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性子的人在做事时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谢邀!直性子的人心直口快,遇事爱冲动,在冲动的情况下往往会做出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时做深呼吸,提醒自己要冷静,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做决定,使自己不至于陷入冲动鲁莽被动局面。

平时多听听音乐,或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样也可以陶冶性情。

以上是本人愚见,如有不周请海涵!!

直性子的人在做事时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被誉为“长江以南,何炅汪涵”的两位人气极高的主持人最近又上热搜,原因却很正能量——隔空吹捧。

一位小鲜肉嘉宾在《拜托了冰箱》中当着何炅的面,直言不讳地说在湖南台他不认识汪涵,只认识何老师。

机智如何炅,他毫不留情地反驳道:“那你肯定不红,因为红的人都必须要上过汪涵老师的节目。”

最让人拍手称绝的是主持界公认的“救场王”汪涵,隔天在其主持的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被人现场采访问及此事,他诚挚地说:

肯定是认识何老师的人比认识我的人多,因为在我心目中这很正常,你要知道,今年是快乐大本营20周年,太了不起了,我希望全中国所有的年轻人都认识这一个20年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了不起的主持人。

一句话既谦虚地夸奖了同行何炅的水平,又帮忙宣传了节目,可谓是高情商说话的典范。就像二人长久的一哥之争,仿佛是永远过不去的梗,屡次提到却总能被他化干戈为玉帛。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觉得心直口快是毫无城府的表现,这样的人刚开始会很受欢迎,因为交往起来很轻松,可是时间愈久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很让人头疼,因为他总是无意中伤害别人,常常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却毫无察觉。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

清代作家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说:“快语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

说话直来直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在说真话没有坏意,对方理所应当接受并且感恩,然而繁华落尽见真淳,有的时候说话太直既损失了自己的德行,很容易伤人,更有可能害己。

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剽悍凶猛,自称“西营八大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八月他攻破成都后,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他就成为大西国的皇帝了。

可是这位皇帝从小没有读过书,起义后也不喜欢学文化,所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盲。

他称帝后下令:不要整那么多朝廷规矩!以后自己在朝堂上想怎么穿就怎么穿;下诏书、公文,一律口语书写,他咋说下面必须咋写,改动一个字就砍头!

张献忠最不堪入目的圣旨是写给部将刘进忠的。刘进忠被张献忠派驻遂宁,但他好大喜功,自作主张带兵去汉中攻打李自成的部队,结果被李自成部将所败。张献忠得知后大为光火,命令下属按他的原话写一道圣旨,发给刘进忠。

《谕刘进忠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喒(咱)呌(叫)你不要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折了许多兵马。驴毬子,入你个鬼的毞,钦此!

有趣的是,这一圣旨传到遂宁后,遂宁府组织了盛大的迎接仪式,红地毯从官府一直铺到城外。

圣旨一到,生员登坛朗读,官员和百姓齐刷刷地跪地聆听。

当生员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刘进忠和文武官员、百姓听到是什么样的场景,真是不敢想象。

结果刘进忠受此侮辱,转头就投降了满清,帮助清军攻打张献忠。

相较严肃的圣旨内容和语气来讲,读张献忠的白话圣旨,确实贴近老百姓生活化语言,但是过于直白,就带有一股子匪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匪气导致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只能昙花一现。

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说话太直接,做人太直率,小到会得罪周围的人周围,大到一言是否可以兴邦

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成年人的人际交往都讲求互惠的原则,希望别人对自己好,那么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付出,而说话太耿直的人总是以“我”字开头,不考虑对方感受,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导向的心理问题,心理学领域叫做“自我中心性”。

美国耶鲁大学史端博教授认为,愚蠢的第一表现就是“自我中心性”。

从神经学的角度,驱动大脑决策的是最原始的脑区,它对自身相关的事物才会有兴趣,与自己不相干的事物,就会被弱化。也正因为如此,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这也是一种儿童时期的沟通方式,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例如本文开头,小鲜肉的心直口快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夸何老师,想抱大腿,暗讽汪涵不如何炅有名,结果被媒体抓住将事情发酵放大,毁的是自己的名誉。

而汪涵在回答记者的时候,口口声声把何老师放在第一位,闭口不提这件事始作俑者,一段话维护了两个人的利益。

毋庸置疑,中国最会说话的高手在外交部。

2003年时任部长的李肇星作客新华网,一个匿名网友发难:“如果别人说你长相不敢恭维,你怎么想?”

