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病的人,在吃胃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误区?
早几天接诊了一位剧烈腹痛的患者,拍片检查考虑胃肠穿孔。
王老爷子今年65岁了,被痛风这个老毛病缠绕了多年,这个“老朋友”总是不按套路出牌,往往都是不定期来访,每次发作都会让王大爷疼痛难忍,彻夜难寐。
直到有一次听朋友的推荐吃了一粒止痛药,一个小时过后疼痛消失了,这让老爷子兴奋不已。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惊奇地发现,这颗止痛药不仅让痛风发作得到缓解,就连他多年的胃病也有所改善。肚子微微胀痛时,吃上一粒止痛药,也就神清气爽,不再痛了,外出遛弯,在家做饭什么的都不费劲。
直到前几天,老爷子突然觉得腹部剧烈疼痛,先是上腹部突发剧烈疼痛,继而全腹部剧烈疼痛。这可把家人急坏了,连忙带来医院看看。
最后拍片确诊是胃肠穿孔,后来做了微创手术,醒来后老爷子才大呼捡回了一条命。
“您常吃的这种止痛药属于非甾体类消炎药,这类药物不能根除病因,也不能阻止病程的发展,仅能暂时缓解一下疼痛。但有一定副作用,就是消化道溃疡和肝肾功能损伤。胃溃疡深了就容易胃穿孔。这类药物,千万不能盲目、长期服用,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早上查房,我不厌其烦和老爷子科普。
听完我的讲解,王老爷子悔不当初:“早知道这样,就不会自己乱吃药了的!”
如今,加班、熬夜、饮食不规范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态。而胃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这些胃病已经司空见惯。有些人根本不把胃病当一回事,随手翻两片胃药嚼嚼,便不再理会;有些人更是随心所欲,胃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许多患者对于胃炎及吃胃药都存在认识误区,这不仅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甚至反而导致病情加重。
胃炎患者吃胃药时存在哪些误区?1、用止痛药治疗胃痛
文章开头提到的老爷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布洛芬等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确实可治疗多种疼痛,而且效果不错,但是唯独不能用于治疗胃痛。
止痛药会掩盖病情,不但止不了胃痛,反而容易引起新的胃病,或使原来的老胃病加重。
消炎止痛药属于环氧化酶抑制剂,因为“炎症物质”会引起人体的疼痛,消炎止痛药抑制了炎症,也就止了痛,但同时,这种药还会抑制胃黏膜合成保护自己的前列腺素,长期吃药,胃黏膜就会失去一个强有力的保护铠甲;另一方面,消炎止痛药刺激性较大,在胃内的酸性环境下,会破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相当于胃黏膜的屏障遭到破坏,人体胃肠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就被削弱了。
在失去了“保护层”和自身屏障被破坏的情况下,胃中的消化液等就会乘机侵袭胃壁,造成溃疡、糜烂甚至胃穿孔。
因此,胃痛千万不能吃止痛药!
2、多种胃药一起上
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人一旦出现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一些胃炎的症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所有胃药统统下肚,希望尽快解决问题。
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有些胃药是属于同类的,同类药物并用,疗效并不一定加倍,反而加重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诱发青光眼和药物中毒等各种严重后果。
此外,这些药物的应用还可能掩盖胃病加重的症状,害处不容小觑。
因此,掌握适应证,不要重复用药,这是胃病用药的基本原则。
3、把奥美拉唑当做治疗胃病的神药
提起奥美拉唑,可谓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就连几岁的孩子都有可能知道,胃不舒服了,吃一粒奥美拉唑。
大家都反应这个药疗效不错,因此很多患者但凡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到药店去买点“拉唑”也就能解决问题,何必到医院排队、受罪?
