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胆囊癌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为它的恶性程度高,治疗困难,预后效果差等因素,因此为许多胆囊疾病患者所忌惮。

胆囊疾病最常见的莫过于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那么这三种疾病,哪种更容易引发胆囊癌呢?

毫无疑问,排第一的肯定是胆囊结石。

流行病学显示,7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例如,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石胆囊癌的13.7倍,直径75px的胆囊结石发生胆囊癌的比例是25px结石病人的10倍。

胆囊结石至发生胆囊癌的时间为10-15年,这说明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癌是长期物理刺激的结果,其中还可能与胆囊粘膜的慢性炎症、细菌产物中的致癌物质等综合因素参与有关。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医生建议大于3厘米的胆囊结石做胆囊切除手术的原因,不是不癌变,也许只是时间未到。

排行第二的,考虑是胆囊息肉

这其中又以胆囊腺瘤性息肉出现癌变的概率最高,被各大医生认为是胆囊的癌前病变,发现胆囊腺瘤性息肉,恶变率约1.5%。但鉴于现在的医疗诊断技术,很多胆囊息肉隔着肚皮却不能明确是什么性质的。

因此,我们都建议有癌变可能的胆囊息肉,如大于25px的息肉、半年内迅速增大的胆囊息肉等,都要及时手术切除胆囊。

排行第三的是慢性胆囊炎

因为慢性胆囊炎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如与胃病分不清楚的腹胀、腹痛、厌油腻、恶心等,所以很多人当作胃病治疗;而恰巧胃病所用的药物,对胆囊炎也有一定的用处,因此会掩盖病情。

反复的炎症,会引起胆囊壁增厚、钙化、萎缩等,过程中会有机会出现癌变。但只要中途来就诊,就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很多病都是拖出来的。

除上述三种原因之外,胆囊癌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如做过胆肠吻合的病人、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胆囊完全钙化的胆囊等,患胆囊癌的几率会比正常人高出许多。

总之:

最好的预防,就是主动出击,任何医生都不希望患者成了晚期癌症才来就诊,看着病人凄凄艾艾的样子,医生心情也不好,干起活来也没有成就感。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胆囊癌虽然比较少见,但却是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很差的一种癌症,绝大部分患者都难以活过5年。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三种疾病,但是这三种疾病相互影响,确实有可能导致癌变。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1、胆囊炎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症状为右上腹剧痛或绞痛,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绞痛样。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急性胆囊炎症会诱发急性胆管炎,导致胆囊坏疽性改变,最终形成胆囊周围积脓,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慢性胆囊炎病程时间久了会造成胆囊萎缩,丧失胆囊功能,还可能发展成胆囊癌。

2、胆结石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胆结石的危害较多。胆结石可诱发胆囊炎,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胆囊息肉有癌变的可能,近些年癌变趋势一直在增高的状态。而在整个过程中,患者都没有什么感觉,就这样不知不觉中癌变了,所以这才是胆囊息肉最为可怕的地方。

所以,无论是胆结石、胆囊炎还是胆囊息肉与胆囊癌变息息相关,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发生癌变。

如何预防胆囊癌变?

1、合理饮食

生活中可以多吃抗胆道、胆管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菌菇类。多吃利胆通便的食物,如芝麻、金针菇、海参等。避免吃油炸类食物,脂肪摄入过多会造成胆道负担过重。不要暴饮暴食,忌烟忌酒;不吃霉变、烟熏、腌制、不易消化的食物。

2、讲究卫生

生活中要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感染,饭前便后要仔细洗手。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还要积极治疗胆道蛔虫症,以防止胆色素结石,诱发癌变。3、增加体育锻炼

长期坚持运动,新陈代谢增加,胆汁分泌与排泄正常,胆汁不容易淤积诱发疾病。所以平时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练气功、做广播体操等。

4、保持心情愉悦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瘀滞也会诱发胆囊癌。生活中,一定要保持清醒问答,心情乐观,避免发怒、焦虑、忧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胆囊功能。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胆囊疾病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胆囊癌虽然比较少见,但却是恶性程度很高,预后很差的一种癌症,绝大部分患者都难以活过5年。这么可怕的癌症,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其实啊,胆囊癌确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确定,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高危因素被认为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那么,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这3个高危因素哪一个更容易致癌呢?1.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被认为是导致胆囊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研究提示,胆囊结石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比无胆囊结石者高10几倍!另外,胆囊结石越大,胆囊癌变的风险就越高!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会导致胆囊壁增厚、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这些改变都会导致胆囊壁的细胞发生变性,最后导致恶变!据统计,大约25%的瓷性胆囊与胆囊癌有关!慢性胆囊炎大部分都无明显的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右上方隐痛或者饭后饱胀感,如果慢性炎症急性发作还会表现为右上方剧痛、发热等症状。

3.胆囊息肉

排在第三位的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也是胆囊很常见的良性病变,很多人在体检查肝胆B超的时候都会发现胆囊息肉。跟胆囊结石一样,胆囊息肉越大,胆囊癌变的风险就越高!以下图片为B超发现的胆囊息肉。

另外,如果合并糖尿病或者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发生胆囊癌的风险就更高了!

