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鸡肋产品”出现一下就消失了?
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为了解决当下难题而发明生产的产品,其中有些产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名噪一时”,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者随着产品被投入实际应用中,不少“红极一时”的产品都被证明是“鸡肋”,逐渐被淘汰或者转为小众商品。
这些“鸡肋产品”中以电子产品居多,因为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极快,一不小心就会升级换代;还有一些产品属于是军备武器,淘汰的原因或者有违道义、杀伤力太大,或者被证明实战能力太差而被淘汰。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下那些出现“一下”就消失的“鸡肋产品”。
一:小灵通、IC卡、公用电话亭、万能充、BP机等1.小灵通:小灵通在1996年-1997年间开始技术筹备,2001年-2003年迎来了发展期。2003年9月小灵通用户人数突破1500万大关,2004年3月底大陆小灵通用户突破4700万,2006年10月用户数量达到巅峰的9341万户。2009年2月3日小灵通退网工作正式开始,2011年1月1日起正式退市为通讯新宠3G让路,前后15年的时间,小灵通“走下神坛”。
2.IC卡、公用电话亭:在那个手机和固化还不普及的年代,远程通讯就靠一张IC卡,再在大街上找一个公用电话亭就可以实现远程通讯了。但是随着“人手一部移动电话”的实现,绝大部分地区很难找到IC卡和电话亭了。
3.万能充:相信70后、80后对于万能充一点都不陌生,在那个手机被设计成主机和电池可以拆卸的年代里,加上当时的手机电池续航能力极差,很多人都是一部手机配带两块电池,同时再搭配一个万能充,一个电池没电的时候就卸载下来用万能充充电,同时换上另一块备用电池。但现在手机电池基本都是不可随意拆卸的设计,充电都用数据线了,所以万能充基本被淘汰了。
4.BP机:有一个笑话是一个小偷偷了一箱子BP机,将其藏来起来,后来被抓,几年后被释放的小偷找到了当年藏起来的BP机,本想东山再起,却发现BP机早就是被淘汰的电子垃圾了。确实,80年代末才出现的BP机逐渐在五六年后被手机取代,96年开始用户逐渐下滑,没几年就彻底消失了。
二:电子狗、导航仪、MP3-4、CDwalkman等,均被手机淘汰...1.电子狗:电子狗是一款车载装置,在遇到测速或者限速、电子眼等都会进行预警,以此提醒驾驶人不要违章。当时电子狗是有车一族的必备产品,有了它违章罚款都省下了,但是很多电子狗需要定期升级,后来在各种导航APP推广普及后,电子狗逐渐被地图APP取代,现在几乎没有车主使用了。
2.导航仪:同样作为开车必备的车载导航仪也随着地图APP的推广普及而逐步淘汰了,一个手机都能解决的问题,谁还会在买车的时候花大价钱改装选配呢?
3.MP3、MP4:MP3是用来听音乐的,MP4是用来看视频的,两款产品当年都是“潮人”必备,但是两款产品最大的缺憾是无法实现在线听音乐或者看视频,只能将下载好的影音文件导入存储卡中,逐渐被智能手机淘汰了。
4.CDwalkman:CDwalkman可以算作是缩小版的VCD,大小如同一个烟灰缸,将CD放在里面打开开关就可以听音乐,在当时对比VCD来说携带方便性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现在依然有用户,但是已远不如当年火了。
三:空气炮、气球炸弹、粘性手榴弹、古斯塔夫巨炮;
1.空气炮:空气炮是二战时期德式武器中的另类,不仅造型怪异,且性能极差。开始是为了击毁敌军低飞的战机而设计,最远射程400米的。但实战中该款发射器无法准确瞄准,叠加体积过大容易暴露的劣势,没多久就被弃用了。
2.气球炸弹:二战后期日本利用数万个氢气球组成一个巨大气球,再捆上炸弹利用气流飞向米国本土。当时日本放飞了9000个气球炸弹,但仅6个成功到达目的地,可操控性极差。这是这款奇葩的武器的第一次露面,也是最后一次。
3.粘性手榴弹:出自英国之手,该款手榴弹铁皮外被涂抹了大量的粘性物,原本是想更加牢固地粘附在敌军的身上,但英国士兵在投掷的时先粘到自己的衣服和手臂上了,没多久就被淘汰了。
4. 古斯塔夫巨炮:德国人的造炮技术不同凡响,其中古斯塔夫巨炮有4层楼高、20英尺宽、140英尺长、重1344吨,是有史以来曾经制造过的最大的大炮,使用中需要3000名士兵通力合作。虽然实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因为巨炮太过沉重,铁路桥都难以承受重量,因此不得不绕路或者分解运送,最中因为实在太笨重而被弃用。
(气球炸弹)
(古斯塔夫巨炮)
记忆中你还知道哪些“鸡肋产品”?欢迎留言讨论。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历史上有什么“鸡肋产品”出现一下就消失了?