于是,很多人把奥美拉唑当成治疗胃病的神药,几乎什么胃病都可以拿来抵挡一阵子。
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和任何药物一样,奥美拉唑也并非是万能的,也有自己的适应症。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之一,其作用是从根本上抑制胃酸生成,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和胃酸有关的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等。
然而,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药也不例外,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神药”。
由于奥美拉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也逐渐暴露了出来。长期服用,抑制了胃酸的同时,也有可能使肠道感染、菌群紊乱的几率增加,从而加重了胃黏膜增生性病变,甚至发生恶变。
因此,使用奥美拉唑要掌握适应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与血象,控制用药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4、不停更换胃药
很多胃病患者往往不够耐心,操之过急,吃了一两次药症状没得到改善,便私自换药,不停更换药物品种,最后还是一样没什么效果,于是就开始抱怨。
其实,治疗慢性胃炎的药并无严格的疗程,需要服用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看药物的疗效。一般情况下,治疗胃炎时用药时间要适当长一些,并要坚持用同一种药,不宜更换过勤,除非有不良反应或用药后无效才考虑换药物使用。
5、别人吃得好的药对自己也会有效果
这是医生在临床上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让医生哭笑不得的问题。
在门诊经常会有一些老年患者拿着别人给的药盒子,坚持让医生开指定的那个药,一再表示这是别人用过的药,很管用。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每个人的病情不尽相同,很多患者更是“同症不同源”,所需服用的药也会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因人而异,不经医生检查便自行服药很容易适得其反,耽误病情。
6、不分青红皂白使用消炎药
很多人的思维是发炎了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而慢性胃炎使用消炎药也是天经地义的。
炎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人们平常所谓的发炎,多属此类。另一类是无菌性炎症,而慢性胃炎多属于第二类。
第一类炎症用消炎药是必须的,而第二类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不少抗生素明显损伤胃黏膜,或有明显胃肠道反应。而且使用频繁还可能使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使延长胃病的病程,适得其反。
总之,在治疗胃病的过程中,应经医生评估身体整体情况后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盲目自行购买。
如需长期或大量服用某些药物时,需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必要时定期复查生理生化指标,当出现某些异常症状时切不可大意,最好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有胃病的人,在吃胃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误区?
胃病的主要原因有三种即胃动力不足、胃食管酸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应的治胃病药物有5类,不同药物的服药时间不同,分别要在饭前、饭后、饭间吃,否则容易引起刺激胃粘膜等进一步损伤。具体的与药物的作用和吸收方式有关系,下面,“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
为什么会患胃病,胃药有哪几类?胃病的主要原因有3种:
一是胃动力不足让食物滞留在胃里的时间过长而不断刺激胃酸分泌破坏胃粘膜;
二是胃食管反流使得胆汁食物等倒流引起炎症;
三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反复胃溃疡。
这些反复的刺激和溃疡会破坏胃部的自我修复功能,容易导致息肉、胃壁增厚甚至胃癌等问题。
相应的治疗胃病的药物也就有抗酸药、抑酸药、胃粘膜保护药、促动力药、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5类。
不同种类的药物该如何使用?1.抑酸药
抑酸药主要有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种,能作用于分泌胃酸的细胞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是治胃病的主要药物。
其中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替丁类药不会明显刺激胃粘膜,药物吸收基本不受食物影响。一般建议餐后吃,但餐前或餐时也可以。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拉唑类药物吸收会受食物干扰,所以在餐前空腹状态下服用为佳。
2.抗酸药
抗酸药能中和胃酸,快速缓解胃痛,在胃里的食物接近耗尽的时候吃最好,也就是饭后1-1.5小时、临睡前或是烧心等症状明显的时候用。
主要包括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弱碱性无机盐及其复方制剂。
3.促动力药
常用的多潘立酮、普沙比利、曲美布汀都适合在饭前服用,一般为饭前半小时。
4.胃粘膜保护药
这类药能减少各种因素对胃黏膜的刺激,药效受药物浓度、与黏膜接触时间影响。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具体的根据药品不同而有差别,如铝碳酸镁可餐后1小时和晚上睡时吃,米索前列醇可在餐前及晚上睡前吃。
5.根治幽门螺杆菌药
根治幽门螺杆菌需要四联用药即使用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和2种抗菌药。前两种药都在饭前吃,而2种抗菌药物的服用时间与具体药物有关,比如卡拉霉素要在餐前空腹吃、甲硝唑则应在饭后吃。
小贴士:在吃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使用方法和禁忌或详细咨询医生,具体到餐前或餐后多少分钟,这能更好的发挥药效、减少副作用。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有胃病的人,在吃胃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误区?
