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后期君王昏庸,为何经济却那么好?

导语:宋朝后期皇帝昏庸,为何经济还这么好?太后临朝听政,不专权,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现在,大力远洋贸易,提供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历史上朝代,大多有这样一个特点,开国皇帝比较有能力,守成之君开创盛世,到了末期往往都是一些昏庸之君,这样会容易造成,朝纲混乱,经济落后,国力衰退等局面,隋朝末年的隋炀帝,西汉末期王政君听政导致王莽篡汉,东汉赵飞燕造成大汉分崩离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力江河日下,民不聊生,最后被黄巢义军撞了一下腰,让朱温渔翁得利。

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个朝代,尽管有昏君,但是经济依然很好,国力依然很强大,朝政依然能有效运行,这个朝代是哪个朝代呢?这个朝代就是号称我国历史上经济最为富裕,文化最繁荣的宋朝。

宋朝末期同样有昏君,宋徽宗虽然在文化有造诣,书画双绝,但绝不是一个好皇帝;宋徽宗声色犬马,骄奢淫逸能跟史上最好色的皇帝有一拼;宋徽宗广建行宫,将后花园修建的金碧辉煌,比隋朝杨广还劳民伤财,毕竟杨广修京杭大运河是为南北漕运,为国家修的,宋徽宗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仅如此,宋徽宗还宠信北宋六贼,童贯,蔡京,梁师成等奸臣,弄的朝廷乌烟瘴气,最后才导致金国大举入侵,造成靖康之难。然而,不可否则,即使朝廷这样一无是处,北宋的经济仍然很坚挺,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当然很多,赵匡胤创建大宋后,就实行了“崇文抑武”,“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这些文官都敢于直谏,敢于互相监督,有效地保持朝纲不偏离大的方向。两宋不杀言官谏官,不杀士大夫,也造就了范仲淹,王安石这个的改革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使经济向良性方向发展;又由于两宋宽松的管理政策,鼓励官方和私人商业发展,促使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些都是造成两宋经济繁荣的原因,即使后期有几个昏庸皇帝,也不至于影响大局。

笔者认为,宋朝经济繁荣还有这两个至关重要因素,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不专权,没有外戚干政现象。我们回首历史,会发现,那些王朝,特别是大一统王朝,改朝换代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太后临朝听政,外戚干政,最终导致大权旁落;而外戚是贪腐之源,造成民不聊生,最后葬送王朝江山。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西汉败于王莽,东汉亡于赵飞燕,北魏更是直接葬送在外戚手中。反观,宋朝的灭亡与外戚干政没有一点关系,而是亡于外敌入侵。

我们拿北宋来说,北宋共有6位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但都不专权,都能有效抑制外戚,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现象,反而这些临朝听政的皇后,还为北宋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的甚至两次挽救赵氏王权。被称为“一代贤后”的刘娥,“女中尧舜”的高太后,两次为大宋力挽狂澜的梦婵等等,都是杰出皇后的代表。

第二个重要因素,两宋大力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海洋贸易。宋朝的航海技术比唐朝完善很多,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拥有最先进的造船能力,宋朝朝廷也大力鼓励和提倡官方朝贡贸易和民营贸易,通过海上贸易不仅扩大了宋朝在世界的影响力,更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丰富了商品,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宋朝的航海贸易与明朝厚往薄来政策不同,明朝派郑和航海一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巩固朱棣的皇权统治,另一个原因是向海外诸国炫富,扬大明国威。而宋朝却是实实在在地进行贸易,互通有无。

当然,“崇文抑武”的国策也有很多弊端,造成军队战斗力羸弱,特别是燕云十六州丢失后,西夏又阻绝与西域的贸易交往通道,两宋失去了良马繁育基地,还买不到大规模数量的良马,无法组建精锐骑兵,致使两宋在面对游牧民族时,屡败下风,在对辽国契丹、党项西夏、女真金国、蒙古骑兵时,都是败多胜少,这也是两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宋朝后期出现昏庸皇帝,但是经济还是这么好,除了发展远洋贸易外,皇后垂帘听政的功劳不可小觑。

宋朝后期君王昏庸,为何经济却那么好?

宋朝后期君王,有昏庸者,而大部分为无作为者。宋后期经济发展不错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宋朝前期各种制度的影响,为其提供了必要条件。

宋朝前期集权制度

在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在中央官制度上,沿袭了部分唐制,加强了国家的中央集权程度。使国内局势平安祥和、国泰民安,为前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宋朝前期的外交态度

宋朝在外交上奉行朝贡体制,是将国家发展放在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上的,于是就有“来之不拒,去者不追”说法。又与周边小国保持“欲寇不得,欲臣不能”的关系,进行各种贸易往来。比如和大理国的“茶马交易”。

宋朝中期政治中心迁至临安

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虽然宋朝被没有认可临安为其首都,只把它作为一个临时安置点。但这期间,经济中心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长江中下流域,自然经济条件俱佳,为宋朝后期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渥条件。

宋后期的地理位置

宋朝国土面积小,宋朝后期由于外敌入侵,国土面积大部分在长江流域及以南沿海的位置。由于西北国家和地理条件的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并不理想。

此时,发达的国内水运运输条件,和有利的海上运输条件,为此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比如宋朝的瓷器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趣味小总结

一个朝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这个朝代前期政治制度,外交态度,政治条件,地理位置等很多方面促成的。所在朝代后期的君王只要没有历史性的过错,即使是顺其发展无作为,对所在朝代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会很大。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宋朝后期君王昏庸,为何经济却那么好?

