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股票价格见底了?

抄在低位、卖在高位是每一个投资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实际上绝对的“底部”是无法准确预判的,因为大盘的涨跌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而盘中的个股,特别是处于中间档的非龙头股和非绩差股受大盘涨跌行情的影响很大。个股在长期下跌行情之后会处在一个相对低位,在低位横盘震荡一段时间,此时并不能说明个股已经处于绝对低位,接下来的走势可能是触底反弹,也有可能重新启动新一轮的下跌行情,我们在抄底个股的时候并不能奢望抄在绝对底部,因为底部形态有很多种,且一只个股可能存在“双底”或者“三重底,加上基本面和主力的干扰,判断起来极为困难,具体见下图:

所以只要能不抄在半山腰上或者抄在个股下跌反转的启动点上就算成功,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一下如何判断股价见底了。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一点的是,只要股市大盘一直在运行就没有绝对的低点,这里所说的低点对于不同的投资者站在不同高度去看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如果单看日线图,那么一年内的历史最低点可以称的是“底部”,但是在月线图上此“底部”可能还处在半山腰的位置上。再者,所谓的底部对于持有不同投资策略的人来说也是不尽相同的,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日线图上的”底部“是可以选择的,对于中短线投资者来说至少要找一个30分钟级别图上的“底部”,而超短线投资者要找1-5分钟级别图上的“底部”。在明确了以上关于“相对底部”的问题之后,我们再通过分析资金流进流出、基本面和成交量等因素对于股价是否见底作出分析:

方法一:从资金流量(成交量)方面进行分析:

在不考虑基本面的前提下,绝大多数的股价下跌都是由资金量的持续流出造成的,或者说根本就缺乏资金的关注。我们这里所说的资金指的是主力资金,散户资金很难引起股价的涨跌。我们观察下跌过程中的个股的时候,很容易发现此时盘中资金持续性的流出,而买入的资金很少,此时体现在成交量上就是成交量持续的萎缩,等到个股处于横盘震荡阶段的时候,成交量萎缩到极致,因为此时之前的持有者已经选择在高位或者持续下跌过程中讲筹码抛出了,剩下的持有者或者未来预期看涨,或者筹码根本就没有流入资金接盘。此时处于横盘阶段的个股并不能说明股价已经见底了,假设未来依然看空方压过看涨方,持有者继续抛盘,那么股价讲启动新一轮的下跌行情,假设此时有看涨或者炒作情绪主力介入抄底,成家量持续放大,那么未来股价将会上扬,此时的横盘价格才能算的上是底部,才能称得上是股价见底了。

  • 底部持续性放量才是上涨行情的启动信号

投资者在观察一只处于底部震荡行情的个股的时候往往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横盘阶段成交量萎缩到极致,等到有资金进场的时候,成交短暂放量,但是假设成交量是短暂并不持续的,那么股价依然不能触底反弹。如下图:

其实,此时出现的成交放量大概率是有散户进场,我们都知道散户的力量十分有限,基本不具有出现推动股价上涨的能力,一方面原因是散户的资金十分有限,无法持续性的买入,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散户力量分散,选择买入的节点各不相同,无法形成集中性的买入。但是要推动股价上涨就必须有持续性的资金流入,反映在成交量上就是持续性的放量,这也只有主力才能做到。所以判断股价是否见底的一个重要研判因素就是是否有主力进场,买入的资金是否是集中且持续,是否持续性的放量。

之所以说底部持续放量才是股价重新上涨的关键是因为短暂的放量存在以下两个上涨动能不足缺点:

【1】短暂的放量只能说明底部筹码部分解套,抛盘压力依然巨大。底部横盘震荡时期,大量的筹码被套牢在底部,短暂的资金买入只能帮助少量被套牢的筹码解套,上方抛盘压力依然巨大,此时看空方压过看涨方,股价下跌的动能很难止住。所以只有主力在底部介入,持续性的买入实现绝大多数的底部筹码解套之后才能出现后续上涨行情,在主力实现控盘之后,出于资本获利的驱使,未来股价一定会被主力拉升。

【2】出于利好消息刺激,部分短线投资者或者短线游资进场炒作,获利后即抛盘。很多横盘的个股或者是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或者是在大盘上涨行情的整体带动下很容易吸引部分短线投资者或者游资买入炒作,而这些资金的目的是短期获益,获益后即抛盘,再次引起股价下跌。成交量放量不持续,很难拉升股价:

