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格如此低迷了,为什么沙特还要继续增产?

难道只是想跟俄罗斯争个高下吗?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的形势下,沙特增产反而是明智的。

我们知道国际原油价格下行的起因是沙特和俄罗斯在3月6日就原原油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开始的,后期沙特和俄罗斯互相“斗气”,纷纷扩产,原油价格由1月份的63美元/桶一路下跌到3月中旬的30美元/桶。

这个时期可以称作是“原油份额争夺期”,沙特和俄罗斯两大石油输出国一方面是为了降价抢占市场份额,争夺或者稳固石油霸权;另一方面连带“收拾”美国页岩油生产企业和挤压页岩油市场份额,这一“自杀式”的扩产降价行为也确实收到了成效,目前美国国内页岩油开采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远远不能覆盖其生产成本,加上这类企业都是高杠杆企业,债务缠身,原油价格这么一跌,极容易出现债务集中爆发,从而导致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

上面我们说到的是3月中旬前的“原油份额争夺期”,而3月中旬之后的原油价格走向我们可以称之为“疫情期”。这个时期全球疫情已经全面爆发,随着疫情的集中爆发和扩散,线下实体经济遭受严重的冲击,各国经济放缓,原油消耗量骤降,市场需求量被疫情严重挤压到极限。

假设现在沙特采取限产的措施以提高油价那显然是不明智的,这么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相当于前期所作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价行为前功尽弃,不仅会丧失原有已经争取来的市场份额,还会给美国页岩油以喘息的机会。

所以说越是在疫情挤压原油需求量的时候,越不能贸然减产提价。

(图:原油价格18年来新低)

沙特增产降价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用原油期货市场对冲损失。沙特增产降价从原油资本市场上可以大量做空盈利,以对冲线下原油降价带来的损失。

结语:所以说,一是为了在需求量低的市场环境下继续巩固市场份额,二是为了在期货市场做空对冲损失,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沙特继续增产降价是明智的。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原油价格如此低迷了,为什么沙特还要继续增产?

这是一场现实版的“三国杀”,主要在石油经济领域进行,却和地缘政治、军事等领域紧密相连的史诗级搏杀。

沙特就是自恃正统(石油输出国组织老大),国力最弱却偏爱四处出击的西蜀;俄罗斯相当于偏安一隅,有天险可以依靠(背后有我国)的东吴;美国相当于国力最强,但也有种种弱点的北魏。三国之间利害纠缠,难分敌友,所图的无非就是四个字:最大利益。

在沙特人看来,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不光关系到经济利益,还和国家地位甚至国家存亡直接相关。既然选择了极限战,那就得拼了老命打下去,直到美俄有一方举起白旗。如果沙特先倒下,可以想象沙特以后的命运:欧佩克名存实亡,沙特失去领导地位,在中东都沦为三流国家。所以只能不断加码,希望其中一个对手轰然倒下。

各种阴谋论中,有人认为是美沙联手压俄,有人认为是沙俄联手抗美。昨天又有特朗普和普京通电话寻求妥协的消息,难道又出新版本:美俄联手治沙?其实三家起码在经济利益上是互为对手的,彼此间都是敌人。即使其中两家暂时联手,最终还是会分道扬镳。

有人说沙特主权基金趁机在国际油市做空获利,那美俄何尝不能采用同一手段?玩金融美国人才是老大,俄罗斯的国力也在那里摆着,反而沙特应该最玩不起。

刀哥认为三方最终还是会回到谈判桌上,靠彼此妥协解决问题。沙特的不断加码不过是争取谈判筹码的手段:看,是你们先挺不住了,我没先眨眼!为的是在未来的妥协中争取主动,争取更大利益。

俄罗斯也许对付沙特的手段不多,美国人应该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沙特要靠美国“保护”。特朗普会怎样施压呢?不久就会见分晓。

大白话说财经,我是断断断水刀。欢迎关注欢迎交流。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提示即删。

原油价格如此低迷了,为什么沙特还要继续增产?

3月9日,在沙特与俄罗斯谈判结束之前,国际原油价格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这说明国际市场对两者谈判成功的预期并不强。

而在“欧佩克+”谈判破裂之后,沙特立即就宣布了大规模增产计划并大幅下调了油价,导致3月9日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惊天一跌。而市场认为沙特在这之前就已经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中大举做空,因此国际原油的大跌会令沙特在期货市场中受益。

而从沙特后来的表现来看,沙特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做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在美国与俄罗斯政府多次表态可能协调、谈判或减产的情况下,在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反弹的情况下,沙特几乎每次都会出面表示继续增产,这导致国际油价继续下跌。

即使3月30日在美国与俄罗斯两国总统已经协商表示稳定油价之后,沙特阿美不仅将4月液化石油气合同价格设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沙特阿美还通知油服公司,准备好从4月1日起支持沙特增产至1200万桶/日。沙特阿美要求油服公司充分利用包括劳动力和设备在内的资源,将其石油产能提高至1300万桶/日。这些数据都是突破历史规模的产能数据。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沙特强烈做空原油的意愿,但是在美俄两国有所妥协的情况下,沙特再次做出这样的疯狂举动,也有可能是为了自己在原油期货上的空单减持做准备,这样的声东击西举动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也时常发生。

