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是怎么考的、考了多久才考上公务员的?
在我老家,如果大学毕业后考不上工作,是要被街坊邻居耻笑的,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会在背地里被人嚼舌根。
而我大学毕业后,考了三年才上岸的。其中的辛酸,承受的压力,吃过的苦,熬过的夜,流过的泪,只有自己清楚。
我是2014年大学毕业的,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很好,当时年轻气盛,觉得考公务员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毕竟实力摆在那里。
于是,大四快要毕业的时候,我就报名参加了省考。由于过度自信,期间我没有看过一眼行测和申论,也没有做过一套试卷。
直到参加考试,拿到行测试卷的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懵圈了,因为里面很多题目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但是,没办法,事已至此,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会的题目也没有时间思考,直接跳过,这应该是我考试生涯中,最受打击的一次了。
好在考申论的时候让我找回了一点自信,但我深知这次的公务员面试应该和我无缘了,因为行测很多题目我都是直接蒙的答案。
结果也不出所料,省考300分的总分,我只考了195分。其中,申论考了116,行测只考了79,及格分都不到,没有进入面试也在情理之中。
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并且也让我知道了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省考刚告一段落,而我也是时候离开学校了,原本面试了几家公司准备去上班。后来越长越不甘心,于是我回到了老家,准备继续备考公务员。
父母也很支持我,于是我在家备考了半年左右,那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日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刷题。
我不想走出家门,也不敢出去,但凡遇到一个熟人,问你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在哪个单位上班。
要是你回答还在备考,就会被嘲笑,大学毕业工作都考不了,那么多年书真是白读了。
可以想象,那段时间我的压力有多大,当然,我也清楚父母同样时不时也会被街坊邻居冷嘲热讽。但是,我也不可能去找别人吵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备考,争取下次考上。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次省考,看着拿到的试卷,我奋笔疾书,因为这是证明已经的时候,两科都考完以后,我感觉松了一口气,我相信自己应该考得不差。
等到分数出来的时候,我查了一下我的分数,总分227,我感觉能考这分数,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申论我已经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一直都在行测上下功夫。
排名出来的时候,我排在第一名,原本以为这次公务员应该十拿九稳了,谁知道面试我被别人反超了,这给我的打击可谓不小。
想着不能再呆在家里啃老,于是我报名考了隔壁县的一个事业单位,这次我的运气就比较好,笔试面试我都是第一名,顺利地考上了。
原本考上工作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我想考的是公务员,而不是事业单位。
父亲看出了我有心事,和我谈了一晚上,在听完我的想法后,他开导我说:“孩子,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想做什么就去做,我和你妈妈永远支持你。”
在听完父亲的话后,我放弃了政审,我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失败,我要证明自己。尽管我成为了街坊邻居们的笑话,但是无所谓,毕竟我是为自己而活。
2016年,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这次的我准备得非常充分,没有紧张。这次为了保险起见,我报了招考两个人的职位,结果也不出意外,笔试第一名。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花了八千元参加了公务员面试培训,因为这次的我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努力,三次公务员考试,我终于上岸了。尽管过程很艰辛,特别是外界带来的压力差点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是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有永远支持我的父母作为坚强的后盾。
当我考上公务员以后,街坊邻居再没有对我冷嘲热讽,遇到我父母也都特别客气,说他们生了一个好儿子,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势利眼吧!
现如今,我考上公务员已经六年了,个人认为有时候没必要真的执着,体制内工作稳定不假,但是工资也只能解决温饱,要想大富大贵,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我奉劝那些一直在考公务员却上不了岸的朋友,现在公务员竞争很大,有时候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你可能不适合做公务员,没必要一根筋。
有时候自己创业也好,企业上班也罢,或许都比公务员要有前途得多,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努力,在那里都会发光发热,都会让人敬佩。
你们都是怎么考的、考了多久才考上公务员的?
我女儿参加省考,因为她的小闺蜜报考了参公单位 ,我女儿研毕业后在大连律所工作一年。她闺蜜让我女儿也报同一单位,说:反正报名费也不多,你报名考一下呗 。
我女儿9月份辞了工作,后来我知道后,劝她报班,她说:不报班,上考场瞧瞧题型。十月份回来考试。
11月份,孩子准备行程回大连找工作,次年参加大连公务员考试。她去姥姥家玩,给我打电话说成绩下来了,她正好卡线入围。那年省考定了最低分数线。要二人,她第二,其余均未入围。有的朋友、同事觉得我女儿考参公可惜。她的小闺蜜未上岸,也是研究生,去了开发区政府。
我女儿性格属于安稳型。参加面试报了一个班,学费一万。虽然是保岗,但是也应对面试了解一二。所以,我女儿考公务员算是最轻松的一个。
她陪考一次上岸,一个月时间,做了1 0套题,分数不高,正好卡线。如果不设分数线,面试也就很难说……
现在工作很忙,也想过放弃,但是她工作认真,现在还在忙碌,工资不高,但挺稳定。她考司法证差2分,现在忙,暂时无暇顾及,有时间她准备再考……
你们都是怎么考的、考了多久才考上公务员的?