本章小结:从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下跌后处于横盘震荡行情的个股未来的走势依然不明朗,不能说此时的价格就是低价或者“底部”,至于后期走势如何发展,关键在于对成交量的判断,主力资金持续介入买入则未来股价大概率会被拉升,那时回头看现在的横盘阶段才是相对低价位置。但是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当主力资金介入后并不是短期内就会讲股价拉升,主力要想获得更大的获利必须实现低成本建仓,拉低吸筹的平均价格,所以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放量持续,但是股价依然底部横盘,此时我们可以判断主力是在底部建仓吸筹,等到建仓结束后才会拉升股价卖出获利。

方法二:基于K线的背驰分析法

首先我们先澄清一点,这里所说的背驰法适用于短线或者超短线投资者。毫无疑问,“底部”是在个股下跌行情中寻找的,而股价的下跌不会是直线下跌,基本上都是下跌一段再调整一段,然后继续下跌再次调整。此种下跌形态的个股我们就可以基于K线使用背驰法进行判断是否出现了股价见底。首先,我们将所有的调整阶段的趋于都用矩形框画出来,然后将下跌点和矩形框用直线都连接起来,最后我们来比较所有直线的长短。直线越长则表示下跌动能越足,假设连接直线是越来越短的,那么说明下跌动能在逐渐的降低,下跌趋势有止住的可能,未来可能出现上涨或者短暂上涨的行情,此时的价位就是低价,短线投资者可以选择买入后短期获利。如下图所示:

本章小结:我们开始就说了,背驰法适用于短期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还是运用上文所说的“成交量判断法”更适合,以及下文我们所要说的基本面分析法。

方法三: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分析

【1】股票价格的涨跌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市公司业绩的直接反映,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对于处于低位的股票,我们应该对其基本面进行了解,假设该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近期也未出现明显的业绩上涨,那么其上涨动能是十分有限的,大概率很难走出持续上涨的行情。这类股票大部分时间都在低位横盘,缺少资金和投资者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处于衰退期或者由成熟期走向衰退期的传统行业,一旦大盘跌起来,该类股票跌的比谁都快、跌的比谁都早,投资者应该尽量远离该类个股。

【2】政策先于市场底出现。股市有两个作用,一是上市公司融资的场所,二是投资者盈利的场所,如果大盘持续走低,那么必将对上市公司的融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大盘持续走弱的时候,管理者为了经济的良性发展一定会相应的出台利好政策拉动大盘的整体上涨,大盘上涨则可带动个股上涨。当然了,以上是从大盘整体出发而言的,对于个股或者板块来说,如果有政策方面的利好,那么也会将个股拉出低位区间,至于后续上涨是否持续就看政策的利好程度了。

结语、归纳

总体来说,处于低位的股票风险相对来说是很低的,但是这里的“低位”是相对而言的,并不代表未来个股就会反弹上涨,这还与主力资金的参与度、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等有很大的关系。以上我们分别从长线投资和短线投资介绍了“成交量判断法”、基本面判断法和背驰法,在判断股价是否处于低位的时候需要从技术面、基本面综合考量,防止抄在半山腰上或者被下一轮的下跌行情所套牢。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未尽事宜,欢迎补充;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股票价格见底了?

很多投资者都喜欢的抄底一些低位股,但个股长期的下跌后到达一个低位后,该位置不一定的是该股的最低位,很多个股下跌后会出现抵抗性的反弹或者横盘震荡的走势,后期还会继续创新低,个股是如此,大盘指数经常也是这类情况,所以我们该如何把握到个股底部或者抄底一些个股的时候不让自己被套呢,或者抄底不抄在半山腰上,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要奢求买股票可以买最低位。

个股在长期的下跌过程中,本身下跌概率要远大于的上涨概率,即便是底部震荡的时候并不代表此时震荡区间就是该股的底部位置,但我们可以根据个股股价创出新低后,参考接下来的走势来判断之前的最低位就是底部位置,我们可以买在个股的相对低位,或者买在个股的趋势反转的启动点,下面我们重点的讲解下股票在什么情况可以判断股价见底了,主要涉及到两类方法。