虽然沙特与美国同盟关系是沙特赖以立国的重要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双方的分歧和裂痕也是日趋明显,在宗教、沙特改革、伊朗问题、国际原油贸易、国际原油定价权、美国页岩油开采、军事合作与军售、对美投资、国际合作等等方面都与美国产生了明显分歧。

而近些年来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不断增长,使美国逐渐摆脱了对中东原油供给的过分依赖,这令美国内部对沙特强硬的声音不断抬头,美国的很多议员要求在国内立法,以打击与限制欧佩克的石油垄断权与国际定价权,这无疑令沙特倍感压力与焦灼,所以美沙关系也有所下滑,之后沙特也不时发出与美国不同的声音,包括这次的国际原油价格大战也是如此。表面上此次价格战沙特是冲着俄罗斯与伊朗去的,实际上沙特也早有打击美国页岩油之心,毕竟美国的页岩油也是沙特争夺国际市场份额与原油定价权的心腹大患。

但是国际政经风云诡谲,或许沙特与华尔街有台面下的交易也未尝可知,但是从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来看,压力最大的还是美国,原本金融市场就身在危机之中,经济又受到卫安问题的重创,如果页岩油企业再大量倒闭的话,势必严重威胁美国的企债市场,因此美国近期将对沙特施压也在预期之内。

原油价格如此低迷了,为什么沙特还要继续增产?

这个世界做任何一门生意,都有一个龙头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赢家获得一切。从石油供应来说,现在全球最大的机构有三家:美国、以中东国家为主体的欧佩克组织、俄罗斯。

你仔细研究一下商业世界的格局,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老大和老二打架,受伤的却经常是老三。

举几个例子:国内的瓶/罐装凉茶企业,原本最强的是王老吉和和其正,后来王老吉和加多宝闹矛盾分裂成两家公司,然后开启了一场刺刀见红的商战,结果如何?王老吉和加多宝现在都还好好地存在着,和其正还有多少人记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耐克、阿迪、彪马等等案例比比皆是。

石油市场会不会也是遵循同样的商业规则呢?

沙特的国力最弱,但单独从石油开采供应来说,他开采石油的成本是最低的,他想成为加多宝、可口可乐、耐克,那么用成本优势大打价格战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最好的办法。

现在的情况是,不知道美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会不会运用可掀起硝烟的真正战争手段或是威胁,来避自己变成和其正、非常可乐和彪马!

全世界都在等着美国的下一步棋!

原油价格如此低迷了,为什么沙特还要继续增产?

全球对于原油的供应主要可以分为2个维度,一个是欧佩克组织,一个是非欧佩克组织。欧佩克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简称,亚、非、拉石油生产国为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所以从这首先能看出欧佩克在全球原油供应上占据的地位。那么回答题主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这2方面原因:

一个是外部压力,就是非OPEC石油竞争、新型的页岩油竞争,以及作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竞争。这些在高价油时代已经都非常突出了。很多人把这次石油价格战简单当成是沙特和俄罗斯关于主权的竞争,也就是说大家都想拿到最终的定价权。毕竟原油不仅仅是商品也是一种战略能源。

还有一个是内部压力,就是OPEC组织的天然经济脆弱性。OPEC实际上就是一个价格卡特尔,而卡特尔的经济学特征必然是卡特尔成员因为偷偷增产享受固定定价带来红利,从而趋向于卡特尔瓦解。这在90年代以前简直就是困扰OPEC的大难题。先后想出来产量配额监督、部长级监管委员会监督、外部独立机构监督等等做法,其实也一直没有杜绝。这在OPEC几乎一统天下时候还能有效,等非OPEC石油越来越多的时候,OPEC成员增产动力已经无法遏制了。所以这次沙特增产不保价,也是一种无奈的必然。

在降价增量的过程中,能顺带把高价的页岩油打败,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为什么沙特总是要先提“保住份额”,再提“让高价油退出市场”,这可不是因为要遮掩所谓与美国的斗争而做的外交辞令,而是沙特真的是要把保份额放在第一位,与其竞争的,也是同样低价油的非OPEC石油,当然也包括其他OPEC“兄弟”。反正大家都不想执行卡特尔,那就大家都猛劲生产好了。而页岩油,属于“顺带被灭活该”的甜头,而不是大力开战的“核心目标”。

原油价格如此低迷了,为什么沙特还要继续增产?

从图形上看,原油价格到年底前未必能见底。

这是弄死美国页岩气企业的节奏。

美国页岩气每桶售价35-40美元。卖一桶亏一桶。

现在原油价格越来越低,谁还去买页岩气。

6月份这些页岩气企业要还贷,这回都成了银行坏账。美国银行系统受影响巨大,又是一轮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一环套一环,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下跌趋势中,不爆几个雷出来不会完的。

看来这是个大局。我们慢慢看。

从原油的月线图看,原油价格还远远没有见底,对于风险企业,最拖不起的是时间,但是现在时间站在空方这一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