为优秀的兵法家,孙膑和庞涓皆擅长排兵布阵。然庞涓为人狠辣、看重得失,孙膑虽有过人智慧,却难逃同门陷害被废黜了双脚。鹬蚌相争,实乃不幸。但是战国时期几场著名的战事也都出自二人手笔,其中一个是桂陵之战,孙膑的围魏救赵之计被毛主席评价为:“千古高手。

作为出色的辨士,张仪和苏秦才华满腹、巧舌如簧,他们游说于列国之间,仅凭一张嘴就可扰乱时局。不同的是,张仪主张连横,官拜秦之相国,苏秦建议合纵,担任六国之相。显然,张仪的思想更顺应时局,最后也助大秦走向一统大局。

有分权就要有制衡,这便是鬼谷子的智慧。与其说是张仪等人在左右政局,不如说是鬼谷子在教导之初便已布下了一盘大棋,这旷世谋略,前无古人,不得不令人叹服。

你最喜欢哪个古代人物,为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陋室铭》你了解熟悉吗?是否理解它的内涵?是否了解作者?它的作者刘禹锡就是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我喜欢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豁达的胸襟。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了《陋室铭》。

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但革新以失败告终。刘禹锡因而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狗眼看人低”,故意刁难他,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还很高兴,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于是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全文仅81字,却把自己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怎不让人佩服?

试想,哪一个人,能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在自己失意的时候,假如我们中高考失利,该如何去做?假如我们事业不顺,该如何去做?假如我们遇到了苦难,该如何去做?我们真的应该像刘禹锡那样,坦然豁达的面对一切。

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你最喜欢哪个古代人物,为什么?

古代,我最佩服淳于缇萦。

缇萦,齐国太仓令(后辞官行医)淳于意五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

据说,缇萦的父亲行医时,常常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来确定医治顺序。一次,淳于意正在城外,守护一位急性重症未脱离危险的村民,城里一富豪派家奴骑马请他去给富豪生病的儿子看病,淳于意拒绝了。而那个富豪人家的家奴又不接受淳于意的建议,把病人用马车送过来治疗,以致病人因拖延而死亡。于是,那个富豪就将淳于意告上法庭,当地的官吏判淳于意"肉刑",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挖去膝盖等刑罚。但淳于意毕竟做过太仓令,所以要执行也要押到西汉的首都长安去受刑。

临走前,差役押着淳于意与家人道别。淳于意看着五个女儿不禁感叹,要是有个儿子多好,说不定这个时候还能想想办法,生女儿真的是没用。听得此话,几个女儿不禁低泣。缇萦闻言,也是即悲伤又气愤,心中暗想,为什么女儿没用呢?于是,她勇敢提出,陪父亲去长安。这样,路上既可以照顾父亲,也可以到长安后再想想办法。押送淳于意的差役见缇萦身体又瘦年龄又小,都劝她不要去。一是路途遥远,怕她受不了辛苦;二是怕她到了那里,因为年龄太小乱说话而没命。家人们也纷纷阻止,但缇萦心意绝决,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礼就陪父亲上路了。

一路上,缇萦一边细心地照顾父亲,一边认真的思考营救父亲的方法……

长话短说。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上朝的大臣们看见一位衣衫单薄、满脸泪痕的小姑娘,双手高举着诉冤书,在皇宫外的石阶上跪着,看似已经很久,他们都很吃惊,纷纷议论,就把此事禀报给汉文帝。汉文帝一听,也觉得其中必有冤情,立刻召见了缇萦……

其结果,可想而知,汉文帝赦免了淳于意,父女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其结果,汉文帝与众大臣商议,用苔刑代替了肉刑。

其结果,汉文帝正式下诏,废除了肉刑。

一切,有诗为证。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欲报亲恩入汉关,奉书诣阙拜天颜,世间不少男儿汉,可似缇萦救父还。"

其中最令人熟悉的,应该就是班固的那两句:"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于是,缇萦救父,千古传颂。

题外 .肉刑.

肉刑,是摧残人的肉体的刑罚,分为很多种。如墨刑,是在犯人脸上刺字,再用墨汁涂在字上,使字痕终身无法消除;劓刑,是割去鼻子;刵刑,是割去耳朵;刖刑(也叫膑刑),是砍断脚;宫刑,是割去生殖器。

网络图片,侵权联系删除。

你最喜欢哪个古代人物,为什么?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你最喜欢哪个古代人物,为什么?

最佩服秦始皇,除统一六国等功绩外,不搞任人唯亲的分封制,使后世所有天下为私的帝王相形见拙。

你最喜欢哪个古代人物,为什么?

在中国古代史上,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秦始皇,他亲政后,采纳了李斯等人的灭六国,成一统之计。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结束了180多年战国混乱纷争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被誉为“千古一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