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为啥最后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啊?

甄嬛传里有一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甄嬛为了扬威,专门去看望了被禁足的宜修。当宜修得知登基为帝的是四阿哥弘历时,很是惊讶,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凡事都处心积虑的甄嬛会不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

当时甄嬛告诉宜修,当皇帝未必是天下最得意的事情。似乎解释了她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做皇帝,还和别的事情有关。更不想因为亲生儿子当了皇帝,让儿子和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甚至会丢了性命。

一,儿子年幼,当皇帝会让自己太操劳,还不讨好

可能对于后宫像宜修这样的女人,认为一个女人只有将自己的儿子扶上皇帝宝座,才算功德圆满 ,但是甄嬛却是个例外。

作为从后宫中一路斗过来,经历了太多生死危局的女人,很多事情她自然早早看透了,当皇帝真的不是一件得意的事情。因为皇帝要遭受前朝和后宫两方面的算计,等于像一个夹心饼干,可想而知有多么伤精痛骨。

此外,雍正去世时,甄嬛的儿子还小,这样的年龄如果即位为皇帝的话,作为太后的甄嬛肯定在儿子未成年亲政之前,不得不垂帘听政,辅佐儿子管理朝政。

这绝对是全天下最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处理得好,儿子轻松自在不用烦神,但也会让甄嬛随时会被质疑过度干预朝政,有架空皇帝之嫌。处理得不好,更会让甄嬛饱受诟病和非议,自己和儿子都会被推进旋涡之中,承受更多的压力,也可能会让大清江山陷入风雨飘摇的地步,以后也难见大清的祖宗们。

既然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皇帝有这么多烦恼,在有更合适人选的前提下,甄嬛选择放弃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二,儿子是她和果郡王所生,她担心秘密外泄

甄嬛不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皇帝,还跟儿子亲生的父亲果郡王有关。

当时在浣碧为果郡王殉情,玉娆顶替她的位置,抚养果郡王和孟静娴所生的孩子元澈后,有一次进皇宫探望姐姐甄嬛,一句两个孩子长得很像,当时就引起了雍正的疑心。

后来为了查证实据,雍正动用了大内密探,最后确实证明弘曕是甄嬛和果郡王所生。好歹最后甄嬛有贵人相助,在被称为拽妃叶澜依的帮助下,让雍正丢了性命,这件事才算勉强被遮掩过去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甄嬛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亲生儿子的身世秘密,凡是私底下跟雍正比较亲密的人都应该知道。

甄嬛是个聪明人,凡事考虑得都非常周到。与其让亲生儿子当上皇帝 ,以后因为身世被人揭发后,弄得非常被动,不如不作这个念想,只有将弘历推上皇帝宝座,自己才能彻底永远无忧。原因有两方面:

一,弘历是雍正的亲生儿子,由他来继位,名正言顺,不存在以后身份方面被人揭发的问题,也免去了甄嬛的提心吊胆。

二,弘历继位,甄嬛一样可以当太后,对她的个人利益并没有什么损失,还能同时保全自己和儿子弘曕,也算是两全其美之策。

如果甄嬛因为私心,将亲生儿子弘曕扶上帝位,如果有人借儿子的身世生事,动起清君侧的念头,引发政变,甄嬛和儿子一旦无法稳住形势,导致政局不稳,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这起事件丢掉性命。

就算最后甄嬛和儿子可以全身而退,儿子非雍正亲生这个秘密也会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对于甄嬛和儿子来说,都会遭受终身骂名,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洗掉的人生污点。这样的事情,对于极爱面子的甄嬛来说,比杀了她还要难受!

三,不想和弘历形成对立,让对方忌恨自己

弘历投靠甄嬛,并亲热地将她当成自己的额娘,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利用甄嬛的宠妃身份,来为自己寻求一个稳固的靠山。

后来弘历在这个基础之上,野心进一步膨胀,自然想取代宜修名下的三阿哥,由他来接替父亲雍正的帝王。因此才极力帮助甄嬛,用计扳倒了三阿哥。

对于一直看着弘历长大的甄嬛来说,弘力和自己的关系到底在内心近不近,以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甄嬛心里太清楚了。

她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除了以上两个原因外,也不想因此跟弘历的关系彻底决裂。

甄嬛知道,经历对帝位垂涎已久,如果她不帮他实现这个目标,他肯定会在心里憎恨自己,让两个人关系紧张的同时,也会让聪明的弘历以后有可能会拿亲生儿子的身世生事,那样事情会变得更加麻烦和棘手。