通过成交量的变化来判断,并以基本面为辅助参考,个股的上涨和下跌的主要是资金的流进流出的变化,很多趋势往下的个股的和底部的震荡的个股,大部分是资金的持续流出造成的或者没有人参与交易,很多的底部个股我们会发现成交量的低迷,每天只有一两千万的成交金额,这类个股我们很难说目前该位置就是的底部,如果资金不看好的情况,继续卖出,而且没有选择买入的情况下,个股很容易再一次出现下跌的情况,所以我们判断个股底部是否形成,最有效的判断方法就是是否有资金的流入的情况,此时资金的流入代表的是主力的资金,大资金买入的情况,而资金在买入的情况,必然会在成交量上体现出,我们可以通过成交量的变化来判断个股股价是否存在见底的可能性,成交量上必须满足的几大要求。

成交量的必须放出

如果的底部的个股的没有大资金选择抄底的话,完全的是散户的投资者在博弈的情况,很难推动的股价的上涨,完全是散户在抄底的情况,个股大概率还要继续创出新低,而散户投资者买入股票相对较为分散,很难会存在集中性买入的情况,集中性买入的情况下才会造成成交量的放出,相对分散买入的情况下,成交量仍旧会处于低迷的状态。

如果是庄家机构等主力资金买入的股票的时候,主力资金相对较为集中,而且买入股票相对较多,所以肯定会造成成交量的放出,具体我们参考下图案例:

当我们发现该股下跌的一个位置后开始出现横盘震荡的走势,股价短期并未再次创出新低,但我们通过分析震荡时候成交量的情况,成交量并未大幅度放出,仍旧维持一个区间进行震荡,所以个股大概率要继续创出新低,下面我们让进以该股为案例,当个股真正底部到来的时候成交量的情况,参考下图:

通过成交量的变化我们发现,个股在大涨之前的底部成交量的出现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持续大幅度放量的情况,通过成交量的比较能够明显的发现,这类的几倍成交量的放出的情况,肯定是主力资金造成的,依靠散户投资者买卖,根本不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所以底部的是否放量较为关键。

底部需要出现持续性放量的情况

上面我们说到个股的底部放量的重点性,但我们需要懂得底部的个股的几大特点,持有该股的投资者大多数属于被套的状态,而且很多投资者都属于被深套的情况,再次很多底部个股成交低迷,交易情绪低落等,所以底部出现间断性的放量情况,很难推动个股的上涨,短暂的放量后,部分的投资者解套选择出货后,个股很容易出现继续下跌的情况,而且没有持续性资金买入的情况下,个股下跌后也容易回到之前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个股的再次的下跌的概率较大,具体我们参考下图案例:

我们看到上图案例中的个股在底部区间也出现放量的情况,但的成交量并无出现持续性放出的情况,几天放出后成交量再次回到前期的低迷的状态,所以后期的股价也再次创出新低,所以间断性的放量很难造成股价出现反转的情况,具体原因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底部个股的大多数投资者被套,如果的仅仅是短期放量后,很多投资者解套后出局,上方投资者仍旧处于被套的状态,抛压相对较大,个股很容易出现继续下跌的情况,所以持续性的放量代表主力资金的在持续运作,让很多投资者解套出局,并且个股的交易活跃度慢慢上升,成交量很难再次回到前期低迷的状态。

第二,底部个股的出现间断性的放量的情况,很多情况下是底部个股突发利好造成的,利好主要指代的时候的个股利好或者板块利好,市场的资金看到出现利好后的会选择集中性买入的情况,集中性买入也会造成成交量大幅度放出的情况,但很多并不是主力资金,可能是散投资者或者游资等,这类资金不会考虑个股中长期的走势,短期炒作一波后就开始出逃,造成个股的下跌,个股再次会出现成交低迷的情况,也很容易创出新低的情况。

所以个股的成交量的持续性的放出的较为重要,如果抄底的主力资金看好中长期的上涨,成交量的会逐步的放出,每次放量的高量一次比一次高,因为的股价的上涨后,解套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个股的抛压会越来越大,主力愿意选择接收这些资金的话,成交量的肯定的一次比一次高,具体参考下图案例(仍旧第一个案例中的个股):

