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

低调做人。

看的这一问题的时候,老刘脑海里立马浮现出10年前的一幕,10年前的那件事,算是给老刘为人处事方面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大概是在2011年的时候,老刘被市总行派到下辖乡镇某支行负责信贷业务,这个乡镇是当地有名的石材开采、加工地,小小的乡镇聚集着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石材厂;

因为该支行筹建不久,信贷市场早就被提前进驻的其他银行抢占了份额,刚来主持工作的我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多的办法吸引客户,于是就找到了同样从事石材开采的老同学,希望通过他的转介绍在业内打出广告,尽量开发一些优质客户。

还别说,3天后老同学就给我打电话了,证明我开发客户的这一思路是对的。

“老同学,我这算是帮你的忙,也算是求你帮忙,我亲哥,也是这个行业的,急需500万买设备,本来定了建行,但是月底额度不足了,现在急用钱,你去考察考察”;

“你亲哥?那他的情况你是最了解的”;我先寒暄一下,给老同学“戴戴高帽子”,“废话咱俩之间就不多说了,你哥资质怎么样?”

“你就放心就行了,他也是跟别人合伙的,合伙人是南方一个大老板,说句实话,要不是合伙人前几天出国了联系不上,他根本就不需要用银行资金,给合伙人打一个电话,千八百万就到账了”!

我这一听,确实是优质客户啊,咱们银行放贷最先考虑的是风险控制,既然人家是合伙企业,对方又是豪掷千金的大老板,至少保障是很足的,即便到时候真逾期了,合伙人名下的资产也足够覆盖这500万的贷款本金了。

于是要到了厂址、联系方式,开上车带着信贷员就直奔厂子而去。

到厂长办公室,双方坐定,先是寒暄了几句。废话不多说,既然公干在身,就直奔主题了:

“孙总,我跟你弟弟是要好的同学,咱们之间也算是认识了,不过公事是公事,既然向银行申请借款,关于厂子的经营情况我还是要详细了解一下的,希望您不要介意”。

“这个我懂,哪里会介意呢,你想知道什么就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好,孙总,我听说这个厂子您是和南方朋友一起开的,他是股东吗?如果是股东,借款时需要他在借款合同上签字,或者有委托书也行,听说他出国了,近期能回来签字吗”?

“哪里是合伙开的啊,这个厂子就我一个股东,根本就没有合伙人,厂子的一砖一瓦都是我自己投资的”!

这个时候我心里就打退堂鼓了,说句实话当时就想起身走了,介绍人是我的老同学,也是孙厂长的亲弟弟,按说他是最了解情况的,明明告诉我有合伙人,怎么孙厂长就不承认了呢?

“哦”!孙厂长一拍脑袋,接着说:“是我弟告诉你我有一个南方合伙人的吧?哈哈,实不相瞒,不是我故意跟他们撒谎,我对外一直说这个厂子不是我自己的,我只是负责经营的小股东罢了”。

孙厂长的话着实让我摸不着头脑,于是追问:“这我就很难理解了,既然这厂子您是独资的,何必瞒着所有人呢?况且他还是你的弟弟”。

“刘总,您是不知道,我也是有苦衷,这么跟你您说吧,30年前我16岁,16岁就一个人去南方打工,在外边刷过盘子、扛过水泥,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回来开了这么一个厂子,说实话,这厂子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就像是我的孩子,我可不想毁于一旦啊”!

这话我是越听越糊涂了,“您创业不容易我知道,但是这跟您对外说有合伙人有关系吗”?

“您是上班族,可能很难体会作为生意人的难处,这么跟您说吧,这几年我办厂确实赚了一些钱,不瞒您说,我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了,我全款给他买的房、买的车,总共花了差不多400多万,但是我对外一直说孩子在上海工作是租的房子,家里的老房子我可是一点都没装修,开的车还是7年前的老桑塔纳”。

孙厂长接着说:“老话说财不外漏,别人看我的厂子规模这么大,都问我一年赚多钱啊?我的回答很简单——我就是个小股东,厂子再大、利润再多,都是我合伙人的,我也就赚个辛苦钱,帮人打理打理罢了”!

“这几年村里人看我发迹了,上门借钱的不少,我都是用这句话搪塞过去了,但是咱实话实说,我可不是抠门,他们借钱基本没什么急事,但凡是救急,我可是义不容辞的借,前年邻居老爷子生病,10万块钱就是我借给他的,至于有的人问我借钱又是买房、又是买车的,我是一概回绝了;如果我说这厂子是我自己的,我不借给他们钱不就把他们得罪了吗”?