胃药的种类有很多,胃病的分类也有很多,今天小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胃药的服用方法:
1.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物):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服用时不可嚼碎和压碎,在服用时必须要排除胃癌的可能。
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20mg,一天1次-2次;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20-60mg,一天1次-2次。饭前30分钟服用。
埃索美拉唑(耐信)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40mg,一天1次,疗程4星期;防止复发和长期维持治疗时:20mg,一天一次。
雷贝拉唑:无论是消化性溃疡还是反流性食管炎均推荐为10mg,一天1次。疗程在6-8周。
2.胃黏膜保护剂:主要作用是保护胃肠粘膜免受一些损伤因素的刺激,可以对抗胃酸过多引起的反酸和烧心。
铝碳酸镁:0.5g-1.0g,每日3次,在症状缓解前至少维持4周,在进餐或者是餐后服用。
枸橼酸铋钾:220mg,每日3次;和抗生素合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时疗程一般在7-14天,3餐前半小时或者晚餐后2小时服用,服用时不得同时食用高蛋白质的饮食,如牛奶,服药期间会把舌头、粪便染黑。
果胶铋:150mg(3粒),三餐前和睡前服用。
3.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以增强食管下部括约肌的张力,阻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和十二指肠的蠕动。
多潘立酮:口服,10-20mg,一天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西沙必利:心血管患者禁用,5-10mg,口服,一天3次。
枸橼酸莫沙比利:5mg,口服,一天2次到3次,餐前或者餐后服用。用药2周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应该停药。
曲美布丁:100-200mg,口服,一天3次,饭前饭后均可。
以上就是小克的总结,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如果各位服用的药物没有写进去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克会回复大家。
有胃病的人,在吃胃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误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只要是胃不舒服,很多医生都会让你吃点奥美拉唑类的抑酸药试一试。但是其实胃病的种类有很多,虽然确实大多数服用奥美拉唑这类药的话会有效果,但是有一些情况是没有效果的,甚至是起到相反的作用;还有药物的剂量与服用周期也是不一样的,有些胃病不需要长期服药。
哪类胃病适合吃奥美拉唑类抑酸药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这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是减少胃酸的分泌,而入如何减少胃酸我不做赘述。看过奥美拉唑的说明书的话,你会发现其适应症第一个就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但是主要是只知道自己胃不舒服,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胃溃疡,而且还不想做胃镜,那我就从症状上给大家讲一下出现哪些症状考虑是溃疡疾病。
(1)胃溃疡:胃溃疡一般有3个主要的特征,① 胃溃疡是个慢性过程,病史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② 呈周期性,有发作期也有缓解期,时好时坏;③ 有节律性,一般为餐后的腹痛,大约在吃饭后30分钟左右开始出现,直到吃下一顿饭。
(2)十二指肠溃疡:其主要的表现也是腹痛,疼痛位置在中上腹,也可表现为背部、肋缘或者胸部的疼痛,而空腹时出现上腹部的胀满疼痛或者痉挛性疼痛多见,进食后疼痛反而好转,与胃溃疡相反。
- 如果出现以上两种症状,或者是已经经过胃镜证实就是胃肠溃疡性疾病,那么就可以吃奥美拉唑这类药,当然也不局限于这类药,可以加用硫糖铝来增加胃肠黏膜的抵抗能力,铋剂保护胃肠黏膜。
(3)反流性食管炎:这是一类由于胃酸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发生炎性改变的疾病,常表现为烧心、反酸、嗳气等症状,常发生在餐后2小时左右。但诊断的话也需要结合食管镜检查,由于是胃酸的反流,所以也可以吃抑酸药物奥美拉唑,但是如果是因为胃肠道动力弱导致的,也可以结合莫沙必利等增强胃肠动力的药物。
