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家长要给孩子申请换座位或者换同桌,班主任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作为一名省城重点小学的老师,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首先,班主任需要安抚家长的情绪,最好是能够直接和孩子对话,而不是通过家长的转述:“我儿子说那个同桌影响他上课了”、“女儿说同桌太吵了,还老是找她讲话,动她的东西。”
为什么需要听孩子说?很简单,孩子说的每一件事在家长听来,都是一件大事。家长爱子心切,心里会无意识地、下意识地将事情严重化,在转述的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添油加醋。
而班主任需要根据孩子说的内容,与自己上课过程中看到的情景进行判断。
为什么班主任还需要听孩子说呢?因为班主任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也需要备课,处理其他事情,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教室里。即使是班主任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几十个孩子,总有看不过来的时候,也不能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孩子和同桌之间的情况。
其次,班主任了解清楚情况之后,要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孩子现在的情况是否需要调整座位。
再次,班主任在安排座位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按照孩子们的个子高矮进行排座位,是最常见,也是最不容易让家长有意见的方法。
老师先让学生们分成男女,站成两队,按照“个子”高矮的次序站好,再依次从前往后坐好。轮换座位的机制:可以每个星期进行座位轮换,或者每两周进行轮换。让每个孩子都有坐在第一排的可能。这样,家长的意见也相对会少很多。
班主任使用高矮排序法进行排座位的时候,也需要特别关注班上比较调皮的学生,在孩子们初步坐好之后,将其进行二次分配。
一个班级几十号人,每个学生的性格以及个性各不相同。如果把那些上课容易分神、喜欢乱动的学生排在一起,那么他们在每天的上课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分心,一起玩东西;在下课的时候也容易产生摩擦。
尤其是小学的孩子,他们年龄较小,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严重的时候出现咬人、打架等行为。
更主要的是,若是班主任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不高的学生排在一起,排成同桌。这种行为就等同于给了这些孩子提供互相说话、活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机会,从而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活动效果。
班主任在编排座位的时候,不仅要按高低进行各自高矮进行排序,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甚至还要考虑到班上身心或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
最后,如果家长真的强烈要求一定要换座位的话。班主任可以这样回复:人越长大,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的机会就越来越多。现在您觉得孩子的同桌不好,还可以给孩子换座位、换同桌。如果以后孩子遇见了更麻烦还躲都躲不掉的人,孩子又该如何处理呢?难道每一次都是您去处理吗?这次我可以给孩子换座位、换同桌。
但是人生那么长,不是每一次都有机会去调换座位,避开不喜欢的人的。所以,提升自己的自制力、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才是最重要的。班级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社会,孩子们在学校要学习的绝对不止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和不同的人相处。
孩子们遇上了不喜欢的同桌,换位置才是下策。人生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次孩子可以靠换位置避开,那下次呢,再下次呢,不能总靠换座位来解决问题。所以,只能让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才是上策。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还能提高孩子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这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法,相信能应对绝大部分家长。如果家长真的喜欢胡搅蛮缠,那么就快刀斩乱麻,直接换座位好了,别纠结太多。
小学教育:家长要给孩子申请换座位或者换同桌,班主任如何应对?
非暴力沟通书里有方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