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在冷鲜肉中可存活多久?
【原创】对于新冠病毒在冷鲜肉中可存活多久呢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存在于冷鲜肉内的新冠病毒,是与冷鲜肉一直同在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
冷鲜肉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是冷鲜肉的寄生物,冠状病毒是属于细菌病毒类型,是以宿主之有机生物质作为营养食物而生存,虽然,鲜肉经冰冻后形成冰鲜肉状态,温度较低,但寄生在鲜肉里面的冠状病毒,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进入到休眠状态,是仍然与冷鲜肉同在的情况。当冷鲜肉在销售过程回复了自然常规温度之后,滋生在冷鲜肉中的冠状病毒就会自然获得苏醒,并能活跃地生存,从而显露出其传播感染的能力,但凡人体被传播感染上,就会形成为新冠病毒患者。
由此可见,存在于冷鲜肉内的冠状病毒,是与冷鲜肉一直同在的表现情况。
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生命科学领域前沿上二千道的原创答题,定能阅览到你感兴趣的前沿科学知识。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或发表意见。宇明于东莞市。(注:原创作品,抄袭可耻。欢迎转发。)
新冠病毒在冷鲜肉中可存活多久?
众所周知,病毒的生存和很多因素有关,例如合适的寄主和生存环境。
病毒是完全依附于寄主生活的,它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也没有酶系统,完全依靠寄主的“物资”来完成自我的复制,没有寄主,病毒就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繁殖增长,因此也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体。
然而离开寄主的病毒,也并不意味着死亡,参考“北京新发地”事件:
6月13日,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查出了新冠病毒,截止到6月13日24时,已有36名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对于病毒的来源有很多猜测,有研究人员认为,外来输入和海外进口的三文鱼等海鲜产品或许就是新冠病毒源头,离开寄主后由于被冷藏,环境温度比较低,病毒能在体外存活很长一段时间,最终接触相关工作人员,导致患病并在人群中传播。
这样的推测,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之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科普过,要杀死新冠病毒,需要在56℃的环境中30分钟,但它在-60℃的环境中可存活数年,在4℃环境中比较稳定。
可见新冠病毒是怕热喜冷的。
这其实和病毒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病毒结构相对简单,无法达到有机体的自我调节,在高温下,病毒体内的分子稳定性就会变差,容易解离,相反在低温下,病毒虽然活跃度不够,但依然能存活。
像新冠这样的病毒,在冷鲜肉产品中能存活多久?
为例保证冷鲜肉的口感,会先将鲜肉在-20℃温度下迅速冷却,然后在24小时内温度再回升到0~4℃进行保存和运输。
对于新冠病毒,科学家认为在-60℃的环境中可存活数年,那么对于-20℃的温度,并没有任何威胁,但我们的研究还是不够的,在冷鲜肉保存中具体能存活多久,其实很难确定,因为不同的病毒,在不同的湿度和温度等条件下,生命力是完全不同。
只能说,从科学角度来看,只要湿度和温度等条件合适,病毒是可以存活几十年,甚至是永远,在适宜条件下,它也会再次“苏醒”。
现实中,像这样的病毒,例子有很多:
1、朊病毒
荷兰一名妇女患有类似帕金森的疾病,但在那个时候,医生并不能确认真正的病因,症状出现27个月后,病人死亡,为了研究,科学家们将病人的大脑冷冻,并泡在甲醛中,最后浸入石蜡切片保存。
数年后再对切片进行研究后发现,病毒活性依然存在,50%的实验动物出现了和死者一样的症状。
这种顽强的病毒就是朊病毒,它不仅不怕低温干燥,也不怕化学物质和电离辐射,就算是200℃的高温,也能存活一两个小时。
2、永冻层中的古老病毒
全球变暖,带来的不仅仅是更炎热的天气,也带来了更可怕的病毒。
极地冰川中蕴藏的病毒,抗寒性已经达到了极致。
已知最大的病毒阔口罐病毒,直径0.5微米,在2014年首次被发现,但它的来源可追溯到3万年前西伯利亚永冻土的冰芯中。
在永久冻土中的远古病毒可远不止这么一种,在可深达2000米的冻土中,携带天花和西班牙流感等多种疾病病毒的尸体不断被发现,导致人们也正面临更大的危险。
可见,这些病毒完全能适应寒冷天气,若不是人类发现,它们或许能一直埋藏地下,蠢蠢欲动。
新冠病毒在冷鲜肉中可存活多久?
理论上可存活的时间是无限的,只要温度合适,病毒会再次活跃起来。
新冠病毒怕热不怕冷,56℃以上半小时即可杀死,75%酒精消毒可杀死,紫外线灯的消毒效率和功率有关系,常见的30w功率的照射30分钟可杀死新冠病毒。
病毒最重要的物质是RNA里的蛋白质,它不像细菌,没有细胞的构造。冷藏或者冷冻不能破坏病毒的蛋白质。
所以最近还是少接触进口冷冻冷藏食品吧,不知道哪个环节就被病毒污染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