(4)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真的是很常见,常常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大家也知道根治幽门螺杆菌要吃三联药患者是四联药,而这类药物当中以奥美拉唑这类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基础用药,再加上抗菌药物以及胃黏膜的保护剂——铋剂。
哪类胃病不能吃奥美拉唑呢- 十二指肠胃反流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常常表现为上腹部的持续性疼痛,在餐后会加重,应用抑酸药物治疗无效,反而会加重病情。患者会有消化不了食物的感觉,在夜间或者是早上时会有吐胆汁的现象,还时常会有慢性腹泻、体重减轻等。这种疾病的治疗多以增加胃肠动力的药物为主,比如说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 崔医生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胃部都可以吃奥美拉唑,当然我说过大多数的胃病是可以吃的,如果不能判断自己是什么胃病,可以吃奥美拉唑试一试,但是如果吃一周左右还没有效果的话就不要再吃了,需要进一步做检查看一看。因为导致胃疼的疾病很多,比如说胆囊结石、胆囊炎也会出现胃疼的症状,但是吃奥美拉唑是不管用的。
有胃病的人,在吃胃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误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作息进餐时间不规律,患胃病很常见。胃病应该对症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和不合理用药,而胃药的种类很多,饭前饭后服的分别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来认识较为常用的胃药,见表1。
对胃药的分类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来看看其对应的服药时间吧。
促胃动力药:饭前15~30分钟服用促胃动力药通过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进胃排空,治疗恶心、呕吐和进食后腹胀等症状。建议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可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在进食时达到高峰,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质子泵抑制剂:饭前30分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最有效药物,目前应用较多。此类药物通常为肠溶片或肠溶胶囊,需在空腹情况下服用,一般应在餐前30分钟时服用,此时胃内无食物,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短,较为合适。注意服用PPI时应以整片(粒)吞服,不得嚼碎和压碎。需要指出的是,早上空腹服用PPI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能产生24小时抑酸效果。如果需要服用较大剂量的PPI,建议分2次服用。
H2受体阻滞剂:早餐、晚餐时或睡前服用H2受体阻滞剂能治疗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胃酸的分泌量会在进食后大大地增加,故推荐此类药物在早餐、晚餐时服用。此外,H2受体阻滞剂尤其能有效地抑制夜间基础胃酸分泌,因此在睡前服用也会有较好的效果。
胃黏膜保护药:饭前半小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覆盖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避免胃酸、消化酶对溃疡的侵袭。由于胃黏膜保护剂需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如硫糖铝、铋剂应餐前1小时或睡前服用,不宜与牛奶、抗酸药同服。
抗酸药——两餐之间服用抗酸剂的作用与进餐有明显关系,一定注意要在餐后服药,空腹服药的疗效比餐后服差。抗酸药物作用时间通常只有1.5-2小时,而人体的胃酸分泌在餐后1小时可达到高峰,而且在夜间胃液持续分泌,因此需采用多次服药方法:每次餐后1小时和3小时及睡前各服一次,以达到最佳抗酸效果。另外,抗酸剂的剂型对药效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同一种抗酸剂来讲,片剂效果不如粉剂和水剂。所以口服片剂抗酸剂时,应先将药片嚼碎后再服,不宜整片吞服。
药师提醒当病情需要,医生医嘱开具两种或以上药物合用时,须遵从医嘱或咨询药师后服用。此外,现今市场上胃药种类较多,如购买其他复方制剂或中成药制剂,须在咨询药师或详细阅读说明书之后服用。
以上由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广东省药学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梁彩奕 药师 提供答案!