“还有啊,你看我这厂子,200多口子工人,我要是不停地往外借钱,真遇到困难的时候谁掏钱?我还得为200多名工人负责吧”?

孙厂长接着说:“刘总你是不知道,这几年有人托我进厂工作、有人托我对外投资各种项目,还有人找我合伙做一些我不了解的其他行业,还有人鼓动我扩大生产,这些基本上都是熟人,我是应付不过来,但是又不能驳了他们的面子,索性就对外说厂子有合伙人,我自己说了不算,得找大股东商量商量,这么一来二就,直接把责任推给莫须有的合伙人了,我谁也不得罪”!

听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孙厂长对外说是跟别人合伙办厂,其实也有他的苦衷:

一是“财不外漏”,专心搞生产、抓经济,或者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二来把一些人情世故推给“虚拟”的合伙人,即巧妙地回绝了他们,又不至于得罪人。

真是“一箭双雕”,一个善意的谎言避免了很多麻烦,这不正是做人的智慧吗?

后来的工作中,我又遇到了几个类似的情况,我发现这样的老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人低调,但做起事来绝对不含糊,有大智慧,无一例外都是生意场上的佼佼者,反而那些喜欢吹嘘的生意人,生意做的实在是不咋地。

当然,我也替孙厂长保守住了他的这个小秘密,就连他的弟弟,我的老同学,我都未曾告诉他真相。如今的老孙,通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当地石材行业的会长了,为人依然低调。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

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对外却非要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这种人是有大智慧的。不仅仅是为人低调、做人务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处理可以回避和解决不少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有位老乡,明明跟其他三个人合伙在广东开厂,生意做得不温不火的。当然,也不至于亏损,每年确实还是可以赚一点小钱的。

可是,每每回到乡下,他总是当着乡亲们的面,把自己吹得很神、很牛,公司做的生意也做得很大,而且还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公司。

这下好了,村里要修路了,村委们自然就想到了他。找到他要他捐个100万,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这么一来,弄得他连着三年不敢回乡下老家,同时村里人再也看不起他。

另外,还有一个老乡也一样,明明五个人一起合伙开了个公司,他非得四处吹牛,说是自己一人开的。

后来,公司经营不善破产,欠下外债500万,弄得十里八乡的人都从此把他当成穷蛋,有任何好事、任何机会都不敢找他,让他叫苦不迭。

所以说,一个人想要干大事、想要干成事,任何时候都是需要智慧的。这从题主的这个问题中,就可以看出智慧端倪来,确实很重要。

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

表哥在佛山开办服装厂,过年回家的一顿操作,导致公司亏损不说,还落了个里外不是人的骂名,真是得不偿失!

表哥从小脑瓜子聪明,学东西很快,尤其是那些机器操作类,看一遍,上手就会了。但因家境条件有限,高中毕业后不得已跟着村里长辈外出打工了。

他跟着老乡们进服装厂学做服装,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和钻劲,得到老板赏识,不断地升职,做到了管理员。但他不甘于继续为别人打工,抱着“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的想法,从厂里离职,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开了一家小服装厂。

表哥不仅脑瓜子聪明,还能说会道,口才也很好,且为人仗义,平日里结交了不少的朋友。都知道在外面工作,多个朋友多条路,因人脉广,他的服装厂承接的订单不少,生意不错,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慢慢地,服装厂也扩大了,新增了几条流水线。

随后,他又拓展业务,开了一家小的标签打印店,承接制作各种服装吊牌,标签,洗水唛,然后用自己的名字设计了一个服装品牌,借助网络,开始自产自销。

表哥自从出去打工后,一头扎进了工作里,很少回家。17年底,他开着豪车回家来过春节。村里人都听说他当上老板了,纷纷赶过去他家围观。

七大姑八大姨的,把他家围了个水泄不通。表哥和大家讲述着自己这些年的创业发家史,说到曾经落魄时那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到动情处,则群情激昂,大家一边附和一边称赞,同时还不忘埋汰下自己家那不争气的孩子。“我儿子就没你厉害,天天在家啃老。”

在这人群中,有一个人很特殊,是表哥的小舅舅。待人散尽后,他跟表哥说:外甥你现在是大老板了,我这做舅舅的也想跟着你享点福,你看看你厂里有没有什么工作适合我的?”