历史上出现的“鸡肋产品”有很多,他们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一些人类遇到的问题,但是这些产品被发明出来一段时间后,又慢慢从人们的视线消失了。下面就来简单介绍几个已成为历史的产品。
1.手机万能充电器
随着手机越来越普及,生产厂商也越来越多,所带来的是各大厂商生产的充电器规格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一名初二学生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兼容大部分手机的充电器,一时间成为各种手机用户的必备充电器。
这种充电器出现了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致命的缺点,由于设计结构简单,缺乏保护电路,不仅对电池的寿命影响很大,还会因为充电时电池发热、膨胀,甚至暴炸的危险。
后来,由于智能机的出现,可拆卸电池手机逐渐被不可拆卸电池的智能机取代,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利用USB接口的直充充电宝。至此,这种简陋的万能充电器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2.mp3播放器
这种mp3音乐播放器因为体积小,价格便宜,携带非常方便,曾经在各大校园风摩一时,一度成为年轻人和学生们的标配。
后来,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厂商将mp3功能兼容在了智能手机上,因此,只有单一功能的mp3播放器进入了穷途末路的难堪境地。到了现在,除了极少数高端苹果产品还有以外,基本上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3.录像机和DVD播放器
录像机和DVD播放器在20年前销量非常大,当时有点经济实力的家庭都会买一台DVD播放器或者录像机。
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伴随着电脑和智能电视的出现,以及电影行业的发展,这两种机器已经落后,没有了市场发展空间,因此,慢慢的消失了。
结语人类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件被发明出来的东西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淘汰掉。一些看起来能解决问题的东西,很快又被另外一种更为先进效率更高的东西取代,成为了“鸡肋产品”。
历史上有什么“鸡肋产品”出现一下就消失了?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有些产品可以说是科技进步的垫脚石,很快被时代淘汰,而有些则是顺应时代潮流,越来越完善,就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你能想到几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吗?历史上有很多被称为是“鸡肋产品”出现没多久就被时代淘汰,而有些虽然被淘汰了,但在人们心中被称为经典。
大家好,我是小白。作为一个80后,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童年时代物资匮乏,但那时的快乐依旧记忆犹新。科技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越发丰富多彩。不同于许多的95后和00后也许无法想象,我们那个时候连手机、电脑都没有,平时的娱乐生活是怎么过的。
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看到了从无到有,再到如此精彩的人生,我觉得这是许多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体会的。
那么下面我就和大家一块分享下,我认为的几个历史上出现的比较“鸡肋产品”,或者说是生命周期过短的产品都有哪些?