将弘历推上帝位,保他顺利即位,不仅让弘历会感恩她这个额娘,也间接保全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曕,甄嬛认为这么做可以两全,也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去当皇帝,趟这滩浑水了。

再者,让弘历当皇帝,甄嬛一个可以有办法让他听自己的话,同时也可以借弘历之手,让亲生儿子弘曕可以名正言顺过继到果郡王的名下,也算是偿了她的一桩心愿。

可见,甄嬛每走一步棋都谋划得非常清楚到位,绝不会给自己留有任何的麻烦。同时还能将最大的利益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至于自己太被动。

因此,《甄嬛传》为啥最后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啊?甄嬛在综合权衡了各方面的利弊后,才打消了让亲生儿子弘曕即位当皇帝的想法。

她让弘历当皇帝,除了弘历确实具备帝王之才外。甄嬛还有着自己其他方面的考虑,更想让弘历因此感恩于自己,永远忠于自己!

《甄嬛传》为啥最后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啊?

甄嬛从一个怀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爱情观的纯情少女,被后宫的争斗硬生生的逼成了一个攻于心计,善于弄权的高手,能够笑到最后,赢得“后宫一姐”的地位,可谓功夫了得,是个厉害角色,那么甄嬛最后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扶上皇位呢?

有书君认为甄嬛做事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在儿子的归宿安排上考虑十分周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顾全大局:以大清安定为第一要务。

甄嬛顾大局,识大体,绝不会因一己之私,让大清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也不会让大清前朝后宫陷入血雨腥风。

甄嬛在宫中历练几十年,已经亲身体验和见证了皇室后宫的尔虞我诈的,诸多算计。

雍正在位时,朝中大臣已对立六阿哥为储君表示不满,如果现在强行抚六阿哥弘曕登上皇位,朝中大臣更会出来阻挠,这势必影响大清的安定,甚至引来无妄之灾。

甄嬛身为太后,必定以国家大局为重,大清安定为第一要务,蕙质兰心的甄嬛必不会干有损大清安定团结的事,所以甄嬛最后没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扶上皇位。

二、活着最大:以平安快乐为人生目标。

甄嬛一生所求平安快乐,与自己所爱之人平淡安定悠闲度一生。活着最大,然而扶儿子登上皇位,这不是件简单的事,要用一生的平安快乐为代价。

甄嬛见证了雍正几十年的皇帝生活,她总结出一句话:当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

能从九龙夺嫡中胜出,睿智多谋的雍正尚且受到诸多算计,最后被活活气死,生活中鲜有快乐,生活质量并不高。甄嬛看到是帝王家的无情事,她自然不愿看到自己的六阿哥弘曕像雍正那样在各种算计中度过一生。

况且甄嬛深知四阿哥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羽翼早已丰满。他能在与三阿哥的争斗中,利用雍正对八爷的忌讳,致三阿哥太子之位被废。手段高明而娴熟,倘若自己扶儿子登上皇位,早已觊觎皇位的四阿哥必不会放过六阿哥,两子相争,必有一伤,而且甄嬛料定六阿哥绝不是四阿哥的对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甄嬛深知扶儿上皇位,那是把儿子扔入火坑,对儿子是一种摧残与加害,并不是真正的疼爱和帮助。

甚至有可能在他人算计中失去性命。活着最大,甄嬛必不会让自己儿子身陷险境,所以甄嬛最后没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扶上皇位。

三、继承大统:以唯才唯贤为选拔原则。

立长立贤,是清朝祖制,甄嬛心中有一杆明称:继承大统应以唯才唯贤为选拔原则。

甄嬛一直在悉心栽培四阿哥弘历,在十多年相处中,已经把养子的能力摸得一清二楚,勤奋刻苦,有能力,有才学,有魄力,已经历练有成,堪当大任。

而六阿哥年少,雍正皇帝驾崩时才6岁,少不更事,主少国疑,用甄嬛自己的话说是资质平平,不堪重任,而且六阿哥曾经被质疑过血统,当皇上更会引出一系列争议。

实际上甄嬛让年长而又是最出色的养子弘历为帝,弘历为念在甄嬛的抚养栽培之情敬重她,从而会给六阿哥不错的待遇。

如若让少不更事的六阿哥为帝,四阿哥不服,帝位之争又会引来朝堂动荡,即便甄嬛能护得六阿哥一时,护不了六阿哥一世,既然争了皇位,反而对儿子不利,不如一次性放下对皇位的角逐,让六阿哥永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才能屏蔽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所以甄嬛最后没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扶上皇位。