表哥的妈妈使劲在旁边吹耳边风,“是啊,儿子,你给你舅安排个轻松点的活,他现在做工地,日晒雨淋的,还不稳定,风险也大,要是跟着你,你外公外婆也放心。”表哥想着小时候在外婆家住过的经历,加上舅舅又是妈妈的亲弟弟,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行,老舅,那咱俩过完年就一起下佛山去。”

到了厂里后,表哥让舅舅帮忙跑车送货,工资7000,在农村里来说,这算是高的了。送货也分淡旺季,闲的时候舅舅就可以在宿舍休息。

后来,表哥筹划着再增加一条流水线,专门做毛衣,需要投入一笔资金,手头的钱要用来周转,他忙着打电话找一些好友谈合作,舅舅听闻后,跑过去跟表哥说:“我这还有点钱,我入股,算我一份。”表哥心想,自己这生意有了一定的客户源,基本稳定了,那带着舅舅一起发财,挺好。于是,收了舅舅的20万股金,开始着手添置新的流水线投产。

舅舅直接从打工人一跃成为了小股东,除了送货,他也要兼顾这条线的管理,慢慢地,他的心态开始变了,经常以老板的身份在制衣车间里巡视,对着员工一顿说,“你这里没做好,那里需要整改一下。”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有了意见,被批评得久了,对工作也失去了积极性。但大家都知道他是老板的亲舅舅,表面遵从,心里却不敢得罪他,有些人就只好辞职了。

然后,舅舅又打着招工的名义,从村里招了好些工作一直没有着落,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想着培养成自己的班子。而表哥则着手扩大自己的标签店,对于厂子里的事基本上都是暂交给舅舅和几个老的管理员来负责了。

舅舅招去的这批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上岗了,技术不过关,而且对待工作也很散漫,有的一言不合就请假,有的经常迟到早退。舅舅有时候提醒他们要按照厂里的规矩来,他们就调侃舅舅:“你该不会是怕你外甥吧?你现在是二把手,给我请个假的权利都没有啊?”舅舅天生好面子,立马准了。时间一久,大家的上班纪律越发散漫。

舅舅管理的这条生产线,关于工资发放这块,一开始采取的同工同酬,慢慢地,大家就开始嫌弃工资低了,干得多的人总觉得干得少的人占了大便宜,干得少的又觉得别人家的厂里都是多劳多得,那样干起来才有意思,各自心里都有小算盘。

于是,他们又将薪资调整为计时计件发放,也就是多劳多得。为了多挣点钱,请假的人少了,迟到早退的也少了,大家都拼命奋战在一线。可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不舒服。总觉得自己累死累活也就这点工资,赚大头的还是老板他们,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人,凭什么他们可以得那么多?慢慢地,心里开始不平衡。

而且大家还隔三差五地找表哥借钱,今天家里的谁谁生病住院了,明天谁家孩子上学要交学费,各种名头。表哥仗义,大都会出手相助。但随之出现的现象就是,开口借的数目越来越多,借吧,没那么多钱,不借吧,直接说你小气,这么大老板,那点钱拿不出来?

团队的人管理不严,纪律涣散,人心不齐,则做不好事,尤其是在面临大的风险时,一击即溃。2020年初始,因为全国疫情,表哥的服装厂和标签厂不得不关门歇业,时间一天天过去,复工的日子遥遥无期,可高昂的房租,员工工资,还有一批批未完成的订单,每一天都让他急地焦头烂额。

等到复工时,以前的订单被取消了,市场低迷,长期接不到单子,每天要支出的账目却不小,表哥手头的周转资金链断了,服装厂的人树倒猢狲散。

更让他头疼的是,舅舅在这个节骨眼上吵着要拿回他入股的20万股金,他极力表示自己当初是借给表哥的钱,并不是入股。因为两人之前也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表哥只能认栽。而且舅舅也不愿意拿出以前的分红(说是他该得的工资),来助表哥走出泥坑。

为了减少损失,表哥不得不将厂子转让,拿机器换取现金,以期靠着标签店东山再起。最后,表哥迫于他母亲的压力,给了舅舅10万,并写了一份借条,两人表面和气分开,实则内心窝火。没办法,当初是表哥自己把舅舅带到厂里来的,后续的这些风险也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既然舅舅不愿风雨同舟,以后就各自安好。

在表哥厂里回来的人到处传言,说表哥的厂子实际上很小,就是一个家庭式作坊,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所谓的流水线,也就是几台机器而已,他的豪车那些也都是DK的。一个疫情一过,就亏得血本无归了。“现在的老板啊,都是挂名的,工资都发不出,叫什么老板?只有真正袋子里有钱的才能叫老板,哈哈哈。“似乎别人过得不好,他们才开心,畸形的现实心理,恨人有,笑人无。

今年十一表哥回家,开着一辆破破旧旧的二手面包车,穿得也很土,一副落魄打工仔的模样,再也不见往日的潇洒和阔绰。大家都赶来看热闹,询问他最近咋样,表哥和乡邻大吐苦水,表示自己的标签店也易主了,他目前虽然是合伙人之一,但是只占得一点点股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打工人,一切从零开始,帮别人打工而已。

