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急于认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意欲何为?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同一天,乌总统顾问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这仅仅只是开始”,虽然字里行间没有直接声称乌克兰对此负责,但似乎又是在主动认领乌克兰是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者。
当地时间8日清晨6时左右,公路和铁路两用的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其中公路部分一截路面被炸落到海里,路段受损、通行受阻;铁路上当时正有一辆油罐货车经过,爆炸引燃了7节车厢,受损的货车机头和燃烧的车皮随后被拖离。
爆炸发生后,俄方极度震怒,普京立即下令成立政府委员会,要求彻查此次事故。然而,就当俄方对此震怒不已并要尽快彻查真相、找出“凶手”的时候,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却在社交平台上主动发消息了,他提到:
“所有非法的事物都将被摧毁,所有被盗的东西都将归还乌克兰,俄罗斯的占领,将被全部驱逐”
此话一出,虽然没有明确承认乌方是始作俑者,但奇怪的腔调似乎就是在说“就是我们干的”,大有半遮半掩之意。与此同时,泽连斯基当晚也借此事故刷了一波存在感,专门发表了一则视频讲话,其中提到“克里米亚上空阴云密布”,而乌克兰的未来则是“阳光灿烂”,并向所有为乌克兰而战的公民和士兵致谢。无疑,泽连斯基这一举动是在往俄伤口上撒盐,幸灾乐祸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俄方的震怒,毕竟克里米亚大桥对俄方来说意义非凡。该座大桥又称刻赤海峡大桥,俄在2015年3月份开工建设,耗资200多亿人民币历时3年才修建完成。2018年5月份大桥通车仪式上,普京专门亲自驾驶卡车通过大桥,以此庆祝大桥通车。
大桥修建的背景是2014年位于半岛上的克里米亚完成了加入俄联邦的全民公投,但在此之前,克里米亚其实是乌克兰的自治共和国,乌自然不愿意看到克里米亚入俄。于是,公投之后,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半岛停止了一切生活物资方面的供给,包括断水断电等措施。为了保障岛上200万人的基本生存,同时也是为了加深与克里米亚的联系,本身陆上没有与克里米亚连接的俄罗斯这才下定决心要修建一条公路和铁路双用大桥,在满足物资供给的同时,也能改变半岛孤立无援的局面,同时关键时期还可以用于军事调动,以应对岛上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由此可见,克里米亚大桥的意义对于俄罗斯来说意义非凡,同时也是乌克兰的一根“刺”,乌克兰在此之前曾经多次告俄罗斯的“状”,口水战打了一波又一波。但是对于乌克兰来说,反对终归是停留在口头抗议上,毕竟不敢招惹这头北极熊。但是,俄乌冲突之后,乌克兰的胆子就不止限于口头上了,早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就有俄媒曾经报道,乌少将马尔琴科曾对外宣称,若欧美提供相关的军备,克里米亚大桥将成为头号打击目标。乌克兰方面的“炸桥”狂言自然迎来了俄方面的猛烈还击,梅德韦杰夫说过,若大桥遭攻击,那么就等着迎接“末日审判”吧。并且, 俄后来加强了对大桥的军事防护。
虽然冲突背景下,可以说一些针对大桥的“狂言”,但一直以来,绝大部分分析人士都不相信乌会真敢对大桥下手,原因很简单,一是乌克兰深知大桥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这座连接俄本土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全欧洲最长的大桥是俄罗斯的“宝”,意义重大且政治意义非凡,绝不容出现一点差池;再就是,大桥在俄罗斯本土,一旦乌对本土目标进行打击或破坏,那么冲突升级的概率就陡增了,而且大概率会迎来俄成倍的报复;最后就是本质上克里米亚大桥是民用性质,即便双方处在交战状态,对民用设施也应当能避免的就尽量避免。
但现实却是,大桥果真被炸了,而且就像波多利亚克在社交平台上的“认领”一样,“凶手”可能还真不能排除乌克兰:最新消息是,俄侦查委员会报告了大桥爆炸案的调查情况,认定是一次恐袭,是由乌特工机构在外国和俄公民的协助下策划的,发生爆炸的货车路线经过了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地,最终在当地时间8日清晨在大桥公路检查出发生爆炸。
乌特工机构被俄侦查委员会认定为此次爆炸案的策划和执行者,不过到目前为止,乌克兰方面未作任何回应,不置可否。
那么乌克兰在爆炸发生后的当天就急于认领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意图是什么呢?为什么调查结果出炉之后反而又不作任何回应了呢?