BB机(寻呼机)在手机出现前,如果你想立即和在外的家人、同学、朋友时取得联系,只能通过固定电话沟通,在打电话之前,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先用固定电话拨打传呼台,将你需要留言的信息和传呼号码告诉传呼台,然后传呼台将你的留言发送至传呼人的BB机上,当传呼人看到留言后在第一时间和你电话取得联系。这就是在20多年前,人们之间的通话方式,是不是不敢想象。
BB机的出现,确实方便了人们之间快速地取得联系,以现在看来,操作步骤过于繁琐,而且非常耽误事,效率很低。但那是在手机出现前最佳的联系方式了,BB机也就成了是科技通信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品”。
Windows ME和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家喻户晓,Windows系统在PC上的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几乎垄断了PC操作系统市场。
Windows操作系统的诞生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期,真正开始商用普及是从Windows95这个版本开始的,升级版Windows98成为一代经典。再到现在微软最新的windows 10系统,微软每一代的操作系统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是微软发布的操作系统中,有两款产品可以说是非常的“鸡肋”。
先说windows ME,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windows98和windows2000之间,其实微软还发布了一个版本就是windows ME,这个操作系统的界面做了全新的升级,看上去更加美观,但其实用内核还是和windows98一样Windows 9X内核,9x不稳定的内核在windows ME系统上同样存在,经常蓝屏死机,虽然界面焕然一新,但终究逃不过被很快淘汰的命运。
windows vista的生命周期同样非常短暂,如果说windows XP是微软史上最成功的产品,那么winsows vista就是最失败的产品。
Windows Vista发布于2005年7月22日,采用了升级后的Windows NT 6.0内核,是微软研发时间最久也是投入最大的系统之一,vista被微软给予厚望,由于XP太过成功,vista除了需要在功能上有所突破,还需要在界面外观上更上一层楼。我当时花了两个小时安装,第一时间体验后,确实被vista绚丽的视窗界面给震撼到了。
可能是微软用力过猛,太过追求系统的美观,vista一经上市就被业界各种吐槽,吃内存,运行速度慢。但除了这些,vista系统本身的优化也做得很不好,即使在更大内存的支撑下,系统的运行效率依然不佳。windows vista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除了漂亮,就是漂亮,其他没了。
VCD播放器VCD播放器的出现,是为了替代传统的老式录像机,在那之前家用的影音播放机都是采用磁带、卡带式播放载体,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笨重不方便携带,存放时间久后画面和音质都会大打折扣。
VCD播放器采用光盘作为影音载体,在刚上市时非常受欢迎,销量市场异常火爆。在2000年初,家庭影院开始流行,我家当时就买了一台,价格还不便宜,1000多在当时的物价,差不多需要一个多月的工资了。
在使用了一段时间我发现,VCD播放的电影画面模糊,而且音质效果也不理想。而且那时,大屏幕彩电已经开始普及,家家户户都开始升级29英寸以及更大尺寸屏幕的电视。画质效果差在大屏幕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VCD画面质量差的原因就是,一张光盘的容量只有600mb,在有限的空间需要存储一整部电影,想做到出色的画面和高品质的环绕声场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在VDC出现没多久,很快DVD就被研发出来并发布,一张DVD光盘的容量可以达到4.3GB,是普通VCD的6-8倍。可以存储更高的画质和高保真环绕立体声。所以VCD过短的生命周期,只能算是影音播放领域的过渡产品。
MP4播放器MP4相比MP3在听歌的基础上,升级了影音播放的功能,除了听歌还能还可以看电影。那时芯片集成技术还不发达,播放电影需要单独的解码芯片和处理器,需要对操作逻辑进行全新的编码,虽然只升级了播放电影的功能,但底层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才能实现。
电池技术不成熟,不能保证MP4的续航,携带便利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内存和存储容量的大小,限制了MP4播放功能的发挥,一部MP4中放不了几部电影,且对播放的媒体格式有限,有些电影需要通过转码后才能播放,所以那个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MP4始终无法取代MP3的地位。
总结:顺应时代,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产品才能延续至今,但有些产品注定是科技进步道路上的“鸡肋产品”,更确切的说应该是科技进步过程不断摸索的“过渡产品”。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历史上有哪些“鸡肋产品”欢迎评论区和我讨论。我是小白,每天分享精彩生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我们一块加油!(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文武双全的小白
历史上有什么“鸡肋产品”出现一下就消失了?
出现一下就消失的鸡肋产品还真不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这些产品也从此成为历史,在世上很少再见到,而这些产品在那些年代里,可谓是被当成宝,一起来看看有哪些鸡肋产品吧!
