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疫情不严重吗,为什么股价跌成这样?

美国疫情不严重的看法不够严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除中国外,美国累计确诊人数1700余人,排名第7位,也不可谓“不严重”。

美股暴跌是一系列的原因叠加累积导致的,疫情只是催化剂。我们来分析下美股暴跌的几个原因:

原因一:美股连涨11年,估值过高,风险过大,有一定的泡沫。

美股自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后,经历了11年的“牛市”,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其实充斥着大量泡沫和风险,整体美股估值也过高。

原因二:疫情刺激是美股暴跌催化剂

原因一中已经说过,美股充斥着泡沫和风险。而刺破泡沫的正是疫情肆虐导致的经济和消费双放缓。经济放缓让投资者信心大跌,投资者不愿意再把资金放在股市,或者撤资或者寻找更保值的避险投资工具。

所以,疫情是导致美股暴跌的催化剂,并非主要原因。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根据一般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美股暴跌也是时间问题,只不过疫情的突然到来加速了美股下跌,加大了下跌幅度而已。

原因三: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本在全球流动

我们知道,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资本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流通,或者逐利或者避险。

由于疫情的影响,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而全球范围来看,亚太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股指都在下跌,欧洲意大利等大部分股指也在下跌,南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股指也在下跌。

受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全球股指都在下行的状态下,美股也很难独善其身。

原因四:美疫情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民众更担心的是疫情集中爆发

话又说回到美国疫情,美疫情这两天从数据来看处于集中爆发、集中扩散的状态。美截止到目前为止,总确诊人数1762人,而新增确诊这几天累计确诊将近总数的一半。

加之美国当局刻意回避疫情问题,一边对民众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必恐慌,一边跟经济学家商量保经济保股指的对策。这显然激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和投资信心,相对于已知,未知更让民众丧失投资信心,这也是造成美股下跌的原因之一。

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美疫情现在来看,严重程度不大,毕竟美人口基数大,但是美当局防控不力进一步加大了民众的恐慌情绪,也加大降低了民众的投资信心。

另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经济放缓、股指暴跌的大趋势,即使美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美国疫情不严重吗,为什么股价跌成这样?

谢邀。

首先,这次美股的确跌得非常惨烈,连巴菲特都觉得出乎意料

一觉醒来,发现美股昨晚跌得那个惨啊 ,三大股指收盘跌幅全部超过9%!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2352.6点,创史上单个交易日最大下跌点数,以及1987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跌破2500关口,早盘跌幅扩大至7%,为本周第二次熔断,同时触发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断。如果从最高点算起,美股本轮暴跌跌幅已经达到了近30%!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疫情到底严重不严重

根据国内各大网站统计数据,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统计,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2日傍晚,全美已确诊至少1459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死亡病例增至39例。而且疫情已蔓延至全美41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前五个州分别是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马塞诸塞州和得克萨斯州。

从确诊病人个体看,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夫妇,NBA球队犹他爵士队两名主力球员先后确诊,与特朗普密切接触的人员确诊.......这些消息的爆出,说明美国的疫情并不像之前特朗普说的那样轻描淡写,而是已经进入了加速流行的阶段,如果美国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遏制病毒的扩散,那么美国疫情可能会像中国、意大利、伊朗一样严重,那样的话,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打击会非常严重,世界经济可能会迎来史无前例的大萧条。

显然,美国投资者和欧洲投资者一样,对疫情前景的不明朗,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和恐慌情绪,资金在夺路而逃,纷纷选择做空卖出。

对此,特朗普应该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很有可能因此输掉本来几乎没有悬念的大选。

欢迎关注和点赞,一起交流投资和理财经验。

美国疫情不严重吗,为什么股价跌成这样?

美国股市走了10年牛市,已经上涨无力该调整了。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这次疫情只是个调整的导火索而已。

这次美国股市只是因疫情调整的快一点。深度大一点。出乎人们的意料。按十年涨幅来看,调整的深度也属于正常。

股市是抄预期的。资本市场嗅觉灵敏。美国疫情现在不严重。如果控制不好在美国蔓延,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打击。所以,股市做出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美国股市大跌也给世界股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疫情不严重吗,为什么股价跌成这样?