个人认为,吴最开始“认领”的出发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提气”,这很好理解,冲突进行了快230天,乌损兵折将的同时,社会和生活、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济方面更是被预测会在今年萎缩35%,国内面临着严重的通胀问题,民众肯定是有怨言的。但是冲突还是要继续下去,这就要依靠国内民众和士兵,通过“认领”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鼓舞国内士气和提振民众信心,这是急于认领的关键原因所在。
二是这场冲突,本质上是在美欧的拱火下发生的,是一场博弈,乌克兰只是提供了作战人员而已,背后离不开美欧的支持,比如美国至今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多达175亿美元的各类资金、设备和武器援助,欧盟、德国、法国、波兰也向乌提供了价值1.6亿美元-22亿欧元不等的各种援助。试想一下,倘若没有西方的支持,以乌克兰2001亿美元在欧洲垫底的的GDP总量,恐怕早就支撑不起持久战了。
而现在,冲突结束与否不是乌克兰单方说了算的,依然要将冲突继续下去,那么就必须继续获得欧美源源不断的援助,而要想获得援助,必然是要向西方展示“战果”,让西方明白“这钱花的值”,正像今年7月份乌克兰少将所说的那样,“如果西方国家援助,那么克里米亚大桥就会成为被攻击的首要目标”。所以,归结起来,乌克兰急于表态“认领”其实是在向西方伸手要援助。
当然,从乌克兰方面的发言来看,没有明确表明和承认爆炸就是乌克兰所为,且在俄调查结果都指向乌克兰的时候,乌克兰反而成了缩头乌龟,不敢回应,这又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自然是怕被俄罗斯报复,俄罗斯没有“食言”,在大桥被炸后,接着就对首都基辅发射了几十枚导弹,其中40多枚落入基辅,狂风暴雨般的报复或冲突升级似乎是箭在弦上,乌克兰不得不考虑一下后果,这就是乌克兰不敢光明正大承认的原因所在。
综上来说,在俄尚未调查清楚“凶手”是谁之前,乌出于提振信心和提振士气的需要,同时为了达到伸手向欧美要更多援助的目的,自然会站出来认领。
但是当真正调查结果指向乌克兰的时候,害怕被报复的乌克兰又不敢正面承认了,实则也是胆怯的一种表现,尴尬不已。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乌克兰急于认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意欲何为?
【问题邀答】乌克兰己走投无路,几乎要走上恐怖主义道路。
俄乌战争至今,乌克兰已十分清楚目前自己的境地,外界都认为这是代理人战争,乌克兰难道不清楚?泽连斯基清楚的很!正因如此,他会那么理直气壮要军援,谁不给,谁给少了,都要受批评!就因为他是代理人。
但是代理人的命运始终不掌握在自己手上,代理人代理到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抛弃,这要取决于代理人的表现,是否能让背后的主子满意!如果主子不满意,那么代理人离转成弃子就不远了。仗打到现在,乌克兰人都快打光了,光靠有武器援助己起不了作用,正面战场做不出什么成绩,那只能转向背面战场,搞暗杀,搞破坏。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火还没扑灭,就有乌克兰的安全局人在推特上发布类似认领的言论,而且表现的兴高采烈!从间接承认到正式认领也就二天时间,第一时间认领,生怕被别的组织抢了功劳,就是为了向主子邀功!以维持俄乌战场热度,抓紧主子的大腿,免得被踢开。
不过,俄罗斯方面却表现得十分冷静,专门成立高级别调查组,生怕冤枉了好人。个人认为,俄罗斯是在积聚舆论,包括普京好友的女儿被暗杀,这些恐怖主义行为,俄罗斯不是不报,而是准备大报!
日前,本次大桥被炸已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后续俄罗斯会进行怎样的报复,天知道!
乌克兰急于认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意欲何为?
乌克兰这是孤注一掷、豪赌一把的节奏,是趁俄控乌东四地立足未稳、战场收缩、兵力不足,乌军反攻气势如虹,想乘机翻盘、收回克里米亚失地的愿想所指,也是替幕后主子挡子弹、顺便邀功领赏的惯性使然。有些病急乱投医、不顾后果蹭热度的喙头。俗话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事不三思终有悔,弄不好会事与愿违、招来俄罗斯排山倒海的胖挨。
炸毁民用设施刻赤跨海大桥,想断了俄与克里米亚之间的后勤补给,为反攻收复赫尔松解除后顾之忧,想法很美,计划也很周密,效果也不错,就是携带炸药的拉货卡车小了点,药量不够,没将铁路大桥炸断,算作失败之笔。俄罗斯反应迅速,抢修得力,不仅及时出动直升机将着火油罐车皮扑灭,也连夜将中断公路抢修连接,现在除了被炸坠海的三截桥面,单边通行已开通。
俄罗斯可不是吃素的,抓住送上门的把柄,直接定性这是乌克兰的搞的国家恐怖主义行径,让乌自堵其嘴、自断后路。据网上媒体报道,俄罗斯的反恐报复措施已开始,今天早晨,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遭到导弹袭击,好几处建筑物发生剧烈爆炸,乌地铁已停运,改为市民地下避难所。这动静闹的太大,局势有些失控。
冤冤相报何时了,最终吃苦受累的还是普通百姓。连最不靠谱的大嘴特朗普都呼吁俄乌双方应立即坐下来和平谈判,否则会引发三次世界大战,让地球毁灭,可见这事态有多严重。意气用事的后果,就是无穷尽的灾难苦头。凡事还是清醒、克制点的好。
乌克兰急于认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意欲何为?
