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余额宝本质上是一款基金产品,再说的具体一点就是货币型基金。
什么是余额宝余额宝的背后是天弘货币基金,天弘基金公司将余额宝客户零零碎碎的闲钱聚集起来,再将聚集起来的钱用于购买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比如定存、大额存款、大额存单等等。
天弘将归拢的大额资金用于购买银行存款产品时所享受到的收益利率肯定是比我们散户去直接购买银行存款产品能享受到的利率要高的,当然其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跟银行的利率波动而波动,随着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一降再降,余额宝的收益率也一降再降,正是体现的“挂钩”的这个道理。
说白了天弘基金在余额宝和银行中间充当的是一个“中介”的角色,其本身并无任何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又基于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的绝对或者相对的高安全性和收益率兑现的绝对性、固定性,所以只要银行存款能产生利率,余额宝客户就能产生利息收益,所以客户的收益是普遍的,不会产生损失的情况,更不会像股票那样产生有人赚钱就会有人赔钱的情况。
另外,天弘作为基金管理人需要收取一定的基金管理费用,这个费用是由余额宝的客户所承担的,所以实际上余额宝客户所获得的收益是扣除天弘基金管理费后剩余的收益。
余额宝存在的弊端上文中看似余额宝客户、天弘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三者之间是三赢的局面,但是实际上天弘的这种操作方式还是存在一定弊端的,最终产生的影响还是会由我们普通人承担。
因为上文中我们说到天弘在资金归拢后会去隐含购买产品,但是利率要高于我们直接去银行购买产品的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而银行将资金用于对外发放贷款,成本端的成本增加意味着贷款端的贷款利率增加,而实体企业贷款成本高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卖价自然也就高了,无形中推高了物价,最终还是由我们普通消费者所承担。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未尽事宜,欢迎补充。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向全民发福利的最后,亏损的当然还是自己,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始终要记住的一点,如果所有人都变得有钱了,那么一定是物价变高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可能存在一个黑箱子,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然后大家都得利。
余额宝最饱受批评的莫过于向银行吸血,余额宝背后是天弘货币基金,而据称,作为基金公司,天弘大部分将资金作为同业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存入银行,这样的利息自然要高于普通人存款的利息,事实上,余额宝大部分只是作为银行和储户的中间方,也就是说它所发挥的效用就是将闲散资金汇聚起来,再存入银行,从而收获利差。
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情况呢,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提高了,自然会推高贷款利率,加强信用的筛选,贷款更加不易,而企业承受了更艰难的环境,成本自然也要提升,最终又反应到了物价之中。
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金融绑架”,活期较高息的模式,更加容易带动人们的消费,更多使用支付宝,同支付宝绑定,信用评估,蚂蚁花呗等等,最终的结果是低储蓄,高消费,高债务。
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简单来讲,余额宝背后是天弘基金,天弘基金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不仅仅只有余额宝,招行的朝朝盈也是他在运营。把钱存在里面,可以享受24小时0秒赎回,无论是赚利息还是使用便利上都远远高于传统的定期存款。
与传统存款不同,基金是需要有人运营的,和股票一样。基金又分为股票型和货币型,货币基金几乎没有风险。在开通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会有对用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级,而货币基金一般属于R0到R1之间,也就是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入。
实际上通俗来讲,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是稳赚不赔的,再通俗来讲,他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基金运营者先从用户手里把钱集中起来,再借给需要钱的人。而他又会对这些借钱的人做一个统计分析,再把这些钱分为2到3部分,一部分人是那种每次都会准时还款并且保证有还款能力的人。我们称这种人为A类人,而B类人可能还不上,但其实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就可以算作是A类基金,B类的风险是大于A类的,但是顺利的情况下收益是要高于A类。打个比方,如果两种类型规模相同,但今天只赚了5块钱,只达到了A类的预期收益值,那么B类就没有收益了,但是如果今天赚了15,那么给A5块,剩下的10块就都给B了。如果赔钱,则先从B类基金里赔钱,所以A类基金虽然收益低,但是可以说是相当安全了。
余额宝与基金运营机构是一种双赢关系,支付宝利用大量的用户,实现资金的快速募集,而用户又可得到更高的收益,每天美滋滋,余额宝只是货币基金的一种,这本来就是一种共赢的运作模式,并不会有人亏损。