如何预防胆囊癌?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以及胆囊息肉都是胆囊常见的慢性疾病,特别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很多都没有特殊的症状,当然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了。虽然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都不用特殊治疗,但也要定期复查肝胆B超,以免发生癌变!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1.胆囊结石≥3cm;2.胆囊息肉>1cm;3.胆囊壁增厚;4.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5.合并糖尿病;6.胆囊结石10年以上。

对于症状轻、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清淡饮食,口服利胆药物,必要时抗感染治疗。对于症状重或反复发作右上方疼痛,伴有胆囊结石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其实啊,现在胆囊切除很多时候都不需要开刀了,在肚脐上打个孔采用腹腔镜就可以切除胆囊了,手术之后甚至都没有疤痕!以下图片就是腹腔镜切除胆囊的手术图片。

总结一下: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都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其中胆囊结石最为容易致癌。如果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者,一定要定期复查肝胆B超,如果符合手术指征可以考虑选择手术治疗,永绝后患!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要搞清楚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我们首先要知道这3种疾病的概念。

所谓的胆囊炎,一般是指胆囊内的炎症,其病因主要是胆结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所谓的胆结石,一般是指在胆囊和胆管内形成的结石。

由此可见,胆囊炎与胆结石之间的关联性较大,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所谓的胆囊息肉,一般是指起始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

那么,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今天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胆囊炎、胆结石容易导致恶性肿瘤吗?

胆囊炎,尤其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是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而胆道梗阻又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致使胆汁淤滞、浓缩,形成高浓度的胆汁。

高浓度胆汁本身又具有细胞毒性,会对胆囊黏膜产生损伤,最终形成炎症;同时,胆汁淤积又非常容易引发致病菌从肠道逆行至胆囊,并在胆汁淤滞处,急剧繁殖继发细菌感染。

确实,胆囊癌是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对于长期存在的胆结石、慢性胆囊炎,需要高度重视。

由于胆囊癌的预后较差,所以,一旦高度怀疑胆囊癌,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均建议进行预防性的胆囊切除。

胆囊息肉容易导致恶性肿瘤吗?

胆囊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2大类,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良性的。

例如,大约有2%左右的胆囊息肉,可以发生恶性病变,成为胆囊癌早期。

又如,大约有8%左右的胆囊息肉,会有恶变倾向,如恶变成为腺瘤和腺肌症,其中腺瘤的恶变率相对较高。

再如,大约85%左右的胆囊息肉,都没有恶变倾向,尤其是胆固醇息肉,此外还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纤维性息肉,淋巴样息肉、混合性息肉等。

如何才能预防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恶变成为癌症?

对于罹患了胆囊炎的患者,如果经临床检查以后,医生高度怀疑胆囊癌,那么,无论是否存在症状,都建议进行预防性的胆囊切除。

对于罹患胆结石的患者,如果反复发作,建议一定要积极治疗,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出现反复发作胆绞痛,那么,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根除隐患。

对于胆囊息肉直径>1cm的患者;对于息肉基底宽广的患者;对于罹患单发息肉的患者;对于息肉合并结石的患者;对于年龄>50岁的胆囊息肉患者,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以防癌变。

总结: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具体的病情。预防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癌变的方法,主要是及时筛查,遵医嘱积极治疗。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三种疾病,但是,这三种病是互相影响的,确实都有可能导致癌变,发展成为胆囊癌。

(1)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胆囊结石是各种原因,导致胆固醇,胆色素等物质在胆囊里面沉积,形成石头。胆囊结石在胆囊里面,长期刺激胆囊壁,可导致胆囊壁炎症,损伤。胆囊壁在修复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差错,出现基因突变,最终有可能导致胆囊癌。长期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最危险的因素,70%至90%的胆囊癌患者,存在胆囊结石。

(2)大部分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导致的

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导致发烧,右上腹疼痛,黄疸等临床表现。90%以上的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导致的,如果没有胆囊结石的刺激,堵塞胆道,胆囊很少会发生炎症。所以,胆囊结石是胆囊炎最重要的病因。

(3)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是胆囊里面隆起性的肿物,胆囊息肉有很多种,包括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等。其中,只有胆囊腺瘤性息肉,有可能发生癌变,胆囊息肉直径越大,越容易发生癌变。如果胆囊息肉合并有胆囊炎,那么癌变的几率就更高了。

所以,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都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都可能导致胆囊癌,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发现癌变的苗头,尽管尽早切除胆囊,防止癌变。

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哪一个更容易导致肿瘤,如何才能预防?

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都是发生在胆囊的常见疾病,要说哪一种病变容易诱发胆囊癌的发生,其中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两种病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会诱发胆囊癌的发生。小克分别解释如下,供大家了解。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单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很少发生,绝大多数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或长期刺激炎胆囊壁所引起的。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胆囊炎都不会导致胆囊癌的发生。

胆囊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主要由于长期的高脂肪饮食、三餐不规律、活动少等原因使胆汁过度浓缩导致胆固醇、胆色素析出结晶形成的,较大的胆囊结石(直径超过3cm)长期刺激胆囊壁会使胆囊壁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而诱发胆囊癌的发生,长期的临床观察显示直径≥3cm的单发结石存在超过5年会使胆囊癌发生的风险增加,这也是很多患有胆囊结石的老年人因为没有早期切除胆囊最终导致胆囊癌发生的原因所在。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隆起或突出的一种病变,有多发和单发、有蒂之分,一般认为单发有蒂的胆囊息肉大小超过1cm或多发无蒂的胆囊息肉是胆囊的癌前病变,需要尽早进行胆囊切除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切除过程中或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对胆囊炎伴有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多发胆囊结石或单发胆囊结石直径>2cm或伴有胆囊息肉;较大的单纯无症状胆囊结石病程超过5年;单发胆囊息肉直径>1cm或多发广基的胆囊息肉几种情况,需要择期手术切除胆囊,可以有效预防胆囊癌的发生。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