李肇星说:

我的母亲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她是一位山东农村的普通女性,曾给八路军做过鞋。她对我的长相感到自豪。我在美国最大的大学俄亥俄大学演讲时,3000名学生曾起立给我3分钟的鼓掌,如果我的工作使外国人认为我的祖国是美好的,就是我的幸福和荣耀。当地的美国教授对我说:“看起来,你看重的是你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看得很轻。”这正如美国有句谚语: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很轻。

你可以看到,高手过招,拼的就是如何迂回委婉、声东击西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有位外交官甚至戏言道:“即便是辱骂,听起来也令人愉快。”

因此,高段位沟通者,总是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与人交流,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

在倡导个性的互联网时代,也许你会说,我本来就性格直爽,不喜欢拐着弯说话,也不要刻意讨好别人说一些有违内心的谄媚的话。

可是我只想说,小孩子才谈直爽,成年人只谈利弊,如果直言不讳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为何要去说?

孔子在谆谆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如果你实在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很想一吐为快,我们可以效仿古人,开口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是真的吗?

这是善意的吗?

这真的是有必要的吗?

这三个问题叫“开口的三扇门”,是佛教和印度教中教导弟子们与人为善的秘籍。

提出这些问题至少能在开口之前给自己的嘴巴按下暂停键,而这短暂的时间足以给你省掉很多麻烦。

比如在公司里你是直言进谏还是在散布谣言?

你明明知道公司的财务做假帐,即便这个同事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作为职员也有义务向老板报告。但是,你要去告诉其他的同事,公司漂亮的前台和老板好像有暧昧是有必要的吗?

如果在开口之前,你真的思考了这三个问题,那么你的“刀子嘴”变成利剑去伤人的可能性将会变得极小,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对你友善了许多。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良言一句三冬暖,快语伤人六月寒。年轻的你,迟早会知道,出来混,拼的不是太直率,而是含蓄不露锋芒。说话不要太直爽,而是婉转留弦外之音。

直性子的人在做事时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问题:一、直性子的人,有什么特点或表现特征?

二、这些特点导致的后果的优势或劣势如何?

三、个人对直性子的人的建议;

四、个人对于直性子的人的看法和对待

答:

一、直性子的人,主要特征是:对自己内心喜好和厌恶的想法,不作掩饰地表现出来。

这主要特征的表现情况,具体分类为:

1.无论对象是任何人,说话直言不讳;

2.无论任何场合或任何关系的人群中,不喜欢或不满足等情绪,在脸上直接可以被他人看到而察觉;

3.直性子的人,一般是没有什么想法或事情,是不可以不让别人知道的。简单地说,直性子的人,他们的性情是光明磊落的。

4.直性子的人,会把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等,不作掩饰地向别人透露、向别人提出。

二、直性子的优势、劣势或特点,它们导致的后果

1.优势的后果:

①一旦趣味相投、或被某些人所接受,那么大家的感情就会变得特别友好。这是超越普通社会中的交情上的友情。

②不会被他人过多怀疑。特别是直性子的人的动机,可以笑着说:稍微有头脑的人都明白。不被过多怀疑,也是一种自身的安全保障。

2.劣势的后果:

容易得罪他人;打搅和影响他人;扰乱场合秩序、破坏氛围;被认为不识趣而厌烦;等等。

三、对直性子的人的建议

1.尽量建立起健康的好恶心理。喜好和厌恶,符合心理健康,不违逆道德准则,符合人之常情,符合他人一般可以接受的方式、程度、范围(比如:说话口气别太重,情绪别太冲,等),等等。

2.尽量控制自己,适当的时候,沉默是金。如果能做到沉默是金,直性子的劣势就可以避免一大半了。

四、个人对待直性子之人,一般都是非常喜爱的。

即使是小人,如果是直性子,我也觉得他们比那些喜欢虚伪掩饰的人,可爱一百倍。

虽然跟直性子的人相处,容易闹矛盾,实际上,这矛盾的恶劣后果一般不会太严重。大家在短时间内又可以面对面交流,提出内心的想法,通通摆在桌面上摊牌,互相觉得适当则合,互相觉得不适当则散。(有点小孩子过家家、闹别扭的意味。哈哈。)

率性之谓道。直性子,即是率性,所以,俺更喜欢称谓他们为“真人”。

生活日常长相处,“真人”相陪为妙;闯荡社会求事业,能人相伴为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