在底部的放量的阶段

底部趋势刚形成的阶段中,主力不会选择持续性的拉升,在拉升后也好选择洗盘的动作,所以也会存在放量的后缩量的情况,但缩量的阶段必须要满足两大要求

第一,缩量时间不能过久,一旦时间过久很容易重回前期低迷的状态,一般缩量阶段不能超过十个交易日。

第二,放量后的缩量,即便是缩量,但如果存在主力资金的运作的情况下,所以缩量阶段也很难回到前期的成交低迷的状态,即使是缩量阶段的最小量成交量也高于前期低迷的状态的成交量。

为什么要分析放量后的缩量状态,主要是担心个股重回前期低迷状态,也能从侧面证明该股的活跃度也越来越好,在回调阶段也存在主力资金运作的情况和回落阶段也有很多投资者买入的情况,具体我们参考下图案例:

基本面的参考条件

上面我们只通过技术面讲解了个股底部形成后的一段时间的K线的状态和成交量的情况,走势要缓慢上行,成交量要逐步放出,个股的个股的中期炒作的也会出现明显上涨,甚至短期个股题材炒作也会出现这类技术形态,但很多个股短期大幅度上涨后就会出现明显的回落,所以的基本面的业绩情况我们仍旧需要参考分析下,具体我们参考下图案例:

上图案例中的个股就是短期大幅度上涨后,成交量开始萎缩后,再次大幅度下跌到前期底部区间位置内,这类个股我们很难把握底部位置,所以我们要参考下很多个股是否仅仅就是题材的炒作,很难出现持续性的上涨机会,持续性上涨个股的基本面的很重要,比如很多ST个股底部企稳也会出现大幅度上涨,但有的ST个股就是炒作后就开始回落,有的底部形成后仍旧会出现上涨的情况,主要来源于个股的业绩情况,我们要注意基本上的几点情况:

第一,选择一些业绩的逐步好转的个股,主要参考每次的季度报告公布的时候,业绩是否出现增长的情况或者小幅度增长的情况,业绩不能出现暴增暴减的情况,这类个股即使底部形成,也很难出现持续性上涨的情况。

第二,如果是一些科技类的公司,我们参与的科技股的投资者,主要是看好其成长性,如果业绩没有出现持续性的增长的情况下也行,业绩的要求的可以适当放宽,但不能出现巨亏的情况,可以小幅度盈利和小幅亏损,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软件,其业绩一直不行,而且业绩波动很明显,但市场资金看好后期的成长性,具体参考下图案例:

总结:我们重点分析了个股的底部确定和形成技术面上的分析,关键是成长性的持续性的放出代表资金的持续性的介入,包括主力资金的运作,但我们的确定底部形成采用的是右侧交易法的原则,等待后走势形成,所以我们个股创出新低或者出现底部此时我们很难判断。

但我们可以把握到个股的相对低点,把握到趋势正式反转的位置。一旦个股的底部形成,当股价短期上涨后脱离底部区间,一般是突破底部的平台的高点后,可以考虑投资机会,并且在买入的时候也要参考一下公司的基本面的情况,业绩大幅度亏损的或者持续性亏损的个股我们不建议参与,科技股的业绩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传统行业的个股季度业绩必须出现持续性增长的情况,小幅度增长也行,我们参考也可以参考下图案例: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看完还存在疑问的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股票价格见底了?

一只股票见底,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业绩见底,二是资金见底。

一般来说,行情见顶,是资金先见顶,然后才是业绩见顶,而见底则是相反,先业绩见底,然后资金见底。

也就是说,企业的基本面达到最坏的情况后,股价可能还会再下行一段时间,然后才真正见底。

原因也很简单,业绩见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验证的,真正敢抄底,长线做多的资金都是等着业绩确认见底后,才一步步入场的。

除非是一些非常热门的个股,会有资金在下跌途中尝试抄底。

绝大多数个股的底部,都是没有资金抄的,是等业绩底确定后,资金缓慢流入,自然形成的底部。

底部关键点1:业绩拐点是否来临

很多时候我们见过一些股票,在某些阶段,确实出现了底部的标志。

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甚至出现50-100%的行情。

但行情退潮后,股价又见新低,本质上说明,之前的底部,并不是真正的底部,只是阶段性底部。

之所以会出现阶段性底部,原因是市场环境不错,资金提前入场炒作。

之所以会进一步创新低,是因为资金离场,股价再次回归对应的业绩估值,随着业绩创出新低。

真正的底部,一定是迎来业绩拐点的。

当然,判断企业业绩拐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并不是单单看业绩报表就行的。

要通过行业大方向的判断,叠加企业的营收情况,毛利润净利润情况,做综合的研判。

业绩底并不是普通的散户可以判断的。

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另外,业绩报表一个季度出一份,通常还会延迟一两个月,至少要连续观察两三期,才能真正找到业绩拐点。

