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从2020年7月18日民政部门、统计部门的最新更新数据来看,我国有地级市293座;此外,与地级市行政地位相同的还有地区、自治州、盟,数量分别为30个、7个、3个,这么算下来,我国“地级行政区”的数量一共有333个。

我们有时会听说“撤县设市”、“撤区设市”,实际讲的就是行政地位升级,比如2010年9月份撤销县级蒙自县,设立县级蒙自市;再比如2013年撤销扶余县,设立县级扶余市。只不过这些都是从“县”升级为“县级市”,而非升级为“地级市”。

历史上也有从地级市下调行政地位的例子,比如最近一次的2019年1月,山东省地级市莱芜市撤销,辖区划归济南市管辖,成立济南市莱芜区。

升级为地级市后,能为该地带来非常大的好处,比如能提高地域知名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有利于更科学的发展决策、有利于管理体系改革、有利于社会地位提高,此外,辖区内的居民也能在医疗、补贴、救济、养老、教育等各个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县”还是“区”,升级为地级市之后,在行政审批、土地规划、税收、财政、官员行政级别、居民福利等方面都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优势,不少升级为地级市的地区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因此不少地区都谋求升级为地级市。

但是,注意一点,地级市的设立是有标准的,并非一拍脑门就能决定的事情,地级市的设立至少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是非农业人口数量上的要求:即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在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非农户口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数量要达到20万人以上;

第二是产值上的要求:即工农业总产值30亿以上,且工业产值占8成以上;再就是地区总产值在25亿元以上;

第三是产业结构上的要求:要求第三产业发达,且产值超过第一产值,占比35%以上;

第四是财政收入上的要求:即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

总结起来,设立地级市对区域面积是没有要求的,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并不是辖区面积越大越有设立地级市的可能;总体来讲,设立地级市的要求主要取决于4方面,即人口、产值、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

在以上4个方面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立地级市,为什么说“有可能”设立地级市呢?因为升级地级市是“审批制”,最终都要报请国务院审批通过,程序是非常复杂的。

历史上有一些升级为地级市的例子,比如之前的县建制的深圳、珠海、揭阳,设立地级市之前的建制都是“县”;再比如三门峡、张家界、东莞、三亚、漯河等,升格为地级市前的建制都是“县级市”。

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是哪里?

上文我们说到,设立地级市需要在人口、产值、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等方面达到最低要求,而且升格为地级市之前的行政级别多以“县”、“县级市”为主。

如果单纯按照以上标准,目前能达到地级市标准的县或县级市是非常多的,以下图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榜单为例:

在这个榜单中,不少县(县级市)的GDP总量能超过一些地级市,不少都在千亿级别,比如昆山市、江阴市的GDP总量都在4000亿以上;张家港、晋江、常熟等GDP规模在2000亿以上;突破千亿大关的有近40个城市,GDP总量最低的也在五六百亿级别。

再从财政收入角度来说,单拎出任何一个县(县级市),财政收入的规模都在2亿元以上,昆山、江阴的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428亿、259亿,海宁、龙口、胶州的财政收入也在百亿级别。

产业结构方面、人口总量方面,凡是能上榜的百强县,产值绝非依赖于农业,大多来自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城镇化率较高,产业结构和人口总量基本都符合设立地级市的要求。

可以这么说,现如今,如果按照设立地级市的标准,那么能入围的县(县级市)不在少数,随便拎出来一个百强县都有设立地级市的实力。

昆山市

那么为什么不设立新的地级市呢?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既然符合设立地级市的县域这么多,设立地级市又有很多好处,为什么现在鲜有新设地级市的消息呢”?

虽然设立地级市能为辖区争取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但是设立地级市同时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会造成行政班子成员的冗余,设立地级市为的是增加行政效率,但如果行政效率不增反降,那么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特别是在垂直管理模式成熟的前提下,不需要那么多的平行机构,平行机构过多反而不利于“上传下达”;

再就是符合设立地级市的县域多集中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这些县域的特点是辖区地面面积不大,但产业结构较好、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较多,一旦设立地级市,在辖区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即便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经济上也很难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上升空间随着地域的限制而被限制了;

第三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城市群”,比如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川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核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比如环渤海有发展较为靠前的京津、长三角有上海、珠三角有广州、川渝有重庆和成都,这些城市在未来都有带动发展的作用,倘若再设立新的地级市,那么发展起来就没有“重点”,会出现分散且没有重点的发展趋势,带动作用反而会小一些,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发展重心。

写在最后:

综上而言,符合设立地级市的县域还是比较多的,百强县的各项经济指标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是地级市的设立一定是以提高办事效率为基准的,在如今通信、交通、管理体系都已经很成熟很发达的今天,新增地级市已经显得不是那么有必要,所以新增地级市的审批必然会慎之又慎。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中国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中国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城市:河南永城市、浙江义乌市、山东滕州市、江苏昆山市,而且这些城市都全国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非常强!

永城市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位河南的最东部,2020年商丘经济总量2925亿元,永城市经济总量为637亿元,居商丘各县市区之首,超过商丘下辖的梁园区、睢阳区的总和。

义乌是全国著名的小商品之都,在知名度上远超金华市,在2020年义乌的经济总量1485亿元,居金华市之首。

藤州隶属于枣庄市,2020年枣庄经济总量1733亿元,居山东十六个地级市垫底。而藤州市生产总值为753亿元,几乎占居了枣庄市的半壁江山,完全有实力升为地级市。

昆山,隶属于江苏苏州市,昆山是全国百强县(市)之首,2020年昆山GDP4250亿元,超过很多地级市和省会城市。如果要设地级市,哪非昆山市莫属!

中国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这个一定要回答一下,

目前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应该义乌市,但不一定是新设立,也可能从金华迁地级市政府到义乌,保持原有地级市所辖县和代管县级市面积。如果新设立地级市,那么原金华地区一分为二,义乌东阳浦江磐安为义乌市,金华兰溪武义永康龙游为金华市。理由:义乌1500亿,金华两区800亿,就这么简单。有不同意见,欢迎来怼。

中国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地级市”这一级机构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重叠了机构,增加了麻烦。实行省级划小,地级取消,村、乡、县适当扩大的区划管理,人员精简最重要。

中国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按现在国家的政策。非战略需要,不会新设立地级市了。一个地级市,正处级单位都几十个,要养多少人?太费钱了。

中国最有希望设立地级市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鄙人主张这样的行政区划模式,全国形成50个以上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城市和省两类,城市类分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为了减少大动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先扩大15和副省级的管辖范围,独立于原省形成副级行政区划,再加上苏锡常合并、郑州、长株潭合并还有伊犁撤州设市。下图为当年的分省方案。

省级行政区划下面设市和县,市分为正厅,副厅,正处三个等级,市和县下面不设区,直接街道/乡镇。

原地级市不再管县和代管县级市,改由省级行政区直辖,原地级市辖的市区范围,取消“区“一层级,改为直辖街道/乡镇。同时对其进行评级,省会的市正厅级,其他按副厅和正处建制,但需严格控制副厅级市的数量,原来的超强县级市也可以升格为副厅级市。计算公司见下图,达到标准即可确定为副厅级市。比如昆山肯定可以晋级。

最后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省级(直辖市,省,副省级城市)—市/县级(正厅,副厅,正处,)—街道/乡镇(正处,副处,科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