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目前是高发癌症,能够早期发现吗?
这里科普一下:其实很多肠癌的早期并不是肠癌,而是大肠息肉,息肉出现时部分人会有大便习惯改变的症状,比如排便次数增加、经常无原因的腹痛(由以前的每天1-2次排便变成4-5次),此时若能及时治疗,效果会更好!若不能及时发现或无任何症状,息肉会逐渐增大、变性,最后变成癌症。
怎么能够早期发现肠癌?- 一、结肠癌:包括盲肠、升降结肠及横结肠、乙状结肠。出现病变的症状比较相似,这里就归类一起。结肠癌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发展后主要有以下早期症状:①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经常腹泻、经常便秘、粪便中带血/脓/鼻涕样粘液等;②腹胀痛,也是早期症状之一,一般是无原因的腹部不适/胀感,且定位不准确;③慢性贫血,因肿瘤经常慢性出血,整个人会出现缓慢消瘦、乏力、低烧等。
二、直肠癌:一般直肠癌的很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一般人可能就忽略掉了,当肿瘤出现破溃时才有明显症状出现。早期症状有:①大便变细,以前很大一坨,现在变细小了;②直肠刺激症状: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下腹胀痛不适、大便不爽总感觉拉不干净等;③大便性状改变:大便表面带有血/脓/脓血/粘液等。
大肠癌目前是高发癌症,能够早期发现吗?
没错,大肠癌(结肠癌)是非常常见的肿瘤,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以40-6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近20年来尤其是大城市发病率明显提升。
如何较早期发现结肠癌的存在呢?我想有两方面的东西要注意。
第一,要重视相关的症状。事实上,结肠癌早期通常无特殊症状,所以,如果试图通过临床表现来发现早期的结肠癌可能是不显示的,因为一旦有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慢性贫血等等症状时,说明结肠癌已经不是早期了。
但不论如何,排便习惯改变及粪便性状的改变仍然是结肠癌最早期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等等,但这些症状都不特异,并不能据此就认为是结肠癌。比如腹泻、便秘,大把人便秘啊,但不是所有人都是结肠癌,更多的是只是单纯便秘而已。而粪便中带血这个值得警惕,如果是痔疮的便血,应该是大便和血泾渭分明,如果是结肠癌的便血,应该是两者融为一体的。但也不一定。
第二,必须借助必要的检查才能早起发现结肠癌。如果是直肠癌,那么直肠指检相当重要,医师直接把食指深入你的肛门直到直肠,如果直肠有肿块,能摸到,但如果肿瘤在其他结肠(比如降结肠、横结肠),距离肛门太远了,手指根本到不着,所以直肠指检并不能发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结肠镜了,医生会用一个内镜从肛门捅入,掰开菊花,直捣黄龙,说起来恶心,做起来也恶心,但其实这是相当有帮助的检查。有没有结肠癌,一看便知,看到肿块之后,还能钳夹一部分组织出来化验做病理,看清楚是不是肿瘤、是哪种肿瘤。
上述说了,结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所以,学界内认为,凡是超过40岁的人,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都应该列为结肠癌的高危人群:
1、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2、有癌症史或者肠道腺瘤或息肉病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4、以下五种表现有两项以上:粘液血便、慢性便秘、慢性腹泻、慢性阑尾炎及精神创伤史。
对上述高危人群,最好是做结肠镜或者X钡餐检查,一般来说都能明确诊断。
早期发现结肠癌,更关键的还是自己,自己有这个意识,那就有机会。如果自己都是浑浑噩噩,直到肠梗阻了才知道来看医生,那么基本都是晚期的了,晚期结肠癌,非常悲惨。
大肠癌目前是高发癌症,能够早期发现吗?