乌克兰真理报10月8日报道,乌克兰一个匿名官员称,炸毁克里米亚大桥是乌克兰安全局的一次特别行动,他们将炸弹安置在一辆过桥卡车上。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沒对此发表任何声明,等于默认了乌克兰是此次亊件的策划者和幕后黑手。
乌克兰对此事的认领,大概有以下几点考量:
1、向美英北约表示和俄罗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以获得更多经济和军亊上的援助。
2、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想乘胜追击。以提振国内军民士气,消除民众的厌战情绪。
3、乌克兰认为,要夺回克里米亚,先炸毁克里米亚大桥,切断俄罗斯连接克里米亚的交通要道。
4、乌克兰四州公投入俄,加入北约又被拒绝。泽林斯基气急败坏,不惜破釜沉舟,孤独一掷。惹怒普京,至使战争升级。妄想强拉美英、北约直接参战。
估计北溪管道爆炸乌克兰也有份参与。
乌克兰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朝俄罗斯的民用设施下手。引起重怒,造成俄罗斯的强势报复。
10月10日,俄罗斯轰炸了包括基辅在内的多座城市。除军事目标外,公路、机场、电力、通讯等设施也遭到了轰炸。
现在主要问题是:战区民众面临停电、停水、停交通、停网的困境。
他们这个冬天怎么过??
乌克兰急于认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意欲何为?
示强挽回颓势、卖惨争取援助、强拉北约下场,是乌克兰策划实施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想得到的三个目的。
一是以强硬手段挽回颓势。乌东四州公投入俄,大反攻受阻,特别是要求用加急程序加入北约遇冷,让基辅威风扫地,民意支持陡降,遂铤而走险,制造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惊天大案,对俄展示强硬、挽回颓势、取悦西方,缓解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
二是激怒俄罗斯升级危险局势。克里米亚大桥是欧洲最长的跨海大桥,造价高达37亿美元。既是普京的骄傲,也是俄罗斯的荣耀。袭击克里米亚大桥,是对乌东四州公投入俄的有力回击,还能沉重打击普京的声望,严重挫伤俄罗斯的民心士气,是激怒俄罗斯升级冲突局势的最佳手段。
三是“卖惨”拉北约下场。一旦俄罗斯被彻底激怒,势必对乌克兰实施猛烈轰炸和打击,局势陡然升级。基辅就借机向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卖惨”,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援助。而如果俄罗斯实施无差别轰炸造成人道灾难、实施斩首行动乃至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北约就不得不下场,直接卷入俄乌冲突,这正是基辅梦寐以求的。
袭击克里米亚大桥是基辅下的一步臭棋,除了遭受俄罗斯更加猛烈的常规打击、背负恐怖袭击的骂名,什么也得不到…
乌克兰急于认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策划和实施,意欲何为?
问题是,就算乌克兰不承认,俄罗斯会认为是其他国家炸的克里米亚大桥吗?此时,乌克兰不管是不是承认,有什么区别吗?
在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这件事情上,只要俄罗斯认定事情是谁做的就已经足够了!乌克兰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这就和北溪管线被炸掉后,欧盟国家的怀疑一样。只要欧盟国家怀疑谁有“嫌疑”就足够了,无所谓被认为有“嫌疑”的国家如果辩解。
目前来看,乌克兰也没有急于认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乌克兰上下没有任何人正面宣布承认乌克兰做了这件事,只是通过许多“风骚”的行为在撩拨俄罗斯而已,比如发行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主题邮票,再比如总统顾问咸不咸淡不淡的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全是“敲边鼓”看笑话的言语。就和那个骂人不吐脏字一样,没一个字承认炸了克里米亚大桥,但通过乌克兰这些行为,又觉得乌克兰才是“凶手”而已。
所以真不是乌克兰急于认领责任,而是俄罗斯急于将这个“凶手”的罪名扣到乌克兰的身上。所以,在确认了是俄罗斯着急,而非乌克兰着急为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找个责任人,就可以谈谈你问的第二个问题,“意欲何为”啊!
俄罗斯当然需要赶紧找一个靶子将责任背起来了,因为克里米亚大桥是俄罗斯的脸面啊!现在被人一个大嘴巴把脸抽花了,而且是在普京70岁大寿的时候照着脸上抽的。你让普京怎么收场?所以,普京就要在第一时间找到一个出气筒,赶紧给俄罗斯汹汹的民意泻火啊!俄罗斯这一阵子是喝凉水都塞牙,如果因此将普京的支持率影响了,可就是大事情了。所以,俄罗斯就是在最短的时间,找一个“背锅侠”出来。反正乌克兰也愿意背起这口锅,所以就立即将责任扣到乌克兰身上了。即便最后确实是乌克兰做的这件事,但并不影响俄罗斯第一时间将责任丢到乌克兰身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