一、功放机
我相信很多人对功放机都很熟,在90年代非常的受欢迎,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会有,特别是喜欢唱歌、听音乐的人,一台电视、一台DVD/VCD,一台功放机、一对音响,这些就是完整的一套。
而功放机的功能就是把来自音源的信号放大,或者是控制音响的音量大小,因为音响的音量线必须接到功放机才有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功放机慢慢的被市场淘汰,功放机当然没有被淘汰,淘汰的是单独的功放机,现在的都是功放机和音响连体。
二、黑白电视机
黑白电视机是一种只能显示黑白两色的电视机,这是一种完全一体化的产品,它只需要接上一根用来接受信号的天线,从而显示图像,这种电视机自身可以完成选台和复位,因为他不需要机顶盒做辅助接收。
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彩色电视机,慢慢的黑白电视机被市场淘汰。
三、DVD/VCD机和碟片
这是用来什么用的大家都知道,DVD比VCD更高级,而比这两种更高级的是EVD,为什么这么比较呢!
因为碟片分VCD和DVD,VCD的播放机不能读取和播放DVD的碟片,而EVD是万能播放器。
四、火柴
以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从而制造出一种能摩擦生火的工具。
随着打火机的出现,火柴被淘汰。
这些鸡肋产品的消失,也说明了比它更现代化的产品替代了它,所以说这些产品之所以会消失,就是因为它被时代抛弃,也标志着科技的大发展。
历史上有什么“鸡肋产品”出现一下就消失了?
驳壳枪(毛瑟枪)
驳壳枪也就是毛瑟枪,这把枪是德国兵工厂的一把失败之作。
这把枪从在德国面世以来就得到军方的嘲讽以及抵制,因此毛瑟枪基本都没在德国人的战场露过面。
为什么说他是一把“失败制之作”呢?
因为毛瑟枪因为其自身铲平的设计有很大的问题,因此使得这把枪极度的不稳定,老是会向上飘,而且在连续射击的时候,压都压不住,所以德国人就没有使用过。
但是肯定会有朋友怀疑,毛瑟枪在我国抗战时期可是十分出明的,很有地位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毛瑟枪因为自身的缺陷,所以德国的军方并不买单,于是生产的毛瑟枪都给便宜卖给了我们国家,而我们国家克服这个缺陷就是通过横排射击来实现的,所以我们看一些老的游击电影就会发现,游击队员都是横排射击的。一甩一甩的,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随着近代武器设备的快速发展,手枪也是做的越来越实用了,也越来越精细,于是毛瑟这种老掉牙的产品就慢慢的被淘汰了,现在也只有一些抗战纪念馆里面还有他的身影。
仿人声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是在十九世纪的中期,被一个名叫约瑟夫·法伯尔工程师发明出来的。
这个机器人能够发声,但是不同于人类是用声带发声的,这个机器人是通过舌头来发声的,通过一系列的机械构造,最终得已发出声音。
约瑟夫通过研究人体发声部位的结构,制造出了一种仿声装置,洁者他又把风箱、踏板、人造声门组装在一起制造除了一个人造的能够发声的舌头。通过操控十六个杠杆就可以使机器发出欧洲语言中的福音、元音等音素,操作熟练的话甚至可以听到一首完整的歌曲。
说实话,在十九世纪的中期,如果在你的身边如果突然出现一个能够发声一堆机械,绝对能够给当时大多数的人足够的惊吓。
历史上有什么“鸡肋产品”出现一下就消失了?
大连华录的录像机,刚刚投产,VCD就出来了。
美国的铱星电话,刚刚开始全球放号,GSM就小型化了,价格也大幅度降低,然后就没然后了。
日本的APS照相机,号称“先进摄影系统”的胶片相机,刚刚被人们接受,数码相机就出世了,记载的摄影数据更丰富,使用更方便,APS只残留了一个尺寸标准。
荷兰菲利普的DCC数码磁带录音机,拥有可以兼容磁带的机械系统,CD的音质,还可以进行数字和模拟录音,预计500亿美元的市场,几乎没有上市就被索尼的MD全面打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