我是研究生毕业当年考上了上海公务员,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是认真备考。这个是基础,不要认为公务员考试就是碰运气,像对待高考一样对待公务员考试,我基本上研二第二学期就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了,当时还要实习,所以就白天上班,晚上天天去图书馆,雷打不动3个小时的复习。如果对自己自学没有自信,可以报个辅导班。
二是多头报名。不管是国考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既然你已经认真做了复习准备,那就要把复习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值。特别是,如果你还是应届生,如果你还没有男朋友的牵制,如果你的父母没有要求你必须回老家之类的情况,那就尽可能多报名,国考、各个省考,只要时间允许、条件允许,就大胆的报名,考不上就当练兵,不要只盯着一棵树。因为公务员考试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或许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当年根本没有想过要来上海,一心只想留在上大学的那个城市,但是偏偏那个省考没有考上,反倒是上海的考上了。
三是报名时要服从调配。不要过于担心万一被不想去的单位录取了怎么办,只要是在同一个省市的体制内,不同的部门之间待遇都大差不差。当然,不同部门未来的成长空间不一样,但进了体制内,还有很多内部渠道可以换工作部门,正规的有遴选,非正规的有借调,只要你足够优秀,总有机会的。要抓住考公务员的主要矛盾,那就是考上了比考到什么部门更重要。我当时就是受益于服从调配,虽然进了一个边缘部门,但正好利用边缘部门比较清闲的优势,不断充实提高自我,并同步完成结婚生子的任务,后来才能有机会被借调到核心部门工作,当然现在已经正式调入。
你们都是怎么考的、考了多久才考上公务员的?
我老公考了十年,从2012年大学毕业,考到2022年正好35岁年龄线。
前9年,他都在用嘴考公,身边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在考公,甚至可能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话了。
因为他进过800遍面试,但是都失败了,他也报过无数的保过班,但是退钱的就是他。
他还参加过封闭班,但是失败的还是他,甚至于2015年的时候,他跟我说最后一次考公了,马上结婚了,考不过就好好过日子,不学习了。
我相信了他,然而结婚后,他依旧不愿意放弃考公梦,他的工作是属于政府雇员的那种,虽然也是政府部门,但是待遇和社会地位肯定跟公务员没法比,只要他备考,我们就晚上不能出去吃饭,周末不能出去玩,而且我知道,他根本没有用心,也肯定考不上,简直就在浪费时间,而且我又没图他必须得怎样怎样,我只是想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休息的时候能快乐的玩,所以我很生气,还大吵了一架。
但是,我爸说,他只是想学习,不比吃喝玩乐好多了,不要对人要求过于苛刻,我一想,也是,那就随他吧。
后来,我们生了孩子,孩子2岁,3岁,他依旧在考公,从开始的次次进面试,到后来的10几名。
确实,公考对于年轻人还是不错的选择,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要强很多。
如果工作了成家了再考公,基本难于上青天,必须有超过常人的付出努力。
2021年,他笔试第二,面试没有翻盘,因为分差有点大,遗憾收场。
2022年,35岁了,真的是最后一次考公了,他依旧第二,但是招2人,面试后他综合成绩第一了,上岸了。
我们的孩子快4岁了,结婚7年了,他在他最后一年考公的年龄线上,成功了。
要说捷径,完全没有,前9年,他只是意念考公,最后一年,他是真心想考公,发挥了只要学不🔟就要继续学的精神。
他上岸以后,周围的声音似乎都变了,原来都是“好言相劝”,你考不上公务员干点什么都行,你那么优秀,干什么都能成功。
上岸了,大家就说:“就说你肯定行,你注定是公务员”。我们不能说人有多现实,而是,我们本身就生活在现实中。
你变好了,世界都善意了,身边都是好人了。
所以,如果你想考公,要逼自己一把,然后偷偷的学习,最后上岸以后惊艳所有人,而不是吵的全天下都知道你考公,而你学不进去。
你们都是怎么考的、考了多久才考上公务员的?
