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计们,还记得你用过的磁带吗?它在你记忆中有哪些故事呢?
磁带必须有,都是港台经典歌曲
老伙计们,还记得你用过的磁带吗?它在你记忆中有哪些故事呢?
老实说,小的时候确实在磁带上发生过不太光彩的故事。那年大概12岁吧。在一家音像店看到杰克逊的鬼怪磁带专辑。身上没钱有实在想要。最后还是没忍住。趁老板不注意塞到包里就准备走了。结果刚走出门就被叫住。老板指着那个空缺说。这里的磁带呢?我当时紧张得要死。心说这回完蛋了!但是强忍着恐惧感故作镇定的说:“我不知道啊”还举起手来叫老板搜身。可是那老板想了一下就放我走了。也许是因为看我是个小屁孩吧。不愿意跟我计较。出了音像店之后。我没有一丝窃喜。心里满满都都是愧疚和负罪感。于是,我悄悄的把磁带放在印象点门口的一个小桌子上就离开了,时至今日,我也没再偷过任何东西。现在我也是为人父母。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发自内心的感谢当年哪位好心的老板。他的一念之仁,保留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也挽救了一个孩子的良心。20年了,说出来真好!
老伙计们,还记得你用过的磁带吗?它在你记忆中有哪些故事呢?
那是上中学学习英语的时候吧!家里买了台燕舞牌收录机。是为了当时我学《新概念英语》听口语朗读买的。又到新华书店买了许多初中英语、新概念英语的磁带,从此,放学回家就打开收录机,开始听课上新概念的口语对话。这期间,对我的英语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如课堂上,能用英语表述家庭、学校🏫、班级、还有个人的情况。能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对话。那时,在泉城广场附近有个英语角,老师也带我去过,聆听那些人用熟练的英语交流,羡慕的我了不得!回家就开始练习。上班的时候,受朋友的影响,喜欢听一些美国的乡村爱情、励志的音乐。也常常去街边的音像店购买。《小虎队》《水手》还有一些影视的主题歌磁带我也买。《一剪梅》《星星知我心》《人在旅途》《怒海萍踪》《青青河边草》等等。音乐随听随哼哼,喜欢就是了!
老伙计们,还记得你用过的磁带吗?它在你记忆中有哪些故事呢?
我第一次听磁带,应该是在1999年。那时候是在市里弄了一个从大客车上拆下来的车用收录机,又上旧货市场买了一对从康力牌29寸大电视上拆下来的旧喇叭和一个12V的交流变压器做电源,当时也忘了是花多少钱了,因为那时候我还没挣钱的能力,也肯定贵不了。
拿回家来以后,进行改装了一下变压器,重新接上电源和喇叭,连接好以后,当时感觉非常震惊😱那种车用录音机放磁带的效果还真不错,尤其是康力29寸电视上的那对喇叭效果,放出来的音质确实好听。当时觉得也能听上磁带了,那种心情别提是多么兴奋和激动!因为在那个时候,别人都是花好几百块钱买的收录机的音质,也未必能赶上我用的那个车用放音机出来的效果好。那时候,如果是从好车上拆下来的放音机,有的还能带有自动翻带功能,也很先进。磁带我也没有买过,都是从亲戚那里借着听的,听完再给送回去,有时候真的能听到半夜。
从那个时候,我变得非常爱听歌。印象最深的就是听刘德华和周华健的磁带,来回反复的听了无数遍,简直就是听的令人心动,如醉如痴。
后来我还专门利用别人不要的磁带,再利用别人性能好点的双卡录音机进行翻录,这样我就能够省下买磁带的钱了,并且音质也差不到哪里去,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我的车用放音机听了一年多的时候,就被我弟弟趁我不在家的时候给弄坏了。于是我又特意到旧货市场花400块钱买了一套二手爱华组合音响,用来专门听磁带,音质实在是太棒,无可比拟!并且这个爱华组合音响是轻触式开仓,还都带有自动翻带功能,可以循环聆听,不用手动更换磁带。
那时候听的时间长了,也就发现了磁带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磁带放的时间长了不听,磁带反而会被自然磁化!再进行放音的话,不是有的部分没声音就是有噪音,或是音质不清晰。还有就是磁带放的时间长了也怕受潮,磁带如果受潮的话,就会发皱或转动变紧,很容易出现卡顿或磁带电机拉不动的现象。有好多收录机出现缠带的毛病,就和磁带受潮有关系,这是我之前经常听磁带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老伙计们,还记得你用过的磁带吗?它在你记忆中有哪些故事呢?