大肠癌是指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结肠癌为腺癌。结肠癌以41-65岁的人发生较多,发生的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回盲部、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结肠癌的发生多由结肠的良性疾病如结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继续发展演变而来。另外,食物中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摄人,不吃新鲜蔬菜、水果、纤维素食品,维生素D缺乏、平时体力活动少,长期的精神抑郁、习惯性便秘也是诱发结肠癌的重要因素。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当发生结肠梗阻时出现、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及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全身症状,一般来说,右侧结肠癌的表现以全身症状、贫血和腹部肿块为主,而左侧结肠癌以便秘、腹泻肠梗阻、便血为主。
直肠癌是指直肠齿线以上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之间的恶性肿瘤,多由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直肠的慢性炎症的刺激、家族性息肉病和绒毛状腺瘤等疾病演变而来,另外,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人过多,食物纤维摄人不足、遗传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发原因。早期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排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腹泻、里急后重感、大便变细、变扁等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表面带血,黏液或脓血便等症状及腹胀、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排便困难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
要想早期发现和预防大肠癌的发生,首先要对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结肠腺瘤、血吸虫病等良性疾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监控,定期进行肠镜、活检等相关检查,以便能早期发现癌变迹象,及时治疗。
只要是40岁以上的有直系亲属结直肠癌病史或肠道有癌前疾病的人出现大便隐血实验持续阳性、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时也要警惕发生大肠癌的可能,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另外,在平时生活少吃动物脂肪和高蛋白质类食,避免烟酒刺激,适当增加食物纤维、新鲜水果蔬菜的摄人,多进行户外活动,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预防结肠良性疾病的发生,也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主要措施。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大肠癌目前是高发癌症,能够早期发现吗?
肠癌是一种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是发生在年纪较高的人群中,一般是由于癌变而引起的疾病。而腹痛则是由于突发的环境或者是吃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而直接反应的疼痛感,反应迅速而且痛感强烈,是一种短暂性的症状。所以说肠癌疼痛和腹痛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一般的大肠癌在早期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如果不是去检查,一般是无法在早期的时候发现的。肠癌一般是在发展后才会出现各种症状,其中就会有腹泻,腹痛,还可能会贫血等现象。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治疗肠癌的呢?
而一般的大肠癌被发现已经是中期或者晚期了,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手术来切除了,当然也有一些综合性的治疗,可以通过辅助的化学治疗,或者物理的放射治疗等。这些方法的话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治疗,要定期的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严重者则需要住院治疗。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应该如何注意来预防这种疾病呢?
首先第一个就是要注意饮食结构了,我们不可以吃一些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这种食物会造成肠道的负担,我们尽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还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不要暴饮暴食。除了饮食方面要注意之外,我们还需要在作息方面注意,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
指导专家:吴丽颖,主任医师,淮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和胃镜、肠镜的操作技能,熟悉内镜下各种治疗技能等。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大肠癌目前是高发癌症,能够早期发现吗?
大多数早期结肠癌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是在筛查时被发现。尽管随着对大肠癌筛查的普及,更多病例得以在无症状期被诊断,但大多数大肠癌患者是在出现症状后才被诊断。大肠癌的症状通常是由肿瘤向肠腔内或邻近结构生长导致的。大肠癌的典型症状包括:便血或黑便、腹痛、其他原因无法解释的缺铁性贫血和/或排便习惯改变等。较少见的主诉症状包括:腹部膨隆,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最终被诊断为肠癌的患者中,主诉症状很多,可以用五个字概括:
1 变:改变的意思,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改变两方面,是大肠癌最早的症状。前者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后者表现为大便不成型,大便变细,便血,黏液便,等。
2、血:便血、贫血。不要简单误诊为痔疮,便秘的人如果拉出漆黑的硬大便,也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这是大肠某处出血,长时间积存在肠内而变成黑色所致。
缺铁性贫血,有时隐匿性贫血似乎比排便习惯改变更常见。直肠、乙状结肠癌比右侧结肠癌更常引起便血。
隐匿性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更常见于右侧大肠癌。
3、块:直肠肿块(直肠指诊可以查到)或腹部肿块(腹部触诊,右下腹多见)。
4、痛:腹痛、腹胀。
5、减:体重减轻,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在有症状的患者中,临床表现还因肿瘤位置而不同:
与右侧大肠癌相比,排便习惯改变在左侧大肠癌中是更常见的症状。在右侧结肠,粪便内容物为液体,且肠腔直径较大,因此不太可能导致梗阻性症状和便血。
而左侧的直肠、乙状结肠癌,比右侧结肠癌更常引起便血。
而隐匿性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更常见于右侧大肠癌。盲肠及升结肠肿瘤造成的平均每日失血量(大约9mL/d)大约是结肠其他部位肿瘤的4倍。任何部位的肿瘤均可出现腹痛;腹痛可由部分性梗阻、肿瘤腹膜播散或者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的肠穿孔引起。
低位直肠癌还可导致里急后重、直肠疼痛以及大便变细等。
总之,对这些症状的早期判断,早期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对于大肠癌的筛查有着重要意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