听闻表哥落得这个境地,曾经受过他恩惠的一些乡邻都开始对他产生了同情心,大家纷纷把家里的腊肉腊鱼的给表哥送来,让他带回打工的地方吃,“现在物价贵啊,这些菜将就着还能吃段时间。”

而那些曾经借了钱,表哥不开口收账,他们也当没有这回事的乡邻,竟然主动把借的钱还了回来。聚少成多啊,表哥手头的钱又回笼了一些。

而这次十一回来,表哥是特意来参加舅舅家儿子的婚礼的,尽管“手头紧”,他还是给舅舅包了一个大红包。酒席上,舅舅跑来和表哥坐在一桌喝酒,两人闲言碎语当初一起在外面打工的那些琐事。

几杯酒下肚,舅舅已然微醺,他借着酒劲跟表哥道了个歉。“小林啊,老舅对不住你!你今天能不计前嫌来给老舅捧场,老舅敬你!”“没事,舅,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当初生产线是我决定投产的,风险应该由我来担,不能让你跟着我做事,吃了力还亏了钱。”俩舅甥你一言我一语的,把话说开了,矛盾也就化解了。

后面,在表哥南下的当天,舅舅又赶到了他们家,当着表哥的面,把那张10万的借条给撕掉了,“小林,你是个有担当的孩子,舅舅相信你会东山再起的,加油干!当初咱们一起投资,你盈利时,舅舅跟着你没少拿分红,我也不能太自私了,这10万算作我助你东山再起的钱,不用还。我这个人做事没主见,亏你还那么信任我,是我耽误了你,你别怪老舅啊!”

“不,舅舅,这个钱我不能拿。”“这本就是你的钱,怎么不能拿?拿着。”就这样,表哥又拿回了当初舅舅要去的那10万。

而实际上,表哥最近这一年标签店的生意已经呈现了复苏的迹象,而且他借着积累起来的直播经验,在网上卖兄弟工厂的衣服,已经积累了一笔资金,准备重开服装厂了。

表哥也是经历了这起起落落,才意识到,做人一定要谦逊低调,悄然成长,有时候在别人面前哭穷也是稳步前进的明智之举。

所以就题主所问: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智慧体现。因为当下的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你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就会引起关注和舆论。老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说是自己一个人开的厂,就会让人认为你好有钱,既然你有钱,你就应该给人借,既然你有钱,你就不该被同情。社会出现了一种畸形的心理: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你品,你细品。

虽说举贤不避亲,但是做过生意的人都会渐渐意识到:做生意真的不能讲感情,一切都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利益至上。因为一个厂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有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所谓管是制度,理是艺术,如果一味地任人唯亲,这个说不得,那个不能管,凡事没有规矩,那么事业是做不起来的,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低调不炫耀,对外人说自己的店是和别人合伙的,正好可以避免任人唯亲的尴尬局面。在面对各种亲人想要入职自己的工厂时,如果对方确实不太适合,拿“合伙人多,决策权不在自己”来婉拒对方,别人也能理解,不至于得罪了人。

另外也可以避免各种人前来借钱,不能一味地当滥好人。因为,在有些游手好闲的人眼里,你的仗义相助不仅不会被感激,反而会让他觉得理所当然,甚至可能在心里觉得你是个憨憨,钱多人傻。而你的相助只会让他更懒惰,这样的相助毫无意义。当然如果自己确实手头有多余的钱,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还是要鼎力相助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之前,一定要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炫耀是最容易让自己“翻车”的事情,那些真正的大老板都是闷声发大财,财不外露的。

我是@兔小妞的心灵札记,关于题主的说法,您有什么见解和看法,欢迎评论分享和探讨,感谢!

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

我认识的一个客户老板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绝对是经过社会严重套路的人。我的一个客户就因为年轻时做人做事高调,差一点阴阳差错掉了命,自那以后就远走他乡谋生、创业、开厂,做人做事变得超级的低调!

