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赚钱,那问题来了到底谁在亏钱?

人人都在赚钱,人人都有进帐,那到底是谁在亏钱呢?

这个问题显然是对“社会财富总值”认识错误造成的,这可不是简单的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这么简单的问题。

随着“社会财富总值”的增长,每个人的财富都在增长,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并不是简单的加减问题。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 假设某年底某国有居民100人,每人有储蓄10元左右,合计1000元
  • 国家税收后国库资金共有100元
  • 国家有一家银行,银行有资产100元
  • 国家还有一家企业,企业有资产100元
  • 另外国家还有一座山

我们看,目前国家的财富总值是多少:

居民储蓄1000+国库100+银行100+企业100=1300元。

故事开始了:年后,有人发现山里有铜矿,于是国家指派企业去开采加工,企业没有钱,找到银行贷款200元,利率10%,银行钱,找到10个居民每人借款10元,利率5%。连带自己的100元借给了银行。

企业拿着银行贷来的款开公了,一年下来生意还不错,将开采出来的铜矿加工后卖给了临国,赚了50元,其中10元上交给了国库。

一年后我们看“社会财富总值”是多少:

居民储蓄900+100(本金)+5(利息)+国库110+银行100+10(利息)+企业100+40(利润)=1365!

相比较上一年的“社会财富总值”,今年比去年增加了65元!而社会运转的四个参与者:居民、国库、银行、企业,财富总值都增加了,并没有亏本!

这个例子说明:

一国社会财富总值是不断增加的,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闭路,而是有进有出的开路,社会财富之所以会增加是因为自然资源或者生产资料经过开采加工后产生了溢价!

我再简单说一句您就明白,10几年前我国就提出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矿产,摒弃依赖自然资源开发为经济增长的“点”,转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呢?因为科技使“资源A”了更高的溢价,本来“资源A”是无人问津的一块金属矿石,经过高科技术加工后转变为航天材料,溢价当然随之上涨,随之社会财富增加!

总结

所以说,题主的问题是建立在社会财富维持不变的前提之下的,而科技和劳动都能创造“溢价”,所以社会财富总值是不断增加的,因此,并不会出现一边财富增加,另一边财富就会减少的情况。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赚钱,那问题来了到底谁在亏钱?

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有一个城市,居民总共存款100万。银行给居民存款年利率4%。然后银行把这100万贷款给了一家企业,收取企业贷款年利率为9%。结果就是,一年后,居民获得了存款利息4万,企业支出了贷款利息9万,银行赚了5万。看起来结果就是居民和银行都赚钱了,企业亏了。所以,表面上看起来,银行和居民的盈利来源于企业的利息损失。

但是,企业获得这100万贷款后,会用于扩大经营。如果经营情况好,超过预期,一年的利润率达到了20%,那么这100万帮助企业赚了20万,扣除9万的贷款利息,企业还有11万的利润。这样看来,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是银行、居民、企业三方都赚钱了,并没有人亏损。

怎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你觉得有人赚钱,就一定会有人亏损的前提是,社会总财富值是不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如果只是靠金融系统的资金运作,社会财富确实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就算增长了也是超发货币带来的泡沫,没有实体作为支撑的空中楼阁。所以现在国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创造财富价值,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增长的财富才有落脚点。

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赚钱,那问题来了到底谁在亏钱?

我们就用一个例子先来说明吧!

某地某年的总财富(包括地方、企业和居民)共计200亿,而其中的130亿是通过向外部融资所获,年利息费用按照8%记取(等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另外的70亿是居民的存款。如今居民把钱全部存入了银行,这样加上融资的130万,合计总资产200亿。

负债分配如下:200亿中的50亿给予了居民,另外的100亿用于企业生产,还有余下的50亿给了地方。而且,支付了利率却是低于外部融资的8%,只有按照5%利率计算。

而居民的存款全部存入了银行,银行给予的利率只有3%。那么,一年下来70亿确实存款利率增加了2.1亿。可是,由于外部融资的利息却是增加了8%,等于分摊到了利息费用5.6亿。等同于损失了5%的现值。原本的70亿即便加上2.1亿的利息,可也是等同于现值66.5亿。

就算把50亿的贷款也纳入了进来,那么还有20亿的外部融资要扣到居民身上,也就是损失的1亿还是在全部居民身上分摊。货币的贬值必然会带来存款财富的相对减少。

我们就以如今的货币供应量8%,而存款利率5%来计算。假如存入银行100万,年终得到5万利息,可货币贬值了8万,105万等于现值的97万,还是缩水了3万元。十年后将只剩下74.6万,二十年后等于55.6万,而三十年后仅41.5万,不到原值的一半。

货币通过银行存款来进行保值是最不可取的方式,短暂的避险或无机会来寻求暂时的增量是可以的,但绝不能以此为中长期投资策略。一定要寻找国家具有收益率的投资渠道进行投资。当然,风险与收益拥有是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机会越大,要根据不同的风险把控来最未来的投资组合,这才是最核心的,也是最科学的方式。

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赚钱,那问题来了到底谁在亏钱?

储户在亏钱。

大家都知道中国GDP这几年高速发展,但是几个老百姓这么认为呢?老百姓只觉得自己是被平均。

简单来说,老百姓把储蓄存入银行,银行再把资金贷款给企业家,企业家拿着贷款经营生产产生利润。利润大部分被企业家截留,少量的利润以工资的方式给了打工的老百姓,国家收走一部分税收,银行再收走部分利息。银行赚取息差,少量返还给储户。所以,每年GDP在高速增加,大部分靠储蓄,货币基金和债券的老百姓,只能分到最少的增值部分,都是在平均线以下,收入被平均。

投资理财是每个人必须去学习,否则你的财富是贬值的,只有你再亏损。

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赚钱,那问题来了到底谁在亏钱?

最终消费掉了,这就是钱的终结者。

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有必要消费,否则这个产品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生产产品产生的所有费用,都会体现在零售价格上,都要消费者埋单。

每年每户人家银行存款都有增加赚钱,那问题来了到底谁在亏钱?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并不是每家每户多存款都能每年增加,是否增加要结合家庭负债来看才行。

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也是居民家庭债务不断攀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当比例的居民家庭每年存款有限,而负债远高于存款金额。

除了房贷债务,超前消费也是年轻人负债的根本原因,收入不高,消费不低,大量透支信用卡,借网贷。不要说存款每年增加了,部分年轻人一年到头能剩下万八千元就不错来。

显然,每户人家的存款都能每年增加是错误的,因为只看存款不看负债不能说明问题。

财富的分配并不能均匀到社会每一个家庭,少数人拥有多数财富是不争的事实。大制造业每年创造新的财富,这些财富在流通领域进行分配。看起来每家每户都赚到了钱,只是有的多,有的少。

得到更多财富的家庭自然存款能够明显增加,还可以选择各种投资理财方式,将存款变成房产、股票、外汇、理财产品、黄金等等。拿到少量财富的家庭存款也能增加,只是增加的数量少。当这些家庭选择买房或大额消费时,存款就不够了,有可能需要掏空六个钱包来凑出首付,存款不但不会增加,还会产生负债。

买房如此,大病也是如此。一场大病能够消灭一个中产家庭,动辄数十万元的治疗费用足以拖垮一个本来条件不错的家庭。

具体讲谁在亏钱,可以简单以负债的人作为答案,更详细的就是部分购房者、炒股失败的人、透支消费的人、创业失败的人、生大病的人等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