也就是说,散户找到业绩拐点,往往会滞后很久。

当然,滞后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业绩拐点过后,持有个股的安全系数,会大大的增加。

放弃底部的部分空间,追求更高的安全边际,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投资方式。

底部关键点2:资金拐点是否来临

我们都知道,股票在下跌过程中,往往是缩量的,而到了上涨的途中,大多数是放量的。

所以,资金的拐点也是底部的重要标志。

坊间俗语,地量见低价,指的就是成交量新低,对应股价新低。

所谓的地量见低价,其实因为多空双方在某一个位置,出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买入的人很少,卖出的人也很少,交易冷清。

到这个时候,并不是百分百就见底了,因为地量后可能会有更低的地量。

所以,通常买方卖方都会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继续僵持。

僵持过程中,买方由于是资金方,可能会试探性的买入。

当试探性的买入,不遭遇大的抛压时,说明空方已经出尽筹码,市场资金见底。

真正的底部,是资金面开始扭转,买方开始占据主动。

这种主动,散户同样很难察觉,因为没有办法感受到。

作为大资金却很容易察觉,就是卖方筹码不多,盘子很轻,即便大盘出现大跌,也没有太多的筹码抛出。

或者说,成交量很小,散户自身的力量已经可以带动整体的盘面。

这个时候,想要入场的资金就会开始慢慢加速,否则底部筹码就拿不到了。

而资金的入场,也就使得股价出现了真正的底部,两者相辅相成。

常见的底部形态

如果抛开基本面不谈,单从技术面来看底部的形态,会有很多种。

1、W型底。

单次下跌后,市场出现反弹。

而后,市场会再次探底,以确认前期市场底部的有效性。

W型底,通常会叫做双底,就是底部确认的信号。

当空方耗尽筹码,无法再打出新低的时候,股票筑底完成。

与W底对应的,是M顶,两次冲高到同一区域就开始回落,确认头部有效性。

相对而言,双顶双底都是相对很牢固的形态,有非常大的代表性。

2、平行底。

平行底,另一种叫法是平台底,其实并不多见。

指的是资金在某个区域构建平台,不停的在平台上吸筹,进行筑底。

由于价格区间较小,资金无法持续吸筹,所以平台末端,大多都会有假摔迹象。

但也有部分资金,实力较强,会直接拉起,展开行情。

平行底一旦启动,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

3、圆弧底。

圆弧底,是被认为最自然的底部。

空方衰竭,抛压越来越小,股价越跌越少。

多方入场,买盘越来越大,股价越涨越多。

多空的交替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圆弧形态,构建底部。

绝大多数圆弧底都出现在平衡市场中,是比较自然的见底形态。

4、头肩底。

非常标准的资金入场底部特征之一。

先构筑平台,进行吸筹。

然后刻意打压股价,挖坑洗盘。

之后从底部坑内爬起,再度构建平台,让底部获利盘离场。

整个头肩底的形态,可以有效的吸纳底部区域筹码,一般都是主力资金刻意而为之。

5、V型底。

V型底部现在越来越少见了。

V型底部,是一个超级反转,空方资金杀红了眼,然后多方大举反扑,形成的底部形态。

资金的一进一出,都没有给双方机会,一个是一路下跌,一个是一路做多。

由于本身资金不太会不计成本打压,也很少有资金不计成本拉升,所以这种形态越来越少。

但如果出现,是短期非常强势的信号。

底部对应的形态还有很多种,就不做太多介绍了,毕竟形态只是形态而已,有一些资金可以刻意扭曲形态。

另外,如果业绩大底没有出现,股价完全有可能会因为业绩大幅度下滑,最终出现崩盘呢。

记住,底部是走出来的,不是预判出来的。

也就是说,底部形成期内,都是无法准确预判的。

当你能判断行情底部到来这个结果的时候,那么股价的上涨,赚钱,其实我就不远了。

如果从大盘角度来看,底部是基本面、资金面,还有政策面,三者结合,发生共振的结果。

任何时候,都不要抱着抄底的心态去参与股票,几乎没有人可以买在最低,卖在最高。

任何股票买入的目的可以是为了赚钱,但买入的理由,一定是股票代表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当和你有同样想法和资金,都越来越多的时候,股价自然而然就翻来了新的篇章。

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股票价格见底了?