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曾经拜读过陈思进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认为可以作为题目的完美解答,里面说到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大概意思是投资是互惠互利的,而投机则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余额宝大家都知道是货币基金,是公募基金的一种,我们都认为投资余额宝是一种投资行为,没人认为投余额宝是一种投机行为,把钱存入余额宝是一个三方共赢的事,不存在谁受损,谁收益的关系。
这里我所指的三方包括:投资人、基金公司、支付宝。
1.投资人是收益的,这个大家都懂,大家投资余额宝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收益而来,如果余额宝的万份收益标个负值,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去投,那是扔钱。大家都是看中余额宝的灵活和比活期高的收益而来,是最终的受益者。
2.基金公司,其实这里面最稳的就是基金公司,公募基金有一个特点是有别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追求的是业绩,没有业绩就没有管理费,按提成的。而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则是稳坐钓鱼船,不管这只基金的运行的业绩如何,管理费是固定的,不管盈亏都是这个比例,你投进来我就拿钱,所以基金公司也是受益人。
3.支付宝,余额宝的平台是建立在支付宝的基础上,余额宝作为一个代销的平台,赚取的也有基金公司的返佣,而除了这部分返佣之外,还有一笔更大的收益,就是备付金带来的资金沉淀量,这笔收入是非常丰厚的。无论是余额宝的申购和赎回,只要不是直接从银行卡操作的,在申购前和赎回后都会短暂的沉淀在支付宝账户中,面对余额宝庞大的客户群体来说,这部分资金带来的利息收入非常的可观。
所以说,把钱存入余额宝,是一个三方收益的过程,理财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可以创造货币。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第四方的收益者,就是基金公司的托管银行,都是有利润可赚的。
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为什么现代社会不需要打仗了?因为大家在一起努力把经济的蛋糕做大,所有人都能分得到蛋糕,而在古代是同一块蛋糕大家来分,我多分点你就得少分的,为了多抢点蛋糕就必然要打仗。
能理解到这一层,再来看这个问题才有意义。
现代社会,钱不是我少了你就多了的概念,而是要把钱投入到经济活动中,从而不断创造更多新的价值,大家就都能从不断增长的经济中获益,这不是谁占便宜谁吃亏的概念,而是合作共赢的概念。
钱存入余额宝后是如何流入经济活动中的呢?
余额宝赚的是资金收益的利息差,比如:余额宝给我们3%,而它把这笔钱投给其他机构,假设其他机构给余额宝5%,那余额宝可以赚2%;拿到这笔钱的机构可以再用这笔钱去做投资,低风险的比如国债,就是把钱又借给国家,再投资到国家引导的产业活动中去,然后在经济活动中创造新的价值。
如果我们买的是理财产品,资金的去向会更加多元化,最后资金直接就可以投到企业,可能是通过企业的债券、信托、保理产品等等,中间经手的机构都是赚资金利息差,最终使用这笔资金的企业才是真正承担所有成本的主,企业用这笔钱,可以投资到实业,也可能会投资土地房产,总之,企业用这笔钱能赚到的钱,一定要大过他付的各层利息,否则,亏的就是这个企业了。
到了这一层,最简单的情景,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卖给的是谁?还是买余额宝的那些个人消费者,企业通过卖产品和服务,又赚了个人消费者的钱,然后用这笔钱去还了借款和层层利息。
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用这笔钱投资,只要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价值,在这个循环中,所有人都是受益的,享受的是在经济中不断创造出的新价值。
欢迎关注@财经大表姐,学投资,让财富增值,感谢您的点赞支持哦!
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讲,参与余额宝的所有主体和余额宝外部。
参与余额宝的所有主体余额宝的参与主体是基金公司(基金管理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基金代销机构、基金托管人。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投资品种主要风险小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银行定期存款和其他短期债券。收益稳定、流动性和安全性高,几乎可以认为没有风险,所以参与余额宝的所有主体都在赚钱,基金公司赚管理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赚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基金代销机构赚代销费,基金托管人一般是银行,主要赚托管费。
余额宝外部老百姓手里的存款有限,没有基金公司之前,投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是把钱存成银行定期,但随着余额宝的成立,给国人普及了基金知识,降低了投资门槛,唤醒了投资理念,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钱放到银行,尽可能把闲钱买余额宝来赚收益,银行的活期和定期存款自然大规模减少,而银行生存之本主要是靠存款规模,存款少了,用于投资和放贷的规模自然也下降,为了保持投资和放贷规模,只能被迫从别的机构借钱,资金成本开始上升,利息差缩小,银行的利润就会被影响。
总之余额宝的出现,对老百姓是好事,丰富了理财渠道,但对银行却不是好事,银行存款被大量吸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