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你怎么看?
不管是纯粹的收藏价值还是投资升值价值,和哪个国家发行并无太大关系。
纯粹收藏价值主要是看发行题材,投资主要是看发行或者存世数量。
纯粹收藏的话,你肯定会选你喜欢的邮票来收藏,比如喜欢生肖题材,那么国内的收集完了,可能还会想收集国外的,只要你喜欢。如果你不喜欢,就是拿一枚孤品邮票换你的一般邮票你也不一定愿意换,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
而抱着投资升值目的的话,更应该对国界没什么要求了吧,只要是能升值能赚钱,管它是哪国发行的邮票呢是吧,把我们的目的是能赚到钱。
至于有人说只有中国的邮票有收藏价值的论调,有点片面了。不可否认,国内邮票确实很多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但也有许多没有投资价值的不是么,至于收藏价值主要是看个人喜好,你喜欢的就有价值,不喜欢的话它就是一张纸片儿。
有人说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你怎么看?
中国邮票有个重要的时间临界点或分介点,此即1991年或1992年。凡1991年及以前发行的邮票均有收藏价值,而1992年及以后发行的邮票很难说有收藏价值。试分析如下。
一是,国家邮政从1992年开始,便放开了邮票的发行量。邮票发行量普遍在6000/8000万套(枚)之间,有的邮票竟高达亿套。而1991年发行的邮票限制在600/1000万套范围内,由于寄信、包裹的盖销使用,这部分邮票存世量很少,现在价值非常高。
二是,国家邮政从2003年起,便开始推出大版张和小版张并举的发行模式。针对集邮爱者预订的邮票,邮局撕破大版张按面值销售,而小版张一般不会向集邮爱好者出售,多数推向邮票市场。从此,小版张便取代了小型张的地位,一跃而成为邮票中的翘楚,新的贵族。
三是,国家邮政从2005年始,又推出“不大不小”的中版张邮票,这种版票介于大版张和小版张之间,既比传统大版张的枚数少,又比新小版张的枚数多,故成为邮票中的伪小版、怪品。
四是,面对国家邮政邮票的发行计划,邮集的人很无奈。有三个无法适应。1)传统的年册邮票即集单枚套票已没有任何价值可言;2)集小版张邮票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但投入的资本却很大,失去了集邮意义;3)大版张、小版张、中版张三个版块的客观存在,彻底击破了中国集邮人的系列集邮思维定式。
五是,小版张是邮票中的新“贵族”版块,但由于邮政发行的故意无序,导致小版张没有龙头效应。例如:反映儿童题材的04《司马光砸缸》小版张,设计精美,古色古香,深受邮人追捧。但后续发行的《曹冲秤象》却以邮折来面世,而非小版张形式,这让《司马光砸缸》小版张失去了龙头地位。这种情况在小版张中比比皆是。
另外,邮票除了上述普遍共性特点外,还存在品种繁多的情况,诸如:大版张、小版张、中版张;小型张、小全张、赠送张、双连张、四连张、加字张;普票、丝绸邮票;邮折、邮资片;小本票、金泊邮票等等,多如牛毛。然而邮票在快递公司迅速崛起的情况下,必将弱化其职业功能与作用。而上述邮票的发行量就是存世量,基本没有盖销,故收藏价值不高。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邮政1991年以前发行的邮票具有收藏价值,有的邮票的价值还非常高。但1992年以后发行的邮票则很难说有收藏价值。由于品种繁多、总量又大、且无序列、更没有销耗,因而同年度以后所发行的邮票,基本没有收藏价值。这些邮票将会成为一堆精美的花纸头,沦落到无人问津、无人喜欢的境地。
有人说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你怎么看?
从收藏角度来说,任何一种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都有收藏价值,邮票也不例外!
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一般由主权国家发行。邮票的图案设计,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英国罗兰·希尔爵士发明的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的大龙邮票。
邮票又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以及普通的邮票。有些邮票发行量较少或者由于发型错误停发和回收导致存世量特别罕见,如文革邮票中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今年的拍卖超过千万的价格收拍。
所以说邮票是有一定的收藏空间和升值潜力的!
有人说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你怎么看?
对此问题我也来谈谈个人的看法。我认为这个认为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的看法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何以见得且听在下慢慢的道来。
首先,我们说说什么是收藏价值,收藏价值是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收藏,你喜不喜欢,你收集起来有没有用,我认为这些就是它们的收藏价值。但往往有些人谈有没有收藏价值会把它与经济价值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它们是两码事。
谈了上面一点,下面就好谈了。就问题中问的认为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那这么多的浩如烟海的外国邮票就没有收藏价值吗?这个看法就是一种典型的偏见,因为大多数的邮票爱好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接触外票很少,也有大多都还沒有到达那个层次,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收集外票。
笔者曾有幸参看过几次较大型邮展,你只看到做专题邮集的大都要涉及外国邮票和实寄封片等,不然你的专题仅限于国内邮品,就可能不丰富有缺陷等,因为光国内的邮票邮品总归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你要做出一部优秀的专题邮集,就相当于写文章必须要有更多的素材一样。
比如做航天专题,你离开外票说得清楚讲得精彩吗?
再比如你要做世界民族风情或者是世界军事家等专题你离开外票能做好吗?你要写世界邮政发展史你离得开黑便士吗?等等。
综上所述,有本问题的看法是因为不了解外票不熟悉外票更不知为什么要收藏外票而导致的,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个人看法欢迊讨论,发表不同意见欢迎,不友好言论就免开尊口。
有人说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你怎么看?
只有中国邮票才有收藏价值?这只是个非常片面的看法。醉心于本国文化题材本身没有问题,但也需要放眼看世界否则就是井底之蛙。
从集邮文化底蕴来说首枚邮票的发行国英国的底蕴肯定比我们要深厚,黑便士票是每个集邮者都想拥有的,而且价格还不是很贵。所以底蕴和价格不一定成正比。
从集邮的传承来说德国集邮圈可以说是我辈楷模。二战片《黑皮书》中那位德国军官在火车上捧着自己的集邮册不肯放啊。二战中集邮活动在德国照样开展的火热。
从邮票的设计来说法属以及法国、摩纳哥、瑞典等国的邮票设计比我们强很多。那些精湛的雕刻版邮票让人爱不释手,斯拉尼亚大师的《运河》小本票那个水竟然可以雕刻出波光粼粼的效果。
从邻国的邮票设计来说泰国,越南这几年的邮票设计已经超过了我们。
从发行量大来说,日本邮票的发行量很大但是他们从来不打折。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再妄自尊大了,也许我们唯一可以说得出口的是90年以前发行的邮票均价世界范围来说数一数二吧。唯有我们的邮票是斯科特和米歇尔目录上的标价低估的。但这都是商业运作的结果,高峰过后一地鸡毛,这方面没有什么太值得骄傲的。
我们一定要认识自己邮票发行体制和邮票设计上的不足,那集邮这个优雅的爱好才能在我们国家良好的发展下去。
有人说只有中国邮票有收藏价值,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有些片面。其实,邮票作为邮资凭证,是世界各国都通行的方法。不仅仅只有中国的邮票有收藏价值。而且,从近三十年来,中国邮票发行量太大,造成了泛滥,邮票收藏的价值人为地降低了。所以,目前真正有价值的邮票并不多,尤其是近年来发行的邮票品种更是如此。现在,邮寄信件已经被短信和微信等取代,邮票很少使用了,其使用价值几乎没有了。以后再多发行邮票,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邮票,在以后只能是充当收藏品,所以,应该呼吁中国集邮总公司,不要再滥发邮票了。邮票发多了,也会像钱多发行一样贬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