四、个人私心:为果郡王允礼留下血脉,让儿子认祖归宗。

甄嬛也有个人的私心,她爱果郡王允礼爱到骨髓里,她活着便是为了把自己和允礼的爱情结晶抚养成人,让他们平安健康的长大,为允礼留下血脉。

甄嬛认为生前他们父子不能相认,于是她让六阿哥弘曕过继到果郡王允礼一脉。让六阿哥弘曕名正言顺地在允礼坟前尽孝,在祭祀祖宗时,向允礼磕头,让他认祖归宗。

甄嬛私低下希望儿子过安稳闲逸的人生,远离争斗,远离权势,远离算计,因而选择不做皇子,做亲王之子,与皇位无缘,是六阿哥弘曕最好的归宿。

这不能不说甄嬛用心良苦,一切尽因一个母亲对儿子全心全意的爱!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甄嬛传》为啥最后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啊?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甄嬛作为宫斗最后的获胜者,一定有能力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六阿哥选择一个最好的归宿,而剧中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明白,当皇帝未必是件得意的事,很可能还不得善终。甄嬛当然不希望六阿哥这样,所以还是当个太平王爷更适合他,皇位让四阿哥坐,对国家发展也更有力

首先,国赖长君,六阿哥还年幼,尚未成年,他做皇帝,就免不了要有辅政大臣,这样权利就会被这些辅政大臣把持,实在不利于国家发展。而四阿哥正是二十几岁的好年华,不需要他人辅助,就能直接独立治国,不至于引起骚乱,有利国家发展

其次,六阿哥本来就不是雍正的孩子,认祖归宗对他是个更好的归宿。六阿哥是甄嬛和果郡王的孩子,并非皇上亲生,还被质疑过血统。如果登基难免会有人议论,到时候三人成虎,名不正言不顺,早晚埋下被反对的隐患,对六阿哥成长很不利

最后,六阿哥心思单纯,为人善良,过继给果郡王才能避免迫害保平安。四阿哥生性多疑,很像雍正,且当年很不受宠。六阿哥倍受宠爱,还差点被推上皇位,四阿哥必然忌惮六阿哥,时间长了疑心越来越重,很可能威胁到六阿哥的安全。只有永远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才能保证不被杀害

这么看来,于公于私四阿哥登基都比六阿哥当皇上更加合适,甄嬛不让亲儿子当皇帝是最明智的选择

《甄嬛传》为啥最后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啊?

先上一组图:

《甄嬛传》大结局的时候,四阿哥登基之时,甄嬛去看望被囚禁的皇后。

皇后问:你居然不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天下竟然有你这样的额娘?

甄嬛说:

当然,这里有故意讽刺皇后的意思,但是这也是一部分缘由吧。

甄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宫里所有的黑暗与阴谋她都看过了。她本身是一个高傲的女子她不屑于争斗,却还是学会了算计,她痛恨宫里的生活。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果郡王允礼吧。他本身是一个多才之人,却终究无心于权谋,六阿哥是果郡王的儿子,果郡王为甄嬛而死,甄嬛大概也痛恨皇位吧。

我记得大结局的时候,甄嬛去看完六阿哥,看到他在合欢树下吟诵诗书。

她湿了眼眶说:多年以前,允礼或许也是如此,临风窗下,吟诵他本该安稳闲逸的人生。

终究那人为她而死了,看到他们的儿子如此,大概于甄嬛也是一种慰籍。

除此之外,四阿哥事实上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如果甄嬛执意送自己的儿子坐上皇位,若他并不善权谋,却非要死于他人助手,连果郡王最后的血脉都不保。

Emmmm...脑子突然断片儿了……下次想起来再分析……

……你长的那么好看……一定要关注我吆……

《甄嬛传》为啥最后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啊?

因为甄嬛早已经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宫斗了。但是,如果不是四阿哥上位,而是她的亲儿子六阿哥继承大统,她就又将自己与允礼之子推到了宫斗漩涡的中心,她太了解弘历这个养子的厉害了,当初几句话就把皇后的养子三阿哥送走,去给他八叔当儿子去了,她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当然可以让六阿哥上位了,但是,她更清楚的是六阿哥上位了之后,很难保证其不被人加害的,毕竟她没有保六阿哥一世平安的能力。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甄嬛本人也是个深明大义之人,四阿哥自幼聪慧,学富五车。雍正去世时,弘历早已经是亲王了,一直都在帮雍正打理朝政,比起年龄尚小的六阿哥,已经成人的四阿哥弘历,对于大清的发展建设更具有治理的能力……

甄嬛这个决策,得到了宫中嫔妃以及朝上文武百官的敬佩,乾隆皇帝弘历也因为有钮祜禄氏甄嬛这个名门望族的圣母皇太后而更添精彩,甄嬛与允礼的一双儿女享受终生的荣华富贵,从此以后,大清朝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康乾盛世。

《甄嬛传》为啥最后甄嬛没有让自己的亲儿子做皇帝啊?

