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应届生一定要去尝试考选调生?直接考公务员不好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选调生: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明白了什么是选调生,你就知道了为什么说应届生要尝试考选调生了吧,因为如果考上选调生,起点就比普通公务员高很多,只要自己能力不差,基层锻炼完以后,基本以后都会成为领导干部,前途无量。
所以应届毕业生考选调生,除了前途而外,相对于公务员,国考等竞争小了很多,因为选调生报名参加考试有严格的规定,这就可以刷下去一大批竞争者,大部分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是不能报名考选调生的,特别是往届毕业的。所以这是应届毕业生想考编最好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应届一定要尝试考选调生。
最后,无论是选调生也好,公务员、事业单位也罢,要想上岸,必须得好好努力备考。现在工作竞争一年比一年大,往往一个工作岗位有几百甚至上千人报名参加考试,只有刻苦努力,不断学习,才能脱颖而出,最终成功上岸。
为什么有人说应届生一定要去尝试考选调生?直接考公务员不好吗?
这个问题必须回答一波,如果你能考选调生,那就别想公务员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二者的定义: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
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的公职人员。
看到区别了吗,选调生已经是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了,而公务员只是普通的公职人员。他们的性质就决定了,如果你能考上选调生,你晋升的途径就跟公务员不一样了。
而且其实选调生笔试是跟公务员一样的,并不影响你的准备。
所以如果你具备了考选调生的条件,先去试试选调吧。加油
对公考感兴趣或者备考公考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波,赞一波,或者留言、私信讨论,我会尽我所能帮忙的。前面也讲过一些相关方法,我也会不定期在头条分享小知识,一起讨论一起进步呀,我在岸上等你们,加油。为什么有人说应届生一定要去尝试考选调生?直接考公务员不好吗?
20年前,单位新分来一位选调生,是省组织部选调的,当时很稀少,物以稀为贵,直接领导助理。如今单位新进的新人,大学生基本都是选调生,呆不了一、两年,上级单位要走了。
含金量与公务员肯定不一样的,能考就考选调生,毋容置疑,前提当然很优秀,应届、党员、学生会干部等。
家有大学毕业生的,提前考虑。
为什么有人说应届生一定要去尝试考选调生?直接考公务员不好吗?
为什么有人说大学当年毕业的应届生,一定要去尝试考选调生,直接考公务员不好吗?
这个问题,其实都不用回答。首先,两者同源,都是公务员考试,互相不冲突,只不过,选调生要求的门槛更高。如果能符合选调生招考要求的毕业生,就符合公务员考试要求,准备也是一样的。选调生的硬件要求,必须是品学兼优、应届、学生干部,好像部分岗位第二年也可以考,要看具体岗位要求。因而能考选调生,就不要放过这样的机会。
当然,选调生条件高,肯定最终上岸后的发展前途也比公务员更好。选调生是公务员,但公务员不一定是选调生。
选调生有两种,一种是部委的选调生,在基层锻炼后,回部委工作;另一种是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两年服务期满,可以留在地方提拔晋升,也可以选择回市直、省直部门发展。这和公务员考试有很大的区别,公务员考试,你考的乡镇就是乡镇,考的县直、市直、省直部门就是对应的部门,服务期满没有选择余地,要想改变目前的岗位,除非遴选、公选、异地提拔晋升等。
比如省招选调生,在乡镇任职两年后,可以选择在乡镇所在的县区范围内提拔晋升,这个发展是“快车道”,是当地成长起来的公务员所不能比拟的,速度非常快,事事优先、优待,即使不选择回市直、省直工作,也有很大概率很快提升到更高级别的层级岗位工作。而考的乡镇公务员,能在当地发展起来,就不错了,更不用说去市直、省直任职了。
如果选调生文凭学历高,硕士直接就是四级主任科员(副科)待遇,在县直也算基层;博士是二级主任科员(正科)待遇,在市直也算基层。服务期满,分别可以直接任职科级、副处级实职。虽然现在选调生招考的基数增大,没有以往的发展前途好了,但依然是非常吸引人的。
为什么有人说应届生一定要去尝试考选调生?直接考公务员不好吗?
主要还得看实力,实力允许当然直接上岸,是人心所盼,但不是所有的应届生都有这二把刷子,走选调生的途经也是不二的选择。
为什么有人说应届生一定要去尝试考选调生?直接考公务员不好吗?
选调生是公员,但公务员不是选调生,选调生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要比公务员大一些。因选调生的档案是在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内调动比公务员容易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