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痛风是“病中之王”?
痛风并非大家想像的那么可怕,称作病中之王,言重了。但如果痛风发展致后期,引起的并发症是不可小觑的。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以及外伤,手术,感染,药物均为本病常见的发病诱因。
有人认为只要有痛风,尿酸就一定会升高,其实不然。高尿酸血症,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伴肥胖、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目前认为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临床上仅有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而且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则是在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
痛风临床表现分四期:一、无症状期,从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终身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痛风的患病率增加。
二、急性关节炎期,1、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多呈剧痛,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活动疼痛加重,行走困难),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其次为踝、膝、腕、指、肘。2、发热,病人发烧,体温可达38~40℃。4、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数日内自行缓解,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表现。
三、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严重时患处皮肤发亮,菲薄,破溃则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较少感染。
四、肾脏病变,1、痛风性肾病,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少数患者发展至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2、尿酸性肾石病,约10%~25%的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会引起尿路梗阻症状。
临床上见到的胃肠穿孔病人,很大一部分合并有痛风,因为一旦痛风发作过,如饮食等方面不控制,很容易复发,每次发作所表现的剧痛,多难以难受,所以病急乱投医或自行吃止痛药或激素,长而久之,势必会并发胃肠道疾病,如不规范治疗,最终就会导致胃肠穿孔或上消化道出血。
我有个朋友的爷爷,82岁,患痛风30余年,手足关节多处可见痛风结石,今年一月份因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解黑便及柏油样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到我科住院,入院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示47g/L,重度贫血,合并肾功能不全,肌酐279umol/l,尿酸560.7umol/L,40.04mmol/L,经治疗好转出院。但是出院后痛风反复发作,一发作就吃止痛药,后面几乎每个月都因解黑便到医院住院治疗。于今年八月份不幸过世了。
痛风一旦确诊就应积极规范治疗:一、一般治疗,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海鲜)的大量摄入,每天饮水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酸排出,避免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迅速给秋水仙碱,越早用药物疗效越好。联用非甾体类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建议与护胃药同服。还有就是非布司他片,适用于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长期治疗。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使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药物时,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等),该类药物起效快,缓解率高,但停药后容易出现症状反弹。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若有相关问题,请关注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