尽量不要判断底在哪里,正如不能判断顶在哪里一样。

底在哪里不重要,事后知道就行。因为我不主张抄底。抄底是个坏习惯,虽然想见是很舒爽,但你实践几次就知道抄底的危害。

我的原则是下跌的股票不加仓,只减仓,上涨的股票只加仓,不减仓。这个策略如果你觉得和你正好相反,再如果你是长期亏损的,那就一部分证明我可能是对的。我买入都要在历史最高点买,那样很安全,成功率极高。这个思想可能又和你相左。算了,不说这个了,你啥时候能理解我,啥时候就步入正途了,虽然你可能梗着脖子觉得我是在胡说。

所以告诉你,底在哪里,谁都不知道,正如顶在哪里,谁都不知道。希望你投机(资)顺意!

我亲爱的朋友!

2020.9.14

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股票价格见底了?

这应该是很好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进行预判。

一、从估值判断个股的底部区域。从行业平均市盈率出发,特别是龙头公司的市盈率。比如某行业平均估值是20倍,你关注的股票也是20倍,如果一年内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均能实现增长20%以上,则说明股票价格是低估的,增长幅度越大则低估越多,则此时股价就是底部区域!反之亦然。

二、在参考第一条后,再从技术方面分析进一步确认。比如股价下跌后伴随着成交量变化值得重点关注,某天或某段时间的成交量放大,比如单日超过10%的换手,股价却不涨甚至还在下跌,此时注意了,什么时候股价超过那日最高价后连续数日不再跌回,基本可以确认这里是底部区域。

记住,第二条必须服从第一条,否则不可轻易言底!

我是马夫,专注优质成长股投资,欢迎关注我,带你一起成长!

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股票价格见底了?

我炒股多年,见过太多风浪,A股市场的投机风气远远高于一般的金融市场。追涨杀跌就成为投资买卖的主流方法,既提高了风险,也降低了收益的获利率。尤其是在大盘出现持续下跌后,很多优质股票的价格已经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

但是股民往往会对大盘的下跌感到恐惧,在底部阶段仍然空仓,直接影响了收益率。其实,若投资者如果发现大盘出现以下三大见底信号,则应该勇敢介入,稍有经验的投资者都明白,若果能够在大底建仓,收益该是多么的丰厚?

政策底往往早于市场底出现,而所谓的政策底,是管理层对股市形成了一系列的风险共识之后,出现连续有利于股市的政策,导致股市出现止跌走势的一个时期。而在这种时候,管理层会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救市,避免股市因为持续走弱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当政策出台后,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回复,将直接市场运行态势产生影响,所以就形成了政策底,而在多空双方中多头力量将会慢慢占据优势,导致股市开始上涨,所以市场底基本就形成了。

地量见地价 地价之后必有底部,量价量价,量在价先。往往成交量的极度萎缩,表明市场交投已经陷入极度低迷的状态,投资者已经对市场的基本处于观望状态,很少再去关注股票,而且地量往往是出现在股市超跌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绝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会低于其自身的价值,股票自然会对投资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很容易就会吸引主力资金进入股市,由于股市位置较低,自然非常适合主力资金建仓,而在主力资金重新入场之后,底部就容易形成。

市场极度悲观 多种空头言论层出不穷股市里有这样一句话:多头不死,空头不止。也就是说做多的力量仍然存在,市场还未到完全悲观的情况下,股市则难言见底。而见底往往出现在在市场心态极度恐慌、投资者都绝望的时候,这时候股民大多处于套牢状态,杀跌力度基本消失后,底部自然就出来。所谓“别人恐慌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慌”就是这种道理了。市场虽然极度低迷,因此出现恐慌后市场就会见底了,这就是市场上所谓的最后一跌。市场见底在于场外资金的重新进场,而资金的进场将会制造出新的赚钱热点,从而发生赚钱效应,从而底构筑出市场的底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