本人目前在职公务员,历程和一般人不一样。
——曲线救国本人目前在某直辖市,第一次尝试公考,是在大四的时候,考试是在年底,实际上这也不是公考,是选派大学生,也就是俗称的村官,到基层工作的,为什么要考这个呢,算是“曲线救国”吧,因为我们当时这边是选派大学生两年工作之后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转为公务员。以当时学渣的我,直接考公竞争太大,估计成功的希望渺茫。因此,趁着大四课少,开始复习。
——首战失利考试大纲弄清楚之后,我们这边是考的行测以及申论,当时还是比较努力,拒绝了一切娱乐活动,行测主要就是刷题,其实观察历年真题,你会发现同一类型的题目其实规律差不多,你所需要的就是判断属于哪一类型,然后记住解题规律。申论方面,其实以学生思维写作申论是绝对不行的,你必须先把自己作为一名公务员来思考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个观点不能不是主旋律,你要明白出题者的意图,答题技巧不多说,另外还需要写字好看,这样能加分不少。但是,申论普遍分数比较低。
然而,经过三个月复习之后,我,,,,没考上。
——再战告捷大四毕业开始工作,当时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对,就是那种忙的没有时间的销售,而且待遇不好,公司氛围也不好,于是萌生了再次考选派大学生的想法,查询了当地人社网站的考试计划,发现报名时间马上开始,备考时间只有一个多月,感觉压力很大,但是还是想去试试,于是又买来复习资料,那个时候确实过得很苦,好在上班时间比较自由,销售岗位是可以到处跑的,于是,我每天带着复习资料,快速完成当日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当然,心思不在工作上)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例如花园,小区内部,麦当劳这些开始看书,主要还是做题,行测的重要意义在于是拉开档次的科目,多练为主,申论你所需的复习就是看范文,个人经验。
最后考试的时候,也算正常发挥,行测80申论67,惊险过关。
——面试过关当时村官考试开始试行面试淘汰制,但是淘汰比例比较低,1比1.5,而且面试为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个和一般的结构化面试不一样,是出具一个话题,7人小组进行讨论,这个面试主要考察你在团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里讲一个技巧,首先,你必须要表现自己,如果你说不上几句话,考官肯定不会给你打高分;其次,讲重要的话,一个话题,肯定每个人有分歧,如果你不是观点的持有者,你应该做的就是一个话题的导向者,当别人在争执的时候,你应该扮演和事老,讲分歧引向和谐,保留分歧,达成共同方向,避免越吵越远;再次,适当进行评论,大多数考官喜欢一个牵头者,你可以多用评论,对话题某一部分进行总结,加深自己在考官心目中的印象。
你们都是怎么考的、考了多久才考上公务员的?
2013年大学毕业,我第一次参加国考,非常顺利地考上了我们县里的国税局。同时,我也通过了工商银行的面试,不过单位在外地。两个工作对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二本生来说,都很不错。最终,我听从了男友的建议,选择了银行,因为他在外地。
在工商银行工作了两年多,我有了宝宝。月子的第16天,我和孩子回娘家住。父母见到我和孩子,非常的高兴,几天下来,母亲说出了对我当初在选择工作时的不满。原来我当初放弃公务员,离开家乡,他们一直替我惋惜,一直耿耿于怀。
母亲劝我再考考公务员吧,能回家来就回来吧,有孩子了,回家了我们都能替你照顾,你也能好好工作,也能轻松一些。
听着母亲的话,这几年身在外地没有亲人相伴的孤独,在银行工作的辛苦和酸楚都涌上心头。看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宝宝,不知道休完产假再回到外地,谁能悉心照顾他呢。
我的大学同学,在毕业那年考研失败,裸考进了当地的市直机关,对我触动挺大。我觉得自己当初成绩比她好,她能考上我也应该也可以。
我决定试试再次考公务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打开手机,搜索了公务员考试信息,3月11日省考开始报名。我是3月10日出月子,这简直就是为我安排好的。我赶紧地查了查职位表,大概地浏览了一下,我心中早有属意,没有过多的浪费时间选择,直接出了月子就开始网上报名。
出了月子第一天,我就开始计划如何备考。毕竟已经三年不学习了,而且一孕傻三年,我正傻着呢。看到朋友圈里,我的一个大学闺蜜,也正在吐槽公考上岸难,就给她打电话了解一下当下公考的情况。