三大原因:

第一,美国连续十年牛市,后期很多都是特朗普硬顶起来的,牛市人民有钱,对他好感的就多,这几年很多人骂他但是民意一直挺高,股市一路走好是个很大因素。但是泡沫太多了,本来就需要深度回调。

第二,沙特俄罗斯石油大战,针对的主要就是美国的原油,尤其是页岩油行业。美国页岩油投资火了很多年。这一战美国页岩油行业很难抵抗,股市自然跟着深跌。

第三,问题里面关注的这次疫情本身。美国公布的确诊人数不多,但是那主要原因是美国没有检测。至今美国全部检测量都不如中国一天的检测量!大多数感染者被当做流感处理了。

从最新的各种新闻综合分析,美国内疫情实际上已经爆发。美国的实际感染人数应该已经超过意大利。个人估计现在至少在2-5万感染者。哪天检测上来了,一天时间美国新增确诊1万例我都不会吃惊!股民和投资者现在也没人相信特朗普的盲目乐观了。股市大跌就是一个必然,而且几乎是一种无抵抗下跌。

最后,只有中国能成为疫情避风港。

美国疫情不严重吗,为什么股价跌成这样?

从最新的全球疫情数据看,美国至3月13日累计确诊数1832,这个数据并不算太高,但其实也不算低了。在全球所有国家中,美国累计确诊数排第8位了。

再看单日新增确诊数,美国291例,在全球排第七(挪威与丹麦单日新增突然超过300,超过美国),在美州排第一。

从数据可以看到,虽然美国数据看起来不是很严重,但绝对也不低了,不管是累计数还是新增数,在全球都是排名“前列”的,特别是在美洲,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前一段时间,日本加上钻石公主号上的确诊数超过1000时就让全球恐慌,现在美国都快2000了,而且的新增数很明显正在爬坡,后续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啊。、

美国的确诊数不是太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没有检测,美国纽约州州长科默3月10日接受CNN采访时称,“中国和韩国每天进行5千到1万次检测,我们一共才做了5千次,这是我们的问题所在。”这意味着,美国实际上有很多人可能已被感染但未经检测确诊。

所以美国的实际确诊数肯定是要比公布的数据多的,而且据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所讲,有部分美国流感患者死亡病例,其实是新冠肺炎,还有美国已经有国会议员和国防部官员感染,美国影星感染等等,说明美国的实际感染情况比我们所看到的要严重。

华尔街精英们不傻,所以美股就跌成这样了。

美国疫情不严重吗,为什么股价跌成这样?

昨夜美股跌得非常惨烈,三大股指收盘跌幅全部超过9%!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2352.6点,创史上单个交易日最大下跌点数,以及1987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跌破2500关口,早盘跌幅扩大至7%,为本周第二次熔断,同时触发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断。如果从最高点算起,美股本轮暴跌跌幅已经达到了近30%!

导致美股在短期内出现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美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在大幅度上升。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2日傍晚,全美已确诊至少1459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死亡病例增至39例。而且疫情已蔓延至全美41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前五个州分别是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马塞诸塞州和得克萨斯州。

更要命的是,上至贫民百姓,下至达官显贵,都有患上新冠疫情的可能。从确诊病人个体看,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夫妇,NBA球队犹他爵士队两名主力球员先后确诊,与特朗普密切接触的人员确诊等这些消息的爆出。这让市场害怕,病毒会进一步扩散。如果美国疫情像意大利、伊朗、韩国那样严重,这将会给世界和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世界经济将呈现史无前例的长期低迷。

第二,美股本身处于高位,存在着一定的泡沫,透支了美国经济的未来。此轮美股大牛市持续了11年之久。主要是2009年美联储启动了量化宽松政策,先后进行了4次,当时大量资金为了避险,而进入到美国股市,从而一直推动美股上行,期间也没有经历什么像样的调整。而这次美国华尔街投资者,觉得疫情前景不明朗,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和恐慌情绪,大量获利筹码涌出,做空股市的人也越来越多。

第三,市场担心美国制造业受到重创,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最近国际油价大跌,甚至跌到了30美元/桶以下,这将会对美国页岩油产业带来打击,因为美国的页岩油企业的开采成本在40美元左右,而沙特、俄罗斯都要比这个要低得多。而且美国页岩油企业是高负债运行。市场担心美国页岩油企业受到国际油价下跌的拖累。

另一个是,中国、韩国、日本这些零件生产企业,都是美国企业生产加工链上重要供应商,如今都在爆发新冠疫情,有的企业还在暂时停工状态,这就无法生产出美国企业需要的零配件。前几天苹果宣布既定的销售收入可能完成不了了,因为中国的产能跟不上了,这就是中国对美国直接的影响。还有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不能及时复工,那美国通用的汽车零件就没办法得到及时的供应。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疫情到现在也只有1500人左右,与意大利、韩国相比,并不算太严重。但实际上,美股目前处于历史性高位、新冠疫情的扩散引发恐慌,以及美国制造业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之后会受到重创。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美国熔断机制再熔断几次,恐慌性抛盘的做空能量是不容小觑的。希望随着春暖花开,温度升高,此轮新冠疫情快点过去,否则对全球经济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