感谢审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慧 主管药师/金伟军 副主任药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杜延琪 主管药师
有胃病的人,在吃胃药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误区?
相信每个家庭里面都备了一些胃药,有的甚至不只一两种。认识胃药和胃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每个人来说都蛮重要的。
按照药物的用途不同,胃药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中和胃酸的药物;第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第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第四,促进胃肠消化功能的药物,包括促胃肠动力药物和一些消化酶类药物;第五,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那我们就来看看,平时我们使用这些胃药,需要注意哪些误区。
误区一:胃药备一两种就可以,胃不舒服就吃点儿每一类胃药都有其对应的功能和作用,“对症下药”是用好胃药的最关键一步:
- 中和胃酸类药物,主要有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等。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直接在胃内快速中和胃酸,来缓解胃部的不适。比如说,当食用了辛辣的食物以后,刺激胃内的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痛、烧心等症状,就比较适合使用这类药物;
-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有两类: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基本上都叫“XX拉唑”,而H2受体阻滞剂则基本上都叫“XX替丁”,还是很容易识别的。一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会需要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它们可以持续抑制胃酸的分泌,提升胃内PH值,减少胃酸对于消化道组织的刺激。有的时候,中和胃酸的药物和抑制胃酸的药物可以配合使用;
- 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常用的有铝碳酸镁(达喜)、硫糖铝等。这类药物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内容物对于胃黏膜的刺激和破坏以及促进粘膜的修复。一般,会用于急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与胃酸相关的胃部刺激症状、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胃黏膜损伤等;
- 促进胃肠消化功能的药物,包括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常用的包括多潘立酮(吗丁啉)、胃复安、西沙必利等;以及消化酶类的药物,比如消化酶、胰酶肠溶胶囊、多酶片等。促胃肠动力类药物可以增强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力,协调胃肠运动还可以促进胃肠排空。对于一吃东西就觉得饱胀,饭后经常胃胀、恶心、打嗝等,都可能是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这类药物适合这种情况。而当胃肠的消化机能减弱,消化液分泌不足时,消化酶类药物可以补充消化液的不足,发挥替代疗法的作用;
-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主要是一些抗菌药,比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时候,除了抗菌药以外,常常还会联用胃酸抑制剂、胶体铋制剂等药物。
所以,胃药的种类很多,各种药物所适应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自己用药出现“不对症”的情况,建议大家在医生或药房里药剂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误区二:胃药都在饭后吃胃药除了选对种类以外,第二重要的就是把控好服药时间了。
- 中和胃酸类的药物在饭后1~1.5小时服用,可能效果最好,因为这时候胃酸的分泌最为旺盛,并且药物效果可以持续更久;而如果在饭后立刻服用,可能药物的效果不会特别明显,且作用时间很短;
-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常常容易受到食物的影响,因此,建议在早餐和晚餐以前服用;如果需要同时使用中和胃酸类的药物,两者的服用需要间隔1小时以上;
- 胃粘膜保护剂这类药物服用时如果胃里有食物,就会降低药物浓度,导致药效减弱。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建议在两餐之间使用,如果想要加强效果可以在睡前加服一次;
- 促胃动力的药物最好是在餐前半小时左右,这样利于药物被吸收以后发挥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加快胃的排空;而消化酶类的药物建议在用餐时即刻使用,让其与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帮助食物中的成分被身体吸收;
- 抗菌类的药物使用应该参考其具体的使用方法,比如,阿莫西林的口服一般不受食物影响,而克拉霉素在餐前服用效果比较好,但甲硝唑类药物在饭后服用可以让药物的刺激性减小。
胃部不适真的是非常常见的身体症状,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吃胃药的“个人习惯”。要想让胃药充分发挥出效果,也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建议大家在医生或药房药剂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看病或购药的时候多问问,问清楚,用药前也再好好看看药物的说明书,这样就不容易弄错了。
关注“家有好医赵博士”,把有价值的医学小知识分享给更多朋友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