一打电话心凉了半截,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是考生已不再是当年那波考生,现在的考生进面分数已经高到120多,130多了。想当年,我们有个110多分就稳了。(现在就更高了,都飙到140多以上了)
眼下的情况就是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既然要考,就试吧。从网上搜了几本教材,大概200多块钱。一个广告跳出来,某笔线上公考系统课程680,还有一大箱的教材和真题。我一合计,200块钱买了几本教材,后期还得买真题啥的,算下来估计也得五六百,还不如买个线上课程,既方便又便宜。想当年报个公考班怎么也得几千上万,现在居然这么便宜。
我又了解了一下这个某笔,原来是当初我很喜欢的申论讲师张小龙创办的,综合考量后,果断选择下手这个课程。
职位定了,课程有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努力了。我找了一份真题,测试了一下行测,自我判分只得了40多分,我心想还没开始上课学呢,不怕。
没两天教材到手,按照课程群里的小班主任安排,提前做了讲义上的题,等着开课听老师讲课。
我父母都已过花甲,我妹妹主动过来帮我带孩子,让我安心复习。看着父母和妹妹的付出,为了以后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我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
白天家里人多,学习的效率不是很高,我就听课。晚上九点以后,大家都睡了,我就开始做题,对答案,思考错题,基本学到凌晨2点多就睡觉。第二天睡到九点多才起来。
课程群里请了一个上岸的学姐讲经验,她的策略很适合我。她说常识基本不用复习,范围太广泛,学与不学正确率都保持在40%左右,所以我没有在这块上浪费时间。数量关系,我不擅长,决定视时间而定,时间够用就学不够就放弃。所以言语理解、资料分析、逻辑推理三个模块是我的主攻方向,一定要保证正确率。
申论当时是李梦圆主讲。听了课程我发现,自己之前根本不学申论的想法,真是可笑。申论的分数不学也就考40多分,但是好好听课,掌握了前边小题的做题方法,真的是非常容易上来。
以前我也认为写好大作文就行,前边的小题不就是阅读理解吗,从小学到高中,阅读理解我最擅长。可是还真不能这么幼稚的理解。
小题都是踩点给分,考察提炼、概括总结的能力,我还真是不太行,课程跟下来,勉强掌握要领,但是水平还是有待提高。4月26日考试,时间有限,我就把讲义上的题,反复看了几遍,又做了五套真题,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从3月11日到4月26日,大概45天的时间。笔试成绩出来,我是第一名。内心真的是非常高兴,奔三的人了像个小孩儿一样,手舞足蹈。
笔试成绩第一,首战告捷,面试直接报个某笔的线上小班。经过不到20天的线上练习,勉强张开嘴,但是我讲话的逻辑不强,所以只能在胆量上和其他方面争取加分了。
自己从网上买了一套合身的面试服装,又去理发店剪了剪头发,顺带着做了一个免费的面部护理,让老板娘给修了修眉毛。面试当天,自己化了个淡妆,哥哥开车送我到考场。
面试当天还是很紧张的,我一紧张就话多。在候考室不停地跟我旁边的两个人说话,因为我坐在靠门口的位置,离着引导员比较近,他提醒我小点声、少说话,可是我控制不住,心里好紧张啊。
跟我同批进来的男同事还经常提起,说面试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时候考室里有个女的特别能说。他还特意搬着凳子过来听我说话,因为他也好爱说,但是人家不紧张没我话多。结果是我面试成绩一般,基本跟第二、第三一个成绩,所以我以笔试第一成绩取胜。当初听我说话的那个男同事面试成绩是全场最高分。原来他才是说话的高手,后来一起共事,发现他确实是会说话,怪不得面试第一。
笔面试就这样顺利的通过了,后期的体检、政审等程序都没什么障碍了,我就这样,像是上天安排好一样,顺利的上岸了,至今我都觉得是上天眷顾我,让我如此幸运。
这次回家来,我发现我爸真的老了,在我心里爸爸似乎永远不知疲惫,手里总是有活,早上起很早,晚上也是最后一个睡。自从上了高中我就离开家了,大学四年在外地,毕业就结婚去了外地,一晃10年过去了,我已经10年没有在家呆那么久了。这次回来住着,发现我爸,白头发长了不少,觉也多了,晚上睡着了也不容易醒了,睡得沉了。是啊,我的父母也年过花甲了,不再年轻了。
小班面试课上,有一个题目是“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父母老了。”我第一个发言,说着说着就哭了。至今回放里还有我当时答了一半的题目。
我就是这样用了45天复习笔试,不到20天准备面试,在家里人的全力支持下,毫无后顾之忧的成功上岸。我觉得内心的动力是我能成功的主因,对父母的愧疚,对孩子的牵挂,对妹妹无私奉献的感激,这些都促使我一鼓作气,内心有多渴望就有多努力吧,最终心想事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