甄嬛奋斗了一生,好不容易坐上了太后的位置。

她给皇上戴了一顶很绿的帽子,直至皇上死的时候才知道。所以,甄嬛还真是心狠手辣!

那么,谋划大半生,与那么多人斗,吃了那么多苦,也受了那么多的委屈,终于胜利了。

可是,既然胜利了,为何不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曕扶上皇位,岂不是更好?

如果有朝一日,弘曕的身份曝光了呢?

别人不知道,甄嬛自己心里还能没点数吗?弘曕是谁的儿子,那是她与十七爷果郡王的孩子!

既然不是皇上的孩子,又如何可以做皇帝?岂不是乱了超纲。

皇上死了,关于谁会继承皇位的事儿,大臣们就话说两边,有人支持四阿哥,有人说是六阿哥的。

四阿哥的生母虽不是甄嬛,但毕竟是皇上的亲儿子。既然有人支持,再有遗召,还有什么好说的。

再者,皇上生前其实问过甄嬛关于六阿哥弘曕与四阿哥弘历谁做储君的事儿,甄嬛当时说了弘历。其实,皇上不过是试探一下甄嬛而已,四阿哥资质很高,有很努力。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

所以,如果甄嬛昧着这些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上位了,保不齐会有人去查。那么有朝一日,这些陈年旧事被翻出来了,岂非是天大的笑话。

被人嘲笑倒也没有什么,甄嬛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大起大落,何曾畏惧被人嘲笑。关键是,果郡王府,甄家以及弘曕等人的命运都将结束。

甄嬛心思细腻,怎么会选择去冒险。

甄嬛骨子里对权力并没有多大兴趣,自然也不会让儿子参与

要说甄嬛入宫这事儿,她自己可以万般不愿意。在面见皇上之前,她把自己的耳环都送给了安陵容。

本来就打扮素净得不得了了,还要如此,可见甄嬛是真的不愿意被选上。可是造化弄人,她生了一副像极了纯元皇后的皮囊,皇上当即赐封号,莞!

这一个封号,远比那些贵人还尊贵了。所以,刚入宫的甄嬛,一味地装病,以此避开皇上的宠幸。

那个时候的甄嬛,天真又善良,圣宠算个屁。然而,她渐渐的发现,这后宫并非是想躲就能躲开是非的。你不惹别人,比代表别人就不惹你。

甄嬛在经历了幸福的时光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别人的替身而已。后来再次回宫,不过是为了父亲,为了家人,为 了肚子里的孩子。

所以,其实甄嬛并不是一个权力欲望很重的人,她所做的一切,只是我了周全自己,周全身边对她来说重要的人罢了。

既是如此,也知道宫中斗争的凶险,她怎么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去参与斗争。

这是一场无休止的斗争,四阿哥弘历可不是省油的灯

宫中的斗争,向来就是一场长期的战斗。四阿哥弘历心机很重,手腕也够黑。

从第一次在圆明园相见皇阿玛,却不得见。于是迂回战术,想办法见到了莞嫔娘娘,因为他听说莞嫔娘娘是宠妃。

那么个小小的人,便知道这样讨好皇阿玛的宠妃。与甄嬛说话时,还刻意让伺候的麽麽下去,其心思不一般。

再看甄嬛一句,当然了,三阿哥与皇后娘娘唇齿相依。他找了个机会,悄悄告诉三阿哥为十四叔求情,为了是皇上的名声。

这些话说起来,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把三阿哥说得一愣一愣的,连声点头答应。

结果,三阿哥被撤去了黄带子,被赶出宫里。三阿哥没了,他便有了胜算,而皇后也就没有了靠山,这样甄嬛对皇后也就更容易了。

没有了皇后,或者皇后没有了实权,那么他登基之路又近一步。

四阿哥的心思,甄嬛看得清清楚楚。所以等到四阿哥登基,甄嬛说让弘曕去了果郡王府。

当然还有一点,故事的改编也得符合历史嘛,你说呢?

如此种种,甄嬛怎么会让亲生儿子当皇帝呢!她只愿自己的亲生儿子,安逸的过完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