作为80后的小编,相信跟很多80后一样,对磁带的了解和接触共分为两个时期:
1、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小编刚刚有记忆的时期。
2、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身听流行的时期。
笔者是在80年代末出生的,相信很多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段时期也是磁带迅速在内地市场扩展的时期。港台歌曲的涌入,内地歌星的爆发,都让大量歌舞磁带纷纷的涌入市场。对于当时缺乏娱乐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听现代音乐俨然成为了最时尚的娱乐方式,尤其在这一时期,录音机成为了青年新婚夫妇必备的结婚电器,小型随身录音机也成为了一款堪比现代最高档的苹果、华为手机的奢侈品。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普通的孩子,都开始对磁带有了清醒的记忆。
例如笔者的母亲,在80年代中后期,出于对青春和奢侈的向往,曾经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花了150块钱买了一台及其时尚的随身微型录音机,既可以收听广播,也可以欣赏录音带播放。在当时,这已然成为了一款让周边伙伴颇为羡慕的娱乐工具。
但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是哪个贼人盯上了母亲的宝贝,在一次上班中,一个贼撬开了母亲的工作柜,盗走了这台录音机。
而在小编刚刚开始记事的时候,此时的父母依旧年轻,因此家里还有很多时尚的歌曲磁带,小编印象最深的,就有小虎队、张雨生、杨钰莹等人的歌曲磁带。磁带里面还配着各种歌曲的歌词,还有明星们的照片,对于当时的追星一族来说,他们不只可以从磁带里听到歌星们的声音,更可以从画像中看到偶像的面貌。
不过除了个人欣赏歌曲之外,当时的磁带还有一个另外的用途:传递信息,或者记录美好的一刻。
在90年代初著名的电影大撒把中,就曾经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前往美国留学的丈夫给自己国内的妻子寄去一盘磁带,里面是录制好的一大段讲话内容。简单的来讲,就是丈夫为了能让妻子切身实地的听到自己的声音,放弃了写信,采用录音的方式来传播丈夫对妻子的思念。所以磁带在那一时期,甚至成为了一种另类的信件传递工具。
不过磁带在这一时期用处最多的方式还是:已生育子女的父母,用磁带录下孩子儿时的声音,作为孩子成长的一个纪念。
例如,小编六七岁左右的时候,父母曾经给我听过几盘磁带,里面录下的都是我在幼儿园时期,跟父母玩耍打闹,或者唱歌背诗的声音。由于那个时代大部分家庭买不起摄影机,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录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
而到了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着开始变得物美价廉的随身听的普及,磁带又再一次迎来了它的高峰,当然也是他的最后一次高峰。
90年代末的时候,由于随身听大量生产,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低,二三十块钱甚至就可以买到一个低档的随身听,对于当时娱乐文化依旧有限的年轻人来说,花几十块钱买一个随身听,花几块钱买一盘磁带。非常时尚化的把随身听挎在身上,边走边听音乐,绝对是一种非常时髦的行为。所以那一时期,别说是成年的青年男女,即便是当时的小学生,很多人也配起了随身听。
当然,很多的学生为了让父母给他们买随身听,也编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我要买英语磁带听英语!这是学习的工具,总不能也不给我买吧?
当然,随身听买来之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磁带不会听上几回,买回来的基本都是歌曲磁带,哦对了,这一时期,除了歌曲磁带之外,其他的小品相声磁带、鞠萍张震讲故事磁带,也大量出现在了市场。
在这里要给大家讲一个我小学时,班级发生的一个有趣故事:一个带点校霸气息的同学,买了一个随身听,但是没太多的钱买多余的磁带,就只能到处借。有一次追问一个经常被他欺负的学生,问他的家里有没有好听点的磁带,这个学生说家里有一盘,但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急于享受娱乐的这个同学就催促这个被欺负的学生,让他第二天把磁带借给他。
第二天这个同学把磁带借给了他,他在班级里拿着随身听,非常潇洒的当着我们的面把磁带放进去,然后打开了播放按键,接着发音孔里传来了一个我们熟悉的音乐:追悼会时播放的哀乐!气的这个同学七窍生烟!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磁带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甚至他现在已然成为了一种收藏品。
老伙计们,还记得你用过的磁带吗?它在你记忆中有哪些故事呢?
要说有,那就是看到猫玩儿磁带,把磁带整的越来越乱,然后猫自己都慌了神。带着磁带满院子跑,那种情景太有意思了
其实磁带对于喜欢怀旧的人来说,是一段时光的印记
磁带对于爱好音乐的人来说,是最初梦想的载体
现在的生活中像磁带一样的事物还有很多,虽然它们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而且生命力很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