1999年,那个时候我正在福建省石狮市。有一个晋江市陈埭镇的私人老板在湖南省印刷机器厂购置了一台四开胶印机。因我离晋江市很近,湘印机厂就安排我去陈埭客户厂家。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使用移动电话,我从石狮市坐班车到了晋江市陈埭镇汽车站,出站后我就在商店打电话给老板,要老板安排人来接。

我们驻外的技术人员很少会自己寻上厂家的门的,通常是要厂方来接。我在等待的过程中,站外竟然有几个开黑班车的人来拉客,不由分说地提起我的行礼,推着我往他车上走。

那个时候社会确实是有点乱,尤其是在鞋都晋江,黑班车问都不问你去哪里就把你往他车上推。

我抢过行李箱往地上一扔,大喊一声,打劫了!没想到那几个推我上黑班车的当地人员面面相觑,放开我,钻上车,灰溜溜地把车开走了。

这时印刷厂老板阿辉走上前来,说:看来你是我今天要接的人了。我笑着说:何以见得?阿辉说:我也是湖南人,你们邵阳人就是这秉性,在外吃不得亏,也难吃到亏。

老板阿辉是湖南人,曾经是一个高中在职教师。他因一件意外事件,也是冥冥之中上天安排,才得以保命余生。

既然是湖南老乡,也为了之后工作合作,我上车后,我向我的客户简单的介绍了自己。我问阿辉,怎么跑到晋江发财了。

老板阿辉把车停靠边上,抽了根烟,才缓缓地说:我差点在老家吃枪子了。

原来老板阿辉在老家是一名高中老师,朋友交得很广,更是和几个在银行工作的大学同学走得近,经常和同学吃喝玩乐,游山玩水,进歌厅搓麻将。

有次周未打麻将打到深夜十二点,因阿辉要准备第二天教学,就回家睡觉去了。万万没想到他几个同学之后去工作的银行偷钱,偷钱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套用一些已知密码,直接用麻袋装钱。

这个案子相当容易破的,在当地也引起极大的反响,性质是相当的恶劣,阿辉的几个同学都被判处死刑并执行了。阿辉也受到影响,被调查,幸好证据确凿地证明阿辉并不知道他同学要去盗银行的计划,要是那晚阿辉不回去睡觉,就会得知这个计划,还有参加的可能,哪怕不参加,也难以脱离干系!

老板阿辉把工作辞了,独自一个人来到鞋都晋江。阿辉刚开始在晋江几个鞋厂打过工,之后他发现每一双鞋子都要印制鞋盒,商标吊牌,合格证,出入库单等等,而且量很大,于是他就专门到每个鞋厂跑印刷业务,把跑到的印刷业务放在就近的印刷厂印制。

阿辉几年业务跑下来,对晋江鞋厂和印刷厂很熟悉了。印刷行业是特种行业,印刷业务提成是很高的。所以阿辉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就自己筹钱办了一个彩印箱包厂。

厂子开起来后,接单和印刷一条龙服务,利润更是可观了,老板阿辉也娶到当地的一个美女结了婚,生了小孩,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

老板阿辉生意越干越大,他却把法人代表改为他老婆的名字,经济往来都以他老婆为主,自己却只做幕后的实干人。

凡是有家乡人去晋江打工去找他,阿辉都说自己是个打工的,还说印刷厂是老婆贷款办起来的,是当地村委扶持的股份企业,不愿意和老家人有过多的交集。

我问阿辉,经济大权全部交给老婆能放心么?阿辉说,没有什么不放心的,钱真的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去贪多就会失去人本来的应有的快乐。

我想想阿辉的过往,觉得很对,阿辉选择低调做人才是明智的选择。

这事已经很多年了,如今题主说: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开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一起开的?我就用这个真实的故事作答了。

老板阿辉当年也是吃了不懂法律交友不慎的苦,差一点有牢狱之灾。所以说,阿辉把有关钱的事完全看开了,选择了低调为人处世。

所以说,对于钱财,大家千万别去贪嗔痴,非法所得不能取!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

我认为:他很低调,不是炫富那种类型,很怕别人插手他的厂子的事情,他没有理由推辞,不好意思说,以这个为借口,推着不给办理。

到你厂子干点活,都说你办的这个厂子很大,不差我一个人,让我在这里管事儿,或做财务,你能办得到吗?都是没法推推脱的理由。

在有的亲属朋友拆借怎么办?这也是个理由,这厂子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是跟别人合伙的,就拒绝了,没什么可说的,说多了也没有用。

这样的好里好面,直接就拒绝了,是不是也很麻烦呢?,还挺为难的,都不好意思什么的?

要想厂子有长足发展,还是拒绝亲属进厂子来,厂子不是养老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按照厂子的规定办事,还能办下去吗?

别人不给自己找麻烦,你也别给别人添麻烦,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有些人明明是一个人办的厂,为何要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

一个人办的厂对外人说是和别人合伙开的,一方面做人比较低调,防止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出去谈业务可以避免人情世故的纠缠,能够合理地讨价还价,也可以比较方便地接受和拒绝。

在用人方面也可以避免任人唯亲,对人才的培养和公司的发展具有大有裨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