宋朝经济发展的好,主要是因为其经济政策实施的好。

首先,重农不抑商。宋朝是我国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唯一一个鼓励工商业手工业的王朝。甚至统治者发出了“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所以在宋朝,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甚至服务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的状态,给国家带来的直接利益就是国家税收的迅猛增长。

其次,经济重心的南移。随着南方各省的开发,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地方逐渐成为宋朝主要粮食产地,同时也伴随着南方的各种资源得到开发,补充了北方耕地不足的缺陷,完美的均衡了宋王朝的经济。

再次,对外经贸发展。在北方随着檀渊之盟的签订,宋辽榷场贸易发展迅速,宋朝纸张,丝绸,瓷器等和辽国的山货,毛皮等实施交换,做到了互通有无。而在南方,自唐中期丝绸之路的断绝,又从海上开始了贸易,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泉州等地设置市舶司鼓励民间出海贸易,同时也鼓励外国人来中国贸易。

最后,国家专卖制度。宋朝把烟茶酒醋收归国有,实行专卖制度。这个制度一方面为了稳定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另一方面带来的利润可以兴修水利,对生产工具进行改进等等,还可以进行科研工作,事实上,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宋朝发明的。

宋王朝的治国理念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臣子只要不是谋反,基本没有被杀头的。所以宋朝的臣子往往都是敢于对皇帝的是非进行劝解的,所以宋朝并不是出昏君的朝代。宋朝经济,政治,科技的高度发展,离不开宋朝各位君主的治理,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宋朝统治者唯一的缺陷也就是以文统武,军事偏弱罢了。从其他方面来看,明君还是比较多!

宋朝后期君王昏庸,为何经济却那么好?

赶上世界资本主义萌芽

宋朝后期君王昏庸,为何经济却那么好?

宋朝经济就没有想象的好,而是税极重的朝代。具体可以参照我的头条号文章《正面打脸,宋朝并不富裕!客观、深度剖析宋代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结论如下:

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朝代,处在经济结构转变的节点上。宋代的GDP达到7.91亿贯,个人认为是世界第一。宋代供养大量的军队和官员,拉动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经济的繁荣,商品化率超过20%,是了不起的进步。

宋代的财政收入在6000万贯左右。大部分的宋粉没有文化,搞不清楚宋朝财政收入的单位,折钱下来,约6000万贯。财政收入看似很高,但是“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从仁宋朝开始入不敷出,从而引发王安石变法,激发了社会矛盾。

宋代是士大夫的天堂,官员的人均收入400贯,可以经常逛青楼,文化繁荣。可是百姓却过得不好,由于土地兼并,社会存在45%的无产者,宋朝的物价比别的朝代都高,米价700文石,1家5口要每天67文钱才能温饱,大多数的收入低于温饱线。

宋代GDP占全世界的比重为22.7%。这是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的数据,明、清接近30%。很多网上文章连GDP都不会算,只会跟风瞎吹。宋朝的财政收入高,无外乎是高物价形成的泡沫。宋朝百姓过的不好,是农民起义(民变)最多的朝代,只是规模比较小,末世也是亡在外族手里而矣,掩盖了它的问题。

总体上,宋代以较小的国土面积勉强养活了1亿左右的人口,粮食亩产量提升,算是不错的成绩,但也就那样,封建王朝的和平期也是这种成绩,远远谈不上多富。

所以宋代是某些人眼中的天堂,可是你们这些人在宋代就能成为士大夫么?或许你在宋代也不过是河北某地的平民百姓,等着被辽、金、蒙等民族欺凌。

宋朝后期君王昏庸,为何经济却那么好?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最特殊的一个朝代,也就是赵匡胤说的“与士大夫共天下”一个朝代,记住这一点,对于我们分析这个朝代大有好处。

宋朝出了很多大儒,宋明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及其弟子程颢、程颐,北宋的著名文人来说,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都可以算是代表人物,以及南宋的朱熹。这些大儒极具影响力,对皇权产生了巨大的制约。

宋朝的文人格局很大!大到有帝王气象。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是宋文人的巅峰了。气象万千啊!在宋之前没有,在宋之后也没有。

要是在明清说这样的话,和造反也没啥区别了。

说了这么多,和所谓的宋朝后期君主昏庸,经济那么好有啥关系?关系很大很大,开始,坐稳了。

一个君主昏庸与否,一定不是这个君主自己评价的,这个毫无疑问。那谁来评价?就是儒家的意识形态,那反问下,啥叫好君主?在不同时代都是没有标准的,那么这个标题本身就有问题(沿用了儒家的意识形态)了。

在中国两千余年的郡县制社会,简单说,就是符合儒家意识形态的就是好君主,不符合的就统统差评,啥叫符合呢?举个例子,具有与民休息、蓄义丰功、慈民爱物、克己复礼、贵贤亲亲、杀身成仁等等美德(参见谥法-谥号),那我就要反问一句了,美德和把国家治理好有啥关系?

其实没啥关系,那为啥儒家不给皇帝好评?!因为不符合儒家的意识形态,只要不符合的统统差评,所以你去看看历史上很多有为的君主,特别是明朝,儒家给了太多的差评!

所以“皇帝昏庸”这个说法本身不成立。但是恰恰又是宋朝,因为儒家意识形态空前强大,能够对皇权起到相当大的制约作用。所以,民间的活力就释放的很充分,对于一个读书人,他一生有两条路可以选。

一是读书考科举做官,二是如果科举考不上,那么就做生意经商“也不算辱没了门楣”,这句话在宋的读书人来往书信中是很常见的。在宋朝,做生意不丢人。所谓商民处于四民之末的说法不成立!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读书人经商,商业怎么能发展不起来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